首页 / 正文

江总传

江总字总持,济陽考城人。是晋朝散骑常侍江统的十世孙。其五世祖江湛,为宋朝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封爵号忠简公。祖父江..,为梁朝光禄大夫,称名当代。父亲江纟不,为本州迎主簿,年少时父亲去世,因伤心过度而死,事在《梁书孝行传》。

江总七岁丧父,寄依外祖家。年少时聪明敏捷,性情纯厚。其舅舅吴平光侯萧劢,在当时名望很高,特别钟爱他,曾对江总说:“你节操品行与众不同,神态举止超群出众,将来出名,必当超过我。”江总长大后,勤奋笃学才思敏捷,他家世代相传的书数千卷,江总日夜探究研读,未曾离手。十八岁时,江总初任宣惠武陵王府法曹参军。中权将军、丹陽尹何敬容建府置僚属,设置佐吏,都以显贵的后代担任,江总又授职为敬容府主簿。不久调任尚书殿中郎。梁武帝撰写《正言》才毕,又写《述怀诗》,江总参与写此诗,梁武帝读完江总的诗后,大为叹赏。又调任侍郎。尚书仆射范陽张缵,度支尚书琅邪王筠,都官尚书南陽刘之遴,都才学渊博,因江总年少时出名,张缵等人很是推重,结为忘年之交。刘之遴曾以诗文相赠江总,诗的大意是:“显贵住居崇礼寺,寺院和我栖息的官署相邻。讨厌听到喝道者的吆喝声,总是担心太陽已上三竿。我们在一起高谈阔论兴致无穷,设问作答欢愉无边。从官署请假来与你一同遨游,在例假之日因贪乐忘了退食之规。又何须为了免除我囊中羞涩,委屈自己挪步去那官署看长官们的脸色。上下几千年纵横论谈,品评王侯将相说出了我心中想说的一切。”可见他被学识渊博之人如此钦佩推崇。调任太子洗马,又出京任临安县令,再回京任中军宣城王府内录事参军,调任太子舍人。

梁朝和西魏友好往来,梁武帝诏命江总和徐陵居官出使西魏,江总生病没有前去。侯景寇掠京城,梁武帝诏命江总暂兼太常卿,坚守陈书小庙。台城陷落后,江总在外境维艰中逃难,费了几年时间才到会稽郡,住到龙华寺,便写了《修心赋》,大略评品时事。其赋为:

太清四年(550)秋七月,我因避侯景之乱移住会稽龙华寺。此寺院,是我的六世祖宋朝尚书右仆射州陵侯元嘉二十四年(447)所建。州陵侯的祖父是晋朝护军将军江錋,他从前来到此地,占卜后择居山陰都陽里,有子子孙孙自始至终定居此地的愿望。寺院的范围是房子的旧墙基,寺院左临江右濒湖,面对着山背倚着沟壑,东西相连,南北连绵,州陵侯和苦节名僧一起,同度日月,白天修治经书戒律,晚上阅览群书,休憩于风云之中,凭眺于映月池边。不料华戎不分,朝廷倾沦,因此内心感伤,其情可以想见。泪墨交流,岂能舒缓我的郁结之心。希望后代子孙,怜珍我的心意。

赞美吴楚大地,开启东越之灵气,记载《桧风》于《诗经》,载录职官制度于《周礼》,收藏大禹用金泥所饰之书,镌刻收藏秦代的石刻文字,太史公来此探穴寻禹迹,钟离离开此地后开始发奋读书,信服竹简的价值珍贵,贬斥..王夫的价值连城之说。继奉盛德之大业,寄居安禅古寺,这豫章的旧园林,成为黄金胜地。顺遂我寂寞的幽静之心,好比往镜中远寻可望而不可及,面对遥远飘忽的高山,临近深远的平湖。山脉连绵立耸,落叶沉入水中,早上看吊臂的猿猴从树上跳下,晚上听饥饿的鼯鼠哀吟。果树丛生药草满苑,桃林橘林,枝繁叶茂,遮云盖日。保持自然天真的雅趣,鄙弃人世间的荒诞杂乱,遥望轮廓迂曲的岛屿,面对汇合众流的大江,泛舟于深夜的月光下,散步于清晨光烟缭绕之中。清风引动蝉的鸣叫,骤雨频落于林中,发出萧飒之声,群鸟小戏后知道回巢,流云无意却能自然聚合。

当年在荒野之地建起灵塔,就地筑起禅房,高兴的是林园开阔,树木繁茂。行走于草地之上,坐禅于河渠之旁,坚守戒律云游四方,长年甘于素食,坚固之林可见其边,寂灭之场霎然悟及。此境异于曲终所产生的悲壮气氛,也不是叶落而生的悲凉情境,岂是降志辱身,靠不自露才华来显扬自己。正当风雨如晦之乱州,厌倦于鸡鸣的嘈杂之声,希望避开尘世而高卧,聆听往古高士的遗训。折服于四辩的微言大义,领悟三乘的玄妙之理,排遣十缠的系缚,祛除五惑的尘滓,长久地抛弃荣华富贵,不再追逐势利,但愿忘怀于妻子儿女,把意气用事留给过去,寄望于来年能洞悉稀声大音,怜惜远方游客的悲凉处境,也知道自怜于悟道的无边无已。

江总的第九个舅舅萧勃首先占领广州,他又从会稽去投依萧勃。梁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后,诏命江总任明威将军、始兴内史,给江总八百斛太守薪俸让他出行。恰逢江陵陷落,江总遂不成行,从此寄居岭南多年。天嘉四年(563),诏命任中书侍郎回朝廷,管辖侍中省。江总历任司徒右长史,掌东宫管记,给事黄门侍郎,兼南徐州大中正。又授职太子中庶子、通直散骑常侍,东宫、中正职务不变。不久调任左民尚书,后转任太子詹事,中正职务不变。江总因与太子彻夜畅饮,收养良家女子陈氏为女,太子便装去江总住所,皇上怒而免除其职。不久复任侍中,兼左骁骑将军。再任左民尚书,兼左军将军,未授职,又因公事免职。不久任散骑常侍、明烈将军、司徒左长史,调任太常卿。

后主继位后,授职江总任祠部尚书,又领左骁骑将军、参掌选事。又转任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调任尚书仆射,参掌选事职务不变。至德四年(586),江总加任宣惠将军,量置佐史。不久授官尚书令,赐给鼓吹一部,加扶,其他官职未变。后主为江总作策说:“呜呼,尚书省柄政之基石,司会掌管财政经济,韦彪称它们为朝廷之枢机,李固比之为北斗与北极。况且五曹综理,百官协合,同领冢宰之责,专擅台阁之职。惟尔学艺杰出,胸怀宽广,品德高尚,士大夫以为楷模,文人志士,士人君子以为典范,所以能总管六官。你学问渊博,为众人所仰望,官府八座,足为后世楷模,由你端正朝纲掌握准则,正是朕所希望的。今后你要努力啊,勉力建立美善之道,帮助我治理好国家,可要千万慎重啊!”祯明二年(588),晋号中权将军。京城陷落后,江总入隋朝,任上开府。隋开皇十四年(594)死于江都,时年七十六岁。

江总曾为自己作叙,其大意为:

我历任显达之职,只是徒占其位而已,既不追求实利,也不涉足权势。我曾抚身仰天叹息说,庄青翟官至丞相,无事迹可纪;赵元叔只是任掌计簿的小吏,却光耀列传。我自从在陈朝任职以来,未曾奉承任何人,干预任何事。风尘岁月,身处世俗之人中,多招致怨憎,宦海浮沉,都不放在心上。太建之时,国家权力被下移至众多宵小之手,谄媚嫉妒之风盛行,我屡被排斥罢免,面对命运无可奈何。后主过去在东宫,留心文章的风采,我一向承蒙开导,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后主继位之日,时常指责我的过错,仰遵天文,改定各种事功,八法六典之制度,无一不亲自统管。昔晋武帝为荀公曾作策说:“周代陈书的冢宰,今日之尚书令。”何况我的才能不及古人一半,而居位食禄不理政事则同于古人。晋太尉陆玩说:“让我做三公,可知天下实在无人。”官位爵禄本是无意得来之物,哪里是我刻意要追求的呢?

少年时潜心于佛教,二十多岁时,到钟山从灵曜寺则法师学佛法。晚年在陈朝任官,与摄山布上人交往,彻悟佛教苦空二境,再次详习戒律,对自己维持一颗善心,对别人广施慈悲,颇知自我勉励,然而不愿食素,并且浸染尘世之烦劳,因此抱愧终生。

江总的自叙,当时人称之为实录。

江总一向行义,性情温和宽厚。好学,善于写文章,尤其擅长写五言七言诗;因他潜心于文章的文采,故得后主的宠爱。他有些小诗之类,为好事者相互传送诵读玩赏,至今流传。后主之世,江总任宰相,他不理政务,只是每天和后主在后宫饮酒作乐,还加上陈暄、孔范、王瑗等十余人,当时称他们为狎玩之客。因此国家日益衰败,典章制度不健全,有上言者,就以犯罪论处,君臣昏庸腐败,以至于国家灭亡。江总著有三十卷诗文集子,都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司马迁
  列传第三 李密·刘昫
  第三十二回 即帝位汉主称尊 就驿舍田横自刭·蔡东藩
  卷之二百三十五·佚名
  谷山笔麈卷之八  诗文·于慎行
  八二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卷六十·司马迁
  跋·查继佐
  临川献王萧映传·萧子显
  耶律觌烈传·脱脱
  卷十七·赵汝愚
  卷三·徐一夔
  多小未能舆謀案·佚名
  卷七·戴锡章
  黄荣良·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蜀妓·唐圭璋

      陆游客自蜀携归。   鹊桥仙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 卷一百四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四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宗忠简诗集宗泽字汝霖婺州义鸟人元祐六年进士靖康元年知磁州勤王兵起康王以泽为副元帅建炎间累迁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尹连结诸路义兵方尅日渡

  • 卷一百五·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一百五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水云诗钞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钱塘人以善琴事谢后王昭仪宋亡随三宫留燕後为黄冠师南归幼主平原公及从降驸马右丞杨镇丞相吴坚留梦炎参政家铉翁文及翁提刑陈杰与王昭仪清

  • 卷一百十四·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十四寓言以德为车赋【以至德之人有  唐同车载为韵】白行简人之蕴德兮唯车可同载诸身兮运转无穷茍规模之不紊在夷险以皆通游必有方靡假顔生之御成之在我寜烦奚仲之功原夫雕斲何劳周旋

  • 卷七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七十二宫殿甘泉宫赋         【汉】刘 歆轶陵隂之地室过阳谷之秋城回天门而凤举蹑黄帝之明庭冠高山而爲居乘昆仑而爲宫按轩辕之旧处居北辰之闳中背共工之幽都向炎帝之祝融封峦爲

  • 卷五十一·黄以周

      徽宗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   1、十二月(案:钱氏《四史朔闰考》:十二月戊戌朔。) 己未,手诏:“朕获承祖宗休德,讬于士民之上,二纪于兹,虽兢业存于中心,而过愆形于天下。盖以寡昧之资,藉盈成之业。言路壅蔽,导谀日闻;恩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春正月乙巳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率诸王、贝勒贝子公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门王以下、文武各官外藩王、及使臣、上表朝贺停止筵宴。  ○朝鲜国王李焞、遣陪臣李偘等、

  • 卷之三百十二·佚名

    光绪十八年。壬辰。六月。丁亥朔。上诣福华门跪接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皇太后还西苑驻跸  ○诣议鸾殿问皇太后安至庚戌皆如之。外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杨昌浚、奎顺奏、查明川属番案大概情形一摺。据

  • ●卷上·何刚德

    京师为首善之区,钟虡所在,观听肃焉。时值承平,纪纲未弛,大臣老成持重,尽有正色立朝之风;百僚庶司,不失同寅协恭之雅。即朋簪投洽,亦每以道义相规;文酒过从,依然风流儒雅。人言朋友之乐无如京师,盖于饮食酬酢外独得真趣也。余于丁

  • 六三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遵旨分咨查拿锺倬蒋翰情形折·佚名

    六三四 浙江巡抚王亶望奏遵旨分咨查拿锺倬蒋翰情形折乾隆四十四年七月初六日浙江巡抚臣王亶望跪奏,为遵旨覆奏事。乾隆四十四年六月十二日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六月初五日奉上谕:顺天府查审李英贿买顶冒四库馆誊录一案

  • 赵彦深传·李延寿

    赵隐,字彦深,自称是南阳宛城人,汉朝太傅赵喜的后代。他的高祖父赵难任齐州清河太守,有突出的政绩,便在清河定居下来。清河后来改为平原,所以他又是平原人。赵隐为了避讳北齐皇室的隐字,将自己的字彦深改为名字。父亲赵奉伯,在

  • 卷五十五·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五十五雍正五年闰三月上谕三十一道初一日奉上谕朕日理万几惟欲周知庶务通达下情是以广开言路令人条奏事件冀於政治有所裨益近见条陈人员内颇有能据实陈奏不避嫌怨切中情弊者朕思此等

  • 卷一百一十八 朱子十五·黎靖德

      ◎训门人六   先生问伯羽:"如何用功?"曰:"且学静坐,痛抑思虑。"曰:"痛抑也不得,只是放退可也。若全闭眼而坐,却有思虑矣。"又言:"也不可全无思虑,无邪思耳。"以下训伯羽。   学者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等,多有事在。然

  • 春秋正传辩疑·湛若水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正傳辯疑附答門人高簡春秋正傳辯疑【甲午四月十一日】竊校正傳而兩讀之見老先生之於是經也真有以得千載不傳之秘而孔子光明正大之心如秋陽皜皜者不可得而支離穿鑿之不可得而附會深刻之燦然若星斗在天

  • 卷第二十五·佚名

    阿毗达磨藏显宗论卷第二十五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六之一已辩诸业。契经处处说业感有。然见世间已离染者。虽造善业。而无功能招后有果。故于感有。业应非因。业独为因非我所许。要随眠助方能感有

  • 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十二头陀者。一者不受人请。日行乞食。亦不受比丘僧一饭食分钱财。二者止宿山上。不宿人舍郡县聚落。三者不得从人乞衣被。人与衣被亦不受。但取丘冢间死人所弃衣。补治衣之。四者止宿野田中树

  • 甲申传信录·钱士馨

    十卷。明末清初钱士馨撰,字稚拙,号稚农。浙江平湖县人,贡生出身,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钱曾发愤研究经史,多所撰述,着有《赓笳集诗》。晚年入京师,遇甲申之变,后见《国变录》、《甲申纪变》、《国难记》、《闻见纪略》、《变纪

  • 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佚名

    凡三十卷。唐代菩提流志译。又作不空罥索经。说不空罥索观世音菩萨之秘密修行法门。分七十八品。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不空罥索咒经(隋代阇那崛多译)、不空罥索神咒心经(唐代玄奘译)、不空罥索咒心经(菩提流志译)、圣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