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列传二百六十

列传

元 【十四】

○元十四

洪福源【俊奇  君祥  万】  郑鼎【制宜】

李进

  舒穆噜安扎

洪福源

郑鼎

李进

舒穆噜安扎

△洪福源

洪福源其先中国人唐遣才子八人往教高丽洪其一也子孙世贵于三韩名所居曰唐城父大宣以都领镇麟州福源为神骑都领因家

焉岁丙子金源契丹 【高丽传作契丹人金山元帅禄格等】 九万余众窜入高丽夺江东城据之太祖命哈齐济扎拉将兵谢讨大宣迎降

与哈齐济等共击之降其元帅赵忠壬午遣扎古雅等窥觇纳款虚实遇害辛卯太宗命札塔萨喇达讨之福源率先附之民攻未附州县进至

王京高丽王■〈日育攵〉遣其弟怀安公侹请降遂置王京及州县达噜噶齐七十二人以镇之师还高丽复叛杀所置官驱国人入据江华

岛福源招集北界四十余城遗民以待太宗复遣萨喇达将兵来讨中流矢卒其副将特尔格引兵还唯福源留屯癸巳高丽悉众来攻西京屠

其民劫大宣以东福源遂以所招集北界之民处于辽阳沈阳之闲帝嘉其忠授管领归附高丽军民长官仍令招讨本国未附人民乙未帝命

唐古巴图尔与福源进讨攻拔龙冈咸从二县凤海洞三州山城及慈州又拔金山归信昌朔州乙巳定宗命阿木哈将兵与福源共拔威州平

虏城癸丑宪宗命从诸王伊勒呼攻禾山东州春州三角山杨根天龙等城拔之甲寅与扎拉台合兵攻光州安城忠州玄凤珍原甲向玉果等

城又拔之 【按宪宗五年乙卯纪云是岁改命扎拉台与洪福源同征高丽后此又连二岁攻拔其光州安城忠州玄凤珍原甲向玉果等城

与本传纪年互异】 戊午高丽族子王綧入质阴欲并统本国归顺人民谮福源于帝遂见杀后赠沈阳侯谥忠宪子俊奇君祥

洪俊奇

洪君祥

洪万

洪俊奇

俊奇小字茶邱幼从军以骁勇受知世祖尝以小子呼之中统二年茶邱雪父冤世祖闵之命袭父职管领归附高丽军民总管至元六年

高丽权臣林衍叛诏从国王特讷克讨平之迁江华岛所有臣民归王京复命茶邱率兵往凤州等处立屯田总管府八年林衍余党裴仲孙等

立高丽王植亲属承化侯为王引三别抄军据珍岛以叛茶邱偕经略使实都进兵破其军杀承化侯其党金通精率余众走躭罗茶邱得通精

之侄金永等七人俾招之通精不从留金永余尽杀之十年诏茶邱与实都率兵渡海击破躭罗获通精杀之高丽平十一年授东征右副都元

帅与都元帅呼敦 【经世大典及日本傅俱作实都】 等领师二万渡海征日本拔对马一岐宜蛮等岛 【按日本传云时官军不整又矢

尽唯掠四境而归与本传异】 十七年进征东行省右丞十八年与实都将舟师四万由高丽金州合浦以进再征日本风坏舟而还二十四年

纳颜叛车驾亲征命率高丽女真汉军扈从猝遇纳颜骑兵万余时茶邱兵不满三千众有惧色茶邱夜令军中多裂裳帛为旗帜断马尾为旄

掩暎林木张设疑兵纳颜大惊以为官兵大至遂降凯还授辽阳行省右丞二十七年以疾辞时叛王哈坦等窜入高丽侵挠其国西京距辽阳

二千里皆骚动中书省特起茶邱镇辽左二十八年卒子万

洪君祥

君祥小字双叔 【巴延传作双寿】 年十四随兄茶邱见世祖于上京帝悦令选师儒诲之至元三年籍高丽民三百人为兵令君祥统

之从巴延等军筑万寿山复从开通州运河帝尝阅江南海东舆地图欲召知者询其险易巴延以君祥应奏对详明帝悦谓巴延曰是儿远大

器也六年林衍叛从特讷克征之十年从元帅布尔罕袭淮东之阳湖十一年巴延伐宋命右卫替挥使图们岱率轻锐攻淮安以牵制之君祥

以蒙古汉军都镇抚从行巴延既渡江图们岱还军萧县时君祥奉使巴延军中宋黄州制置使陈奕降其子岩知涟水军巴延遗三十骑往招

之因令君祥入奏帝曰卿可急还陈知府降即偕来也及与俱入朝宴劳甚厚从元帅博啰罕攻清河拔之巴延师次镇江 【按巴延传云军

至崇德宜中使都统洪模持书来见本传作师次愼江互异】 谍报有宋洪都统者为都督府将巴延谓君祥曰汝同姓可往招致也洪都统欣

然来见君祥厚遇之师次临平洪都统来报曰宋丞相陈宜中殿帅张世杰皆已逃去惟三宫未行宜早定计以活生民巴延令君祥偕洪都统

护宋三宫北还宋平累迁同佥枢密院事二十四年纳颜叛从世祖亲征之每驻驆君祥辄以兵车外环为营卫布置严密帝嘉之凯还类次车

驾起居为东征录二十八年加集贤大学士仍同佥枢密院事议者欲自东南海口辛桥开河合滦河运粮至上都春旨与中书右丞阿里相其

利害还极言不便罢之成宗即位诏裁减久任官知枢密院安巴等奏君祥在枢密十六年最为久者帝曰君祥始终一心可勿迁也大德三年

奉使江浙闲问民疾苦使还退居昌平皇华山绝口不论时事者五年九年擢司农俄拜中书右丞 【按成宗纪宰相年表俱作大德七年】

改浙江行省右丞武宗即位进平章政事卒子迈同知开元总管府事

洪万

万小字重喜至元十八年袭为高丽军民总管二十四年纳颜叛率兵至萨里图噜之地同都万户实喇特穆尔与纳颜将黄海战大败之

又从世祖与塔布台战败之奉旨留蒙古女真汉军镇哈喇河复从御史大夫伊苏特穆尔至扎穆尔图与金嘉努战败之追至纳古尔江遂平

金嘉努塔布台等师还哈坦巴尔噶齐再叛重喜从诸王阿雅噶齐平章达春 【按达春传作辽都东道宣慰使】 万户实喇特穆尔征之次

玛古布拉克时诸王托欢四千余人与其赏战稍却重喜率骑兵援之大破其众从诸王与叛王兵战于乌珠站又战于黑龙江塔玛噶处皆败

之二十五年从伊苏特穆尔出师至果勒河与哈坦多罗干战获功又从征茂巴尔与辉图多罗千战克之二十八年从平章色彻肯至高丽青

州与哈坦战屡败之累功授辽阳行省右丞至大二年谪漳州行玉杭遇赦明年卒子滋袭爵

△郑鼎

郑鼎泽州阳城人幼孤能自立既长勇力过人善骑射初为泽潞辽沁千户岁甲午从塔海干布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还屯秦中宋

将余侍郎烧绝栈道以兵围兴元鼎率众修复之破宋兵解兴元之围庚戌从宪宗征大理国自六盘山经临洮下西蕃诸城抵雪山山径盘屈

舍骑徒步尝背负宪宗以行敌据扼险要鼎奋身力战敌败北至金沙河波涛汹涌帝临水旁危石立马观之鼎谏曰此非圣躬所宜亲扶下马

帝嘉之俄围大理昼夜急攻城陷擒其主大理平师还命鼎居后道经吐蕃全军而归辛亥入朝帝问以时务鼎敷对详明赐名伊克巴图己未

从世祖南伐攻大胜关破之继破台山寨乘胜独进前陷泥淖遇伏兵突出葭苇问坤奋击连杀三人余众遁去帝驻跸江浒鼎首夺南岸众军

毕渡进围鄂州别攻兴国军遇宋兵五千力战破之擒其将桑太尉斩之中统元年以功迁平阳太原两路万户阿勒达尔珲塔哈之乱鼎率本

道兵分讨之二年统征西等军戍雁门关隘至元三年迁平阳路总管是岁大旱鼎下车而雨平阳地狭人众常乏食鼎乃导汾水溉民田千余

顷开潞河鹘黄岭道以来上党之粟修学校励风俗建横涧故桥以便行旅民德之七年改佥书西蜀行省事将兵巡东川过嘉定遇蜀兵与战

江中擒其将李越悉获战船十四年授湖北道宣慰使镇鄂州蕲黄二州叛鼎将兵讨之战于樊口舟覆溺死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追封潞国

公谥忠肃子制宜

郑制宜

郑制宜

制宜小字纳怀性聪敏庄重有器局通习国语至元十四年袭太原平阳万户仍戍鄂州摄府事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造楼船何家洲洲

地狭众欲徙旁居民制宜不从改授宽地居民德之有盗伏近郊晨暮剽劫流言将入城俄有数男子自城外至顾盼异常制宜命吏缚入狱问

之无验行省将释之不从明日再出城东遇一人乘白马貌服殊异制宜叱下讯之乃与前数男子同为盗者遂正其罪一郡帖然二十四年扈

驾东征纳颜请赴敌自效命从伊噜勒诺延别为一军以战功授枢密院判官二十八年迁湖广行省参知政事陛辞帝曰汝父死王事赏未汝

及近者约苏穆尔伏诛巳籍没其财产人畜汝可择其佳者取之制宜对曰彼以赃败臣复取之宁无污乎帝贤其有守三十年除湖广行枢密

副使湖南地阔远羣寇依险出没昭贺二州及庐陵境民常被害制宜率偏师徇二州道经庐陵永新获首贼及其赏皆杀之茶乡谭计龙者聚

恶少年匿兵器为奸既捕获其家纳赂以缓狱事制宜悉以劳军斩计龙于市自是湖以南无复盗贼元贞元年有制行枢密院添置副使一员

与制宜联署制宜以员非常设先任者富罢入朝授大都留守领少府监兼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大德十年卒追封泽国公谥忠宣

△李进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木巳〉之三叉口筑堡千龙冈会淮水泛涨宋舟师猝至进率兵十五人载一舟转鬬

十余里夺一巨舰以功授百户戊午宪宗西征时丞相史天泽经略河南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命进为总把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

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至定远七星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还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

视闲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夜二鼓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人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悬门俄闭诸军不

得入进与二十人力战杀伤三十人兵走上堡进乃毁悬门纳诸军宋兵不能敌俱散走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已未天泽兵至行

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泊黑石峡东北军船泊峡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下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

旗母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宋前锋溃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

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授上赏至元十二年从略地湖北湖南宋平以兵马使分兵屯鄂州十九

年移屯西域巴实伯里二十三年海都及都勒斡等叛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被擒从玉吹巴尔遁还二十六年授左翼屯田

万户元贞元年卒子雯袭授武德将军左翼屯田万户

△舒穆噜安扎

舒穆噜安扎契丹人世居太原父大嘉努率汉军五百人归太祖岁戊午安扎代领其军从都元帅耨埒攻成都时宋兵聚于虚泉安扎以

所部兵与战大败之杀其将韩都统又从都元帅阿敦攻泸州以战舰七十行至马湖江宋军先以五百艘控扼江渡安扎击败之时宋兵于沿

江撤桥据守安扎相地形造浮桥师至无留行宋欲挠其役兵出辄败自马湖以达合江涪江清江凡立浮桥二十余所论功居最己未宋以巨

舰载甲士数万屯清河浮桥相距七十日水暴涨桥坏西岸军多漂溺安扎军东岸急彻浮桥聚舟岸下士卒得不死又援出别部军五百余人

宪宗遣使慰谕赏赐甚厚叙州守将横截江津军不得渡安扎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破宋军夺其渡口作浮桥以济师中统三

年授河中府船桥水手军总管至元六年行省伊苏岱尔领兵趋泸州遣安扎运器械粮食由水道进宋兵复扼马湖江安扎击败之生获四十

人夺其船五艘复以水军一千运粮于眉简二州军中赖之九年从征建都蛮岁余不下安扎先登其城力战遂降之军还道病卒子布拉代领

其军从攻嘉定以巨舰七十艘据其上流于府江红岸滩造浮桥以渡十二年嘉定降宋将鲜于都统率众遁布拉追至大佛滩尽毙之行院汪

良臣 【原文作汪特格按特格汪德臣赐名也德臣卒于宪宗己未年本传事迹与汪良臣传相符】 攻取紫云泸叙等城布拉功最多及诸

军围重庆布拉先以战舰三百艘绝其走路十三年领随翼军五百人会招讨伊勒哈竖栅于白水江岸以为备布拉乘夜袭宋军直抵重庆城

下攻千斯门宋军惊溃涪州守将率舟师来援布拉击败之从攻泸州勒所步兵攻神臂门蚁附以登明日复战破之十五年复攻重庆太平门

布拉先登宋都统赵安以城降总管黄亮乘舟遁布拉追擒之十六年命袭父职为船桥军马总管十八年大小盘诸峒蛮叛命诸翼蒙古汉军

戍施州既而蛮酋悉平遂进保宁等处万户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六十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四 顔延之 沈怀文 周朗·李延寿
  卷二十四·本纪第二十四·脱脱
  称谓第十四·浦起龙
  ●矛盾原由·高拱
  皇王大纪卷六十四·胡宏
  今献备遗卷二十八·项笃寿
  第76章 逼着人民抢米大杀民主分子的蒋介石·冯玉祥
  八四 上坟船里·周作人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王谊传·李延寿
  移剌蒲阿传·脱脱
  后唐纪四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上之下天成元年(丙戌、926)·司马光
  ○宋元科举三录序·佚名
  卷一百七十六之十一·雍正
  卷70·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三·彭定求

        卷243_1 【令狐员外宅宴寄中丞】韩翃   寒色凝罗幕,同人清夜期。玉杯留醉处,银烛送归时。   独坐隔千里,空吟对雪诗。   卷243_2 【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韩翃   开瓮腊酒熟,主人

  • ◆野航老人姚文奂(野航亭稿)·顾嗣立

    文奂,字子章,昆山人。聪敏好学,过目即成诵,博涉经史。辟浙东帅阃掾,虽公事旁午,不废吟咏,把酒论诗,意气豁如也。自号娄东生,与郭羲仲、郯九成、顾仲瑛诸公相唱和。家有野航亭,人称为姚野航。又有书声斋,永嘉李孝光为之记。 题高

  • 卷三十·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三十冯内翰璧【一十五首】璧字叔献别字天粹承安二年进士歴州县召入翰林再为曹郎宣宗朝屡以使指鞫大狱权贵如归德知府宿州总帅声势焰焰朝廷知其跋扈而不能摧伏者叔献以法临之毛髪不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三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二·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张孚敬者初名璁字秉用浙之永嘉人父升凡三娶而生孚敬孚敬生负异质动止不凡及长貌秀伟美须髯有大人度踰冠举乡试明年不第孚敬产不能中人而恢廓从性动止若大豪筑罗山书院于姚溪聚徒众其中与讲治经术傍析时务

  • 一一五五 谕十一阿哥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佚名

    一一五五 谕十一阿哥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乾隆五十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奉旨:十一阿哥现在校阅各馆应进清汉书籍甚多,不必兼办四库全书馆总裁事务。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史记集解卷二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二十建元以来侯者年表第八太史公曰匈奴絶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应荆荼是征【毛诗传曰应当也郑曰征艾】齐桓越燕伐山戎武

  • 向雄传·房玄龄

    向雄字茂伯,河内山陽人。父亲向韶,是彭城太守。向雄当初在郡内作主簿,给太守王经做事。王经死后,向雄哭得很伤心,市人很为之悲伤。后任太守刘毅曾经无故鞭笞向雄,后来吴奋代替刘毅任太守,又因小小的谴责把他关进监狱。司隶钟

  • 原序·赵汸

    春秋左氏传补注原序春秋鲁史记事之书也圣人就加笔削以寓其拨乱之权惟孟子为能识其意故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孔子曰窃取之矣此三者述作之源委也自三传失其旨而春秋之义不明左氏於二百四十二年事变略具始终而

  • 诗经通论序·姚际恒

    诗经通论 清 姚际恒 序 卷前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诗经通论序               

  • 卷五·黄中松

    <经部,诗类,诗疑辨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疑辨证卷五 上海黄中松撰 文王篇 序曰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郑笺曰受命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考书无逸云文王受命唯中身诗文王有声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所谓天命者天岂谆谆然命之哉

  • 无垢优婆夷问经·佚名

    后魏中印度三藏瞿昙般若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舍婆提城寂静宫殿重阁讲堂。尔时无垢优婆夷。贤优婆夷等。诸优婆夷。往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礼佛足已。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即告无垢优婆夷言。汝

  •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辨正大广智三藏奉 诏译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于色界顶第四禅成等正觉。即下须弥山顶。于金刚宝楼阁。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皆悉云集。前后围绕异口同音。唯愿世尊转妙法轮甚深秘密。所谓金刚界轮。降三世

  • 卷第一百十七·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七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浦城竹源直指弘南禅师广信永丰徐氏子。少游博山。知有参禅事。年二十岁。投浦邑玉池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九·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佛事雪峰,掛鐘板。擊板一下,曰:「八百年中祇是者個,千五百人向甚麼處去也?若論兵隨將印、馬聽鑼聲,也須各各有出身之路始得。出不得,山僧為你出去也。」乃擊鐘一下。寶壽,挂鐘板。「舊日規模,一任梅花連夜發;斬新

  • 卷第七·函昰

    天然是禅师语录卷第七嗣法门人今辩重编举古举世尊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曰。天上天下。唯吾独尊。云门云。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食。贵图天下太平。师曰。世尊扶头。云门把尾。看来

  • 续诗话·司马光

    宋代司马光作。又名《司马温公诗话》、《司马光诗话》、《司马君实诗话》、《司马太师诗话》、《迂叟诗话》。1卷,共28则。光有《传家集》已著录。为续欧阳修《六一诗话》而作,亦偏于记事。所记诗人轶事,有价值珍贵者

  •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佚名

    《慈禧及光绪宾天厄》,记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危及死后葬事。所述虽来自传闻及西方报道,但言语平实,较少夸张,有一定史料价值。据《满清野史丛书》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