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重姓缘品第二十一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中。有豪长者。财富无量。唯无子息。每怀悒[悒:yì]迟。祷祠神祇。求索一子。精诚欵笃。妇便怀妊。日月满足。生一男儿。其儿端正。世所希有。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那时国内有一位豪富长者,拥有财宝不可计数,就是没有儿子,因此常感忧郁烦闷。就到神庙祭祀,祈求神灵赐予他一个儿子,真诚恳切万分恭敬。他的妻子果真怀孕,期满后生下一个男儿,长得端正无比,世上少见。

【古文】

父母宗亲。值时燕会。共相合集。诣大江边。饮酒自娱。父母持儿。诣其会所。父爱此儿。顺座担舞。父舞已竟。母复担之。历坐擎腾。欢喜自乐。

【白话】

于是适时设宴,父母宗族亲友在一起庆祝。他们来到大江边,一边喝酒,一边娱乐。父母也抱着男儿,来到他们宴会的地方。父亲喜爱男儿,抱着他顺着座位起舞,父亲跳完舞后,母亲也抱着小儿顺座跳舞,大家轮流着举着小儿,欢娱自乐。

【古文】

临到河边。意卒散乱。执之不固。失儿堕水。寻时博撮[撮:cuō]。竟不能得。于时父母。怜念此儿。爱着伤怀。绝而复苏。其儿福德。竟复不死。至河水中。随水沉浮。时有一鱼。吞此小儿。虽在鱼腹。犹复不死。

【白话】

跳到河边时,心突然一散乱,手没抱住,结果小儿掉到了河中。马上捞取,终究也没有找到。当时父母怜爱儿子,悲痛伤心,死去活来。这个小儿有大福德,竟然没死。落到河水中后,随着河水沉浮,被一条大鱼吞进腹中,虽在鱼腹仍然没死。

【古文】

时有小村。而在下流。有一富家。亦无子姓。种种求索。困不能得。而彼富家。恒令一奴捕鱼贩卖。仆输大家。其奴日日捕鱼为业。值时捕得吞小儿鱼。剖腹看之。得一小儿。面貌端正。

【白话】

那时下游有个村落,村里有一富贵人家,也没有孩子。想了好多办法祈求生子,也没能够得到。这富人家经常让一个奴仆捕鱼贩卖,供应主人家所需。这个奴仆天天捕鱼,那日正好捕得吞下小孩的鱼,剖开鱼腹一看,见里面有一小孩,面貌端正。

【古文】

得已欢喜。施与大家。大家观之。而自庆言。我家由来祷祠神祇。求索子息。精诚报应。故天与我。即便摩扪。乳哺养之。

【白话】

他得到后十分高兴,便将小儿送给主人。主人看见后欢喜地道:“我家里一向祈求神灵送我一个儿子,看来精诚之心得到了回报,所以上天送给我一个男儿。”于是便抚摸爱怜,请养母哺育他。

【古文】

时彼上村。父母闻下村长者鱼腹中得儿。即往其所。追求索之。而语之言。此是我儿。我于彼河。而失是子。今汝得之。愿以见还。时彼长者。而答之曰。我家由来。祷祠求子。今神报应。赐我一儿。君之亡儿。竟为所在。纷纭不了。诣王求断。

【白话】

上游村庄的小儿父母听说下游村里的长者在鱼腹中得到一个男儿,便来到他家里追问索取,对他说:“这是我的儿子。我在河边掉落了这个儿子,如今你得到他,希望能还给我。”那个长者回答他说:“我家向来祈求神灵赐我一子,如今得到回报,赐给我一子。你丢失的那个儿子,怎么会在这里呢?”二人争执不下,便到国王那里请求裁决。

【古文】

于是二家。各引道理。其儿父母。说是我儿。我于其时。失在河中。而彼长者。复自说言。我于河中鱼腹得之。此实我子。非君所生。

【白话】

于是二家人各自陈述了自己的理由。小儿父母说:“这是我的孩子,我在某时不小心把他掉到了河中。”而那个长者则说:“我在河中鱼腹中得到他,他实在是我祈求神灵的结果,根本不是你们所生。”

【古文】

王闻其说。靡知所如。即与二家。评详此事。卿二长者。各认此儿。今若与一。于理不可。更互共养。至儿长大。各为娶妇。安置家业。二处异居。此妇生子。即属此家。彼妇生儿。即属彼家。时二长者。各随王教。

【白话】

国王听到二家述说,也不清楚谁说的属实,就对两家的这件事情评判说:“二位长者都认定是自己的孩子,现在如果判给一方,有些不合情理。你们可以共同抚养,等儿子长大以后,分别为他娶妻,安置家业,使他在二处轮流居住。这个妻子生的儿子就属于这家,而那个妻子生的儿子则属于那一家。”二位长者便照国王的话去做了。

【古文】

儿年长大。俱为娶妇。经营所须。无有乏短。于时其儿。白二父母。我生以来。遭罹苦难。堕水鱼吞。垂死得济。今我志意。欲得出家。唯愿父母。当见听许。时二父母。心爱此儿。不能拒逆。即便听许。

【白话】

儿子长大后,双方各给他娶了妻子,供给他所需的一切,从来无缺。这时,儿子对二父母说道:“我降生以来便遭到苦难,掉到河中被鱼吞食,临死又被救出。如今我决心想要出家,希望父母能够同意。”二家父母疼爱儿子,没有拒绝,随即同意。

【古文】

其儿即辞。往至佛所。稽首佛足。求索入道。佛即听之。赞言善来比丘。头发自堕。即成沙门。字曰重姓。佛为说法。得尽诸苦。即于座上。成阿罗汉。

【白话】

儿子便辞别父母来到佛面前,稽首礼佛足,请求出家修道。佛便同意了,赞叹地说:“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成为沙门,法名叫重姓。佛为他讲说妙法,使他脱离所有苦厄,就在一座之间修证阿罗汉。

【古文】

阿难白佛。不审世尊。此重姓比丘。本作何行。种何善根。而今出世。堕水鱼吞。而故不死。佛告阿难。汝且听之。吾当为说。过去久远。有佛世尊。号毗婆尸。集诸大众。为说妙法。

【白话】

阿难请问佛陀:“世尊,不知道这位重姓比丘原先造了什么业,种下什么善根,以至今世掉入水中被鱼吞食却仍然没有死?”佛告阿难:“你现在注意听,我将为你宣说。在过去久远以前,有佛世尊,名毗婆尸佛,大众聚集,佛为大众讲说微妙的佛法。

【古文】

时有长者。来至会中。闻其如来广说大法。布施之福。持戒之福。闻已欢喜。信心猛烈。即从彼佛受三自归。受不杀戒。复以一钱布施彼佛。由是之故。世世受福。财宝自恣。无有乏短。

【白话】

当时,有一长者来到会中,听到毗婆尸佛广说大法:布施的福德和持守戒律的福报。听了心生欢喜,信心猛烈,就从佛那儿受了三皈及不杀生戒,又用一钱供养佛陀。因为这个缘故,他世世受福,财宝自在享受,从来都不缺少。”

【古文】

佛告阿难。欲知尔时长者子者。今重姓比丘是也。由其尔时。施佛一钱。九十一劫。恒富钱财。至于今世。二家父母。供给所须。

【白话】

佛告诉阿难:“要知道那时的长者,就是如今的重姓比丘啊。由于那时布施一钱的缘故,他九十一劫中都富有钱财。到了今天则有两家父母供给他一切所须。

【古文】

受不杀戒故。堕水中鱼吞不死。受三自归故。今值我世。沐浴清化。得罗汉道。尔时阿难。及与众会。闻佛所说。遵修善行。敬重佛教。欢喜信受。顶戴奉行。

【白话】

由于受不杀生戒的缘故,他掉到水中被鱼吞食却能不死。由于受三皈的缘故,如今遇到我出世,得以沐浴清化,修成罗汉果。”当时,阿难以及大众,谛听佛法,遵教修习善行,敬重佛教,欢喜信受,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朱棣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六·牧云通门
   第九十七則 金剛經云若為人輕賤·胡兰成
  新华严经论 第十九卷·李通玄
  大云经祈雨坛法·佚名
  三教平心论序·刘谧
  法眼禅师十规论目次·文益
  生活与生死·太虚
  卷一百八·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九·澄观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六·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佚名
  通玄百问序·佚名
  称佛名号品第九·佚名
  卷第四十六·志磐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渔洋诗话卷中·王士祯

      三原王端毅公遗事载公巡抚三吴时题一寺壁云彩鹢西飞日未斜江村两岸有人家吉祥寺里梅千树不到春来不着花亦宋文贞梅花赋之比祖咏试终南望余雪诗云终南隂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増暮寒四句即纳卷或诘之咏曰意

  • 卷五百二十九 列传三百十六·赵尔巽

      ◎属国四   廓尔喀 浩罕布鲁特 哈萨克 安集延 玛尔噶朗 那木干 塔什干 巴达克山 博罗尔 阿富汗 坎巨提   廓尔喀,在卫藏西南,与巴勒布各部相邻。巴勒布三汗:曰阳布,曰叶楞,曰廓库木;后皆为廓尔喀酋博纳喇赤并吞,及小

  • 东都事略卷十二·王称

    本纪十二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徽宗长子也母曰显恭皇后王氏以元符三年四月己酉生于坤宁殿时徽宗甫登位即生嫡长欲异其礼越三日辛亥大赦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韩国公建中靖国元年改鎭兴德封京兆郡王崇宁二年拜司空移鎭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弘治十年十二月戊辰朔 上视牲于南郊○是日晓刻金星犯东咸东第二星○己巳升大理寺右寺副王希旦为广东按察司佥事○庚午北虏劫掠赤斤卫部落肃州抚夷百户刘达合番汉兵四百余人败之于王子庄斩首九级驱回原虏夷人男妇七十

  • 绎史卷九十五之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孔门诸子言行【三】史记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岁为季氏宰季康子问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可使治其赋仁则吾不知也复问子路仁乎孔子对曰如求求问曰闻斯行诸子曰行之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

  • 卷二十一·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二十一宋 吕中 撰徽宗皇帝建中靖国 一年崇宁 五年大观 四年政和 八年重和 二年宣和 七年即帝位元符三年正月即皇帝位。黜陟大臣元符三年三月以韩忠彦为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清臣门下侍郎十月

  • 孝武帝纪·李延寿

    孝武皇帝名..,字孝则,广平武穆王元怀的第三个儿子。母亲为李氏。皇帝性情深沉淳厚,博学多闻,喜爱武艺,全身有鳞文。十八岁时,被封为汝阳县公。他梦见有人对自己说:“你当会大贵,可得二十五年。”永安三年,被封为平阳王。普泰年

  • 萧韩家奴传·脱脱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

  • 木华黎传·宋濂

    木华黎,姓札剌儿氏,孔温窟哇之第三子。孔温窟哇随太祖平定蒙古各部有功。木华黎足智多谋,力大善射,与博尔术、博尔忽、赤老温同为太祖部下,号称“四杰”。有一天随太祖三十余骑,行至溪谷之间遇寇,木华黎挽弓射之,三发三中。克

  • 九五、苏秦考·钱穆

    太史公为《苏秦传》称“苏秦兄弟三人,皆游说诸侯以显名,其术长于权变,而苏秦被反间以死,天下共笑之,讳学其术。然世言苏秦多异,异时事有类之者皆附之苏秦。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吾故列其行事,次其时

  • 唐纪五十三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上之上元和元年(丙戌、806)·司马光

    唐纪五十三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戌,公元806年) [1]春,正月,丙寅朔,上帅群臣诣兴庆宫上上皇尊号。 [1]春季,正月,丙寅朔(初一),宪宗率领群臣来到兴庆宫,向太上皇进献尊号。 [2]丁卯,赦天下,改元。 [2]丁卯(初二),宪宗大赦天下罪囚,改年号。

  • 卷五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五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给舍上上太宗论封駮故事    柴成务臣等昨奉敇命差臣等同知给事中事制敕如不便依故事封駮臣等寻检会到门下省故事并合起

  • 绪论 序文·林语堂

    主要的思想潮流若想了解中国的思想,多少知道一些老庄时代、中国学术发展的背景和杂学的兴起是非常有益的。但是,由于很少有人将中国的思想介绍给西方,因此我认为&ldquo;详释老子&rdquo;这桩有意义的工作,借庄子的说明,比经

  • 卷第一 序致 教子 兄弟 后娶 治家·颜之推

    序致第一〔一〕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二〕,慎言检迹〔三〕,立身扬名〔四〕,亦已备矣。魏、晋已〔五〕来,所着诸子〔六〕,理重事复,递相模效〔七〕,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八〕。吾今所以复为此者〔九〕,非敢轨物范世也〔一0〕,业

  • 卷七十九·佚名

    △初分天帝品第二十二之三复次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色。不应住此是受想行识。何以故?以有所得为方便故。憍尸迦。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应住此是眼处。不应住此是耳鼻舌身意处。何

  • 南北东西的海潮音·太虚

    自海潮音月刊呱呱出世以来,今已将满十九年矣。加以其前一载零三月的觉社丛刊之怀胎期,今正满二十周岁,乃因寇迫由武汉迁渝,亦间可为本刊历程中之一大阶段也。本刊最初编于杭而印发于沪,由余一手所支持。次年请善因法师编辑

  • 卷第三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七世云门偃禅师法嗣韶州双峰竟钦禅师益州人。开堂日。云门躬临证明。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

  • 郝太古真人语录·郝大通

    又名:广宁真人语录。既是出家,须要忘忧绝虑,知足常足。日二升之粮,积之何用。一年端布之装,身外何求。一日之闲,一日之仙。道冲而无欲,神定而气和。为造化之根源,穷阴阳之返复。道不远人,人自远道。日月不速,人自速之。勇猛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