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攀龙传

李攀龙,字于鳞,自号沧溟,历城人。九岁死了父亲,家贫,奋力自学。长大为生员,与友人许邦才、殷士儋学诗歌。其后,更不喜欢训诂学,勤读古书,同乡人认为他是个狂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刑部主事。后历任刑部员外郎、郎中、顺德知府。上级官员都举荐他,提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同乡殷学为巡抚,令他写文章,攀龙生气说:“文章是下令就能写出来的吗?”拒不应命。关中地震,攀龙患心脏病,又思念母亲,请假回家去了。按旧例,外官因病归家者,不再起用。吏部重其才能,援何景明之例,特准予告假。从此准予告假的,可再起用。

攀龙归家后,建造“白雪楼”,名声日高,宾客临门,一概不见,就是大官来也不例外,因此有人说他傲慢。但攀龙与故友殷士儋、许邦才二人仍往来不断。攀龙归家将近十年,于隆庆元年(1567)被荐举起任浙江副使,后改参政,又升为河南按察使。不久,因母丧回家,哀痛过度,心脏病突发而死。

攀龙开始在刑部为官,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等创立诗社。王世贞初为官,先芳便介绍他入社,从此便与攀龙结交。第二年,先芳出京为外官。又二年,宗臣、梁有誉也加入诗社,成为“五子”。不久,徐中行、吴国伦也加入,是为“七子”。这些人年少,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认为当世除他们之外别无诗人,七才子名扬于天下。他们之间并不团结,先排斥先芳、维岳,后又排斥谢榛,攀龙成了首领。攀龙认为,文章自西汉以后,诗自唐天宝以后,都无可观,而本朝只有李梦阳一人。其他人都同声附和,凡是不同意他们看法的人,都诋毁为“宋学”,即宋元明时期的理学。攀龙才思敏捷,名气最高,内心只佩服王世贞,天下人也将王、李并称;又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何、李、王、李。攀龙的诗以声调取胜,所做乐府只不过是把古乐府改几个字作为己作而已;其文则诘屈聱牙,以致人们不能把文章读完。吹捧攀龙的人,把他捧为一代宗师,其文也有许多受到当世人挑剔指责的地方。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一 列传二百四十八·赵尔巽
  本命解第二十六·王肃
  卷二百九十五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读礼通考卷九·徐乾学
  平夏录·邓士龙
  卷之二十二·佚名
  卷之二十三·佚名
  ○附录二·陶希圣
  殿阁词林记卷五·廖道南
  第五十六册 天聪六年六月·佚名
  六〇 伯升·周作人
  十国春秋卷十四·吴任臣
  豫章王综传·姚思廉
  陈于陛传·张廷玉
  附录二 龙研仙同情革命·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北郭集卷三·许恕

    元 许恕 撰五七言古长亭柳长亭柳长亭春色秾如酒柔条细叶乱风烟年年尽属离人手汴水河堤空复春朝元宫阙已成尘何似长亭管离别尝送东西南北人我家杨子江头住忆卷疎帘看飞絮几时折赠北郭生归卧君山最佳处次周伯温左丞登

  • 卷十六·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十六钱塘 王琦 撰古近体诗共二十一首南阳送客斗酒勿爲【一作与】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顔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再三别临岐空断膓【古诗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谢眺诗坐惜红粧变

  • 卷三百七十二·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六 吴实 环翠楼 胜地留佳赏楼台亦壮哉羣峰连海岱真境接蓬莱卷幔淸辉入凭栏爽气来虚明澄霁景潇洒轶浮埃赋为登临作怀因眺望开丹岩明向席空翠落衔杯井

  • 卷一六四 梁紀二十·司马光

      起重光協洽(辛未),盡玄黓涒灘(壬申),凡二年。   太宗簡文皇帝大寶二年(辛未,公元五五一年)   春,正月,新吳余孝頃舉兵拒侯景,景遣于慶攻之,不克。   庚戌,湘東王繹遣護軍將軍尹悅、安東將軍杜幼安、巴州刺史王珣將兵二萬

  • 建康实録卷十八·许嵩

    梁后妃传略太祖献皇后张氏讳尚柔范阳方城人祖惠宋濮阳太守母萧氏即文帝从姑宋元嘉中嫔于太祖生长沙宣武王懿永阳昭王敷次生高祖初后尝于室中忽见庭前菖蒲花开光采照灼非世所有后惊问左右左右不见后曰尝闻见者富贵因取

  • 卷之七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湘耆旧传·李定夷

    湘中老辈雕零略尽,文儒则湘潭王先生,武将则邵阳魏午庄,最为耆宿湘绮游京师。魏公已闭门不出矣,王葵园阁学先谦,于国变以来,避居平江乡中,汤督到后,曾一入城省视葵园故宅。仍携书迁居东乡山中,着述不辍,此老年逾七十,精力不衰,生平

  • ●王序·杨捷

    我皇上天威赫濯,四征不庭。岁在戊午,业已罪人归命,六寓率俾矣,顾闽海游魂,恃其险远,踉跳波涛,蹂躏城邑,泉围告警。皇上勿忍以小丑陆梁,释而不讨也,特简江南提督杨公,六月禡师,往歼厥寇。公登坛鞠旅,拜表即行,三载徂征,肤功克奏。皇上

  • 智伯欲伐卫·佚名

    【提要】 绝对不能忽视事物的反常现象,这些现象背后肯定隐藏着阴谋。下面此篇中的南文子就具有这种先见之明。 【原文】 智伯欲伐卫,遗卫君野马四百,白璧一。卫君大悦。群臣皆贺,南文子有忧色。卫君曰:“大国大欢,而子有忧

  • 卷十三·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十三     宋 卫湜 撰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其与民言自称曰寡人郑氏曰臣某侯某啬夫承命告天子辞也其为州牧则曰天子之老臣某侯某奉珪请觐自称曰寡人谦也於臣亦然孔氏曰自此至寡君之老一节

  • 卷一百七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六十大学之道至交止于信【大学】考异古本经壹是壹作一如见其肺肝无其字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无也字缗蛮黄鸟缗作绵为人臣下为人父下共有者字

  • 卷八十二·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八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疏第三十襄公五年考异足利本注此鲁大夫故书巫如晋此作比宋板永怀堂同 穆叔使鄫人听命于会于作于永怀堂同故告愬于盟主无于字宋板正嘉于作于释文棣

  • 第三节 释新民之义·梁启超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两途,斯即吾淬厉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也。一人如是,众民亦然

  • 佛说缘本致经·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爱讱深有荣色未起为缠没住亦有本栽。非无缘致爱有耽荒本致熟在狂醉为受不明观解。是名痴本。痴缘所生亦为有本。何等为本。眩曜色声五盖驰惑。斯

  •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佚名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

  • 宗镜录卷第十·延寿

    夫凡圣一心境界。如何是自在出生无碍之力。答。一是法尔。二由诸佛菩萨行愿。三即众生信解。自业感现。又总具十力。一法如是力。二空无性力。三诸佛神力。四菩萨善根力。五普贤行愿力。六众生净业力。七深信胜解力。

  • 仙佛合宗语录·伍守阳

    内丹学著作。《仙佛合宗》之别本,明代伍守阳撰。前为论丹道9篇,伍守阳答朱太和十九问、伍太初六问、伍太一十九问、李羲人七问、伍守虚二问、顾与韬六问、评古类或问十三条、杂问三条及伍真人修仙歌。所论问题有药物、

  • 金色童子因缘经·佚名

    十二卷,赵宋惟净译。说佛灭后有大商主子身有金色光,名金色童子。阿难教化之之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