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十二

吴元年春正月戊寅朔

○壬午  改容美洞等处军民宣抚司为黄沙靖安麻寮等处军民宣抚司以田光宝掌司事并立太当平台宜麻寮等十寨长官司

○癸巳  湖广参政戴德参军詹允亨进兵取沅州

○乙未  置宁国卫以元帅陈德成为指挥同知刘仲才为副使

○有省局匠告省臣云见一老人语之曰  吴王即位三年当平一天下问老人为谁曰我太白神也言讫遂不见省臣以闻  上曰此诞妄不可信也若太白神果见当告君子岂与小人语耶今后凡事涉怪诞者勿以闻

○戊戌  上谓中书省臣曰予尝亲历田野见人民凋弊土地荒芜失业者多盖因久困兵革生息未遂譬之触热者思得清凉冒寒者思就温燠为之上者固当念之且太平应天宣城诸郡乃吾渡江开创之地供亿先劳之民其有租赋宜与量免少苏民力省臣傅瓛对曰恤民王者善政  主上念之及此真发政施仁之本也民之受赐如大旱之得霖雨其喜当何如  上因叹曰吾昔在军中尝乏粮空腹出战归得一食虽甚粗粝食之甚甘今尊居民上饮食丰美心未尝忘之况吾民居于田野所业有限而又供需百出岂不重困于是免太平府租赋二年应天宣城等处租赋一年

○戴德等兵至沅州围其城凡六日守将李兴祖出降得将士一千三百二十人兴祖即李胜也

○庚子  松江府嘉定州守臣王立中等诣徐达军降

○辛丑  上谓中书省臣曰古人祝颂其君皆寓警戒之意适观群下所进笺文颂美之辞过多规戒之言未见殊非古者君臣相告以诚之道今后笺文只令文意平实勿以虚辞为美也

○甲辰  上遣使与扩廓帖木儿书曰盖闻有匡天下之志者必有容天下之量然后能成安天下之功使其规模狭隘执见不广其为量也小矣又何能安天下之功哉予自起义以来拓地江左阁下之先王以兴复为名提兵河北相去辽远各天一涯继闻令先王去世阁下克成其功一旦以尹焕章赍书致礼跋涉而来使予踊跃兴起乃知阁下能行令先王未行之事岂不为之快然用遣汪河致礼同往为死者吊生者庆初非无故也及汪河去而不还予初不能无疑然久而自释者政以此时孛罗跋扈倒持国柄元之兴替在其掌握故阁下以静御动一则恐起天下豪杰之心二则恐出孛罗自为之后汪河之留似有说矣兹历岁久终不见还乃知阁下执见不广度量不弘何自信其始而不信其终耶予请复以古人之事言之昔春秋之世诸侯分治亦有以社稷为重生灵为念者故朝聘以时会盟以道且如鲁襄公即位之始卫使子叔晋使知武子来聘襄公亦以季武子如卫穆叔如晋此交好之间未尝执其使者齐桓公伐楚楚使行人来聘师乃次于陉此兵交之际亦未尝执其使者古人岂不思一介之使不过将诚导意所拘者小所失者大也况阁下控守之地东连齐岱西距秦陇北接幽蓟南抵长河地非不远兵非不多所虑者张思道操刃于潼关李思齐抗衡于秦陇俞宝之兵蓄变于肘腋王信之众生衅于近郊恐阁下自以功成名遂安如泰山置之不问坐使诸雄连结祸机一发首尾莫救此深为阁下惜也所以数四遣人喋喋奉书渎听者是予欲尽一得之愚于阁下阁下何为自矜拘使不答间者祸起山东兵连秦塞幽并溷挠鼎沸不宁此皆予前日屡告之言为阁下今日明验阁下何不取鉴焉抑又闻古之立事业者必求士之多闻博学以广其才深谋远虑以益其智今阁下用兵中原迨及十载幕下岂无其人乎使有其人不知以卫晋之使于鲁也为何如鲁之复命于卫晋也为何如设曰各尽其礼则当磊磊落落竭忠言于阁下执此为法即遣使刻日将命以汪河钱祯等还岂惟不失前盟亦可取信于天下使其不然是又开我南方之兵端为彼后门之战患祸网日婴恶贯日积强敌益增仇讎不解阁下虽深谋如莽操诡计如懿温英雄满前何以取生古云功被天下守之以逊富有四海守之以谦况其为臣者乎阁下其深思之

○是月置辰州卫

二月丁未朔  拓都城讫工命赏筑城将士

○元将扩廓帖木儿遣左丞李二侵徐州兵驻陵子村参政陆聚令指挥傅友德御之友德率兵二千余泛舟至吕梁伺其出掠即舍舟登陆击之李二遣禆将韩乙盛兵迎战友德奋槊刺韩乙坠马其兵败去友德度李二必益兵来斗趋还城开门出兵陈城外令士皆卧枪以待有顷李二果率众至友德令鸣鼓我师奋起冲其前锋李二众大溃多溺死遂生擒李二及其将士二百七十余人获马五百余疋

○辛亥  徵张士诚降将吕珍所部军校一千八百余人至建康

○壬子  茗洋降贼周遂卿叛浙东按察佥事章溢遣其子元帅存道合平阳瑞安总制孙安兵讨之斩遂卿获其党六十余人

○癸丑  置昆山吴兴安吉三卫以羽林卫千户常守道为昆山卫指挥同知天策卫千户刘宁为吴兴卫指挥使

○置两浙都转运盐使司于杭州设芦沥鸣鹤鲍郎清浦黄岩昌国正监清泉大嵩穿山钱清三江龙头曹娥玉泉天富北监岱山袁浦下砂芦花杜渎长林长山西路横浦天赐双穗天富南监青村石堰仁和海砂长亭永嘉浦东许村西兴等三十六场岁办盐二十二万二千三百八十四引有畸每引重四百斤其法浙东以竹篾织盘用石灰柴灰涂抹注卤煎烧每田八亩办盐一引田入盐籍谓之赡盐田土浙西灶户自备荒铁铸盘每盘一面重千数百斤下用铁柱周匝砖石装搘其下砂青村等场晒灰余场俱取泥土晒之用海潮浇洒朝洒暮收五七日间其土起花乃入溜淋卤以莲子试之咸者须浮三莲然后下盘煎烧灶户之外复有柴丁车丁火工验丁煎办有差

○乙卯  上闻傅友德败元兵于陵子村谓大都督府臣曰近陵子村之捷盖扩廓帖木儿游兵彼故以此饵我使吾将骄兵惰掩吾不备古人之戒正在于此不可不知善战者知彼知己察于未形故不出庙堂折冲千里可语安丰六安临濠徐邳守将严为之备常如敌至则无患矣

○丁巳  以陈桓为合淝卫指挥同知

○乙丑  遣使陈州以书谕左君弼初君弼自庐州走汴也元将克彝使守陈州至是  上乃遣使谕以书曰曩者兵连祸结非一人之失予劳师暑月与足下从事足下乃舍其亲而奔异国是皆轻信群下之言以至于此虽悔何及今足下奉异国之命御彼边疆与予接壤若欲献计帅师侵境其中轻重自可量也且予之国乃足下父母国合淝之城乃足下丘垄桑梓之乡宁不思乎天下兵兴豪杰并起岂惟乘时以取功名亦欲保全父母妻子于乱世足下以身为质而求安于人既已失策复使垂白之母糟糠之妻独居寡处各天一方朝思暮望以日为岁足下纵不以妻子为念何忍忘情于老亲哉功名富贵可以再图生身之亲不可再得矣足下能留意于是幡然而来予当尽弃前非仍复待以故旧则足下于天理人心举无不顺矣君弼得书犹豫不能决  上乃归其母于陈州

○江淮分省参政陆聚遣兵攻宿州擒其佥院邢端等一百四十一人

○丁卯  江西行省遣兵会湖广行省千户徐兴进取平江赖寨伪镇杨五以寨降

○癸酉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垕夏克武遣其子覃仁夏荣祖及其属汪应瑞黄寿兴耆民周天成蛮官什大虫墨剌什用等贡马及方物赐织金绮帛有差

○甲戌  大将军徐达遣人自军中来请事  上敕劳之曰古者帝王之兴必有命世之士以为辅佐成周伐罪鹰扬奋兴炎汉仗义群策毕举所以克集大勋肇基隆祚者也将军自昔相从忠义出乎天性然且沉毅有谋端重有武故能遏绝乱略消弭群慝建无前之功虽古豪杰之士不能过也今克期来所请事悉欲禀命而行此贤臣事君之道吾甚嘉之但所请事多可便宜行者而识虑周详不肯造次有违诚社稷之庆邦家之福然将在外君不御乃古道也自后军中缓急将军从宜行之

三月丁丑朔  宣州贡新茶  上命内夫人亲煮荐于  宗庙

○戊寅  置应天卫亲军指挥使司以朱明李郃为指挥佥事

○参政蔡哲归自蜀具言蜀自明玉珍丧后明昇闇弱群下擅权因图其所经山川厄塞之处以献

○壬午  改骁骑卫为骁骑右卫亲军指挥使司以千户郭子英张林为指挥佥事

○湖广分省参政杨璟率师由松滋至澧阳等处招抚驻师三江口慈利军民宣抚使覃垕夏克武等诣军门谒见

○戊子思沅两界军民安抚使黄元明以其地内附

○丁酉  下令设文武科取士令曰盖闻上世帝王创业之际用武以安天下守成之时讲武以威天下至于经纶抚治则在文臣二者不可偏用也古者人生八岁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十五学脩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是以周官选举之制曰六德六行六艺文武兼用贤能并举此三代治化所以盛隆也兹欲上稽古制设文武二科以广求天下之贤其应文举者察其言行以观其德考之经术以观其业试之书算骑射以观其能策以经史时务以观其政事应武举者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俱求实效不尚虚文然此二者必三年有成有司预为劝谕民间秀士及智勇之人以时勉学俟开举之岁充贡京师其科目等第各有出身

○沂州流民千余家还灵壁虹县复业王信追至宿迁杀之因大掠而还余民走入两县境上乞食  上闻而悯之曰王信不仁甚矣民无归而怀土亦其常情既不能抚绥而又杀之民虽死其如天道何乃遣人抚其余民而赈济之

○参军詹允亨言黔阳县前元帅蒋节领义兵千人结寨自固自甲辰归附入租赋供徭役近李指挥叛逆节能仗义率民兵从征讨贼有功及湖南贼兵侵界官兵未至节又遣兵击却之今靖州安抚司虽朝廷设官镇遏然黔阳实在遐荒居人四散又无城郭若官为置兵脩城守御未免挽运之劳今会同县旧有城池若以蒋节为安抚司官领其旧部曲脩葺会同城池自备粮饷招抚人民以实其城俾讨平靖州山寨且耕且守于计为便  上从之

○参政杨璟进兵取澧州石门县故陈友谅守将邓义亨率众降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四·刘昫
  前汉孝武皇帝纪四卷第十三·荀悦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十七·乾隆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五·徐乾学
  第三十八回 隋何舌辩动枭雄 汉王智术驭悍将·黄士衡
  ◎男子之尾·李定夷
  ◎拥护共和纪念会·李定夷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四·杜大珪
  卷三十九·朱轼
  ●岁华纪丽序·韩鄂
  北洋海军章程第十四·佚名
  卷八十·赵汝愚
  钦定南巡盛典卷五十四·高晋
  三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零九·彭定求

        卷109_1 【朝退】李適之   朱门长不闭,亲友恣相过。年今将半百,不乐复如何。   卷109_2 【罢相作】李適之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卷109_3 【题汉州西湖】房琯   高流

  • 潜斋诗钞·吴之振

    何梦桂赠唐乐天星翁有客傲今世,去古见是人。得姓遗唐谱,自号乐天民。毋乃香山老,重来现后身。问君何能解,浦口谈天星。术高价难酬,索诗抵千金。我政坐诗穷,敢以穷累君。君谓穷不忧,诗赋乐我贫。不见石友死,锦帆不敛形。不见邓

  • 提要·贾岛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长江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长江集十卷唐贾岛撰岛字浪仙范阳人初为僧名无本後返初服举进士不第坐谤责授长江主簿终於普州司仓参军岛之谪也唐书本传谓在文宗时

  • 列传第二十一 皇甫谧子方回 挚虞 束皙 王接·房玄龄

    皇甫谧,字士安,幼名静,安定朝那人,汉太尉嵩之曾孙也。出后叔父,徙居新安。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尝得瓜果,辄进所后叔母任氏。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六·王祎

    晋孝惠皇帝元康元年春正月乙酉朔改元永平【以本纪修】解题曰宋庠纪年通谱永平汉明帝年号二月癸酉楚王玮淮南王允来朝三月辛卯皇后遣殿中兵杀杨骏兄弟其党皆夷三族解题曰晋二衞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部司马二衞各五部督

  • 四十四 内务府奏曹寅等请将购铜银两就近向江苏藩库支领摺·佚名

    康熙四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请旨事。 案据织造处郎中曹寅、郎中张鼎鼐、商人王纲明等呈称:为陈明增加节省银两,以报主上重恩事。查自康熙四十年,蒙主上鸿恩,将浒墅等十四关铜斤,分为三份,赏给奴才等承办以

  • 第一三五限缴状光绪十年四月十八日一一三一四-一○·佚名

    三皂站堂役许能等三人,保证税差叶仁限期缴契税具限缴状台下三皂站堂役陈镛、许能、纪永,今当大老爷台前,限得叶仁所欠前宪周契银,至此月终,缴银伍拾元,不敢冒限等情。如有等情,惟能等是问。合具缴限状是

  •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佚名

    一四一三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谢恩命办理十三经刻石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臣和珅等跪奏,为恭谢天恩事。本月二十一日奉上谕:自汉、唐、宋以来,皆有石经之刻,所以考定圣贤经传,使文字异同归于一是,以嘉惠艺林,昭垂奕禩,甚

  • 卷七十二 王贡两龚鲍传 第四十二·班固

    (王吉,贡禹,龚胜,龚舍,鲍宣)【原文】昔武王伐纣,迁九鼎于雒邑,伯夷、叔齐薄之,饿死于首陽,不食其禄,周犹称盛德焉。然孔子贤此二人,以为“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也。而《孟子》亦云:“闻伯夷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奋乎百世之上,百

  • 卢恺传·魏徵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陽人。 父亲卢柔,死在西魏中书监上。 卢恺生性孝顺友爱,神情聪悟,略涉文献,善于写文章。 北周齐王宇文宪,任他为记室。 这以后袭爵位,当容城伯,食邑一千一百户。 随宇文宪讨伐北齐,卢恺游说柏杜镇,让该镇投降

  • 王谊传·魏徵

    王谊字宜君,河南洛陽人。 父亲王显,北周凤州刺史。 王谊年青时,慷慨有大志,善习弓马,博览群书。 周闵帝时,他任左中侍上士。 那时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势倾王室,闵帝拱手沉默而已,什么都不能管。 有朝士在闵帝身边,对皇上略有不恭,

  • 阎立德传·欧阳修

    阎让别名立德,别名更有影响,京兆万年县人。父亲名毗,在隋朝任殿内少监,本来是凭手工技艺提拔当官的,所以阎立德和弟弟阎立本都机智灵巧富于想象。高祖武德初年,任秦王府士曹参军,随军平定洛阳。升任尚衣奉御,制作皇帝、后妃、

  • 卷七十绿营一·冯煦

    官制安徽巡抚兼提督衔,有节制通省营伍之权,所属抚标、协标及皖南、寿春二镇标。凡通省营协二十。自镇协以下,原存员弁共三百五十一。自光绪二十九年奏改制营为巡警军,奉裁额缺凡百有四。详沿革表。除改设哨官五、弁不计外

  • 论语学案卷二·刘宗周

    (明)刘宗周 撰○上论八佾第三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音逸】圣人诛乱臣贼子往往就处心积虑处摘发他真种子出来使他罪状无逃亦便指点他良心开以自新之路于季氏八佾则曰是可忍也于宰予短丧则曰于女安

  • 卷三·汪克宽

    <經部,春秋類,春秋胡傳附錄纂疏欽定四庫全書春秋胡傳附録纂疏卷三元 汪克寛 撰隱公下【丙桓王寅五年】八年【齊僖十六晉哀三蔡宣三十五卒衛宣四鄭莊二十九曹桓四十二陳桓三十杞武三十六宋殤五秦寧公元年楚武二十六

  • 苕之华·佚名

    ——饥年叹悲苦【原文】苕之华(1),芸其黄矣(2)。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清清。知我如此,不如无声。牂羊坟首(3),三星在罶(4)。人可以食,鲜可以饱(5)。【注释】①苕(tiao):凌霄花,藤本蔓生植物。②尝

  • 卷四·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前集卷四  灵璧知县马骕撰左氏辩例下搜狩例搜五狩四治兵一大阅一焚一矢鱼一观社一周礼大司马之职曰中春教振旅遂以搜田中夏教苃舍遂以苖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中冬教大阅

  • 成公·成公六年·左丘明

    【经】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会。二月辛巳,立武宫。取鄟卫孙良夫帅师侵宋。夏六月,邾子来朝。公孙婴齐如晋。壬申,郑伯费卒。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冬,季孙行父如晋。晋栾书帅师救郑。【传】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