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万人。其名曰智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量幢菩萨。跋陀波罗等。十六正士。文殊师利等。六十同意。弥勒菩萨等。贤劫一切菩提萨埵。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从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以种种宝华散于佛上。白佛言。世尊。欲有所问唯愿世尊。开示解说。

尔时世尊告无尽智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若有疑难恣汝所问。如来当为随问解说令汝欢喜。尔时无尽智菩提萨埵白佛言。世尊。菩提心。世尊。谓菩提心云何当知。菩提萨埵成就菩提心。何等为菩提心。亦无菩提心。萨埵亦不可得。亦不离菩提名曰菩提心。菩提者。亦不可说不可见无有对。萨埵亦不可得。云何于此诸法当得开解。世尊告曰。善男子。菩提者。是皆言说俗数施设。善男子。菩提者非言说非俗数非施设。善男子。如菩提非言说。萨埵及心至一切法。亦复如是。当作是知。若如是心是名菩提心。菩提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所谓萨埵及心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若如是知者。菩提萨埵不可得。彼处都无所得。于一切法得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如阿罗汉阿罗汉果亦不可得。彼都无所得。但是俗数言说有耳。于一切法无所得。是名得菩提心。亦非初业菩提萨埵度义。义名为菩提萨埵。亦非彼心非施设心。非众生非施设众生非声闻非施设声闻。非辟支佛非施设辟支佛。非菩提萨埵非施设菩提萨埵。非有为非施设有为法。非无为非施设无为法。可得已得当得。但如说法随顺故。说一切善根等起。当知初发心。彼因檀波罗蜜。犹如大地所持。当知第二心起。彼因尸波罗蜜。犹如师子兽王勇猛。当知第三心起。彼因羼提波罗蜜。犹如那罗延勇猛大力便。当知第四心起。摧伏一切诸结怨敌。彼因毗梨耶波罗蜜。种种善根功德华开。当知第五心起譬如天帝释大会拘毗陀罗树。彼因禅那波罗蜜。犹如日轮无量光曜。当知第六心起。悉能除灭一切闇冥。彼因般若波罗蜜。本愿功德普现庄严。当知第七心起。如商人主将诸商人能度旷野。彼因方便波罗蜜。净除一切过恶所欲如意。当知第八心起。满足明净犹如秋月周满所愿。当知第九心起。一切所作皆悉休息。譬如贫人得无尽宝藏。犹如虚空离垢明净。当知第十心起。究竟一切功德彼岸。智慧辩才无尽一切法主犹转轮王。如是善男子。其成就此十种心者。是名为菩提萨埵。摩诃萨埵。第一萨埵。最上萨埵。离罪萨埵。最尊萨埵。然善男子。菩提萨埵及心。于第一义都不可得又善男子。菩提萨埵初心起。有法宝等起三摩提摄取心而生。菩提萨埵第二心起。有不动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三心起。名善住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四心起。名不退转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五心起。名集华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六心起。名日光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七心起。名义满足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八心起。名慧炬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九心起。名佛见在前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彼第十心起。名首楞严三摩提摄取心而生。又善男子。初地菩提萨埵先睹嘉瑞。三千大千佛土亿百千珍奇宝藏。悉现境界。第二地先睹嘉瑞。三千大千佛土平如水掌。悉现境界。第三地先睹嘉瑞。勇健坚强手执兵仗。悉现境界。第四地先睹嘉瑞。曼陀罗风从四方来。吹种种华普散大地。悉现境界。第五地先睹嘉瑞。一切女人严具庄饰。瞻匐华鬘。解脱华鬘。忧钵罗华鬘。婆利师华鬘。庄严其首。悉现境界。第六地先睹嘉瑞。众宝浴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有四阶道底布金沙。澄靖清彻自见己身游戏其中。悉现境界。第七地先睹嘉瑞。见左右面有大地狱楚毒峻险。自见己身超出此难。悉现境界。第八地先睹嘉瑞。自见两肩有师子兽王。首冠缯帛其身雄壮。一切毒害诸恶兽等无不摧伏。悉现境界。第九地先睹嘉瑞。转轮圣王大臣刹利百千眷属。以法化导一切众生。手执缯盖众宝百千庄严其首。悉现境界。第十地先睹嘉瑞。自见作佛身黄金色圆光一寻。亿百千梵围绕说法。善男子。是为菩提萨埵十地前相。当作是知。悉从十地三摩提之所出生。

又善男子。菩提萨埵初发意地得最胜处陀罗尼。第二地得难伏陀罗尼。第三地得善住陀罗尼。第四地得难当陀罗尼。第五地得功德华普集庄严陀罗尼。第六地得智光明陀罗尼。第七地得胜趣陀罗尼。第八地得八万四千陀罗尼。澄靖司陀罗尼为首。第九地得六十那由他陀罗尼。无尽陀罗尼为首。第十地得恒河沙陀罗尼。出生无量陀罗尼为首。是为菩提萨埵十地陀罗尼。当作是知又善男子。菩提萨埵初发意地具足檀波罗蜜。第二地具足尸波罗蜜。第三地具足羼提波罗蜜。第四地具足毗梨耶波罗蜜。第五地具足禅那波罗蜜。第六地具足般若波罗蜜。第七地具足方便波罗蜜。第八地具足愿波罗蜜。第九地具足力波罗蜜。第十地具足智波罗蜜。如是诸波罗蜜。于诸地中皆悉成就。又善男子。有十种檀波罗蜜。何等为十。信根为首檀波罗蜜。三摩提为首檀波罗蜜。大慈为首檀波罗蜜。大悲为首檀波罗蜜。深心希望为首檀波罗蜜。一切智为首檀波罗蜜。安立众生为首檀波罗蜜。四摄为首檀波罗蜜。护持正法为首檀波罗蜜。乐求佛法为首檀波罗蜜。复有十种尸罗波罗蜜。何等为十种。离八难为首尸罗波罗蜜。建立佛法为首尸罗波罗蜜。超越声闻辟支佛地为首尸罗波罗蜜。净身业为首尸罗波罗蜜。净口业为首尸罗波罗蜜。净意业为首尸波罗蜜。庄严心为首尸波罗蜜。人世界清净为首尸波罗蜜。一切愿求满足为首尸波罗蜜。不害为首尸波罗蜜。复有十种羼提波罗蜜。何等为十。忍力为首羼提波罗蜜。成熟众生为首羼提波罗蜜。意解为首羼提波罗蜜。深法忍为首羼提波罗蜜。断烦恼为首羼提波罗蜜。离嗔恚为首羼提波罗蜜。不计身为首羼提波罗蜜。不计命为首羼提波罗蜜。断诸无智为首羼提波罗蜜。观诸法平等为首羼提波罗蜜。

复有十种毗梨耶波罗蜜。何等为十。精进根为首毗梨耶波罗蜜。精进力为首毗梨耶波罗蜜。等方便为首毗梨耶波罗蜜。念处为首毗梨耶波罗蜜。代一切众生身所作为首毗梨耶波罗蜜。随顺一切众生口意转为首毗梨耶波罗蜜。不退还为首毗梨耶波罗蜜。极精勤为首毗梨耶波罗蜜。伏一切烦恼怨家为首毗梨耶波罗蜜。一切智智为首毗梨耶波罗蜜。

复有十种禅波罗蜜。何等为十。定根为首禅波罗蜜。定力为首禅波罗蜜。等定为首禅波罗蜜。诸禅解脱为首禅波罗蜜。善法为首禅波罗蜜。是处为首禅波罗蜜。不乱为首禅波罗蜜。非处为首禅波罗蜜。害一切结使为首禅波罗蜜。定身满足为首禅波罗蜜。

复有十种般若波罗蜜。何等为十。慧根为首般若波罗蜜。慧力为首般若波罗蜜。正见为首般若波罗蜜正念为首般若波罗蜜。阴巧便为首般若波罗蜜。观界入为首般若波罗蜜。圣谛为首般若波罗蜜。无障碍为首般若波罗蜜。除一切妄见为首般若波罗蜜。无生法忍为首般若波罗蜜。

复有十种方便智波罗蜜。何等为十。众生希望方便行为首方便波罗蜜。安立众生为首方便波罗蜜。大悲为首方便波罗蜜。化众生不劳惓为首方便波罗蜜。超越声闻辟支佛地为首方便波罗蜜。入诸波罗蜜为首方便波罗蜜。如实观诸法为首方便波罗蜜。不思议力为首方便波罗蜜。不退转为首方便波罗蜜。降伏众魔为首方便波罗蜜。何等为波罗蜜义。行增进满足义。是谓波罗蜜义。胜妙智满足。是波罗蜜义。不著有为无为法义。是波罗蜜义。觉生死过义。是波罗蜜义。觉悟不觉悟者义。是波罗蜜义。开示一切无尽法藏义。是波罗蜜义。无间碍解脱具足义。是波罗蜜义。觉知布施平等义。是波罗蜜义。觉知戒忍精进一心智慧平等义。是波罗蜜义。决定巧便义。是波罗蜜义。知一切众生法性义。是波罗蜜义。无生法忍满足义。是波罗蜜义。不退地满足义。是波罗蜜义。严净佛土义。是波罗蜜义。成熟众生义。是波罗蜜义。觉场具足义。是波罗蜜义。降伏众魔义。是波罗蜜义。一切佛法满足义。是波罗蜜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满足义。是波罗蜜义。摄取一切化生义。是波罗蜜义。三转十二行法轮义。是波罗蜜义。

尔时会中有天名师子幢无碍光耀。白佛言。世尊。甚奇甚特。是名一切具足。是名究竟一切佛法功德。世尊答曰。如是如是诸天。其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正忆念者。当知是阿惟越致菩提萨埵。何以故。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善根成熟故。令耳根得闻是经。一切善根成熟故。得闻此经已。终不离真实观。不离诸佛世尊。不离诸佛法。不离转法轮。不离海印陀罗尼。不离无尽陀罗尼。不离遍入众生行陀罗尼。不离无尽光日幢陀罗尼。不离月无垢相陀罗尼。不离无垢等起相陀罗尼。若菩萨得是陀罗尼者。悉能一时变身为佛。周满十方教化众生。然于诸法亦不死亦不去。而度脱众生。众生亦不可得。说法教化诸文字等亦不可得。示现死生亦不生。知诸法平等无去无来。亦不作非不作故。说是法时。三千菩提萨埵得无生法忍。复次天子。若有读诵持是法者。终不离息一切缠陀罗尼。不离金刚坚强破散一切烦恼山陀罗尼。终不离说无言普入诸波罗蜜陀罗尼。终不离能说异名句诸语陀罗尼。不离虚空离垢出生无尽印陀罗尼。不离成就无量佛身一切生尽陀罗尼。说是法时。无量众生皆得法忍。无量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佛说是时。无尽智菩萨。师子幢无碍光耀天子。及诸大声闻天人阿修罗。为佛作礼皆大欢喜。

佛说大方广菩萨十地经

猜你喜欢
  唯識二十論〈不分品〉·欧阳竟无
  四十二章经讲录·太虚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二·佚名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终南山天龙会集缁门世谱·佚名
  维摩经略疏卷第七·智顗
  知五阴慧章第二·佚名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七·佚名
  卷一百九·佚名
  序·如卺
  卷第二十二·佚名
  人性可善可恶·太虚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善友品第十九·佚名
  卷第五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十八家诗抄·卷二十七·曾国藩

      苏东城七绝下二百三十五首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从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巡城已困尘埃眯

  • 卷六百二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六陆龟蒙早秋吴体寄袭美荒庭古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虽然诗胆大如【一作於】斗争奈愁肠牵似绳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病中秋怀寄袭美病容愁思苦

  • 卷一百七十二 皇祐四年(壬辰,1052)·李焘

      起仁宗皇祐四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辛亥,徙英州別駕唐介為全州團練副使、監郴州酒稅【一】。   王堯臣、王守忠、陳旭等,較慶曆、皇祐總四年天下財賦出入,凡金幣絲纊薪芻之類,皆在其數【二】,參相耗登,皇祐元年

  • ○香厂惊艳·许指严

    香厂在前清时为贵游消遣之地。每遇时节,百货骈罗,车马杂沓,不啻今日之中央公园等处也。相传拳乱以前,此区尤擅名胜,贵胄眷属,辄倘徉流连其间;游人平视,亦所不禁。嘉、道时,龚定庵与太清西林春之艳事,即发生于是处者。都门故老尚

  • 第一册 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佚名

    第一册 天聪元年正月至二月天聪元年,丁卯正月初一日。诸贝勒大臣及文武官员等,五更未集於大殿,各按旗序排列。黎明,天聪汗率众贝勒大臣,诣堂子拜天,即行三跪九叩头礼。还,汗陞殿落座,众贝勒大臣及各旗依次行三跪九叩头礼。行

  • 卷九·司马迁

    <史部,正史类,史记>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九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 学 士司马贞索隐唐诸王侍读率府长 史张守节正义 吕后本纪第九 【索隐吕太后本以女主临

  • 卷八 太甲中第六·孔颖达

    惟三祀十有二月朔,汤以元年十一月崩,至此二十六月,三年服阕。○阕,苦穴反。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冕,冠也。逾月即吉服。○冕音免。[疏]“惟三”至“于亳”○正义曰:周制,君薨之年属前君,明年始为新君之元年。此殷法,君薨之

  • 禁藏第五十三·管仲

    禁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夫冬日之不滥,非爱在也;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不便于体也。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

  • 卷五十八·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五十八宋 陳祥道 撰幣帛【帛錦附】儀禮士冠禮乃醴賓以壹獻之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士婚禮納吉用鴈如納采禮納徵玄纁束帛儷皮【婚禮用玄纁者象隂陽備

  • 温故而知新·孔子

    【原文】 子曰:“温故①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①温故:温习旧知识,也就是”学而时习之”的意思。 【译文】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而能够获得新知识,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读解】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在哪

  • 第十三章 3·辜鸿铭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 卷五百七十九·佚名

    △第十一布施波罗蜜多分之一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大刍众千三百人俱。尔时世尊告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经久如方得圆满。时舍利子便白佛言:无上正法佛为根本。佛为导首

  • 卷三百一十八·佚名

    △初分趣智品第四十六之三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若菩萨摩诃萨相续随顺趣向临入空无相无愿虚空无所有无生无灭无染无净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无造作幻梦响像光影

  • 宗镜录卷第九十·延寿

    夫如上所说。涅槃非有。故经云。设有一法过涅槃者。我亦说如幻如梦。即后学之人。徒劳景慕。答。斯言破着。非坏法性。如观和尚云。难一切法如幻者。妄法缘生。可许如幻。涅槃真实。又不从缘。如何同幻。故牒释有二意

  •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二·智顗

    隋天台智者大师说门人灌顶录报障如上可解。烦恼与业云何。数人云。数起而轻名烦恼。数起而重名为业。天台师云。任运常有是烦恼。卒起决定心发动身口。必牵来报者是业。若尔恶星灾异都不关心。云何是业障。此乃外相表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七·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住杭州佛日淨慧禪寺語下結制,上堂。僧問:「開選佛場,續諸佛之慧命;登寶華座,振洞上之玄風。還有不涉化門一句也無?」師曰:「有。」進曰:「如何是有的道理?」師曰:「皋亭石鼓鼕鼕響。」僧打一圓相,以坐具作呈勢,師曰

  • 三家诗话·尚鎔

    近代尚鎔著。一卷。所谓“三家”,指清代并以诗才驰名诗坛的袁枚、蒋士铨、赵翼3位诗人。尚氏于3家诗,评价颇高,以为“虽酝酿之功未极深厚,然已如天外三峰,跻攀不易矣”。对其诗的才情、风格、技法等,或褒或贬,持论力

  • 摩利支天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