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节 释新民之义

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先哲之立教也,不外因材而笃与变化气质之两途,斯即吾淬厉所固有、采补所本无之说也。一人如是,众民亦然。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斯实民族主义之根柢源泉也。我同胞能数千年立国于亚洲大陆,必其所具特质有宏大、高尚、完美,厘然异于群族者,吾人所当保存之而勿失坠也。虽然,保之云者,非任其自生自长,而漫曰“我保之,我保之”云尔。譬诸木然,非岁岁有新芽之茁,则其枯可立待;譬诸井然,非息息有新泉之涌,则其涸不移时。夫新芽、新泉岂自外来者耶?旧也而不得不谓之新,惟其日新,正所以全其旧也。濯之拭之,发其光晶;锻之炼之,成其体段;培之浚之,厚其本原;继长增高,日征月迈,国民之精神,于是乎保存,于是乎发达。世或以“守旧”二字为一极可厌之名词,其然岂其然哉?吾所患不在守旧,而患无真能守旧者。真能守旧者何?即吾所谓淬厉其固有而已。

仅淬厉固有而遂足乎?曰不然。今之世非昔之世,今之人非昔之人。昔者吾中国有部民而无国民,非不能为国民也,势使然也。吾国夙巍然屹立于大东,环列皆小蛮夷,与他方大国未一交通,故我民常视其国为天下。耳目所接触,脑筋所濡染,圣哲所训示,祖宗所遗传,皆使之有可以为一个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家人之资格,有可以为一乡一族人之资格,有可以为天下人之资格,而独无可以为一国国民之资格。夫国民之资格,虽未必有以远优于此数者,而以今日列国并立、弱肉强食、优胜劣败之时代,苟缺此资格,则决无以自立于天壤。故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已,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今论者于政治、学术、技艺,皆莫不知取人长以补我短矣,而不知民德、民智、民力,实为政治、学术、技艺之大原。不取于此而取于彼,弃其本而摹其末,是何异见他树之蓊郁,而欲移其枝以接我槁干;见他井之汩涌,而欲汲其流以实我眢源也。故采补所本无以新我民之道,不可不深长思也。

世界上万事之现象,不外两大主义:一曰保守,二曰进取。人之运用此两主义者,或偏取甲,或偏取乙,或两者并起而相冲突,或两者并存而相调和。偏取其一,未有能立者也。有冲突则必有调和,冲突者,调和之先驱也。善调和者,斯为伟大国民,盎格鲁-撒逊人种是也。譬之跬步,以一足立,以一足行;譬之拾物,以一手握,以一手取。故吾所谓新民者,必非如心醉西风者流,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以求伍于他人;亦非如墨守故纸者流,谓仅抱此数千年之道德、学术、风俗,遂足以立于大地也。

第四节 就优胜劣败之理以证新民之结果而论及取法之所宜

在民族主义立国之今日,民弱者国弱,民强者国强,殆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有丝毫不容假借者。今请将地球民族之大势,列为一表,而论其所以迭代消长之由。

凡地球民族之大别五,闻其最有势力于今世者谁乎?白色种人是也。白色民族之重要者三(白种不止此三派,条顿亦不止彼二派。此不过举其要者耳,此文非考据种族,不必然鳃鳃也)。其最有势力于今世者谁乎?条顿人是也。条顿民族之重要者二,其最有势力于今世者谁乎?盎格鲁-撒逊人是也,当其始沟分而居,不相杂侧也。则无论若何之民族,皆可以休养生息于其部分之内。然天演物竞之公例,既驱人类使不得不接触、不交通、不争竞,一旦接触、交通、争竞,而一起一仆之数乃立见。不观于斗蟀者乎?百蟀各处一笼,各自雄也。并而一之,一日而死十六七,两日而死十八九,三日而所余者仅一二焉矣。所余之一二,必其最强者也。然则稍不强者殆而已矣。黑、红、棕之人与白人相遇,如汤沃雪,瞬即消灭,夫人而知矣。今黄人与之遇,又著著失败矣。若夫观白人之自竞也,彼斯拉夫民族,常为阿士曼黎之专制政府与卢马纳及哈菩士卜之条顿人王家所轭缚,至今罕能自伸。拉丁民族,虽当中世时代,曾臻全盛,及其与条顿人相遇,遂不可支。自罗马解纽以来,今日欧洲之建国,无一不自条顿人之手而成。如皮士噶人之于西班牙,士埃威人之于葡萄牙,郎拔人之于意大利,佛兰克人之于法兰西、比利时,盎格鲁-撒逊人之于英吉利,士康的拿比亚人之于丹麦、瑞典、那威,日耳曼人之于德意志、荷兰、瑞士、奥大利。凡此皆现代各国之主动力也,而一皆自条顿人发之成之,是条顿人不啻全世界动力之主人翁也。而条顿人之中,又以盎格鲁-撒逊人为主中之主,强中之强。今日地球陆地四分之一以上被其占领,人类四分之一以上受其统治。而势力范围之布于五洲各地者,且日进而未有已焉。今试就百年来各国用语之人数变迁,列为一表,而知盎格鲁民族之进步,有令人惊绝者。

用语比数表

由两表比较之,则此九十年间,英语之位置,由第五跃至第一,由二千〇五十二万,跃至一万一千一百万,由百分之十二有奇,跃至百分之二十七有奇。骎骎然遂有吞全球括四海之势,盎格鲁-撒逊人之气焰,谁能御之!由此观之,则今日世界上最优胜之民族可以知矣。五色人相比较,白人最优。以白人相比较,条顿人最优。以条顿人相比较,盎格鲁撒逊人最优。此非吾趋势利之言也,天演界无可逃避之公例实如是也。使日耳曼人能自新以优胜于盎格鲁-撒逊,则他日能代之以兴,亦未可知。使斯拉夫人、拉丁人能自新以优胜于条顿人,使黄人能自新以优胜于白人,则其他日之结果亦然。要之现在之地位,则其优劣之数,实如上所云云矣。然则吾所谓博考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而取之以补我所未及者,援取法乎上之例,不可不求诸白人,不可不求诸白人中之条顿人,不可不求诸条顿人中之盎格鲁-撒逊人。

白人之优于他种人者何也?他种人好静,白种人好动;他种人狃于和平,白种人不辞竞争;他种人保守,白种人进取。以故他种人只能发生文明,白种人则能传播文明。发生文明者,恃天然也;传播文明者,恃人事也。试观泰西文明动力之中心点,由安息、埃及而希腊,由希腊而罗马,由罗马而大西洋沿岸诸国,而遍于大陆,而飞渡磅礴于亚美利加。今则回顾而报本于东方焉,其机未尝一日停,其勇猛、果敢、活泼、宏伟之气,比诸印度人何如?比诸中国人何如?其他小国,更不必论矣。然则白种人所以雄飞于全球者非天幸也,其民族之优胜使然也。

条顿人之优于他白人者何也?条顿人政治能力甚强,非他族所能及也。如彼希腊人及斯拉夫人,虽能立地方自治之制,而不能扩充之,其能力全集注于此最小之公共团体。而位于此团体之上者,有国家之机关;位于此团体之下者,有个人之权利,皆非彼等所能及也。以故其所生之结果有三缺点:人民之权利不完,一也;团体与团体之间不相联属,二也;无防御外敌之力,三也。故希腊人一轭于罗马,再轭于土耳其,三轭于条顿人,数千年不见天日。而斯拉夫人今犹呻吟于专制恣暴政体之下而未有已也。至如迦特民族(罗马一统前之郜儿人,及今之爱尔兰人与苏格兰之高地人,皆属于此族),虽其勇敢之气冠绝一时,而政治思想更薄弱,故惟知崇拜一二膂力之英雄,而国民不有独立团结,虽能建无数之小军国,而无统一之之道,能创大宗教,而不能成大国家。至于拉丁人,则远优于彼等矣,能建伟大之罗马帝国,统一欧陆,能制完备之罗马民法,垂型千年。虽然,其思想太大而不能实施,动欲统治宇内,而地方自治之制被破坏焉,个人权利被蹂躏焉,务张国力而不养人格。故及罗马之末叶,而拉丁之腐败卑劣闻天下。虽及今日,而其沿袭之旧质,犹不能除,好虚荣,少沉实。时则倾于保守,抱陈腐而不肯稍变;时则驰于急激,变之不以次第。若法兰西人,其代表也。百年之内,变政体者六,易宪法者十四,至今名为民主,而地方自治与个人权利,毫不能扩充,此拉丁人所以日蹙于天演之剧场也。若夫条顿人,则其始在日耳曼森林中为一种蛮族时,其个人强立自由之气概,传诸子孙而不失,而又经罗马文化之薰习锻炼,两者和合,遂能成一特性之民族,而组织民族的国家(National State),创代议制度,使人民皆得参预政权,集人民之意以为公意,合人民之权以为国权,又能定团体与个人之权限,定中央政府与地方自治之权限,各不相侵,民族全体得应于时变,以滋长发达。故条顿人今遂优于天下,非天幸也,其民族之优胜使然也。

盎格鲁-撒逊人之尤优于他条顿人者,何也?其独立自助之风最盛。自其幼年在家庭,在学校,父母师长皆不以附庸待之,使其练习世务,稍长而可以自立,不倚赖他人。其守纪律、循秩序之念最厚,其常识(Common Sense)最富,常不肯为无谋之躁妄举动;其权利之思想最强,视权利为第二之生命,丝毫不肯放过;其体力最壮,能冒万险;其性质最坚忍,百折不回;其人以实业为主,不尚虚荣。人皆务有职业,不问高下。而坐食之官吏政客,常不为世所重;其保守之性质亦最多,而常能因时势,鉴外群,以发挥光大其固有之本性。以此之故,故能以区区北极三孤岛,而孳殖其种于北亚美利加、澳大利亚两大陆,扬其国旗于日所出入处,巩其权力于五洲四海冲要咽喉之地,而天下莫之能敌也。盎格鲁-撒逊人所以定霸于十九世纪,非天幸也,其民族之优胜使然也。

然则吾之所当取法者可知已。观彼族之所以衰所以弱,此族之所以兴所以强,而一自省焉:吾国民之性质,其与彼召衰、召弱者异同若何?与此致兴、致强者异同若何?其大体之缺陷在何处?其细故之薄弱在何处?一一勘之,一一鉴之,一一改之,一一补之,于是乎新国民可以成。今请举吾国民所当自新之大纲小目,条分缕析,于次即详论之。

猜你喜欢
  卷二 释诂下·邢昺
  权修第三·管仲
  卷一 君道·刘向
  困知记四续 凡三十一章·罗钦顺
  卷一四·邱濬
  卷三十六·陆陇其
  纲领·董鼎
  卷十八·乾隆
  第二篇 如烟往事(中)·丰子恺
  净因臻禅师·惠洪
  叹会品第二·佚名
  卷七十五·佚名
  提要·宗喀巴
  第四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五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贾仲明

    (萧公让同老旦上,云)我修了书到西兴去,请那张云杰,不想书内有〔菩萨蛮〕词一首,是吾妹淑兰所作,寄情云杰。细审其故,云杰无心,皆是吾妹所为。况兼淑兰染病,也只为此。大嫂,我仔细想来,莫若遣币帛、羔雁、酒礼、花红,着官媒说合,招

  • 卷五十·黄以周

      徽宗   △宣和七年(乙巳,一一二五)   1、十二月戊戌朔,(案:原本无“朔”字,今据李〈上直下土〉《十朝纲要》及钱氏《四史朔闰考》增入。) 金人破檀州。(《纪事本末》卷百四十四。案:《三朝北盟会编》系十一月二十六癸巳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一·王祎

    晋太宗简文帝咸安元年【代髙祖皇帝建国三十四年凉张天锡九年 秦宣昭皇帝建元七年】春正月秦援袁瑾桓温遣兵大破之丁亥防夀春瑾伏诛【以夲纪通鉴修】秦徙闗东豪杰及杂夷十五万户于闗中【以吕祖谦标目修】二月秦复置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九·佚名

    万历二十五年四月辛酉朔孟夏享太庙遣公徐文璧代侯徐文炜伯王学礼分献○户部条陈开恳沿海荒田加增芦浙盐引并纪录大同镇开荒官员俱允行○甘肃西宁地震○刑部左侍郎吕坤<锍-釒>言收拾人心数事洮兰之间小民织造货贩以

  • 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三六三 寄谕浙江巡抚海宁等仿照前次发去装潢书匣等式样制造·佚名

    一三六三 寄谕浙江巡抚海宁等仿照前次发去装潢书匣等式样制造乾隆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大学士 公阿<桂> 大学士 伯和<珅>字寄浙江巡抚海<宁>,传谕两淮盐政全德,乾隆五十五年十月二十一日奉上谕:前因江浙两省为人文之薮,

  • 证圣·周绍良

    №证圣001【盖】大周故刘府君夫人李氏墓志【志文】唐故太子右千牛卫率井陉县开国公刘府君夫人陇西郡君李氏墓志铭并序夫德应坤柔,齐贞庆於牝马,道凝专一,表荣显於鸣鸠。其有挺粹琼柯,延辉鼎族,践孟母之高范,遵

  • 张公谨传·欧阳修

    张公谨字弘慎,是魏州繁水县人。初任王世充洧州长史,与刺史崔枢一道举城归附朝廷,授职检校邹州别驾,历任右武侯长史,未为知名。李责力、尉迟敬德多次启奏秦王,方才用为秦王府官员。秦王准备讨伐隐太子与巢王之乱,命卜筮占卦,公

  • 卷十九 聘礼第八·郑玄

    [疏]“聘礼第八”。○郑《目录》云:“大问曰聘。诸侯相于久无事,使卿相问之礼。小聘使大夫。”《周礼》曰:“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殷相聘也,世相朝也。”于五礼属宾礼。《大戴》第十四,《小戴》第十五,《别录》第八。○释曰:郑

  • 卷一百二十七 本朝一·黎靖德

      ◎太祖朝   汉高祖、本朝太祖有圣人之材。〔必大〕   或言:"太祖受命,尽除五代弊法,用能易乱为治。"曰:"不然。只是去其甚者,其他法令条目多仍其旧。大凡做事底人,多是先其大纲,其他节目可因则因,此方是英雄手段。如

  • 四 中国人的节日·林语堂

    朱频不久就明白普通的中国人从不缺少节日。这些节日通常庆祝不断变化的季节或者拜祭祖先,在古老的中国,这些节日代替了西方世界中的周六休息日。因为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没有星期的概念,正是这些节日成为中国人摆脱工作,放松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太虚

       ──二十五年五月在上海丙子息灾法会讲──   悬论    一 释名题    二 提教纲     甲 教     乙 理     丙 行     丁 果    三 显经宗     甲 弥陀佛土为体

  •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十九·圆晖

      释曰。贪等烦恼。名曰随眠。随逐有情。增昏滞故。故名随眠。此品广明。故名分别。就此品中分二。一明惑体。二明惑灭。就明惑体中分三。一明根本惑。二诸门分别。三杂明诸烦恼。就明根本惑中分五。一明增数。二明

  • 卷第三十一(调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一(调字号) 甲子(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壬午(改天宝)丙申(肃宗至德元年)戊戌(改乾元)庚子(改上元)壬寅(改宝应)癸卯(代宗广德元年)乙巳(改永泰)丙午(改大历)庚申(德宗建中元年)癸亥(唐德宗建中四年止) (

  • 卷一·佚名

      因缘谭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等觉者因缘谭总序序偈一 救护者大仙 生转百亿次 唯为世间人 行无限利益二 礼拜大仙足 于法合掌礼 敬礼诸一切 崇敬之器僧三 敬礼此三宝 功德由此生 依彼之威光 除去

  • 第十九 五品·佚名

    一(一)有四种羯磨:求听羯磨,单白羯磨,白二羯磨,白四羯磨。此四种羯磨依几种行相而不成就耶?此四种羯磨依五相而不成就,谓:或依事、或依白、或依唱说、或依界、或依众也。(二)云何依事而羯磨不成就?谓:应现前之羯磨不现前,[此]事不成而

  • 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佚名

    《仁宗睿皇帝实录》(清实录嘉庆朝实录)374卷。全称《大清仁宗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实录》。嘉庆二十五年(1820)九月,道光皇帝继位之初,令大学士曹振镛、戴均元等人开馆纂修,道光四年 (1824)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