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豫章王综传

豫章王萧综,字世谦,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二个儿子。梁天监三年(504),被册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二千户。天监五年(506),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徐州诸军事、仁威将军、南徐州刺史,不久又晋号北中郎将。天监十年(511),升任都督郢、司、霍三州诸军事、云麾将军、郢州刺史。天监十三年(514),调任安右将军,总管石头戍军事。天监十五年(516),调任西中郎将,兼任护军将军,又调任安前将军、丹陽尹。天监十六年(517),调入朝中担任侍中、镇右将军,并为他设立佐史。

当初,萧综的母亲吴淑媛在南朝齐东昏侯宫中被梁武帝看中,过了七个月生下萧综,宫中很多人怀疑萧综不是梁武帝骨血,等到吴淑媛失宠后,这种怀疑被公开化了,所以萧综记在了心里。萧综长大后,很有才学,善于写文章。梁武帝用礼制来控制自己的孩子,朝见次数不多,萧综总是因自己不被重用而心怀怨恨。每当萧综出去镇守,其母吴淑媛总是随军而行。萧综十五六岁时,还赤身裸体在他母亲面前嬉戏玩耍,昼夜无别,宫廷内外都认为他们不正经。萧综为徐州刺史时,政治和刑罚相当严酷、残暴。他本人又有很大的力气,可以空手制服奔马。他常常在夜间悄悄地外出,一点也没有节制。每当梁武帝有命令和文件送到,萧综便怒形于色,群臣都不敢对此多言。萧综总是在另一间房子里祭祀南朝齐的七位祖先,又穿便服到曲阿拜谒齐明帝的陵墓。但他还是拿不准自己是不是东昏侯的骨血,听民间传说把活着的人的血滴到死者的骨头上,如果能够渗透进去,就证明是父子关系。于是萧综暗地里掘开齐东昏侯的陵墓,取出东昏侯的尸骨,滴上自己的血来检验;又杀死一个男人,把他的骨头拿来检验,都证明自己是东昏侯的骨血,而非梁武帝之子,从此他就跟梁武帝疏远得更厉害,时刻想着谋反叛变。

普通四年(523),萧综出任使持节,都督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南兖州刺史,并配备鼓吹一部。他听说齐建安王萧宝寅在北魏,就派人到北方和他相见,说起自己的身世,称他为叔父,并答应举镇归附他。正赶上梁朝大举北伐,普通六年(525),北魏将领元法僧交出彭城,投降梁朝,武帝便命令萧综率领大军,镇守彭城,和北魏大将安丰王元延明相对抗。梁武帝后来因为两军相峙已久,恐怕有战祸发生,便命令萧综退兵。萧综怕往南退兵之后就无法与萧宝寅相见,便带几位亲信连夜逃奔元延明,北魏封他为侍中、太尉、高平公、丹陽王,赐给他食邑七千户,并赏给他钱三百万,布、绢三千匹,杂色丝织品千匹,马五十匹,羊五百头,奴婢一百人。萧综于是改名为萧缵,字德文,并为齐东昏侯服重孝以示哀悼。于是梁朝有关官员奏请梁武帝剥夺萧综的爵位和食邑,不再承认他是自己的儿子,并改他的姓为悖氏。不久武帝又下诏恢复他的爵位,并封他的儿子萧直为永新侯,食邑千户。大通二年(528),萧宝寅在北魏长安造反,萧综从洛陽北逃,准备去支援他叔父,被渡口官员抓获,北魏朝廷将其处死,死时萧综四十九岁。

原先,萧综不得志时,曾写作《听钟鸣》、《悲落叶辞》,以表明自己的志向。前者大致是这样写的:

听钟鸣,当知在帝城。参差定难数,历乱百愁生,去声悬窈窕,来响急徘徊。谁怜传漏子,辛苦建章台。

听钟鸣,听听非一所。怀瑾握瑜空掷去,攀松折桂谁相许。昔朋旧爱各东西,譬如落叶不更齐。漂漂孤雁何所栖,依依别鹤夜半啼。

听钟鸣,听此何穷极。二十有余年,淹留在京域。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掩抑。

他的《悲落叶》这样写道:

悲落叶,连翩下重迭。落且飞,从横去不归。

悲落叶,落叶悲,人生譬如此,零落不可持。

悲落叶,落叶何时还?夙昔共根本,无复一相关。

当时见到这首诗的人,没有不悲伤的。

猜你喜欢
  卷一九四 唐紀十·司马光
  卷二百九十一 元豐元年(戊午,1078)·李焘
  ◎刑法二·徐天麟
  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清操类·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首卷二 凡例·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六 列传十六·纪昀
  通志卷一百十五下·郑樵
  补编五·佚名
  读例存疑例言·薛允升
  卷一百·雍正
  卷六十九、复诏变法·黄鸿寿
  卷二·王溥
  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麓堂诗话全文·李东阳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

  • 第二十出 议迁·李渔

    〖南吕引子·挂真儿〗(老旦上)一点婆心空自捧,惭愧也、跋涉无功。湃浪惊鱼,飓风阻雁,来把原缄缴送。贫尼替范大娘寄书,书投不进,反讨一场没趣,只得把原书送还。迤逦行来,此间已是。〖前腔〗(旦上)一寸眉尖双恨拥,失意事、定

  • 第一出--第十七出·张凤翼

    第一出 传奇大意 【靑玉案】〔末上〕人生南北如岐路。世事悠悠等风絮。造化小儿无定据。翻来覆去。倒横直竖。眼见都如许。时来有志须遭遇。却笑风流赋枯树。坎止流行应有数。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一曲飞觞羽!矄柎鹫

  • 卷110 ·佚名

    韩维 和原甫去年对雪思梅今年对梅思雪 中州寒燠与南异,常恨梅花开不早。 今年朔雪冬不飞,腊月繁英似南好。 君怜芳物感时节,愁见高风冻雪扫。 苦嗟十九不称意,徒自令人颜色老。 雪迟梅早非我力,会

  • 运命的逻辑·徐志摩

    一前天她在水晶宫似照亮的大厅里跳舞—— 多么亮她的袜! 多么滑她的发! 她那牙齿上的笑痕叫全堂的男子们疯魔。二昨天她短了资本, 变卖了她的灵魂; 那戴喇叭帽的魔鬼在她的耳边传授了秘诀, 她起了皱纹的脸又搽上不少男子们

  • 卷十二·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後集卷十二     宋 陈起 撰胡仲弓 仲弓字希圣清源人仲参之兄有苇航漫游藁按江湖集诸人唱和诗苇航诗名颇着於仲参而诸选家无一及者永乐大典载其集甚夥此乃陈起所选者也 杂兴 百年一瞬息万事

  • 卷三百四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四十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六十 罗紘【字孟维山隂人】 读马援传 富贵人所重贫贱世所轻重轻何足较立身期垂名小器恒自足大材当晚成君看马伏波激烈真豪英方在童子日藻监有贤兄请从

  • 通鉴续编卷二十·陈桱

    【辛未】四年【金大安三年 夏神宗遵顼光定元年太祖皇帝六年】春三月临安府大火【火二日乃灭官寺多焚延及太庙诏迁神主于寿慈宫火息乃还太庙省部皆寓治驿寺】西域哈喇娄部降于蒙古○夏四月蒙古侵金金使钮祜禄哈逹乞和

  • 卷之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九十二·佚名

    光绪五年。己卯。闰三月。己丑。湖广总督李瀚章等奏、湖北襄阳、老龙堤冲塌。拨款兴修。又奏、沔阳天门等州被水灾民借款修堤。以工代赈。均报闻。摺包  ○庚寅。钦奉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慈禧端佑康颐昭豫

  • 卷九·佚名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九 【起庚子周僖王元年○止己巳周惠王二十有五年】凡三十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五霸之兴始於是卷周僖王元年终於第十二卷周简王十四年自此诸侯渐

  • 史记集解卷七·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七项羽本纪第七项籍者下相人也【地理志临淮有下相县】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始皇本纪云项燕自杀】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劒又

  • 卷二十八 下 地理志 第八下·班固

    【原文】武都郡,武帝元鼎六年置。莽曰乐平。户五万一千三百七十六,口二十三万五千五百六十。县九:武都,东汉水受氐道水,一名沔,过江夏,谓之夏水,入江。天池大泽在县西。莽曰循虏。上禄,故道,莽曰善治。河池。泉街水南至沮入汉,行

  •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十九年一月在晋江佛教会讲──今天是晋江佛教会开成立大会的日子,太虚因游览泉城名胜,得参预此会,心里觉得有无量欢喜;秉此无量欢喜的心,来与到会的学佛同志谈谈。讲到佛教的事情,向来一般人的观念,都以这是寺院僧众的事

  • 西方要决释疑通规·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仰惟释迦启运。弘益有缘。教阐随方。并沾法润。亲逢圣化。道悟三乘。福薄因疏。劝归净土。作斯业者。专念弥陀。一切善根。回生彼国。弥陀本愿。誓度娑婆。上尽现生一形。下至临终十念。俱能决定。皆

  • 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马祖道一

    江西道一禅师。汉州什方县人也。姓马氏。本邑罗汉寺出家。容貌奇异。牛行虎视。引舌过鼻。足下有二轮文。幼岁依资州唐和尚落发。受具於渝州圆律师。唐开元中。习定於衡岳传法院。遇让和尚。知是法器。问曰。大德坐禅

  • 茑萝集·郁达夫

    小说、散文集。郁达夫作。1923年上海泰东书局初版。列创造社“辛夷小丛书”第3种。收《献纳之辞》、《自序》,小说《血泪》和《茑萝行》,散文《还乡记》,《写完了〈茑萝集〉的最后一篇》六篇。《血泪》写异乡漂泊者“我

  • 清微斋法·佚名

    清微斋法,原不题撰人。从书中所列清微派师承谱系看,应为元代道士所作。二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此书内容可分为三部分:首先叙说清微宗派源流,列举元始、灵宝、混元、正一等四派宗谱,认为清微派融合四派而归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