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于陛传

陈于陛,字元忠,大学士陈以勤的儿子。隆庆二年(1568)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授职为编修。万历初年,参与编修世宗、穆宗两朝的实录,担当日讲官。调任侍讲学士,晋升为詹事,负责翰林院。奏请皇帝早日建立东宫。万历十九年(1591),任命为礼部右侍郎,掌管詹事府的事务。第二年改任吏部职,晋升左侍郎,教导庶吉士。奏称嫡长子不应该分封为王,奏请及时册立太子以便储君的培养,并请求皇帝早上临朝处理政务,都没有答复。他又在第二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仍然负责詹事府的事务。

陈于陛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国家的历史。做了史官,更加研究经邦济世的学问。因为前代都撰修了国史,奏疏说:“我考察史学家的方法,纪、表、志、传称为正史。宋代距离我朝较近,制度更加可以考究。真宗祥符年间,王旦等人撰修呈献太祖,太宗两朝的正史。仁宗天圣年间,吕夷简等人增补了真宗朝,命名为《三朝国史》。这就是当朝的君臣自己撰修当朝正史的明显例证。我朝的史籍,只有列圣的实录,正史空缺不讲。观看朝野的撰书,可供采选不用考虑的就有数百种。倘若不及时收集,岁月久远,卷帙散失脱落,老人渐渐去世,事迹缺乏论据。想成为信史,将不可能求得。只有陛下马上颁布明令,设馆局编辑,使一代的经籍制度、典章,显然可以考察,鸿谋伟烈,光照天地,难道不是万世不朽的盛事吗?”诏令依从他。万历二十二年(1594)三月,便命令词臣分类编纂,由陈于陛和尚书沈一贯、少詹事冯琦担任副总裁,而内阁大臣任总裁。

当年夏季,首辅王锡爵辞职,于是任命陈于陛兼任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要事务。上奏陈述要皇帝亲近大臣、录用遗老贤士、奖励京城之外的官吏、核查边关粮饷、储蓄将才、选任边防官吏等六件事。最后说:“肃皇帝虽然精明,而末年却贪赃渎职成风,边疆多事,是厌倦勤政的缘故。现在皇上一方操持,百职不修行,不赶紧图谋更新,往后将怎能平安?”皇帝下优诏答复他,却不采用他的建议。皇帝以军政失察为名,斥责了两都三十多名言官。陈于陛与同官一再申诉救助,并单独奏疏请求皇帝宽恕,都不接纳。因甘肃击败贼民的功绩,加封为太子少保。乾清、坤宁两宫遭灾,奏请面奏皇上,没有答复。请求罢免自己官职,皇帝也不同意。当年秋季,二品的考绩满了三年,改任文渊阁职责,晋升为太子太保。

当时内阁的四个人,赵志皋、张位、沈一贯与陈于陛都是同年出生,遇事彼此没有龃龉。但是皇帝拒绝劝谏更加严重,上下彼此隔膜。陈于陛忧形于色,因不能进行补救,在供职的地方多次注视日影叹息。万历二十四年(1596)冬季,病逝在职任上,史籍之事也最终作罢。赠封少保,谥号文宪。整个明代,父子任过宰辅的,只有南充的陈氏。

猜你喜欢
  東觀漢記卷十四·多人
  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五·徐乾学
  第三回 火夫与司机之幸运·德龄
  谷山笔麈卷之十八  夷考·于慎行
  ●一、读罢《宣统政记》·秦翰才
  第三七八谕同治七年四月九日一二二○九--一九·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八十七·阿桂
  卷八·张守节
  卷九·班固
  洪遵传·脱脱
  李梦阳传·张廷玉
  ○[蒙古]色目人第二甲十五名·佚名
  卷首·佚名
  卷四十三·佚名
  97.蔡文姬归汉·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七·列传第二十七·脱脱

        耶律斡特剌 孩里 窦景庸 耶律引吉 杨绩 赵徽 王观 耶律喜孙   耶律斡特剌,字乙辛隐,许国王寅底石六世孙。少不喜官禄,年四十一,始补本班郎君。时枢密使耶律乙辛擅权,谗害忠良,斡特剌恐祸及,深自抑畏。大康

  • 卷之二百五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千三百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皇王大纪卷三十四·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桓王二年冬鲁侯将如棠观鱼公子彄諌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彰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搜夏苗秋狝冬狩

  • 第一一八札光绪七年八月二日一一三○九-一·佚名

    福建巡抚岑,禁止书差需索札太子少保、头品顶戴、兵部尚书、巡抚部院、一等轻车都尉岑为通行查禁事。照得本部院,奉命渡台,督办防务,不惟备御外侮,举凡害民之人,皆宜随时殄灭,以安民生。兹据经过地方绅民

  • 第一章 我的家世·冯玉祥

    我的家世,我生长的环境和我所处的正在急剧变化中的时代,都是我的个性、思想,以及一切行为活动的摇篮。我的原籍,安徽巢县竹柯村。对于故乡,我知道的虽然很多,但并不具体。我现在所记述的原籍的家世情况,都是小时候从我父亲口

  • 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五·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 两江总督沈(葆桢)奏为福建抚臣积劳病故谨胪官迹乞赐谥典并于福州台湾予建专祠折(元年十二月初二日京报) 剿番续信 台湾开煤出示 钦命布政使司衔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夏(献纶)示 上谕(元年十二月二十、

  • 卷二·吴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战国策校注卷二    宋 鲍彪 原注 元 吴师道补正 东周【汉志河南巩东周君所居正曰东周当从旧居卷首说见前 大事记云东周惠公班秉政洛阳采邑在巩汉志说非余见前】 惠公【周纪考王封其弟河南是为

  • 第五章 汉中叶事迹·吕思勉

    第一节 汉代社会情形抚循失职之民,翦灭功臣,辑和外国,削弱同姓诸王,皆所以使秩序不乱,民遂其生者也。然仅能维持见状而已,自晚周以来,众共谓当改正之事,未之能改也。此乃天下初定,有所未皇云尔,固非谓其不当改。治安既久,不复乐

  • 卷三 士冠礼第一·郑玄

    若不醴,则醮用酒。(若不醴,谓国有旧俗可行,圣人用焉不改者也。《曲礼》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祭祀之礼,居丧之服,哭泣之位,皆如其国之故,谨修其法而审行之。”是。酌而无酬酢曰醮。醴亦当为礼。)[疏]“若不”至“用酒”。○注

  • 提要·陆粲

      【臣】等谨案春秋胡氏传辨疑二卷明陆粲撰前有自序谓胡氏说经或失于过求词不厌烦而圣人之意愈晦故着此以论辨之大防主于信经而不信例其言曰不以正大之情观春秋而曲生意义将焉所不至矣又曰昔之君子有言春秋无达例如

  • 卷六十一·陈祥道

    士昏贄鴈帛有衣被之仁皮有炳蔚之文故孤執之羔有跪乳之禮有羣而不黨之義故卿執之進必以時行必以序鴈也故大夫執之交有時别有倫被文以相質死分而不變者雉也故士執之可畜而不散遷者鶩也故庶人執之可畜而不違時者鷄也故工

  • 书蔡氏传旁通卷二·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禹贡夏后氏五十而贡贡者较数嵗之中以为常朱子云夏时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禹别九州非用其私智天文地理区域各定故星土之法则有九野周礼保章氏云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

  • 贤愚经卷第一·佚名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  (一)梵天请法六事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国善胜道场。初始得佛。念诸众生。迷网邪倒。难可教化。若我住世。于事无益。不如迁逝无余涅槃。尔时梵天。知佛所念。即从

  • 存雅堂遗稿·方凤

    宋代诗文别集。5卷。方凤著。卷末附有其子樗梓的少量诗文。《四库全书总目》称“凤志节可称,所作文章,亦肮脏磊落,不屑为庸腐之语”;“泽畔行吟,往往眷念宗邦,不忘忠爱,幽忧悲思,缠绵悱测,虽亡国之音,固犹不失风人之义”。在《

  • 台战演义·佚名

    章回小说。二集十二卷。近代无名氏著。叙大将军刘永福于安南抗清,百战百胜,后移师台湾。甲午以后,清廷割地赔款,将台岛割与倭寇。倭寇登台后,陷台北、基隆。刘大将军与丘逢甲等连出奇计,大挫倭兵,并擒倭酋桦山氏,台民誉之为“

  • 新法螺先生谭·徐念慈

    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是徐念慈在看过包天笑翻译的《法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二文之后,撰写的戏仿之作。包天笑的译作是根据日本岩谷小波(1870-1933)翻译的小说《法螺吹き男爵》重译的,其原作是德国的民间故事

  • 天公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本经好几处经文实据《观世音经》及净土经典敷衍而成,重点在宣传净土思想。文内“螺文”、“重光”等提法,证实本经确为中国人所撰。本经最早见录于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