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相卿传
许相卿,字伯台,海宁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世宗登上皇帝的位置,授许相卿兵科给事中。宦官张锐、张忠有罪被判处死刑,皇帝又宽恕了他们。给事中顾济上疏争辩,皇帝将其下到主管部门讨论,终想宽恕他的死罪。许相卿说“:天下希望陛下为孝宗皇帝,陛下怎么以正德自处?”皇帝商议加兴献帝皇号,许相卿又争谏这件事。
嘉靖二年(1523)皇帝下诏令荫庇中官张钦义子李贤为锦衣世袭指挥,王守仁的儿子王正宪止于锦衣百户。许相卿说“:于谦的儿子于冕止于锦衣千户。李贤是中官厮养的,反而超过他们。连忠勋大臣后裔都不如近幸宠奴,殉国勤事的大臣有谁不灰心?部臣彭泽,科臣许复礼、安磐相继说这件事,都被拒而不纳。不要重内侍而轻士大夫啊。”
不久又说:“天下政权出于一则治,出于二三则乱;公卿大夫参议则治,行为不正之人过分干预则乱。陛下继承皇统的初期,登用老成之人,嘉纳忠良正直之士,裁抑侥幸之小人,放逐诛杀奸邪之徒,可以说是清明又刚正啊。但事过不久,却偏听私昵,不良政治急行,明有所遮蔽,刚有所逊色,操权未得到它的要术,而让阴伺旁窃的人得以从中制之。像崔文以旁门邪道欺骗皇上,辅佐官谏官上言皇上又不听。罗洪载忠于职守却被逮捕拘囚,廷臣上疏七十次而无效果。近来又庇护崔文,奴仆夺法司的职守,斥责林俊违抗圣旨,恼怒言官的奏扰。事情涉及到宦官,委婉地降下情词恳切的圣旨,犯法而不问罪,有请求就必定答应。这与正德朝有什么区别呢?林俊是国家的名士,他离去之志很坚决。林俊离去,类似林俊的人必定不会留下。陛下与二三近习私人共同治理天下吗?今日的天下,与先朝不同。武宗时,势已危险,但是元气还壮,调剂适应,可以立起。为什么呢?因为承袭孝宗的恩泽。今日弊病虽然渐渐在复苏,但元气已经枯竭,调剂无方,将至于不能立起的境地。为什么呢?因为承袭武宗乱政的缘故。希望陛下深察祸乱的枢机,收回政权,将崔文等人置以重刑。然后努力研究圣学亲近贤人,除去谗人远离美色,延访忠言,深切地体恤民间的隐情。务必使宫府一体,上下一心,而后天下可为也。”同官赵汉等人也都上奏说崔文事,皇帝终不听他们的话。不久,因给事中李学曾、章侨,主事林应骢都因上言陈事而被夺去俸禄,许相卿又上疏规劝,指责皇帝气骄志怠,甘愿重蹈过失,语词非常恳切。
任给事中三年,他所说的皇帝都不听,于是推说有病而回到家乡。八年(1529)皇帝下诏说养病三年以上不到京都的人,都落职闲住,许相卿于是被废职。夏言过去和同僚相处得很好。既然掌管政权,他招许相卿进京做事,许相卿推辞不答应。
猜你喜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七·杨仲良 第五十六回 逞刑戮苻生纵虐 盗淫威张祚杀身·蔡东藩 ●卷六·刘一清 卷第九十七·胡三省 平定三逆方略卷八·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三·佚名 靖康要録卷七·汪藻 二百三十一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卷四十·苏辙 通志卷一百四十一·郑樵 王益柔传·脱脱 五一 前途·邹韬奋 卷二十九·佚名 卷二百七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