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偰廉访玉立(世玉集)

玉立,字世玉,其先本回纥人,即今伟兀。伟兀称高昌,地则高昌,人则回鹘也。居偰辇河上,因以偰为氏焉。祖合剌普华,至元间,历官广东转运盐使,兼领诸蕃市舶,护饷遇剧贼欧钟等,战死,封高昌郡公,谥忠愍,改葬溧阳。父文质,官正议大夫、吉安路达鲁花赤。玉立以儒业起家,登延佑戊午进士第,授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至正中,为泉州路达鲁花赤。考求图志,搜访旧闻,聘寓公三山吴鉴成《清源续志》二十卷。后迁湖广佥事、海北海南道肃政廉访使。玉立兄弟五人,弟偰直坚登泰定甲子第,偰哲笃登延佑乙卯第,偰朝吾登至治辛酉第,偰列篪登至顺庚午第,俱以江西龙兴籍同登进士榜,时论荣之。 

绛守居园池 

登德风亭诗 

游晋溪 

敬题范文正公所书伯夷颂卷尾 

清源洞 

潞公轩 

谒天圣宫 

石鼓书院 

吉州道中三首 

罗汉峰 

天风海云楼 

○绛守居园池 【并序。】 

乙酉之秋,七月既望,余自河中谳狱还司。过绛,登守居园池,昔日亭墅,悉已埋没,独洄涟亭、花萼堂复构,以还旧观。流泉莲沼,犹仍故焉。堤柳阴翳,径花鲜妍,庭竹数竿,清风泠然,有尘外之思,即事赋诗曰。 

绛邑旧名藩,牧守优鸿儒。逶迤山水中,旷达园池居。雄并历晋魏,揖让隆唐虞。世远民俗漓,讼剧古道疏。环列多馆墅,莽苍变丘墟。惨恻岁年深,牢落兵烬余。洄涟复亭构,花萼悬堂虚。祓禊引流觞,宾筵闻鼓竽。锦香缀径溪,琅玕绕庭除。公暇寡接交,游观足清娱。缅怀前哲人,冠盖秉钧枢。遗爱勒琬琰,清风生坐隅。卉木均雨露,薮泽乐禽鱼。端来濯尘缨,咏歌登舞雩。夕阳明翠巘,秋色淡红蕖。乡关动离思,云烟隔荒芜。绣斧倦行羁,霜日烈修途。故园有松菊,盍用还菑畬。 

○登德风亭诗 

潞郡古黎国,历韩分晋阳。右顾带河汾,左揖耸太行。高阜俯四下,风气殊劲刚。道路阅修阻,山岳互低昂。州治列方中,有亭跨崇冈。翚飞炫华构,迢递瞰大荒。犹如沧海珠,群龙护其傍。云烟恣吞吐,岩谷发幽光。城堞峨前陈,冠盖来相望。匪唯壮游观,庶保斯民康。孰奏南熏琴,于彼君子堂。春风偃露草,夜月照屋梁。持节眺所临,酷暑生清凉。俯仰陈迹异,对景多慨慷。 

○游晋溪 

访古晋祠山,晓集汾水桥。星河没惨淡,野色见平遥。树鸟啼冥冥,涂马鸣萧萧。游车接飞盖,驾言修禊朝。荒城忽已迥,远峤如相招。振衣投林丘,浥露□尘嚣。涧壑耸绿桧,原隰散红桃。敞殿罗幢旛,虚庭杂牲醪。逶迤广寒宫,献酬瑶池皋。境胜地亦灵,心悦神自超。法鼓青山巅,仙家白云标。极留不可暂,鹤唳天风高。 

○敬题范文正公所书伯夷颂卷尾 

文正千年士,精忠凛不亡。勋名山岳重,翰墨日星光。乔木参天古,幽兰迭砌芳。我来拜祠下,端欲濯沧浪。 

○清源洞 

洞府神仙去不还,清源紫帽耸高寒。泉南佛国几千界,闽海蓬莱第一山。夜月凤箫声隐隐,秋风鹤佩听珊珊。瑶池岂隔尘寰路,更扣危岑最上关。 

○潞公轩 

极目翔原晋代秋,剪桐封弟自成周。兴亡不镇山河固,今古惟搬岁月流。远树似招行客至,高风犹记昔贤游。徘徊对坐松林晚,万壑奔泉响碧秋。 

○谒天圣宫 

玉骑朱旄降翠峦,神光紫气应函关。真仙出没时无有,客使忧勤自往还。古殿烟横千岁柏,灵池云遶万重山。琼枝珠蕊垂甘露,愿转丰年瑞雪颁。 

○石鼓书院 

石鼓崇黉馆,朱陵起洞房。逶迤环二水,错落翳群芳。衿佩来游艺,川原慨战场。遗祠垂阙葛,流演发朱张。风堕松花老,秋余桂子香。飞甍琼玉岛,巍殿水晶乡。雾敛东岩旭,寒侵曲栈霜。丹枫翚蜃阁,青草跨虹梁。绿水浮文鲤,高冈集彩凰。禹门翻锦浪,虞陛览朝阳。窃药窥蟾迹,攀萝散鹭藏。题诗镵石翠,把钓荐橙黄。坏饮窊樽古,巢居树幄凉。湘波澄碧镜,岳黛出新妆。采菊堪充茹,纫兰欲佩裳。岭云招隐约,滩濑自宫商。按节休清旷,征帆度渺茫。惊乌非匝绕,回雁谩翱翔。城郭凌烟紫,林峦带晚苍。归与市桥月,渔唱起沧浪。 

○吉州道中三首 

雪岭云冈望吉州,霜飞玉洁炫凝眸。黄堂屡听鸣琴者,万斛冰泉泻碧秋。 

行尽高山涉水涯,仙家缥渺隔明霞。扬鞭笑指桃源路,不用扁舟遡落花。 

涧壑昂藏郁翠松,半空清响伯夷风。顽廉懦立知谁听,夜雪深关骤玉骢。 

○罗汉峰 

罗汉山攒翠作堆,半空天柱拥如来。九霄人立青云上,笑指昙花玉树开。 

○天风海云楼 

极目云山道阻修,勋名久速为谁收。海天秋色无边景,且上遐陬第一楼。 

猜你喜欢
  审斋词 全文·王千秋
  第三十二出 题录·周履靖
  第四折·郑光祖
  高克礼·隋树森
  小曲·戴望舒
  续集巻四·黄昇
  跋·王鹏运
  卷六·魏源
  卷五十一·曹学佺
  卷二十五·佚名
  卷三百六十四·陈廷敬
  卷二百五十四·陈廷敬
  卷五十七·徐倬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二·康熙
  卷一·曹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朱松·唐圭璋

      松字乔年,婺源人。生于绍圣四年(1097)。政和八年(1118)同上舍出身,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出知饶州。绍兴十三年(1143)卒,年四十七。有韦斋集。   蝶恋花   醉宿郑氏阁   清晓方塘开一镜。落絮飞花,肯向春

  • 卷一·陈廷敬

    目  录 四十二调八十六体,起十四字至二十八字  竹 枝三体 归字谣一体又名苍梧谣、十六字令 渔父引一体 闲中好二体 纥那曲一体 拜新月一体 梧桐影一体又名明月斜

  • 第二十五出 假神·李渔

    〖菊花新〗(小生上)昼眠三觉未斜阳,始信山中日月长。(老旦上)追想旧时忙,人未寝早闻鸡唱。(小生)娘子,我和你别了谭生夫妇,已是一年,闻得乡、会两场都已放榜过了,不知中与不中,好生记念着他。(老旦)借本《题名录》查一查,就知道了。(小

  • ◆黄处士公绍(在轩集)·顾嗣立

    公绍字直翁,邵武人,咸淳进士。尝读胡文定公语「心要在腔子里」,自觉有警,因作小轩,名之曰「在」,友人吴升梅边为之记。宋亡后,隐居樵溪,长斋奉佛。尝谓少时读康节诗,有「车书万里旧山川」之句,尝恨此生不见斯事。今四海一家,而余

  • 第十四出 怨寡·周履靖

    【锁柳烟】〔小旦上〕锦绣香寒。铅黄妆浅。永守靑灯缟幔。几把菱花偷展。谁适为容。枉有修眉娇面。流水终年不向西。何堪尽日闭香闺。无情最是枝头鸟。不管人愁只管啼。奴家乃庄寓言之女陈以训之妻也。年甫二旬。寡

  • 楚辞后语卷第四·朱熹

    登楼赋第二十一登楼赋者,魏侍中王粲之所作也。归来子曰:「粲诗有古风。登楼之作,去楚词远,又不及汉,然犹过曹植、潘岳、陆机愁咏闲居怀旧众作。盖魏之赋极此矣。」登兹楼以四望兮,聊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

  • 列传第十二·李延寿

    昙首有智局,喜愠不见于色,闺门内雍雍如也。手不执金玉,妇女亦不得以爲饰玩。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爲文帝镇西长史,武帝谓文帝曰:“昙首辅相才也,汝可每事谘之。”及文帝被迎入奉大统,议者皆致疑,昙首与到彦之、从兄华并劝上

  • 卷二十七·黄以周

      徽宗   △大观元年(丁亥,一一○七) (案:《宋史本纪》:崇宁五年七月壬寅,诏改明年元。)   1、正月(案:钱大昕《朔闰考》:是月戊子朔。) 甲午,大司成兼侍读学士、制局编修官薛昂言:“修整书、画学毕,工额各三十人分为两斋。”

  • 九十七 内务府奏曹寅办铜尚欠节银应速完结并请再交接办摺·佚名

    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三日 总管内务府谨奏:为遵旨议奏事。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寅呈称:案查康熙四十年五月,寅具摺启奏情愿承办各关铜斤。(原呈见前摺,从略)奉旨:著议奏。钦此钦遵。 查曹寅借支本银三万三千三百三十三两

  • 附录二·吴大廷

    将赴台湾留别徐树人中丞中丞以诗赐和,期望甚厚;仍迭前韵奉答再奉钧和,复迭前韵奉答台阳书事书怀斐亭听涛澄台观海忆台湾咏延平王朱成功(有叙)将赴台湾留别徐树人中丞万里清秋白露横,楼船指日赴东瀛;激昂越石投戈意,惆怅昌黎荐

  • 104.五丈原·林汉达

    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魏国

  • 第十九章 12·辜鸿铭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辜讲谈到另一位学生(子夏)的几个学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五   訶棃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聞聲品第五十   汝言人在遠處小語則不聞故知聲到耳者.是事不然.所以者何.如汝言人在遠處語   從聲有聲相續

  • 卷第五十四·佚名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大欣慰。何等为十?所谓:诸菩萨发如是心:‘尽未来世所有诸佛出兴于世,我当皆得随逐承事令生欢喜。’如是思惟,心大欣慰。复作是念:‘彼诸如来出兴于世,我当悉以无上供具恭敬供养。

  • 卷第三·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三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再住鼓山涌泉寺语录 大雄殿上梁。上堂。昔风穴垂语云。若立一尘。家国兴盛。野老颦蹙。不立一尘。家国丧亡。野老安怗。雪窦则谓。先竖千秋伟绩。后崇万里清风。天童则谓。

  • 论孟精义·朱熹

    三十四卷。南宋朱熹著。该书为朱熹所辑录的《论语》、《孟子》十二家解说,共三十四卷,其中《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又各有纲领一篇,未入卷数。初名《论孟要义》,又名《论孟集义》。朱熹撰成《四书章句集注》及《四书

  • 春秋质疑·杨于庭

    十二卷。杨于庭(生卒不详)撰。杨于庭字道行,全椒(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经学家,诗人。万历进士,官至兵部职方郎中。除此书外,有《杨道行集》。此书主要针对胡安国《春秋传》而作。丘应和《序》称,杨氏“于六籍靡所不窥,读《春秋

  •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石奇通云

    清通云说,行正等编。十五卷。卷首有序。卷一收住台州灵鹫禅寺语录、住天台景星岩净居禅寺语录、垂问,卷二至卷五收住明州雪窦山资圣寺语录,卷六收住兴化普润禅院语录、住慈水香山禅寺语录、住永嘉头陀山密印禅寺语录、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