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鼎传(附郑制宜传)

郑鼎,泽州阳城人。自幼丧父,长大勇力过人,尤善于骑射。初为泽、潞、辽、沁千户。太宗六年(1234),随塔海绀不征蜀,攻二里散关,屡立战功,回师屯驻秦中。不久,宋将余侍郎烧毁栈道,围攻兴元,鼎率众修复栈道,击败宋兵,解兴元之围。太宗皇后四年(1245),调任阳城县军民长官。

宪宗三年(1253),随世祖征大理国,自六盘山经临洮,攻下西蕃诸城,抵达雪山。山路崎岖盘旋,徒步前进,郑鼎背负世祖而行。敌扼守险要之地,鼎奋力战斗,打败敌人。至金沙江,波涛汹涌,世祖在河边危石边立马观察,鼎忙劝谏道:“这地方非圣上所到之处。”扶帝下马。围攻大理,日夜不停,城陷落,擒斩大理国王。

宪宗九年,郑鼎又随世祖南伐,攻破大胜关和台山寨,擒宋臣胡知县,乘胜独进,遇伏兵,鼎奋力迎击,连杀三人,其余逃走。世祖急召鼎回来,告诫说:“为将当慎重,不可恃勇轻进。”“自今非奉朕命,不得轻率与敌接战。”九月,世祖屯驻江边,命诸将渡江而南,先到两岸者,举烽火为号。郑鼎首先登上南岸,大军随即过江。进围鄂州,鼎斗志更旺,攻兴国军,遇宋兵五千,为鼎大败,擒其将桑太尉。

中统元年(1260),因功升平阳、太原两路万户。阿蓝答儿、浑都海之乱,鼎率本道兵马讨平。二年,诏令鼎统领征西等军,戍守雁门关。后调任河东南北两路宣抚使。三年,改授平阳太原宣慰使。至元三年(1266),调任平阳路总管。平阳地狭人多,常缺粮食,鼎疏导汾水,灌田千余顷,又开潞河鹏黄岭道,以运输上党的粮食,修建学校,改正风俗,修复横涧旧桥以便通行。人民都歌颂他。

至元七年,改佥书西蜀四川行尚书省事,领兵巡察东川。过嘉定,遇蜀兵,战于江中,擒宋将李越,缴获所有战船。八年五月,改任军前行尚书省事。十一年,随大军伐宋。十二年,镇守黄州。同年四月,改授淮西宣慰使。十三年,加昭毅大将军,赐白金五百两。

至元十四年,改任湖北道宣慰使,镇戍鄂州。同年五月,蕲、黄二州反元,鼎领兵讨伐,在樊口战斗中,舟覆溺死,年六十三岁。赠中书右丞,谥忠毅。后加赠宣忠保节功臣、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潞国公,谥忠肃。

郑制宜,小名纳怀,郑鼎之子,禀性聪敏,庄重,有度量,通晓蒙古语言。至元十四年,承袭父职,为太原、平阳万户,仍戍守鄂州,并兼代管府事。十九年,朝廷将征日本,在何家洲修造楼船。洲地狭小,众人要求将附近居民迁走。制宜不肯,而将造船场改在宽地,居民都称颂他。城中多次发生火灾,有人对制宜说:“恐奸人乘机作乱,应把可疑者逮捕重惩。”制宜说:“我们只要严密防守就是了,为何罪及无辜。”不鞭打一人,火灾还是息了。有盗伏于近郊,早晚进行剽劫,传说要进城来。忽然有几个男子从城外进来,左顾右盼,行为异常,制宜命人将他们逮捕入狱。审问也查不出证据,行省认为是抓错了人,要释放他们,制宜不肯。第二天出城东,遇一人乘白马,相貌服装异常,逮捕审问供称与前所捕数男子均为盗,于是判其罪,一郡人服帖,安然无事。

二十四年,制宜扈驾东征乃颜,请求杀敌报效。世祖对左右近臣说“:他父亲为国家牺牲,只有这一个儿子,勿使他参加战斗。”制宜请战更加坚决,只得让他随月儿吕那颜另为一军,因有战功授怀远大将军、枢密院判官。二十五年,世祖至上都。按原制:枢府官随行,每年留一员处理本院事,但汉人不得参与。这时却留制宜。制宜推辞,世祖说:“你非一般汉人可比。”终于把他留下来了。二十八年,调任湖广行省参知政事。赴任时,皇帝对他说:“你父亲为国捐躯,也不曾给你什么赏赐。近来诛杀了要束木,没收了他财产人畜,你可拣最好的拿去。”制宜说“:他是因贪赃而败,臣再取其赃物,岂不是玷污了自己!”世祖称赞他的廉洁不染,赐白金五千两。不久,召拜内台侍御史。安西原有牧地,掌管养马的官员恃势侵占民田十万顷,百姓向官府陈诉,多年不能解决。制宜奉诏去处理,按图册公正判决。

至元三十年,委任制宜为湖广行枢密副使。湖南地广路远,群寇恃险出没,昭、贺二州及庐陵境内,百姓常受其害。制宜带小部分军队巡行此二州,道经庐陵永新,获贼首及其党徒,皆依法处斩。茶乡的谭计龙,聚集一些无赖少年,私藏兵器为非作歹,被捕,其家人向官府行贿,以求不急于惩处。制宜将所行贿赂都拿去劳军,而将谭计龙斩首示众。自此以后,湖南再无盗贼。元贞元年(1295),按规定:行枢密院增加副使一员,与制宜共同签署文件,共同负责。制宜认为所增副使非常设官员,原先的副使当免职。不久入朝,授大都留守,管领少府监,兼武卫亲军都指挥使,管理屯田事。

大德七年(1303),晋地发生地震,平阳尤为严重,压死了许多人。制宜奉命去抚恤,昼夜兼程,由近路赶赴灾区。到灾区后深入民间,抚慰受伤群众,发给粟帛。十年,制宜病卒,享年四十七岁。赠推忠赞治功臣、银青荣禄大夫、平章政事,追封泽国公,谥忠宣。

猜你喜欢
  本纪第一 高帝上·萧子显
  卷四十四·黄以周
  卷二·佚名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九十八·乾隆
  读礼通考卷八十五·徐乾学
  异闻纪·张瀚
  一百三十六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第八卷 星野晷度(三)·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五十四 金纪八·纪昀
  通志卷二十五·郑樵
  宋纪·张居正
  卷十四·杨士奇
  卷八十五·佚名
  卷八十·佚名
  卷一百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楔子·佚名

    (冲末扮刘天祥、搽旦杨氏、正末刘天瑞、二旦张氏、俫儿同上)(刘天祥诗云)白云朝朝走,青山日日闲。自家无运智,只道作家难。自家汴梁西关外人氏,姓刘名天祥。大嫂杨氏,兄弟是刘天瑞,二嫂张氏,我根前无甚儿女,止天瑞兄弟有小孩

  • 卷五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五十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皇甫冲【十首】冲字子浚长洲人嘉靖戊子举人与弟涍汸濂竝有盛名称四皇甫有华阳集【弟子循云兄诗兼综诸体之妙而不能称之以一长尽臻名家之奥而不能拟之以一子此二陆辞藻独秀

  • 荀彧荀攸贾诩传第十·陈寿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也。祖父淑,字季和,朗陵令。当汉顺、桓之间,知名当世。有子八人,号曰八龙。彧父绲,济南相。叔父爽,司空。续汉书曰:淑有高才,王畅、李膺皆以为师,为朗陵侯相,号称神君。张璠汉纪曰:淑博学有高行,与李固、李膺

  • 纲目续麟卷十二·张自勋

    【壬齐中兴二年梁高祖武帝萧衍天监午元年魏景明三年○是岁齐亡梁代】夏四月梁王衍称皇帝废齐主为巴陵王迁太后于别宫封拜其功臣有差分注【齐主至姑孰下诏禅位于梁四月宣德太后遣尚书令亮等奉玺绶诣梁宫梁王即位于南郊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佚名

    正统八年八月癸未朔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金濂为刑部尚书监察御史马昂为右侍郎○乙酉以营建国子监遣工部尚书王卺祭告先师孔子○敕谕长河西地面因果寺高僧簇克林藏卜曰尔能敬顺天道恭事朝廷尊崇佛教化人为善忠诚可嘉今特

  • 十二 巡抚安徽陈汝器奏销江宁织造支过俸饷文册·佚名

    康熙三十七年五月二十二日 巡抚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臣陈汝器谨奏:为册报支放江宁织造官员俸廪、粮料事。 窃照江宁织造衙门岁支俸廪、粮料等项,案经前督臣准有部文,另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六十六·纪昀

    列传唐 【六十六】○唐六十六窦羣李逢吉 刘栖楚张又新 元稹牛僧孺【蔚 徽 丛】李宗闵 杨嗣复【授 煚损】杨虞卿【汉公汝士】张宿熊望栢耆窦羣李逢吉刘栖楚张又新元稹牛僧孺李宗闵杨嗣复杨虞卿张宿熊望栢耆△窦

  • 卷七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七十三 梁世系表畧 朱氏宋州砀山人高祖黯生茂林茂林生信信生诚以五经教授乡里诚生温是为太祖温仕唐唐僖宗赐名全忠以梁王受唐禅更名晃国号梁都汴州寻迁洛阳传二主凡十七年 <史部,别

  • 裴延龄传·刘昫

    裴延龄是河东道人,他父亲是裴旭,曾任和州刺史。裴延龄在乾元末年任汜水县县尉,遇到洛阳被史思明攻占,就避居鄂州,搜集裴马因注《史记》的缺漏,自称小裴。后来华州刺史董晋推荐他任防御判官;黜陟使推荐他的才能,调任太常博士。

  • 刘晟传·欧阳修

    晟,原名洪熙,被封晋王。杀掉玢后,晟即位,改年号叫应乾,任洪昌为兵马元帅,总管政事,任洪杲为副元帅,刘思潮等被封为功臣。晟杀兄后,名不正言不顺,怕众人不服,就用酷刑来服众。后来洪杲多次要求讨伐逆贼,暗中劝晟杀掉思潮以消除非议

  • 丽泽论説集录卷六·吕祖谦

    门人集録论语説便指孝弟为仁则不可然孝弟所以为仁也体爱亲敬长之心存主而扩充之仁其可知矣曰为仁见学者用力处欲巧其言欲令其色其所发为如何葢不仁矣然则仁之义岂可不黙识乎巧言令色鲜矣仁只防吾巧言令色时用心如何便

  • 思辨录辑要卷二十五·陆世仪

    天道类问西法地在天中四围俱有生齿海水周流于地其说似不可信然与古浑天所谓天形如卵者正相合地在空中虽是荒唐然云大气举之似亦有此理如何曰此说不但我辈难信即传其学如李之藻者亦疑之葢天气轻清地形重浊轻清上浮重浊

  •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章 人与我·林语堂

    唯之与阿 ,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 六经奥论卷一·郑樵

    宋 郑樵 撰易经三易周礼筮人及太卜并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并不指言何代之易杜子春曰连山伏羲归藏黄帝郑康成又以为夏商周之易或者又从而释之曰夏建寅用人正其书以重艮为首曰

  • 卷一百六十五·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六十五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三在下位不获至不诚乎身矣【中庸】考异古本注居位治民下乃能行诚下共有也字诚者天之道也考异古本注有大至诚下有者也二字足利本亦有者字疏

  • 卷三十四·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四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一【公名裯襄公子母齐归在位二十五年逊于齐在外八年凡三十三年薨于干諡法威仪恭明曰昭】周【景王四年○鲁昭公二十二年景王崩王猛立是年卒王室乱弟敬

  • 为 续 明 书·太虚

    吾人现现成皆各有等同佛陀的觉心,刹那刹那活泼泼底流行著。

  • 观音玄义记卷第一·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知礼俯伏惟念。早年慕学投迹宝云。遇授法师讲说此品。神根既钝遂数咨疑。先师念我学勤。不辞提耳。故所说义粗记在心。昔同闻人今各衰朽。虑乎先见不益后昆。共勉不才抄录于世。但疑识暗谬有所传。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