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安传

平安,滁阳人,小字保儿。父亲平定,跟随太祖起兵,任济宁卫指挥佥事。随常遇春攻下元都,战死。平安初为太祖的养子,骁勇善战,力大能举数百斤。他承袭父职,迁升密云指挥使,又进升右军都督佥事。

建文元年(1399)伐燕,平安以列将身份随军出征。李景隆代为统军后,命平安为先锋。燕王将渡白沟河,平安在河边埋伏万名骑兵准备拦截。燕王说道“:平安这小子,往年随我出塞,知道我怎么用兵,现在应当先打败他。”但双方交战后,燕军未能挫败平安。当时南军六十万列阵河上。燕王率将士突入阵中,战至天黑,双方互有死伤。及至深夜,才各自收兵。燕王迷了路,仅三名骑兵跟着他,下马伏地根据河流分辨东西后,才找到营垒所在。第二天再战,平安击败燕王部将房宽、陈亨。燕王见战事危急,便亲自上阵拼力战斗。可是马伤箭尽,剑断不能击。他只得徒步登上堤上,举起马鞭佯装招引后来的骑兵以迷惑敌人。正好高煦援兵赶到,他才得以幸免。那个时候,诸将中平安战得最猛,燕王差一点被平安的长矛刺中。不久失败,详见《成祖传》。

燕兵围攻济南。平安率军扎营单家桥,计划出兵御河夺取燕军运饷船只。又挑选五千名水性好的士兵渡河,准备进攻德州,济南城围才得以解除。平安与吴杰进驻定州。第二年,燕兵在夹河击败盛庸,回军与平安战于单家桥,平安率军奋击,大败燕兵,擒获其将薛禄,不久,薛禄逃跑。双方再战于滹沱河,平安击败对手。平安在阵中架起木楼,高数丈。急战时,他总要登楼眺望,以强弩射击燕军,死者甚多。忽然刮起了大风,掀屋拔树,风声如雷。都指挥邓戬、陈鹏等陷入敌军中,平安只得败逃真定。燕王与南军屡次大战,每次都亲自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惟独屡受平安与盛庸二军所挫。滹沱之战,射在燕王旗上的箭就像刺猬的毛那样多。燕王命人将此旗送回北平,让世子小心收藏,以示后世。顾成已先被捉拿至燕,见到此旗后哭道:“臣自小从军。现在已经老了,多次作战,还从未见过像这样的。”

一个月后,燕军出兵大名。平安与盛庸及吴杰等分兵骚扰其运饷之路。燕王很担心,便派指挥武胜上书朝廷,请求停战,撤退平安等人,以此作为缓兵之计。皇上不许。燕王决计南下,派遣李远等潜至沛县,焚毁粮船,夺取彰德,攻破尾尖寨,招降林县。当时平安驻在真定,估计北平空虚,便率万名骑兵直奔北平。到达平村,在离北平城五十里之地扎营。燕王害怕了,命刘江等迅速回救。平安战而不利,引军返回。当时大同守将房昭率军进入紫荆关,占据易州西水寨以窥视北平,平安从真定供饷给他。八月,燕兵北归。平安与燕将李彬战于杨村,李彬战败。

建文四年(1402),燕兵重又南下,攻破萧县。平安率军跟随其后,到达氵肥河。燕王令白义、王真、刘江迎敌。平安转战,斩杀王真。王真是一名骁将,燕王曾说“:如果诸将都能像王真一样勇猛,什么事情办不成呢?”这时王真却为平安所杀。燕王不得不亲自迎战。平安的部将火耳灰手持长矛,大喊直向燕王刺去。但因战马突然摔倒而被擒,平安率军稍退。不久,又进至小河,派出左右翼进击燕军,斩其大将陈文。随后又移军齐眉山,与诸将列阵大战,从中午到下午,又败燕军。燕军诸将建议北还,以图后举。燕王不听。随即何福军也赶到,与平安会合。燕军更为恐慌,燕王一连数日昼夜披甲在身。

何福想持久以拖垮燕军,于是移驻灵璧,以深壕高垒自固,但粮运却被燕兵所阻,不能运达。平安分兵去迎,燕王以精锐骑兵拦截平安军,将其一分为二。何福打开军营的围墙出来支援,被高煦所败。诸将建议转移到淮河去寻找粮食,于是当夜下令:听到三声炮响马上出发。第二天,燕军突然进逼营垒,发射三炮。军中将士误以为是自己的信号,争相奔往营门,于是营中大乱。燕兵乘机进攻,使南军人马坠落壕沟。何福独自骑马逃走,平安及陈晖、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人都被捉拿。在军中的文臣、宦官一百五十余人被俘,这天是四月二十九日。平安久驻真定,屡败燕兵,斩杀骁将数人,燕将中无人敢挡其锋。这时平安被俘,燕军中欢声雷动:“我们现在安全了。”纷纷请求杀死平安。燕王爱惜他的才勇,便挑选精锐士兵将他护送到北平,命世子及郭资等善待他。

燕王即帝位后,以平安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即进升为行后府都督佥事。永乐七年(1409)三月,皇上巡幸北京。将到时,翻阅奏章见到平安的名字,向左右问道:“平保儿还在吗?”平安听说后,遂自杀。皇上下令将指挥使的俸禄传给其儿子。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张廷玉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八·佚名
  ◎接收敌产与逮捕汉奸·恽逸群
  ●续吴先贤赞卷之五·刘凤
  第七章 唐宋以来之私修诸史·金毓黻
  钦定元史语解卷二十三·佚名
  刁雍传·魏收
  张籍传·欧阳修
  马祖常传·宋濂
  窃愤续录·辛弃疾
  七·钱穆
  卷二十四斗讼律·窦仪
  凡指挥使司·朱元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九荇花类【附葓】七言絶句胥门闲泛        【唐】皮日休青翰虚徐夏思清愁烟漠漠荇花平醉来欲把田田叶尽裹当时醒酒鲭次余仲庸松风阁韵    【宋】裘万顷已着遗经

  • 杜安世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杜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

  • 卷一百四 志七十九·赵尔巽

      ◎舆服三   皇帝御宝 皇后金宝太皇太后皇太后金宝玉宝附 皇贵妃以下宝印   皇子亲王以下宝印 文武官印信 关防条记   清初设御宝于交泰殿,立尚宝司。其后以内监典守,当用则内阁请而用之。乾隆十一年,考定宝谱,

  • 建康实録卷二·许嵩

    吴太祖下黄武八年春正月公卿百司连上表劝王正尊号王犹谦让再三夏四月黄龙凤皇见武昌夏口并言之甲午公卿再请王曰羣臣百辟咸以寡人上副天心寡人敢辞甲申立坛于南郊即帝位柴燎告天礼毕法驾旋武昌宫陞太极殿大赦改元黄龙

  • 宋史纪事本末卷十·陈邦瞻

    元祐更化神宗元丰八年三月帝崩皇太子煦即位时年十嵗太皇太后髙氏临朝同聴政太后既聴政即散遣修京城役夫止造军及禁廷工技出近侍尤无状者戒中外无苛敛寛民间保户马事由中防宰相王珪等弗与知也 司马光闻先帝丧入临时

  • 九一八 军机大臣奏文溯阁收贮全书分拨起运日期并行知直奉督尹预为妥办片·佚名

    九一八 军机大臣奏文溯阁收贮全书分拨起运日期并行知直奉督尹预为妥办片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三日【真按:由为七可知前之为八者为误字或误排矣.】臣等将应送盛京文溯阁收贮之《四库全书》,分作五拨,起程日期,公同各总裁等

  • 毕义云传·李延寿

    毕义云,小名瞓儿。少年粗犷豪侠,家住在兖州北部,常常打劫来往的行人,州里的人都把他当成祸患。年纪很大才强自克制,改恶从善,出来做官,升至尚书都官郎中。他的性情严酷刚烈,事情处理得大多干练果断。齐神武帝高欢做东魏的丞相

  • 申子请仕其从兄官·佚名

    【提要】 申不害是战国法家的著名代表,尊称为申子。他曾与其他法家人物一样,主张按功劳大小赏赐升迁,无功劳虽有裙带、宗室关系,也不能任用提拔。如此富国强兵的简单措施,历史上真正实行的朝代却没有多少。你看就连倡导者

  • 卷上·姚士粦

    中宗宣皇帝中大通三年夏六月,封皇孫曲江公詧為岳陽王,王字理孫,高祖武皇帝之孫,昭明太子之第三子也,母保林龔氏。以天監十八年生於東宮,七歲封為曲江公,幼而好學,尤長佛義,特為高祖所嘉賞,及昭明薨後,以長子東中郎將、南徐州刺史

  • 景公出田顾问晏子若人之众有孔子乎第五·晏婴

    景公出田,寒,故以为浑,犹顾而问晏子曰:“若人之众,则有孔子焉乎?”晏子对曰:“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公曰:“孔子之不逮舜为间矣,曷为‘有孔子,焉则无有?若舜焉则婴不识’!”晏子对曰:“是乃孔子之所以不逮舜。孔子行一

  • 卷二十·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二十宋 崔子方 撰内灾异门例日日食隐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桓三年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庄十八年春王三月日有食之庄二十五年六月辛未朔日

  • 卷五 乡射礼第五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五    宋 李如圭 撰乡射礼第五郑目录云州长春秋以礼防民而射于州序之礼谓之乡者州乡之属乡大夫或在焉不改其礼射礼于五礼属嘉礼大戴十一小戴及别录皆第五郷

  • 省庵法师不净观颂(并叙)·周梦颜

      佛为贪欲众生说不净观,观之既久,贪欲即除,可以越爱河而超苦海。余闲居阅《大智度论》,因取意而为之颂,以此自警,并以警世云。  死想:有爱皆归尽,此身宁久长。替他空堕泪,谁解反思量?(先作此观,为下九想张本。)  胀想:记得秾

  • ●顿悟无生般若颂·神会

    无念是实相真空,知见是无生般若。般若照真达俗,真空理事皆如。此为宗本也。夫真如无念,非念想能知。实相无生,岂生心能见?无念念者,则念总持。无生生者,则生实相。无住而住,常住涅。无行而行,能超彼岸。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念

  • 大林寺募修佛殿法堂序·太虚

    明嘉靖间,桑乔始志庐山,称:‘大林峰者,晋慧远时,昙诜法师于讲经台东南,杂植花木,郁然成林,故名大林’。此为大林得名之所自。沿大林峰创下中上大林寺者三:桑志‘上大林晋昙诜建,后兵毁。明宣德中,僧慧究复建。成化中、僧圆泰修山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二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二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恭敬作礼品第十七之余若人于我灭度后  而能修治佛塔庙百千那由他劫中  巍巍身相皆严好最上适意旃檀香  合成

  • 商文毅疏稿·商辂

    一卷。商辂撰。商辂(1414—1486),明浙江淳安人。字弘载,号素庵。正统(1436—1449)中殿试第一,授修撰。郕王监国,入参机务。景泰朝官兵部尚书,吏部尚书,英宋复辟后被黜为民。成化 (1465—1487)初被起用入阁,进谨身殿大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知礼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