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籍传

张籍的字叫文昌,和州乌江县人。

他考中了进士,任太常寺太祝。任此职很长时间后,升任秘书郎。韩愈推荐他任国子博士。后历任水部员外郎、主客郎中。那时有名的人都和他有交往,韩愈称赞推崇他。张籍生性偏激直率,曾经责备韩愈喜欢格五棋和研究各种学说,讨论喜欢压倒别人,驳斥佛教、道教不能像孟轲、扬雄那样著书传世。韩愈最后写信回答说:你不认为我不好,心里想帮助我达到众圣人贤者的境界,纠正我的错误,增加我的价值。说我的品质有能够发展到圣贤之道的基础,只要疏浚源头,引导流向,培育根本,就能有成果。这是有很高德行的人都不敢承担的褒奖,更何况我呢?但这里面有应该答复的,所以不能不说。

过去孔子写《春秋》,已写得很隐晦了,但还不敢公开传播,只是传授给学生,流传到后来,他的书才发表了。他防备祸患的考虑非常周全。现佛、道二教的信奉者,有达官贵人,我怎敢公然驳斥它们呢?选择告诉其中谈得来的,他们还常和我争论,耳边一片反对声,如果写成了书,那么看到后对书感到愤怒的人必定更多,人们一定会认为我狂妄、糊涂。自己的名誉都无法保住,书有什么意义?孔子是圣人,却说:“从我有了子路,耳边才听不到坏话了。”他的其他学生任官的到处都是,尚且在陈国断了粮,在匡地遇到危险,被叔孙诋毁,在齐、鲁、宋、卫之间跑来跑去。他的学说虽然地位高,他不得志也到了极点。幸亏他的学生们继承他的学说,终于成了负有盛名的学派。要是他只是自己说自己写书,能指望他的学说存在吗?现在佛、道二教在华夏流行,已将近六百多年了。

它们根基牢固,影响很大,不可能早晨下令晚上就禁止。从周文王去世后,周武王、周公旦、周成王、周康王继承他,礼、乐制度都存在,到孔子时间还不太长,从孔子到孟子时间也不太长,从孟子到扬雄时间也不太长。尚且那样勤勉,那样艰难,然后才能成功,我怎能轻率地去做呢?做事轻率,流传就不会长远,所以我不敢写书。我观察古代人,受到了重用,实施了自己的抱负,就不用写书。写书的,都是不受当时重用,而被后代采纳的人。现在我受重用不受重用还说不准,因此等到五十、六十岁写书,也来得及。

上天如不想让人们有认识,那么我的寿命不能做指望;如想让人们有认识,不成全我成全谁呢?推行学说,写成著作,改变风俗,传给后人,一定能够实现,你为什么竟然担心我做的事呢?

上封信说我和人讨论不能心平气和,像一心想争赢的人。虽然确实是这样,但不是自己想赢,而是想自己的学说赢。也还不是想自己的学说赢,自己的学说是孔子、孟轲、扬雄的学说。传播学说的人如辩不赢,对学说就没有贡献,我怎敢躲避这个罪名呢!孔子说过“:我和颜回谈话一整天,他都不反驳我像愚昧无知一样。”那么孔子和大家肯定有争辩。研究学说太杂的批评,上封信已详细答复了,请你再看一遍。过去孔子也有娱乐,《诗经》不也说:“善于开玩笑,是不过分的。”《礼记》说:“总是紧张不松弛,周文王、周武王也办不到。”对学说有什么妨害呢?你没有想过吗?

张籍写诗,擅长乐府诗,写了很多名句。他最后官任国子司业。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窦泰 尉景 娄昭(兄子睿) 厍狄干(子士文) 韩轨 潘乐·李百药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欧阳修
  卷十五·毕沅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六·佚名
  卷之二百二·佚名
  ◎三次和会之预测·吴虞公
  ●绎史摭遗卷十六·温睿临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八·杜大珪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佚名
  何承天传·李延寿
  李密传·李延寿
  李石传·脱脱
  翰苑羣书卷六·洪遵
  职官一九·徐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湘绮楼词钞·王闿运

    玲珑四犯夜来花瘦蕊浓花,漫不管人愁,香满凉夜。欲睡还休,长记玉窗灯下。冰簟梦醒惺惺,误茉莉、暗兜罗帕。想带烟幂露无语,开遍闹庭闲榭。一年容易秋还夏。望银河、月斜星亚。玉真自许禁离别,饶晚妆娇姹。听到络纬一声,还绕向

  • 第二折·佚名

    (道姑引小姑上,云)我约定刘员外今夜晚间来我庵中,与小姐完成这事。不想有施主家请我做斋,待不去呵,恐怕误了道粮。徒弟,我分付你,那鸳鸯被儿是李府尹家小姐的,今日晚间来和刘员外在此赴期。则怕小姐先来,若敲门时,便放他进来。

  • 第三出·徐渭

    【喜迁莺】〔旦冠带,外扮吏,众上〕名魁金榜,拟咫尺天颜从容日讲。忽拜参军来陪司户,付与簿书教掌。青幕蓝衫易着,绿水红莲难仿。班鹭远,纵举头见日,却袖冷炉香。【菩萨蛮】(侍臣牧吏元无二,红莲幕里三年。寄水镜一轮明,朝朝挂讼

  • 卷六十五·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六十五明 俞汝楫 编颁令备考传制传制仪凡大祀前三日陈设如常仪文武官各具朝服诣丹墀拜位钟声止仪礼司跪奏请陞殿乐作皇帝御华盖殿具皮弁服出陞座乐止鸣鞭讫

  • 卷一百二十一·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一宋 宋敏求 编政事舍雪上原刘武周宋金刚等诖误诏宥刘武周余党诏赦河南诸州为王世充诖误诏寛宥逆人亲党勅矜放缘坐勅原免两京被贼逼授伪官诏受贼伪官令均平改拟诏宥田承嗣诏复田承

  • 卷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臣奏议卷二十八重乞圣明览本顾问疏【隆庆三年】 温 纯臣读易至泰而曰坤上乾下至否而曰乾上坤下乃知君臣与天地等天地交而後化工可成君臣交而後万几可理自昔圣帝明王以及我朝或宪老或乞言或顾问或

  •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第三十一·司马迁

    黥布者,六人也,【索隐】: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苏林曰:“今为六安也。”姓英氏。【索隐】:按:布本姓英。英,国名也,咎繇之後。布以少时有人相云“当刑而王”,故汉杂事云“布改姓黥,以厌当之”也。【正义】: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西南

  • 海瑞的故事·吴晗

    一海瑞的时代,是明封建王朝从全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生在正德九年,死于万历十五年(1514—1587),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个皇帝。这几十年中,社会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更加集中了。皇帝侵夺百姓的土地,建立无数

  • 卷第卅五·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五〈起寶龜九年正月、盡十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天宗高紹天皇。九年春正月戊申朔。廢朝。以皇太子枕席不安也。▼是日。宴次侍從已上於内裏。賜祿有

  • 乐庵语録后跋·龚昱

      太平全盛时三光五岳之气未【阙】       厚与今不同况贤于人者哉余自幼侍先尹相山及诸叔父行见其年余七十率皆彊健不甚服温补药余兄弟尝自斟酌气血已为弗类今见子侄辈才二三十歳徃徃饵雄附如常膳又逺不逮吾

  • 春秋胡氏传辨疑原序·陆粲

      昔仲尼作春秋防微而显至胡氏说经庶防得之惜其或失于过求辞不厌繁委而圣人之意愈晦矣余尝欲着之论辨而未能也今谪居多暇复披诵其传遇有疑处輙书焉乆而成帙以视从游之士多有骇而问者余语之曰吾为此非敢异于胡氏也实

  • 引用姓氏·汪克宽

    引用姓氏左氏傳 外傳公羊傳穀梁傳董子【仲舒    漢廣川】 春秋繁露 賢良策劉氏【向】      左傳註 五行傳賈氏【逵】      左傳註服氏【䖍】      左傳註鄭氏【玄 康成】     三傳異

  • 卷六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六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六十五宗庙制度礼记明堂位夏后氏以楬豆殷玉豆周献豆【注楬无异物之饰也献疏刻之】【方氏慤曰楬豆未有他饰以木为柄若蜡氏之楬而已玉豆

  • 卷之九·张居正

    洛诰洛邑既定,周公遣使复命于成王,因欲告归明农,而成王恳留周公,命其留治洛邑。史臣记其君臣相告语之辞为书,以其皆相洛治洛之事,故以洛诰名篇。【原文】周公拜手稽首曰:&ldquo;朕复子明辟。【直解】此以下三节是周公授使者

  • 附录·道世

    ○重刊後记道光辛巳九月,燕园主人以事遣戍,姝实从行,发愿刻经一部,默求佛力弘护,及早赐环。然三藏真文,浩如烟海,因思《法苑珠林》一书,为内典之多闻总持,作真丹之人天眼目,利钝诸根,皆得诱掖,权实互用,足证薰修。前此唯明时妙德庵

  • 佛说佛名经卷第七·佚名

    后魏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译  尔时诸比丘白佛言。世尊世尊。如是诸佛如来所有寿命长短等不。佛告诸比丘。汝等谛听。当为汝等。比丘我此娑婆世界贤劫。释迦牟尼佛国土一劫。于安乐世界为一日一夜。若安乐世界阿弥陀佛

  • 长安志图·李好文

    西安历史地志。元李好文编撰。 好文,字惟 中,东明(今山东东明)人,至正二年(1342)任陕西行台治 侍御史。在长安,因有感于千余年来长安城的沧桑巨变, 撰成是书。书原名《长安图记》,后人以与宋敏求《长安志》 合刊,改名

  •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马建忠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五篇,系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的对话实录,双方互有问答,每句必录,读之如临其境,有很强的写实性。此五篇谈话录,为当时在场书记官所记,李鸿章“全集中一字不载”,由此可知谈话录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