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盛庸传

盛庸,不知何地人。洪武年间,累升至都指挥。建文初年,以参将的身份跟随耿炳文伐燕。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后,他又隶属李景隆。

二年(1400)四月,李景隆败于白沟河,逃往济南。燕兵跟随而至,李景隆又南逃。盛庸与参政铁铉全力固守,燕兵围攻济南三月不下。盛庸、铁铉乘夜出兵袭击,燕兵大败,解围而去,盛庸等乘胜收复德州。九月论功时,盛庸被封为历城侯,食禄一千石。盛庸随即被命为平燕将军,任总兵官。陈晖、平安为左右副总兵,马溥、徐真为左右参将,铁铉进升为兵部尚书参赞军务。

当时吴杰、平安防守定州,盛庸驻扎德州,徐凯屯于沧州,互为掎角。这年冬天,燕兵袭击沧州,破擒徐凯,掠其辎重,进逼济宁。盛庸率军驻扎东昌进行拦击,背城列阵。燕王率军直逼盛庸军的左翼,其军不动。又冲其中坚,盛庸张开队列放进燕王,再以兵包围数重。燕将朱能率番骑来救,燕王乘机突围而出。但许多燕军被火器所伤,大将军张玉死于阵中。只有燕王以百名骑兵殿后,退至馆陶。盛庸传令命吴杰、平安从真定拦截燕军归路。第二年正月,吴杰、平安在深州之战失利,燕军才得以返回。在这次战役中,燕军精锐几乎丧失殆尽,盛庸军声威大振,皇上为此祭庙告捷。

三月,燕兵又南出保定。盛庸军扎营夹河。燕王率轻骑来探,掠阵而过。盛庸派遣千名骑兵追击,被燕兵射箭击退。交战后,盛庸军持盾而进。燕王命步兵先攻,骑兵则乘机迅速推进。盛庸率军力战,斩其大将谭渊。而朱能、张武等也率部殊死战斗,燕王以劲骑穿越阵地与朱能会合,盛庸的部将庄得、皂旗张等都战死。这一天,燕军几乎失败。第二天再战,燕军在东北,盛庸军在西南,从早晨至下午,双方互有胜负。两军都已疲惫,将士各自坐下休息。又开始交战,忽然东北风大起,飞尘遮蔽天空。燕兵乘风大喊,左右横击。盛庸大败,逃回德州,从此气沮。不久燕将李远在沛县焚毁运粮船只,盛庸军于是缺乏粮饷。

第二年,灵璧战败,平安等被捉。盛庸独自率军向南,在淮水南岸排列战舰。燕将丘福等偷偷渡过淮河,出现在盛庸军之后。盛庸军力不能支,只得退守长江。燕兵渡过淮水,由盱眙攻陷扬州。盛庸在六合及浦子口率军抵御,都失利。都督陈蠧率水师投降燕军,燕兵乘势渡江。盛庸仓促聚集海船出高资港迎战,又败,军队更加溃散。

成祖进入京城,盛庸率余部投降,随即奉命驻守淮安。不久成祖赐诏说“:以前山东未定,所以才命你镇守淮安。现在铁铉被俘,诸郡全部平定。朕念山东久为兵乱所困,疲于转输之劳。你应当抚兵养民,以称朕意。”永乐元年(1403),盛庸辞去官职。不久,千户王钦揭发盛庸的罪状,朝廷立即进升王钦为指挥同知。于是都御使陈瑛弹劾盛庸心存怨恨,图谋不轨。盛庸因而自杀。

猜你喜欢
  卷二百四十·表第三十一·脱脱
  元史续编卷一·胡粹中
  卷四·凌雪
  尚史卷一百三·李锴
  尚史卷五十三·李锴
  第二十二卷 仕绩 一 三·缪荃孙
  列传卷第十七 高丽史一百四·郑麟趾
  冯玉祥·陶菊隐
  邢峦传·魏收
  卢叔彪传·李延寿
  炀愍皇后萧氏传·李延寿
  武德传·张廷玉
  卷八十·宋敏求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第五十八·司马迁
  卷之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紫薇诗话[标点本]·吕本中

    晁伯禹载之,学问精确,少见其比,尝作〈昭灵夫人祠诗〉云:“杀翁分我一杯羹,龙种由来事杳冥。安用生儿作刘季?暮年无骨葬昭灵。”晁知道咏之〈西池唱和诗〉有“旌旗太一三山外,车马长杨、五柞中。柳外雕鞍公子

  • 卷六十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六十二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十六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清都夜境 夜久连观静斜月何晶荧寥天如碧玉历历缀华星楼榭自隂映云牖深冥冥纎埃悄不起玉砌寒光清栖鹤

  • 卷九十七·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九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钱惟善【字思复钱塘人至正辛巳乡试出罗刹江赋鎻院三千人皆不知钱塘江为曲江惟善援据旧闻铺叙详核因此得名官至副提举张氏据吴遂不仕退居吴江之筒川】篆冢歌【有序】云间善

  • 王山名胜集巻一·顾瑛

    元 顾瑛 编玉山草堂题句【虞集顔】痩影在窗梅得月 凉阴满席竹笼烟记遂昌郑元祐明徳昔王摩诘置辋川庄有蓝田玉山之胜其竹里馆皆编茅覆瓦相参以为室于是杜少陵为之赋诗有曰玉山草堂云者景既偏胜诗尤絶伦后六百余年

  • 國朝獻徵錄卷之九十三·焦竑

      河南二(知府 同知 通判 推官 知州 同知 知縣 典史 教授)   ◆知府   河南懷慶府知府方公徵傳(郡志)   衞輝府知府孫鎮傳   河南府知府李君驥墓志(楊□)   開封府知府魚侃傳   懷慶府知府李君湘墓志

  • 历年记自叙·姚廷遴

    不肖廷遴字纯如,其先系浙之慈溪籍也,功名将相,代不乏人。据家谱云:有十一世祖讳颐者始居海上。颐生谷,谷生经,经生谏,号杏坡,由医显名而仕于明为太医院御医。侍宣宗、英宗两朝,每多宠遇。及土木之难,正统帝北狩,扈从沙漠。车驾还

  • 卷之五十七  謇齋瑣綴錄五(明)尹直 撰·邓士龙

    (謇齋瑣綴錄,八卷,明尹直撰。尹直,字正言,江西泰和人。景泰五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兵部尚書。明史卷一六八有傳。) 謇齋瑣綴錄五 錦衣衞掌衞事都指揮僉事臣袁彬謹題:為纂修事,成化元年七月二十一日該太保、會昌侯孫繼宗等題:英

  • 卷十一·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地名攷畧卷十一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秦国于西垂【国语曰嬴伯翳之后也史记秦之先伯翳佐禹平水土赐姓嬴氏后有大骆生非子非子居犬丘为周孝王主马汧渭之间分土为附庸邑之秦号曰秦嬴诗谱曰秦陇西谷名徐广曰

  • (十八)朱子论已发未发以及涵养省察·钱穆

    以上两章,略述朱子论敬论静。宋明理学家言心地修养,主要即在此两字。此下当续述朱子论心地修养工夫之其他方面,首当略述其论心之已发未发与涵养察识工夫者。自伊川有《中庸》为孔门传授心法之说,杨龟山以下至李延平,相传以

  • 理与气·钱穆

    朱子理先气后的主张,自明儒罗整庵以后,几乎人人都反对了,王船山又把这问题应用到道器问题上来,他说,有器而后有道,没有器,便不能有那器的道。窃谓此问题,若远溯之,应该从佛家之体用说来。一般的说法,应该先有体后有用,气与器相应

  • 第十五章 古之善为士者·林语堂

    古之善为道 (3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凌释,敦 (4 )兮其若朴 (5 ),旷兮其若谷,浑 (6 )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 (7

  • 忍辱品第十二·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名菩萨摩诃萨发大庄严具足忍轮。若菩萨成就此轮者,从初发意能除五欲。堪为声闻辟支佛作大福田。亦为众生尊重恭敬供养守护。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忍辱有二种。一者世间。二者出世间。又菩萨有漏忍者则受诸

  •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朱棣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   【王日休曰】梵语般若波罗蜜。此云智慧到彼岸。所云金刚智慧到彼岸者。谓明此经者。其智慧

  • 魔境胜境之分别·印光

    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

  • 观总相论颂一卷·陈那

        陈那菩萨造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诸有乐略者  彼已显方隅  若有爱烦文  为彼说总相  由声及义智  俗言为本者  是观总相言  此颂声及义  谓声并义二  此中二种智  名声兼义智

  •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六·佚名

    宋元嘉年僧伽跋摩译云何摩诃鏂波提舍。有四摩诃鏂波提舍。若有一比丘来所说言。是修多罗毗尼阿毗昙。我从佛口受是法。诸比丘当取是语。不得是非。当修多罗毗尼阿毗昙中觅。若与彼相应者。当称叹其人。善哉长老。善受

  • 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陈少微

    道教炼丹著作。唐代衡岳真人陈少微撰,在本书《序》中,陈氏称其遇至真之人授以“灵砂要诀”,又追述该要诀的师承系统为:丁真人→吴天师→许仙君→至真之人。全书共7篇,主要论述丹砂的产地、性状及其反复煅炼的处理过程

  • 外科方外奇方·凌奂

    方书。清凌奂撰。四卷。奂有《本草害利》已著录。撰者喜搜辑汉、唐以来方书,潜心研究,并自炼膏丹。为传其经验而撰此书,成五万余字。因其方皆为外科不传之秘方,故名。卷一,升降、围药、内消、内护部; 卷二,化毒、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