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六 新闻记者的作品

我在准备做工程师的学校里面——虽则还在中学——并不专心于准备做工程师,却分着大部分的心力看这样的书,翻那样的报,和准备做工程师的工作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这实在不足为训。就职业指导的原则说,应该赶紧设法掉换学校才是,可是我当时在这方面是个“阿木林”,想都没有想到,还是在暗中摸索着。

但是有一点却在小学的最后一年就在心里决定了的,那就是自己宜于做一个新闻记者。在那个时候,我对于《时报》上的远生的《北京》通讯着了迷。每次到阅报室里去看报,先要注意《时报》上有没有登着远生的特约通讯。我特别喜欢看他的通讯,有两个理由:第一是他的探访新闻的能力实在好,他每遇一件要事,都能直接由那个有关系的机关,尤其是由那个有关系的政治上的重要人物,探得详细正确的内部的情形;第二是他写得实在好!所以好,因为流利,畅达,爽快,诚恳,幽默。他所写的内容,和所用的写的技术,都使当时的我佩服得很,常常羡慕他,希望自己将来也能做成那样一个新闻记者。想诸君也许还记得,远生就是名记者黄远庸先生的笔名。我当时对于他的为人怎样,完全不知道,但是在文字上认识了他,好像他就是我的一个极要好的朋友。后来他因反对袁世凯称帝而冒险南下,我已在中学里,对于他的安危,简直时刻担心着,甚至有好几夜为着这件事睡不着。他离开上海赴美国,途中还写了好几篇短小精悍,充满着朝气的通讯登在《申报》上,是我生平最倾倒的佳作,我正切盼着他能继续写下去,不料他到旧金山的时候竟被暗杀,真使我悒郁不欢,好像死了我自己的一个好朋友。

我以前曾经谈起在中学初年级的时候,对于先师沈永癯先生所借给我的《新民丛报》,也有一时看入了迷,这也是鼓励我要做新闻记者的一个要素。当然,那里面所建议的事情和所讨论的问题,和当年的时代已不适合,我只是欣赏那里面的锐利明快引人入胜的写的技术,所以在中学二年级的时候就无意再看了,可是增强了我要做个新闻记者的动机,那影响却是很有永久性的。

在中学二年级的时候,同房间的同学有一位彭昕先生,他的国文根底很好,对于秋桐(即现在到华北去做什么委员,使国人为之齿冷的章士钊)所办的《甲寅杂志》看入了迷。他常常在我面前把秋桐的文章捧上了天,赞不绝口。平心而论,章士钊的现在行为虽令人齿冷,但在当时那一段时期的努力,却也有他的劳绩。我厌恶他现在的为人,同时我却要承认当时确曾经受着秋桐文字的相当的影响。我因为彭先生的入迷,也对于《甲寅杂志》加了特殊的注意,每期都从我这位朋友那里借来看。秋桐文字的最大优点是能心平气和地说理,文字的结构细密周详,对政敌或争论的对方有着诚恳的礼貌,一点没有泼妇骂街的恶习气。我很觉得这是现在我们应该注意的态度,——尤其是现在积极推动全国团结御侮的时候——不要心境过于狭隘,太不容人,我当时对于秋桐的文字虽不像我的同学彭先生那样入迷,但却也喜欢看。这对于我要做新闻记者的动机,也有相当的推动力。

其实也只有《甲寅杂志》能使秋桐令人敬重,后来秋桐反对“五四”运动的新文化,又办什么《甲寅周刊》,同样地用秋桐署名的文字,看了便令人作三日呕!关于这一点,我也许可以捏造一个原则,做文章和做人实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做了一个要不得的人,原来能写很好文章的,到了那时写出来的也要变成要不得的东西。这也许是因为好的文章不仅是有着好的写的技术,同时也离不开好的写的内容。而且还有一点似乎奇特而却也是事实的:那便是内容的要不得往往也要影响到写的技术,因为只有理直气壮的内容才写得好,否则扭扭捏捏,不能遮掩它的丑态!

猜你喜欢
  卷三·谷应泰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十八·乾隆
  后汉书补逸卷二十·姚之骃
  卷九 朋党六案·丁耀亢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二十七·佚名
  卷十六·郝经
  第四卷 书院表·缪荃孙
  卷九十七上·班固
  胡村月令:过年·胡兰成
  也先不花传·宋濂
  杨维桢传·张廷玉
  杨思义传·张廷玉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一·佚名
  卷之一·黄景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六·彭定求

        卷276_1 【送惟良上人归江南(一作郢上人)】卢纶   落日映危樯,归僧向岳阳。注瓶寒浪静,读律夜船香。   苦雾沈山影,阴霾发海光。群生一何负,多病礼医王。   卷276_2 【送韩都护还边】卢纶   好勇知名早,

  • 施翠岩·唐圭璋

      桂枝香   西凤满目。渐院落悄清,愁近银烛。多少虫书堕翠,又随波縠。姮娥半露扶疏影,向虚檐、似知幽独。浦鸿声断,枝乌漏永,芳梦难续。   记旧日、离亭细嘱。早归趁香边,频泛醽。谁遣而今,对景黛娥双蹙。玉鞭但共秋光

  • 卷七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     宋 陈起 编吴渊遗集 赋 江东道院赋【在太平府推官宅西北抵子城公重修作赋】 大江以南壤曰当涂尝订定谍聿求如初或曰楚雄绎之故封尚存筑垒或曰晋涂山之旧民来兹奠居以言其形

  • 98.唐人诗论鸟瞰·施蜇存

    本文目的在将唐人关于诗的评论研究作一个鸟瞰。其实,我在讲诗的时候,已随时接触到这一方面的情况,本文只是再综合一次而已。诗论、文论,都属于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一个专题。关于唐代诗论,已有郭绍虞、罗根泽、朱东润、方孝

  • 卷三百九十八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四月壬午盡是月己亥   夏四月壬午朔,以景靈宮宣光殿奉安神宗皇帝神御禮畢,上詣宮行酌獻之禮。   癸未,太皇太后、皇太后親行酌獻,皇太妃、諸妃、大長公主、公主、六宮內人等並赴神御前陪位。   

  • 卷二十七 昭宣帝·王夫之

      〖一〗   嬴政坑儒,未坑儒也,所坑者皆非儒也;朱温杀清流,沈之河,未杀清流也,所杀者非清流也。信为儒,则嬴政固不能坑之矣;信为清流,则朱温固不能杀之矣。   温诚诛锄善类不遗余力,而士大夫无可逃之彀中邪?乃于韩偓弗能

  •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五·佚名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戊午,诏封蒙古贝子固噜斯希布为贝勒。上谕议政王等:曩神木县变乱,固山贝子固噜斯希布即遣都统沙丹率兵进剿,随语诸台吉云:我曹此际正宜不惜身命,报效朝廷。因帅兵驰往,遂得恢复诸路城堡,可嘉!其封为多罗贝

  •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序·李中馥

    ●原李耳载序 耳养之不足贵也,信耳之不足凭也,耳载云乎哉。然目之所及有涯,而耳也无涯。舜达四聪,禹悬四击,周采谣俗,孔子亦择多闻,皆是物也。古今记载,大约得于耳者居多,亦视乎其人之耳,视乎其人之载而已。晋阳李凤石先生,古君

  • 第四一五单光绪二年五月二十二日一二二一七--五·佚名

    淡水分府陈,饬一皂头役,传总理姜荣椿赴验赏戴花翎、特授淡水分府陈为饬传验充事。本年五月十三日,据竹北一保九芎林等庄,监生詹国和、生员魏缵唐、垦户徐荣章、业主潘坤光,暨生员、职员、乡耆、铺户等

  • 文明·周绍良

    №文明001【盖】失。【志文】已泐。(上泐)黄府君墓志(上泐)日下之天(下泐)知□用名立□□□□□初任同文□字郎,又转□□□寺守□丞,典兹属国,□彼司□。又任祠部主事。(下泐)德之宏规,□□耳之妙旨。□定□道(下泐)情

  • 刘赞传·薛居正

    刘赞,魏州人。年幼时就爱文章。父亲刘王比,任令录,用诗书教他,夏天让他穿青衣单衫。刘王比每次吃肉,另外给蔬菜给刘赞吃,对他说:“肉食是君王给的俸禄。你想吃肉,应当苦心学好文艺,自然可以得到,我的俸禄不可分给你。”因此刘赞

  • 卷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十五七音略【二】天竺字母说象教之兴原於天竺【即厄□□】大藏一十二部原未尝立定法门以何语言文字设为教品但就竺土大衆同晓之语言声韵为之唱说其间义以音宣音由呼出音呼相系韵切从生天竺字母

  • 卷第廿八·太安万侣

    日本書紀卷第廿八 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上 天武天皇天渟中〈渟中。此云農難。〉原瀛眞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同母弟也。幼曰大海人皇子。生而有岐嶷之姿。及壯雄拔神武。能天文遁甲。納天命開別天皇女菟野皇女爲正妃。

  • 卷第卅七·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卅七〈起延暦元年正月、盡二年十二月。〉」右大臣從二位兼行皇太子傅中衛大將臣藤原朝臣繼繩等奉勅撰」今皇帝〈桓武天皇〉延暦元年春正月己巳。以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祖足爲駿河守。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石行爲

  • 卷第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不会禅师语录不会禅师语录卷第四嗣法门人法衍法玉同编小参结制小参问云水济济听说无生法未审唤甚么作无生法师云天无时不风进云则庆幸于此日流芳不记秋师云地无处不臭乃云树凋枝叶尽霜凝不动尊万籁俱藏定

  • 蔡中郎集·蔡邕

    诗文集。东汉蔡邕(132—192)撰。原集已佚。现传本皆后人所辑。6卷,汉蔡邕撰。该集见《四库全书》本。《隋志》载其集12卷,注曰梁有20卷,看来其集至隋已非完本矣。《旧唐志》仍作20卷。当有官书佚脱而民间传本未亡,故

  • 知非堂稿·何中

    元代诗文别集。何中撰。《四库全书》曾据江西巡抚采进本,将《知非堂稿》6卷编入别集类,但这6卷全是诗。6卷本《知非堂稿》卷首有元至顺二年(1331)吴澂序,元延祐七年(1320)何中自序。自序中提到除《知非堂稿》之外,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