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五

  康熙十九年十一月戊午,诏封蒙古贝子固噜斯希布为贝勒。上谕议政王等:曩神木县变乱,固山贝子固噜斯希布即遣都统沙丹率兵进剿,随语诸台吉云:我曹此际正宜不惜身命,报效朝廷。因帅兵驰往,遂得恢复诸路城堡,可嘉!其封为多罗贝勒。

  辛酉,命定顺承郡王勒尔锦等罪。议政王等奏:顺承郡王勒尔锦、贝勒察尼帅师讨贼,不速扼要害,乃退缩不前,老师糜饷;坐失事机,几致误国。应革去王、具勒并议政及宗人府之职,籍其家属财产仍行拘禁。贝勒尚善、公兰布不速剿贼寇、恢复疆土,退缩贻误,俱宜从重议处;但既卒于军,应革其多罗贝勒、镇国公。都统珠满不速据岳州、前驱破贼,退缩不前,几致误国;应革去都统、拜他喇布勒哈番、佐领及所加之级,立绞,籍其家,其妻与未分家之子并交内务府。都统鄂鼐不速据要地、渡江破贼,坐守彝陵,听贼渡江窃据要害,退缩不前,几致误国;应革去都统、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佐领及所加之级,鞭一百、不许折赎,本身及妻未分家之子没入官,家产交内务府。护军统领伊勒都齐弃太平街不守,不剿灭虎渡口贼寇,致太平街失陷;应革职正法。但已物故,宜革去一等阿达哈哈番兼一拖沙喇哈番,籍没家产,其妻及未分家之子并交内务府。额司泰不渡江速据要害、长驱剿贼,又不攻取岳州,退缩贻误;宜从重议处。但已物故,宜籍没家产给予本主。散秩大臣多谟克图身为参赞,率蒙古兵前往,不即协力渡江、恢复疆圉,得贼空营冒为己功,复不力拒虎渡口出犯之贼,致已获之太平街复陷于贼;宜革去散秩大臣、拜他喇布勒哈番及所加之级。副都统巴喀得贼空营,亦冒为己功,不力拒虎渡口出犯之贼,致太平街复陷;宜革去副都统、佐领及所加之级。公图纳赫不速剿贼,耽延时日,履行察议;但贼已固守之后伊始至军,且屡有渡江击贼之请,应免察议。署前锋统领噶尔弼系贝勒尚善参赞,坐延时日,寸步不前;及奉明谕申饬,仍不思殚力破贼,推诿巧饰、执意退缩,希冀全身,不取岳州,亦应察议。但已物故,毋庸议。疏入,上谕:勒尔锦不渡江剿贼、平定疆圉,迁延瞻顾,贻误国家大事,情罪重大;勒尔锦可削去郡王并议政、宗人府之职,仍令羁禁。察尼宜如议处分;但既克岳州,且从前有效力之请,可从宽免羁禁、籍没,革去贝勒并议政、宗人府之职为闲散。宗室尚善可革去贝勒,兰布可革去镇国公。珠满从宽免死,可革职,鞭责一百、不许折赎,仍籍没其家。鄂鼐屡战湖中、又恢复岳州,可革职,从宽免籍没、鞭责。伊勒都齐、多谟克图、巴喀俱革职。余依议行。

  命哈占为川陕总督,解杨茂勋总督任。上谕吏部:哈占改授川陕总督,两地军民并令统辖,均其劳逸。杨茂勋可解四川总督任,率所属兵随大兵进定滇、黔。

  甲子,命大将军公图海调兵赴四川、护军统领佟佳等自重庆赴泸州。将军乌丹奏:蜀省诸要路,应分兵防守;但兵数有限,请速调发。上谕:大将军公图海身任疆场署,副都统熙符所帅之兵至汉中时,宜如何镇守地方,听其酌行移檄。副都统觉罗吉哈礼、席布等速行前往,并移檄护军统领佟佳等疾速启行往会。将军噶尔汉等军到日,如重庆可通,即由重庆迅赴泸州剿贼。

  命将军噶尔汉等分兵守巫山、夔州。噶尔汉奏:臣等相继进剿,败遁之贼与四川、云阳贼合,浚壕筑垒,水陆相拒。臣念巫山、夔州乃大兵后路,须兵固守。上谕:将军噶尔汉、提督徐治都率兵恢复四川巫山、夔州,更进取云阳诸处,俱关甚要;贼方合力婴城拒敌,其移檄守荆州副都统诺敏发红衣炮八、炮手各二人星夜送至军前备攻城之用。徐治都所增标兵五千,招募不免迟缓;其以均州、房县所裁镇标之兵及内地绿旗兵调往至巫山、夔州诸要地,速发镇守。副都统得尔德可率兵往彝陵,弹压地方。

  大将军贝子彰泰奏官兵恢复贵阳。彰泰等恢复镇远,即分遣满、汉官兵进取贵阳;十月十七日,复平越府并复新添、龙里二卫。二十一日,我兵直抵省城,逆渠吴世璠、伪将军刘国炳、吴应麟等率众夜遁,遂复贵阳府。又招李本深降之。其余安顺、石阡、都匀诸府以次收复,贵州全定。

  乙丑,严饬总督哈占速赴四川夹剿寇贼。上谕议政王等曰:将军噶尔汉、提督徐治都以师深入四川,两次击败贼寇,恢复巫山、夔州,今又围困云阳县。总督哈占启行已久,何以至今未达?其速统兵从后夹剿;如复仍前迟延观望、贻误军机,即以军法从事,决不姑恕。速移檄趣之。

  命郎中范承勋督饷给将军噶尔汉军。上谕兵部:将军噶尔汉等深入剿贼,转运粮饷,最为重要。郎中范承勋已至彝陵;自湖广进蜀一路官兵粮饷,范承勋身自督趣,毋误转运。

  命四川汉中诸将乘机剿贼。上谕议政王等曰:四川逆贼猖獗,皆由诸将畏怯瞻顾、不竭力剿御所致。今大将军贝子彰泰等击败贼渠吴世璠恢复镇远、平越、贵阳诸府;四川汉中将军、大臣宜乘此机会并力进剿,毋得仍前观望,坐失事机。

  丙寅,命总督哈占等招集逃兵。大将军公图海奏:泸州逃散绿旗官兵不敢还营,今永宁失陷、建昌路阻,若不速行收抚,将来或投入贼营、或相聚为乱,其害匪细;宜招抚还营,仍前给粮补伍。上谕:大将军公图海所奏甚善,宜令总督哈占、将军王进宝速招逃兵入伍,俾其赎罪图功。

  庚午,命总督哈占暂驻保宁。哈占奏:臣于十月二十四日已抵保宁,一面酌拨官兵防守招化、苍溪诸隘;一面拣选精锐付总兵官高孟,一路由顺庆、蓬州进取营山,一路由南部进取营山,复由营山会取渠县。俟剿灭逆贼彭时亨,平定川北之后,再进剿川东逆贼谭洪。上谕:保宁关系重要,总督哈占暂驻镇守;俟将军王进宝到日,哈占即率大兵剿谭、彭二贼。未几,总兵官高孟击败贼兵,斩杀甚众,营山、渠县相继恢复。

  甲戌,命佛尼勒为建威将军。将军鄂克济哈奏:乌丹解任后,两路官兵俱付臣统领但建昌、永宁相去千余里,一身不能兼顾,乞另设一帅进取永宁。上命署西安将军事佛尼勒为建威将军,调遣永宁一路满、汉大兵与总督哈占会商剿贼。

  十二月丁亥,命大将军贝子彰泰进定云南、总兵官王用予速取遵义。上谕议政王等曰:今贵州底定,大兵宜速取云南。况大将军赖搭兵已抵南宁,大将军贝子彰泰毋分兵向遵义,即速行进定云南。彰泰军中统领绿旗兵将军、总督、提督、随征总兵官甚多,兵数亦众;彰泰等进兵时,可于诸大臣内酌留贵阳,厚其兵力,俾守黔中。至固原总兵官王用予,前曾请取遵义;今宜令用予速取遵义,即镇守之。

  庚寅,命护军统领佟佳等速取夔州、副都统得尔德等镇守彝陵诸处。湖广巡抚王新命奏:逆贼谭洪侵犯夔州,掠取粮艘。上谕:夔州乃运粮要地,令护军统领佟佳、署副都统张长庚率兵速取夔州,并令王新命速发徐治都新添标兵前往,更檄副都统得尔德、总兵官严宏加意防守彝陵诸要害。

  敕总督哈占速讨谭洪诸逆。哈占奏:臣今奉命为川陕总督,或驻两省适中之地,调兵剿寇;或俟将军王进宝至保宁,臣仍亲往灭贼:伏请上裁。上谕:大将军贝子彰泰等已平贵州、进取云南,大将军赖塔已统率大兵进发;总督哈占可速灭逆贼谭洪、彭时亨等,即遵前旨协同满、汉大兵进讨,如或违误,定如前旨处分。

  壬辰,授诸将平滇后应行事宜。上谕议政王等曰:今大将军赖塔等率兵进定云南,不日自当恢复;一应事机,俱宜预定移知。大兵直抵贼巢,若贼不能支、穷蹙来降,勿谓输诚,待以宽典;逆贼吴世璠、吴应麒、胡国柱、夏国相等诸首恶,俱令骈斩,传首京师。至尽节官员,其察明以闻。大将军彰泰、赖塔等会合之时,宜作何留兵镇云南及宜发还余兵?并详议具奏。

  甲午,命总兵官刘成龙赴将军噶尔汉等军、署副都统诺敏守常德。上谕:兵部览将军噶尔汉、提督徐治都奏,请调总兵官刘成龙赴伊军前、调荆州副都统一员镇常德。但今大兵直抵云南,湖南已入内地,常德不必添发满兵;刘成龙可速赴噶尔汉等军前,署副都统诺敏率所部往镇常德。寻诺敏奏:所部之兵为副都统得尔德分往,又分兵押西洋炮赴噶尔汉军,余兵甚少;请敕得尔德以带往兵五百人发还臣部。上谕彝陵副都统得尔德兵守巫山、巴东诸要害,兼顾将军噶尔汉兵饷道,不可撤还。诺敏率所部兵赴常德;送炮兵还,亦令前往。

  乙未,大将军贝子彰泰奏官兵恢复永宁州。彰泰等既复贵阳,即令提督桑额、总兵官陈珀等率兵进取鸡公背、铁索桥。十一月初十日,我兵败贼,克永宁并复鸡公背、索桥诸处,贼焚铁索桥遁。

  壬寅,将军王进宝请率兵进取云南。上不许。进宝奏:请拨各镇营兵合万五千人畀臣统领,进取云南。上谕:因保宁最为要地,故特令将军王进宝镇守以绥辑全蜀。今大兵分路进定云南,将军鄂克济哈、赵良栋等已帅兵剿贼,由成都启行;逆贼谭洪等尚未殄灭,王进宝可仍遵旨镇守保宁。

  甲辰,命副都统得尔德等遣兵守巫山、巴东诸处。将军噶尔汉奏:请自巫山、巴东以至彝陵,俱令副都统得尔德等镇守。臣等庶可撤防守地方之兵合力剿贼,而饷道亦可无虞。上谕:副统得尔德、巡抚王新命、总兵官严宏酌拨满、汉兵固守巫山、巴东、彝陵诸处,保护粮储,勿致疏虞。  

猜你喜欢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蔡东藩
  跋二·沈云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六十九·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九·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截靴科员·吴虞公
  大事记解题卷五·吕祖谦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一·阿桂
  绎史卷一百三十五·马骕
  史记集解卷一百十一·裴骃
  吴太伯世家第一·司马迁
  钱习礼传·张廷玉
  卷十三·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国宝·唐圭璋

      国宝,“全”已见   水调歌头   灵谷有荚气,盘结在巴山。云蒸雨朵欲遣,奇怪出人间。不作丰城宝剑,不作渥洼灵种,不作化龙竿。生此济时杰,理乱总相关。   入为相,出为将,两馀闲。忠肝义胆,曾将鲠论破天颜。好把升平勋

  • 卷六·赖良

    钦定四库全书大雅集卷六元 赖良 编冯子振【字海粟】杨花二首曽与行人惜翠条而今飞絮满河桥一分流水萍初碎百尺春风雪未消微扑妆楼啼半面乍粘舞席折腰沾泥更傍谁家砌帘户新声紫燕娇婉娩春光与愿违悠扬风日暂无辉不

  • 巻二十六·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二十六明 李攀龙 编明五言律诗在武昌作【徐祯卿】洞庭木叶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鴈何事乐南征九日【边贡】白日寒城暮清秋画角哀地偏妨采菊乡逺怕登

  • 节孝诗钞·吴之振

    徐积和杨掾月蚀篇并序杨子常掾为《月蚀篇》示予,辞义甚伟,某不敢虚辱其贶,乃吟哦而和之。《诗》曰:“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春秋》月蚀不书,其非大变也可知矣。形而为诗歌,若无不可者,遂卒赋之云尔!元丰之元岁戊午,斗柄斜指西

  • 卷六十六·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六十六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陆游劒南诗钞【三】村夜寂寂山村夜悠然醉倚门月昏天有晕风软水无痕迹为遭谗远身由不仕尊敢嗟车马絶同社自鸡豚困甚戏书官如枝头乾不受雨露恩身如水上浮泛泛宁有根刈茆

  • 卷三百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十三林檎花类五言古月临花【即林       唐檎花】元 稹凌风飏飏花透影胧胧月巫峡隔波云姑峰漏霞雪镜匀娇靣粉灯泛高笼缬夜久清露多啼珠坠还结七言古来禽花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一·张说

    赵冬曦政理常多暇,方舟此溯洄。 吹笙虚洞答,举楫便风催。 山暗云犹辨,潭幽月稍来。 清溪无数曲,未尽莫先回。

  • 卷二百六十八·列传第二十七·脱脱

        柴禹锡 张逊 杨守一 赵镕 周莹 王继英 王显   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禹锡由是留心问学。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三年,改翰

  • 后汉书补逸卷一·姚之骃

    监察御史姚之骃撰东观汉记第一光武皇帝光武隆凖日角大口美须眉身长七尺三寸【案世祖龙章凤质同符髙祖有非常之畧必有非常之貌也相又先观其面貌再度其短长乃有次第范纪语语倒置逊本书逺矣袁宏记与此同】帝髙祖九世孙出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三七七 山西巡抚书麟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山西巡抚革职留任臣书麟跪奏,为遵旨具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间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

  • 历代名贤确论卷九十五·佚名

    通论一唐之治乱兴亡【温公 范祖禹 何去非 张唐英 石守道 东坡】唐之治乱兴亡温公论曰高祖举晋阳精兵承亡隋之弊席卷长驱奄有闗中命将出师扫除乱略遂降李宻系建德擒世充芟武周翦黒闼夷萧铣六年之中海内咸服何成功

  •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孔子

    【原文】 子曰:苗而不秀①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①秀:庄稼吐穗扬花。 【译文】 孔子说:“庄稼出苗而不吐穗开花是有的吧!吐穗开花而不结果实也是有的吧!” 【读解】 苗而不秀、秀而不实都是半途而废。 拿

  • 春秋左传补注卷一·惠栋

    元和恵栋撰栋曾王父朴庵先生幼通左氏春秋至耄不衰常因杜氏之未备者作补注一卷传序相授于今四世矣窃谓春秋三传左氏先着竹帛名为古学故所载古文为多晋宋以来郑贾之学渐微而服杜盛行及孔颖达奉勅为春秋正义又专为杜氏一

  • 卷一·道世

    ○劫量篇第一(劫灾有二:一小,二大。)△第一小三灾部(别有六部)▲述意部第一夫劫者,盖是纪时之名,犹年号耳。然则时无别体,约法而明。所以圣教弘宣,多所攸载者,虽非理观之冲规,亦惩劝之幽旨也。若乃涉迷津於曩识,微尘之数易穷;返觉路

  • 大乘渐教与进化论·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讲──一 进化论在现代思想中之变迁自昔思想界对宇宙万有的观察,有四派主张:一、亘古不变,二、循环消长,三、退化,四、进化。主进化者非始于近代,如古希腊之额拉吉来图哲学,与中国一派

  • 第七·宗鉴

    释门正统第七良渚沙门 宗鉴 集中兴第四世十五传法邻锡号慧照。明智高弟。义天僧统来求法。首至四明。太守命明智与师馆伴。义天师事明智而友师。请跋教乘类书。归国流通。其文曰。文字者。圣人寓妙道之器也。作者犹

  • 海龙王说法印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义净(635~713)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本经篇幅极短,内容为海龙王问佛陀,如何能受持少法而获得多福,佛陀告以‘诸行无常、一切皆苦、诸法无我、寂灭为乐’之四法印功德殊胜,应时常念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