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 朋党六案

一、汉儒盛名致祸

后汉桓帝时,黄琼为太尉,辟名士范滂等十余人。天下想其风采。琼卒,四方名士会葬者七千余人。太原郭泰,博学善谈论,为河南尹李膺所器,游洛阳归,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辆。膺惟与泰同舟而济,人望之若登仙焉。初帝为蠡吾侯,尝师甘陵周福。及即位,擢福尚书。时同郡房植,亦有名当朝。乡人为之谣曰:“天下规矩房伯武。”因师获印周仲进。二家宾客,以名相竞?遂成甘陵南北之党。汝南太守宗资,以范滂为功曹,南阳太守成,以岑为功曹,皆使之各立崖岸,肃清朝府。滂尤刚劲,疾恶如仇。由是二郡为之谣曰:“汝南太守范孟博,南阳宗资主画诺。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但坐啸。”太学诸生三万余人,郭泰、贾彪为之冠,与李膺、陈蕃更相褒重。学中语云:“天下模范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于是,中外承风,竞以臧否相尚。公卿以下,莫不倒屣,畏其讥弹。时宦官用事,成捕之急,遂为所讼。帝大怒,乃杀成于狱中。岑逃免。时有河内张伐者,善风角推占,当赦教子杀人。李膺收捕,逢宥竟案杀之。宦官疾膺,教成于狱中讼之。太学游士共为部党人,布告天下。遂下膺等于狱及杜密、陈实、范滂之徒二百余人。或逃遁不获,则悬金购募。贾彪西行说窦武、霍讼之,帝意稍解,赦之,禁锢不复用。范滂归洛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滂曰:“是重吾祸也。”遂遁去。灵帝时,陈蕃、窦武诛宦者,事泄,为曹节所杀。至灵帝二年,复有钩党之祸。

论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黑;君子知机,不患阴阳;穷变通达,进退存亡;彼其之子,以道为常。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二、东汉党祸杀身

汉灵帝二年,初李膺等虽废锢,天下士大夫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更相标榜,为之称号。以窦武、陈蕃、刘淑为“三君”。君者,言一世所宗也。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祜、魏朗、赵典、朱宴为“八俊”。俊者,言人之英也。郭泰、范滂、尹勋、巴肃、宗慈、夏馥、蔡衍、羊陟为“八顾”。顾者,言人能以德行引人者也。张俭、翟超、岑、范康、刘表、陈翔、孔昱、檀敷为“八及”。及者,言其能导人追宗者也。度尚、张邈、王孝、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为“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及陈、窦用事,复举拔膺等。陈、窦诛,膺等复废。宦官疾恶膺等,每下诏书,辄申党人之禁。侯览怒张俭尤甚,览乡人朱慈上书,告俭与同乡二十四人别相署号,共为部党,图危社稷。诏刊章捕俭等。十月,曹节讽有司,奏诸钩党者。虞放、李膺、杜密、朱宴、荀昱、翟超、刘儒、范滂等,请下州郡考治。或谓李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责也。吾年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拷死。门生故吏,俱被禁锢。都邮吴导,受诏捕范滂,至征羌,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一县不知所为。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楫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滂跪受教,再拜而辞。凡党人死者百余人,妻、子皆徙边。天下豪杰及儒学有行义者,宦官一切指为党人。有怨隙者,因相陷害。睚眦之忿,滥入党中。或有未尝交关,亦罹祸毒。其死徙废禁者,又六七百人。初,中常侍张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士无往者。让耻之。陈独吊焉。及诛党人,让以故,多所全宥。

论曰:儒之为道,犹天地之与万物也。任其劳不居其功,藏其用不显其名。是以阴阳疑战而元贞不受患焉。故龙德归之潜,圣人归之遁。玉以璞而藏辉,金以沙而匿彩。麟凤龟龙,不游于破卵之郊,謣荚芝兰,不生于刺人之墅。非重道而吝其宝也,气所未合而急与之争,隋珠弹雀,得少而失多耳。故知几达物者,君子成物成身之权术也。东汉名儒,能砥砺廉隅,而无毁方瓦合之妙,当夜长日短之时,北陆乘权,万物萧索,起而与玄冥为敌,何异鸾鸣鸱枭之前,驺虞啸狐狸之侧,不磨牙吮血,不甘心焉。既不能默用挽回,而犹然三君八顾,种种标榜,祖送往来,车马成都,殆有市心也乎?傲者,凶德也;党者,败道也。龙门未必入室,仙舟未必登岸。太学三万,未必皆闵、孟、颜、曾也。而宾客嘈杂,群小沸,诸君子能无败乎?方而不隅,圆而不,吾与林、宗、元、方有取焉。虽然,此《春秋》责备之道也。若夫败名教为圆融,借模棱为捷径,是又诸君子之罪人也。嗟夫!明哲保身,其唯中和之圣人欤?

三、牛李各以党败

唐穆宗长庆元年,翰林学士李德裕,李吉甫之子也。以中书舍人李宗闵对策讥切,其父恨之。各分明党,互相倾轧。人有劾宗闵掌贡举不公者,德裕助之,黜为远州刺史。由是衅隙遂成。户部侍郎牛僧孺素为上所厚,宗闵等引以为相,出李德裕为浙西观察使,八年不迁。排摈德裕之等,为之一空。文宗太和五年,德裕为西川节度使,吐蕃将悉怛谋以维州来降,德裕具奏。上悦之。僧孺忌其功,以新与吐蕃约好,不宜纳降失信,诏以城及悉怛谋悉归之。吐蕃遂诛悉怛谋于境上。德裕与僧孺怨益深。上亦悔绝降非计,尤僧孺失策,出为淮南节度使。召李德裕还,为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而罢李宗闵。太和七年,李训、郑注皆恨德裕,复引宗闵以敌之。上遂相宗闵而罢德裕于兴元。于是,两家朋党,互相挤援。上每叹曰:“去河北贼易,去朝中党难。”及武宗即位,会昌元年,复召德裕同平章事,加太尉卫国公,贬牛僧孺为循州长史,流李宗闵于封州。德裕专权日久,颇徇爱憎,中外恶之。武宗崩,宣帝即位,复罢李德裕为太子少保、分司,再贬崖州司户而卒。尽反德裕之政,凡为所荐者,皆构陷之。自长庆元年历五朝,而党锢之祸不解,唐室亦坏而牛、李亦衰。

论曰:怨之毒,甚矣哉!一人之私,遂至盘据五朝而亡人之国。竟究身名不立,两相平焉。观此亦可衰其气矣。

四、章惇党锢元符名贤

宋哲宗绍圣元年,复以章惇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引用蔡京、蔡卞、林希、曾布等,尽复王安石新法。以司马光为党首,流吕大方、刘挚、苏辙、范纯仁等于岭南,贬韩维等三十人于远州,禁锢其子孙,范祖禹、刘安世于化梅二州。欲置之死地,尝擢土豪为判官,使过梅州杀之。未三十里,呕血而死,因而获免。于是,元符名臣排斥殆尽。一日之中,布满海甸。哲宗崩,徽宗立,追复吕大方、刘挚等官,黜章惇于潭州。靖国六年,台谏论迷国罔上,屠毒缙绅,乃复贬雷州司户而卒。初,苏辙为谪于雷州,不许占官舍,遂僦民屋。又以为擅夺民居,使州追民究治,以僦券甚明乃止。至是,辙还惇至,问舍于民,民曰:“前苏公来,为所害,几破我家,今不可得。”惇遂露处。是亦一快报云。

论曰:历代党锢之祸,其为害虽一,随世代为升降。党之中亦有分焉。如东汉党祸,始于诸君子,八顾、八及互相标榜,违尊养时晦之道,故为阉宦所中,不十年而国亡。至唐牛、李之党,起于对策私恨,彼此排摈,历五朝而唐遂衰,已不及东汉诸儒以道自立者矣。然德裕、僧孺,犹称唐室名臣,但城府未化耳。至宋元间,则俨然群小盈廷,芟兰树艾。蜀洛诸儒,一网打尽,御书党人之碑,遍布伪学之禁,始于安石,成于蔡京,较汉、唐更卑矣。倘徽宗能以黜章之心,不为蛊惑,岂非大有为之主哉?倏然云翳蔽空,炀灶借丛,反为诸奸下石焉。何前后两截耶?如人元气不调,五脏之中,必成壅块。始而知痛,犹可疗也。久则习为自然,散于百脉之间,而人遂以亡焉。呜呼!宰相必曰盐梅,将以善其调也。

五、嵇康高旷

晋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与阮籍及兄子咸、山涛、向秀、王戎、刘伶相友善,号“竹林七贤”。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当时士大夫皆以为贤,争慕效之,谓之“放达”。钟会闻康名造之。康箕踞而煅,不为之礼。会深衔之。山涛为吏部郎,举康自代。康因言不堪流俗,而菲薄汤、武,司马昭闻之,以为谤己。会因谮康言论放荡,害时乱政,宜早除之。遂被杀。康尝诣隐者孙登,登曰:“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矣。”故“竹林七贤”多无令终,以成晋室清谈之祸。

论曰:《晋书》曰:夫学非常,则物靡不通。理有忘言,则在情斯遣。其进也,扶俗同坐,不拘名利;其退也,餐和履顺,以保天真。若乃一其本源,体无为之用。分其华叶,开寓言之道,是以伯阳垂范,鸣谦置式。欲崇诸己,先下于人,犹大乐无声而跄鸾斯应者也。庄生放达其旨而弛辞无穷,弃彼荣华而俯轻爵位,怀其道术则顾蔑王公。舔痔兼车,鸣鸢吞腐,以兹自口,于焉玩物,殊异虚舟,有同攘臂。嵇、阮竹林之会,刘卑芳尊之友,驰骋庄门,排登李室。若夫仪天布宪,百官从轨,经礼之外,弃而不存,是以帝尧纵许由于埃之表,光武舍子陵于潺之濑。松萝低举,用以优游;岩水澄华,兹焉赐隐;臣行厥志,主有嘉名。至于嵇康遗巨源之书,阮氏创先生之传,军谘散发,吏部盗樽,岂以世疾名流?兹焉自垢,临煅皂而不回,登广武而长叹,则嵇琴绝响,阮气徒存。通其旁径,必风俗,合以效官,居然尸素。轨躅之外,或有可观者焉。咸能符契情灵,各敦终始,怆神交于晚笛,或相思而劝驾,然而无补于世道也。

六、郭解以侠族

郭解,汉武时游侠也。短小精悍,阴贼成奸,以躯借人报仇,杀人甚众。年长折节轻财好施,喜声名,故远近恶少皆宗之。其所睚眦,必为报之而无免者。及武帝徙豪强茂陵,吏籍解名,解不愿,属大将军卫青言其贫。武帝曰:“解布衣,能使大将军为之言,不贫。”卒徙解。送之者几万人,车数千辆。解兄子恃解势杀人,因捕解。解亡,所过舍主人,匿不敢报,多自杀。其威人如此。轵有儒生于坐短解者,解客闻之,遂杀生,断其舌。事下吏,解实不知,奏解无罪。丞相公孙弘曰:“解布衣,为任侠至于睚眦杀人,虽不知,其罪甚于知,当大逆无道。”遂族解。

论曰:今之号为侠者,恃势凌物,武断乡曲,吾直以为穿窬之雄耳。即侠如郭解,亦仅得族,况为解所耻乎?当时剧孟朱家,亦皆重然诺。天下重之,而解好巧杀人,终不免族灭。故曰:好勇而不好学则乱。

猜你喜欢
  卷三百六十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一·脱脱
  卷之十二 粤纪·计六奇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第四十四卷清乾隆(一)·缪荃孙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五十五 列传一百五十五·纪昀
  八五八 户部为知照四库馆总裁等官分别议罚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三六八 谕内阁王太岳着在四库全书处总纂上行走·佚名
  世家卷第二十三 高丽史二十三·郑麟趾
  耶律有尚传·宋濂
  卷一百四·佚名
  卷七·佚名
  卷九·佚名
  帝系二·徐松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阮阅

      ●卷四·孝义门  唐人与亲别而复归,谓之拜家庆。卢象诗云:“上堂家庆毕,顾与亲思(恩)  迩。”孟浩然诗云:“明朝拜家庆,须著老莱衣。”〔葛常之《韵语阳秋》卷一○〕  荆公初去临川诗云

  • 第一折·佚名

    (小衙内同杨金吾引左右捧紫金锤上,诗云)我做衙内真个俏,不依公道则爱钞,有朝事发丢下头,拼着帖个大膏药。小官刘衙内的孩儿小衙内,同着这妹夫杨金吾两个,来到这陈州开仓粜米。父亲的言语,着俺二人粜米,本是五两银子一石,改做十

  • 卷一百二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崧坪小稿李维字仲方肥乡人门下侍郎平章事沆弟雍熈二年进士召试中书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歴工部尚书栁州观察使有集二十卷休沐端居有懐希圣银阙琳房视草

  • 大事记续编卷四十一·王祎

    【梁髙祖武皇帝萧衍天监元年魏世宗宣武皇帝景明三年】春正月戊戌齐宣德太后临朝称制萧衍自为都督中外军事加殊礼甲寅自为相国梁公加九锡二月杀太常湘东王宝眰等三人丙寅以骠骑司马沈约为吏部尚书兼右仆射黄门侍郎范云

  • 卷之二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二 艺文略七·纪昀

    艺文略 【七】 文类第十二上 【楚辞 别集】○文类第十二上 (臣)等谨案郑志文类自楚辞别集总集之外诗赋赞颂箴铭之类俱各自为目考宋元以来名家专集杂见诸体未便分析今并收入 别集总集二门其余如制诰表章四六之属闲有自

  • 卷八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七 【起戊寅宋哲宗元符元年○止甲午宋徽宗政和四年】凡十七年 表例说 见第八十三及八十四八十五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八十七>

  • 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司马迁

    张凤岭译注【说明】本篇是汉初两位重要臣僚刘敬和叔孙通的合传。汉朝建朝初期,百端待举,在辅佐汉高祖刘邦建设西汉政权中,刘敬和叔孙通从不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故合而为传。刘敬本姓娄,因去陇西戍守路过洛陽,便主动劝说高

  • 宣帝纪·李延寿

    周宣帝名..,字乾伯,是周武帝的长子。母亲为李太后。武成元年(559)出生在同州。保定元年(561)五月初一,被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572)四月二十二日,武帝亲自到太庙告祭,在东台阶加冠,立他为皇太子。二年,令皇太子巡视安抚西部

  • 74.绿林赤眉起义·林汉达

    王莽的残酷压榨,加上一连串的天灾,逼得农民走投无路,纷纷起义。东方和南方都有大批的农民起来反抗官兵。公元17年,南方荆州闹饥荒,老百姓不得不到沼泽地区挖野荸荠充饥。人多野荸荠少,引起了争夺。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有两个

  • 非鞅第七·桓宽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

  • 谋失第二十五·管仲

    失传。

  • 卷十三·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三宋 叶梦得 撰宣公三犹三望匡王楚子伐陆浑之戎陆浑之戎公羊谷梁作戎左氏作之戎当从左氏不正其诈周也楚子将至雒观兵于周疆假伐戎以过之于是问鼎轻重焉是以谓

  • 慎法第二十五·商鞅

    题记:即严格遵守法令现代的国君没有不用乱国的方法去治国,所以他们小小地搞,国家就小乱;大大地搞,国家就大乱。因此,国君没有能够世代统治人民,而世界上没有不乱的国家。什么叫做用乱国的方法去治国呢?例如任用贤人,就是现代国

  • 宁波七塔寺歧昌老和尚八十冥寿启·太虚

    宁波七塔报恩崇寿寺歧昌老和尚,为太虚之授经师。本年夏初,展礼授经故居永丰寺,距师圆寂垂十年矣。寺由师再传法徒妙安住持,已焕然一新,求师之手迹遗文而不可得,为怅然久之!顷师之法子七塔寺方丈本舟和尚等,以本年十二月二日─

  • 佛说胜军王所问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是时有憍萨罗国胜军大王。其王尊贵有大威德富饶自在。所居国土境界广远。为一切人所共尊

  •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四·佚名

        法胜论大德优波扇多释    高齐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六卷成部)  智品第六(别译)  今欲分别涅槃分智。何以故。以智能断诸烦恼故。欲广释智。故先说此。  若智性能了  观察一切有  有无有涅槃 

  •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一卷北凉中印度三藏昙无谶于姑臧译菩萨地持初方便处种性品第一(第一段有一十八品)敬礼过去未来世  现在一切佛世尊有十法。具足菩萨道。摩诃衍摄。云何为十。一者持。二者相。三者翼。四者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