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 英文的学习

关于英文的学习,我不能忘却在南洋公学的中院里所得到的两位教师。后来虽有不少美籍的教师在这方面给我许多益处,但是这两位教师却给我以初学英文的很大的训练和诀窍,是我永远所不能忘的厚惠。在这国际交通日密,学术国际化的时代,我们要研究学问,学习一两种外国文以作研究学问的工具,在事实上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提出一些来谈谈,也许可以供诸君的参考。

我所要说的两位英文教师,一位是在中学二年级的时候教授英文的黄添福先生。他就是拙译《一位美国人嫁与一位中国人》的那本书里的男主人公。他大概是生长在美国,英文和美国人之精通英文者无异;英语的流利畅达,口音的正确,那是不消说的。他只能英语,不会说中国话。做中国人不会说中国话,这就某种意义说来,似乎不免是一件憾事,但是仅就做英文教师这一点说,却给学生以很大的优点。当然,倘若只是精通英文而不懂教授法,还是够不上做外国文的良师。黄先生的教授法却有他的长处。他教的是英文文学名著,每次指定学生在课外预备若干页,最初数量很少,例如只有两三页,随后才逐渐加多。我记得在一年以内,每小时的功课,由两三页逐渐加多到二十几页。上课的时候,全课堂的同学都须把书本关拢来,他自己也很公平地把放在自己桌上的那本书关拢起来。随后他不分次序的向每一个同学询问书里的情节,有时还加以讨论。问完了每个同学之后,就在簿子上做个记号,作为平日积分的根据。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在上课的五十分钟里面,同学们可以说没有一刻不在紧张的空气中过去,没有一刻不在练习听的能力。

除听的能力外,看的能力也因此而有长足的进展,因为你要在课堂上关拢书本子,随时回答教师关于书内情节的问句,或参加这些情节的讨论,那你在上课前仅仅查了生字,读了一两遍是不够的,必须完全瞭然全课的情节,才能胸有成竹,应付裕如。换句话说,你看了你的功课,必须在关拢书本之后,对于书内的情节都能明白:这样的训练,对于看的能力是有很大的益处。我和同学们最初却在心里有些反对,认为教师问起文学的内容好像和什么历史事实一样看待,使人费了许多工夫预备。但是经过一年之后,觉得自己的看的能力为之大增,才感觉到得益很大。

还有一位英文良师是徐守伍先生。他是当时的中院主任,等于附属中学的校长;当我们到了四年级的时候(当时中学是四年制),他兼授我们一级的英文。他曾经在美国研究经济学,对于英文也很下过苦功。他研究英文的最重要的诀窍是要明白英文成语的运用。这句话看来似乎平常,但是在初学却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受用无穷的秘诀。徐先生还有一句很直率而扼要的话,那就是你千万不要用你自己从来没有听过或读过的字句。这在中国人写惯中国文的人们,也许要觉得太拘泥,但是仔细想想,在原理上却也有可相通的。我们写“艰难”而不写作“难艰”,我们写“努力”“奋斗”而不写作“奋力”“努斗”,不过是由于我们在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听过或看过这类的用法罢了。初学英文的人,在口语上或写作上往往有“捏造”的毛病,或强把中国语气强译为英文,成为“中国式的英文”!要补救这个毛病,就在乎留意不要用你自己从来没有听过或读过的英文字句。在积极方面,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须时常注意成语的用法。成语的用法不是仅仅记住成语的本身就够的,必须注意成语所在处的上下文的意思。我们在所阅读的书报里,看到一种成语出现两三次或更多次数的时候,如真在用心注意研究,必能意会它的妙用的。我们用这样的态度阅读书报,懂得成语越多,记得成语越多,不但阅读的能力随着增进,就是写作的能力也要随着增进。

黄先生使我们听得懂听得快,看得懂看得快,偏重在意义方面的收获;徐先生使我们注意成语的运用,对于阅读的能力当然也有很大的裨益,尤其偏重在写作能力的收获。

我觉得这两位良师的研究法可通用于研究各种外国文。

猜你喜欢
  皇清开国方略巻五·阿桂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一·徐乾学
  读礼通考卷十三·徐乾学
  ●卷二·劳格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佚名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卷四·王锜
  ◎梁督军之新婚趣史·吴虞公
  ◎刘文嘉第二·李定夷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七·刘时举
  第三十一卷 仕绩 二 二·缪荃孙
  叱列延庆传·魏收
  蔡迁传·张廷玉
  卷五十四·杨士奇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秋深了·闻一多

    秋深了,人病了。人敌不住秋了;整日佣着件大氅,象只煨灶的猫,蜷在椅上摇……摇……摇……想着祖国,想着家庭,想着母校,想着故人,想着不胜想,水堪想的胜境良朝。春的荣华逝了,夏的荣华逝了;秋在对面嵌白框窗子的金字塔似的木板房子

  • 卷九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五目録【一百十六字】贺新郎【中】刘鎭李泳戴复古宋自逊【三首】严仁【三首】赵善扛毛幵洪咨夔【二首】卢祖皋【二首】高观国刘方叔李刘韩淲【二首

  • 卷七百八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八十八联句李白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并序】青阳县南有九子山山高数十丈上有九峰如莲花按图徵名无所依据太史公南游略而不书事絶古老之口复阙名贤之纪虽灵仙往复而赋咏罕闻予乃削其旧号

  • 卷一百一十·列传第七·柯劭忞

      ○太祖诸子五 拖雷下   △阿里不哥药木忽儿 拨绰 牙忽都 末哥 阔烈坚 也不干   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世祖同母弟也。   宪宗伐宋,命世祖分兵趋鄂州,以阿里不哥留守和林,孛鲁欢、阿蓝答儿辅之。宪宗崩,以序以贤

  • 卷一五四 梁紀十·司马光

      上章閹茂(庚戌),一年。   高祖武皇帝中大通二年(庚戌,公元五三O年)   春,正月,己丑,魏益州刺史長孫壽、梁州刺史元儁等遣將擊嚴始欣,斬之,蕭玩等亦敗死,失亡萬餘人。   辛亥,魏東徐州城民呂文欣等殺刺史元大賓,據城反,魏遣

  • 第二十六回 篡宋祚废主出宫 弑魏帝淫妪专政·蔡东藩

      却说萧道成还镇东府,命长子赜为江州刺史,次子嶷为中领军,进尚书左仆射,王僧虔为尚书令,右仆射王延之为左仆射,柳世隆为右仆射,道成送还黄钺,自加太尉,都督南、徐等十六州军事,加卫将军褚渊为中书监司空。召平西将军黄回还

  • 卷之九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五缺·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五缺宋 吕中 撰太宗皇帝

  • 《梁书》简介·姚思廉

    《梁书》唐·姚思廉 撰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

  • 第一章 孔子的先世·钱穆

    一、弗父何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周灭商,周成王封微子启于宋,遂从王室转成为诸侯。四传至宋湣公,长子弗父何,次子鲋祀。湣公不传子而传弟,是为炀公。兄终弟及本是商代的制度。但当时已盛行父子相传,鲋祀弑其叔父炀公,欲其

  • 卷一百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十七金石略【三】石【二】大内御制斋宫六章章十四句【乾隆七年行书】御制英华殿菩提树诗【乾隆七年五言古一首二十六年七言古一首俱行书】御制建福宫新春诗【乾隆八年七言律三首行书】御书

  • 卷八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八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八十六宗庙时享周礼天官甸师掌帅其属而耕耨王籍以时入之以供齍盛礼记祭义耕借所以教诸侯之养也乐记耕耤然后诸侯知所以敬春秋桓公十四

  • 杂篇&middot;让王第二十八·庄子

    [题解]《让王》以事名篇。“让王”是辞让王位的意思。全篇宗旨在于阐明庄子的轻物养生和无为而治的思想。有人认为此篇与庄子思想不合,非庄子作品,实误。此篇当是《养生主》的继续,分四个层次。在“尧以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一七)第二分清净经第十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缅只优婆塞林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时。有沙弥周那在波波国。夏安居已。执持衣钵。渐诣迦维罗卫缅祇园中。至阿难所。头

  • 刻指月录发愿偈(有述)·瞿汝稷

    释典虽有宗教两涂。世尊云。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则何教之非宗乎。顾宗门须凭实悟。毫不容伪。观古之尊宿。几十年点胸自许。直至末后。为明眼人煅炼过。方始开省。则悟岂易言哉。及其悟后。奉戒愈精。检过愈

  • 卷第六·佚名

    祖堂集卷第六 祖堂卷六 投子 投子和尚嗣翠微,在舒州桐城县。师讳大同,舒州怀宁县人也,姓刘。受业于东都保唐满禅师下。初习小乘定,知非而舍。次广穷海藏,博悟幽深。便造翠微而问师:&ldquo;未审二祖初见达摩当何所得?&rdquo

  • 卷之十·即非如一

    嘉兴大藏经 即非禅师全录即非禅师全录卷之十门人明洞性安性节明觉明幢同编赞达磨大师竖起擎天铁脊梁谩将皮髓强分张九春果满菩提树五叶花敷遍界香昔年少室冷坐刚被神光觑破今日万里东来多少衲僧蹉过分皮与分髓特地起

  • 歙州砚谱·唐积

    一卷。宋唐积撰。书为记述歙州砚台种类、制作的专书。全书分采发、石坑、攻取、品目、修斫、名状、石病、道路、匠手、攻器十部分。所记开凿制造之法十分详尽,以端样最为珍贵。《书录解题》称该书为《歙砚图谱》,米芾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