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廿八

日本書紀卷第廿八 天渟中原瀛眞人天皇上 天武天皇

天渟中〈渟中。此云農難。〉原瀛眞人天皇。天命開別天皇同母弟也。幼曰大海人皇子。生而有岐嶷之姿。及壯雄拔神武。能天文遁甲。納天命開別天皇女菟野皇女爲正妃。天命開別天皇元年立爲東宮。

四年冬十月庚辰。天皇臥病以痛之甚矣。於是。遣蘇賀臣安麻侶。召東宮引入大殿。時安摩侶素東宮所好。密顧東宮曰。有意而言矣。東宮於茲疑有隱謀而愼之。天皇勅東宮授鴻業。乃辭讓之曰。臣之不幸。元有多病。何能保社稷。願陛下擧天下附皇后。仍立大友皇子。宜爲儲君。臣今日出家。爲陛下欲修功徳。天皇聽之。即日出家法服。因以收私兵器。悉納於司。

壬午。入吉野宮。時左大臣蘇賀赤兄臣。右大臣中臣金連。及大納言蘇賀果安臣等送之。自菟道返焉。或曰。虎著翼放之。是夕。御嶋宮。

癸未。至吉野而居之。是時聚諸舍人謂之曰。我今入道脩行。故随欲修道者留之。若仕欲成名者還仕於司。然無退者。更聚舍人而詔如前。是以。舍人等半留。半退。

十二月。天命開別天皇崩。

元年春三月壬辰朔己酉。遣内小七位阿曇連稻敷於筑紫。告天皇喪於郭務■等。於是。郭務■等咸著喪服三遍擧哀。向東稽首。

壬子。郭務■等再拜進書凾與信物。

夏五月辛卯朔壬寅。以甲冑。弓矢賜郭務■等。▼是日。賜郭務■等物。總合■一千六百七十三匹。布二千八百五十二端。綿六百六十六斤。

戊午。高麗遣前部富加抃等進調。

庚申。郭務■等罷歸。

是月。朴井連雄君奏天皇曰。臣以有私事獨至美濃。時朝庭宣美濃。尾張兩國司曰。爲造山陵。豫差定人夫。則人別令執兵。臣以爲。非爲山陵。必有事矣。若不早避。當有危歟。或有人奏曰。自近江京至于倭京。處處置候。亦命菟道守橋者。遮皇大弟宮舍人運私粮事。天皇惡之。因令問察。以知事已實。於是詔曰。朕所以讓位遁世者。獨治病全身。永終百年。然今不獲已應承禍。何默亡身耶。

六月辛酉朔壬午。詔村國連男依。和珥部臣君手。身毛君廣曰。今聞。近江朝庭之臣等。爲朕謀害。是以汝等三人急往美濃國。告安八磨郡湯沐令多臣品治。宣示機要。而先發當郡兵。仍經國司等差發諸軍。急塞不破道。朕今發路。

甲申。將入東。時有一臣奏曰。近江群臣元有謀心。必造天下。則道路難通。何無一人兵。徒手入東。臣恐事不就矣。天皇從之。思欲返召男依等。即遣大分君惠尺。黄書造大伴。逢臣志摩于留守司高坂王。而令乞騨鈴。因以謂惠尺等曰。若不得鈴。廼志摩還而復奏。惠尺馳之往於近江。喚高市皇子。大津皇子逢於伊勢。既而惠尺等至留守司。擧東宮之命乞騨鈴於高坂王。然不聽矣。時惠尺往近江。志摩乃還之復奏曰。不得鈴也。▼是日。發途入東國。事急不待駕而行之。黴遇縣犬養連大伴鞍馬。因以御駕。乃皇后載輿從之。逮于津振川。車駕始至。便乘焉。是時。元從者草壁皇子。忍壁皇子。及舍人朴井連雄君。縣犬養連大伴。佐伯連大目。大伴連友國。稚櫻部臣五百瀬。書首根摩呂。書直智徳。山背直小林。山背部小田。安斗連智徳。調首淡海之類廿有餘人。女孺十有餘人也。即日。到菟田吾城。大伴連馬來田。黄書造大伴。從吉野宮追至。於此時。屯田司舍人土師連馬手供從駕者食。過甘羅村。有獵者廿餘人。大伴朴本連大國爲獵者之首。則悉喚令從駕。亦徴美濃王。乃參赴而從矣。運湯沐之米伊勢國駄五十匹遇於菟田郡家頭。仍皆棄米而令乘歩者。到大野以日落也。山暗不能進行。則壌取當邑家籬爲燭。及夜半。到隱郡焚隱騨家。因唱邑中曰。天皇入東國。故人夫諸參赴。然一人不肯來矣。將及横河。有黒雲廣十餘丈經天。時天皇異之。則擧燭親秉式占曰。天下兩分之祥也。然朕遂得天下歟。即急行到伊賀郡。焚伊賀騨家。逮于伊賀中山。而當國郡司等率數百衆歸焉。會明至■萩野。暫停駕而進食。到積殖山口。高市皇子自鹿深越以遇之。民直大火。赤染造徳足。大藏直廣隅。坂上直國麻呂。古市黒麻呂。竹田大徳膽香瓦臣安倍從焉。越大山至伊勢鈴鹿。爰國司守三宅連石床。介三輪君子首。及湯沐令田中臣足麻呂。高田首新家等參遇于鈴鹿郡。則且發五百軍塞鈴鹿山道。到川曲坂下而日暮也。以皇后疲之暫留輿而息。然夜■欲雨。不得淹息而進行。於是。寒之雷雨已甚。從駕者衣裳濕以不堪寒。乃到三重郡家。焚屋一間而令温寒者。是夜半。鈴鹿關司遣使奏言。山部王。石川王並來歸之。故置關焉。天皇便使路直益人徴。

丙戌。旦於朝明郡迹太川邊望拜天照太神。是時。益人益到之奏曰。所置關者非山部王。石川王。是大津皇子也。便随益人參來矣。大分君惠尺。難波吉士三綱。駒田勝忍人。山邊君安摩呂。小墾田猪手。泥部胝枳。大分君稚臣。根連金身。漆部友背之輩從之。天皇大喜。將及郡家。男依乘騨來奏曰。發美濃師三千人得塞不破道。於是天皇美雄依之務。既到郡家。先遣高市皇子於不破。令監軍事。遣山背部小田。安斗連阿加布。發東海軍。又遣稚櫻部臣五百瀬。土師連馬手。發東山軍。▼是日。天皇宿于桑名郡家。即停以不進。』是時。近江朝聞大皇弟入東國。其群臣悉愕。京内震動。或遁欲入東國。或退將匿山澤。爰大友皇子謂羣臣曰。將何計。一臣進曰。遲謀將後。不如。急聚驍騎乘跡而逐之。皇子不從。則以韋那公磐鍬。書直藥。忍坂直大摩侶遣于東國。以穗積臣百足。及弟百枝。物部首日向遣于倭京。且遣佐伯連男於筑紫。遣樟使主盤磐手於吉備國。並悉令興兵。仍謂男與磐手曰。其筑紫大宰栗隅王與吉備國守當摩公廣嶋二人。元有隷大皇弟。疑有反歟。若有不服色即殺之。於是。磐手到吉備國授苻之日。紿廣嶋令解刀。磐手乃拔刀以殺也。男至筑紫。時栗隈王承苻對曰。筑紫國者元戍邊賊之難也。其峻城。深隍臨海守者。豈爲内賊耶。今畏命而發軍。則國空矣。若不意之外有倉卒之事。頓社稷傾之。然後雖百殺臣。何益焉。豈敢背徳耶。輙不動兵者。其是縁也。時栗隈王之二子三野王。武家王。佩劔立于側而無退。於是男按劔欲進。還恐見亡。故不能成事而空還之。東方騨使磐鍬等將及不破。磐鍬獨疑山中有兵。以後之緩之行。時伏兵自山出。遮藥等之後。磐鍬見之知藥等見捕。則返逃走僅得脱。當是時。大伴連馬來田。弟吹負並見時否。以稱病退於倭家。然知其登嗣位者必所居吉野大皇弟矣。是以馬來田先從天皇。唯吹負留謂。立名于一時欲寧艱難。即招一二族及諸豪傑。僅得數十人。

丁亥。高市皇子遣使於桑名郡家以奏言。遠居御所。行政不便。宜御近處。即日天皇留皇后而入不破。比及郡家。尾張國司守小子部連鋤鈎率二萬衆歸之。天皇即美之。分其軍塞處處道也。到于野上。高市皇子自和■參迎。以便奏言。昨夜。自近江朝騨使馳至。因以伏兵而捕者。則書直藥。忍坂直大麻呂也。問。何所往。答曰。爲所居吉野大皇弟而遣發東國軍。韋那公磐鍬之徒也。然磐鍬見兵起。乃逃還之。既而天皇謂高市皇子曰。其近江朝。左右大臣及智謀群臣共定議。今朕無與計事者。唯有幼小少孺子耳。奈之何。皇子攘臂按劔奏言。近江羣臣雖多。何敢逆天皇之靈哉。天皇雖獨。則臣高市頼神祇之靈。請天皇之命。引率諸將而征討。豈有距乎。爰天皇譽之。携手撫背曰。愼不可怠。因賜鞍馬。悉授軍事。皇子則還和斬。天皇於行宮興野上而居焉。此夜。雷電雨甚。則天皇祈之日。天神地祇扶朕者。雷雨息矣。言訖即雷雨止之。

戊子。天皇往於和■檢校軍事而還。

己丑。天皇往和■。命高市皇子號令軍衆。天皇亦還于野上而居之。▼是日。大伴連吹負密與留守司坂上直熊毛議之。謂一二漢直等曰。我詐稱高市皇子。率數十騎自飛鳥寺北路出之臨營。乃汝内應之。既而繕兵於百濟家。自南門出之。先秦造熊令犢鼻。而乘馬馳之。俾唱於寺西營中曰。高市皇子自不破至。軍衆多從。爰留守司高坂王。及興兵使者穗積臣百足等。據飛鳥寺西槻下爲營。唯百足居小墾田兵庫運兵於近江。時營中軍衆聞熊叺聲悉散走。仍大伴連吹負率數十騎劇來。則熊毛及諸直等共與連和。軍士亦從乃擧高市皇子之命喚穗積臣百足於小墾田兵庫。爰百足乘馬緩來。逮于飛鳥寺西槻下。有人曰。下馬也。時百足下馬遲之。便取其襟以引墮。射中一箭。因拔刀斬而殺之。乃禁穗積臣五百枝。物部首日向。俄而赦之置軍中。且喚高坂王。稚狹王而令從軍焉。既而遣大伴連安麻呂。坂上直老。佐味君宿那麻呂等於不破宮。令奏事状。天皇大喜之。因乃令吹負拜將軍。是時。三輪君高市麻呂。鴨茂君蝦夷等。及羣豪傑者。如響悉會將軍麾下。乃規襲近江。因以撰衆中之英俊爲別將及軍監。庚寅。初向乃樂。(庚寅、七月一日)

秋七月庚寅朔辛卯。天皇遣紀臣阿閇麻呂。多臣品治。三輪君子首。置始連菟。率數萬衆。自伊勢大山越之向倭。且遣村國連男依。書首根麻呂。和珥部臣君手。膽香瓦臣安倍。率數萬衆。自不破出。直入近江。恐其衆與近江師難別。以赤色著衣上。然後別命多臣品治。率三千衆屯于莉萩野。遣田中臣足麻呂令守倉歴道。時近江命山部王。蘇賀臣果安。巨勢臣比等。率數萬衆將襲不破。而軍于犬上川濱。山部王爲蘇賀臣果安。巨勢臣比等見殺。由是亂以軍不進。乃蘇賀臣果安自犬上返刺頚而死。是時。近江將軍羽田公矢國。其子大人等率己族來降。因授斧鉞拜將軍。即北入越。先是。近江放精兵忽衝玉倉部邑。則遣出雲臣狛撃追之。

壬辰。將軍吹負屯于乃樂山上。時荒田尾直赤麻呂啓將軍曰。古京是本營處也。宜固守。將軍從之。則遣赤麻呂。忌部首子人。令戍古京。於是。赤麻呂等詣古京而解取道路橋板。作楯堅於京邊衢以守之。

癸巳。將軍吹負與近江將大野君果安戰于乃樂山。爲果安所敗。軍卒悉走。將軍吹負僅得脱身。於是。果安追至八口■而視京。毎街竪楯。疑有伏兵。乃稍引還之。

甲子。近江別將田邊小隅越鹿深山。而卷幟抱鼓詣于倉歴。以夜半之。■梅穿城劇入營中。則畏己卒與足摩侶衆難別。以毎人令言金。仍拔刀而駆之。非言金乃斬耳。於是。足摩侶衆悉亂之。事忽起不知所爲。唯足摩侶聰知之獨言金以僅得免。

乙未。小隅亦進欲襲莉萩野營而急到。爰將軍多臣品治遮之。以精兵追撃之。小隅獨免走焉。以後遂復不來也。

丙申。男依等與近江軍戰息長横河破之。斬其將境部連藥。

戊戌。男依等討近江將秦友足於鳥篭山斬之。▼是日東道將軍紀臣阿閇麻呂等。聞倭京將軍大伴連吹負爲近江所敗。則分軍以遣置始連菟。率千餘騎而急馳倭京。

壬寅。男依等戰于安河濱大破。則獲社戸臣大口。土師連千嶋。

丙午。討栗太軍追之。

辛亥。男依等到瀬田。時大友皇子及群臣等共營於橋西而大成陣。不見其後。旗■蔽野埃塵連天。鉦鼓之聲聞數十里。列弩亂發。矢下如雨。其將智尊率精兵以先鋒距之。仍切斷橋中須容三丈。置一長板。設有搨板度者乃引板將墮。是以不得進襲。於是有勇敢士。曰大分君稚臣。則棄長矛以重■甲拔刀急蹈板度之。便斷著板綱以被矢入陣。衆悉亂而散走之。不可禁。時將軍智尊拔刀斬退者。而不能止。因以斬智尊於橋邊。則大友皇子。左右大臣等。僅身免以逃之。男依等即軍于粟津岡下。▼是日。羽田公矢國。出雲臣狛。合共攻三尾城降之。

壬子。男依等斬近江將犬養連五十君及谷直塩手於粟津市。於是。大友皇子走無所入。乃還隱山前。以自縊焉。時左右大臣及群臣皆散亡。唯物部連麻呂。且一二舍人從之。』初將軍吹負向乃樂至稗田之日。有人曰。自河内軍多至。則遣坂本臣財。長尾直眞墨。倉墻直麻呂。民直小鮪。谷直根麻呂。率三百軍士距於龍田。復遣佐味君少麻呂。率數百人屯大坂遣鴨君蝦夷率數百人守石手道。▼是日。坂本臣財等次于平石野。時聞近江軍在高安城而登之。乃近江軍知財等來。以悉焚秋税倉皆散亡。仍宿城中。會明臨見西方。自大津丹比兩道軍衆多至。顯見旗■。有人曰。近江將壹伎史韓國之師也。財等自高安城降。以渡衞我河與韓國戰于河西。財等衆少不能距。先是。遣紀臣大音令守懼坂道。於是。財等退懼坂而居大音之營。是時。河内國司守來目臣塩篭有歸於不破宮之情。以集軍衆。爰韓國到之。密聞其謀而將殺塩篭。々々知事漏。乃自死焉。經一日近江軍當諸道而多至。即並不能相戰。以解退。▼是日。將軍吹負爲近江所敗。以特率一二騎走之。逮于墨坂遇逢菟軍至。更還屯金綱井。而招聚散卒。於是。聞近江軍至自大坂道而將軍引軍如西。到當麻衢與壹伎史韓國軍戰葦池側。時有勇士來目者。拔刀急馳直入軍中。騎士繼踵而進之。則近江軍悉走之。追斬甚多。爰將軍令軍中曰。其發兵之元意非殺百姓。是爲元凶。故莫妄殺。於是。韓國離軍獨逃也。將軍遥見之。令來目以俾射。然不中而遂走得免。焉。將軍更還本營。時東師頻多■。則分軍各當上中下道而屯之。唯將軍吹負親當中道。於是。近江將犬養連五十君自中道至之留村屋。而遣別將廬井造鯨。率二百精兵衝將軍營。當時麾下軍少以不能距。爰有大井寺奴名徳麻呂等五人。從軍。即徳麻呂等爲先鋒以進射之。鯨軍不能進。▼是日。三輪君高市麻呂。置始連菟。當上道戰于箸陵。大破。近江軍而乘勝。斷鯨軍之後。鯨軍悉解走。多殺士卒。鯨乘白馬以逃之。馬墮泥田不能進行。則將軍吹負謂甲斐勇者曰。其乘白馬者廬井鯨也。急追以射。於是甲斐勇者馳追之。比及鯨。々急鞭馬。々能拔以出泥。即馳之得脱。將軍亦更還本處而軍之。自此以後。近江軍遂不至。』先是。軍金綱井之時。高市郡大領高市縣主許梅。黴忽口閇而不能言也。三日之後。方著神以言。吾者高市社所居。名事代主神。又牟狹社所居。名生靈神者也。乃顯之曰。於神日本磐余彦天皇之陵奉馬及種々兵器。便亦言。吾者立皇御孫命之前後以送奉于不破而還焉。今且立官軍中而守護之。且言。自西道軍衆將至之。宜愼也。言訖則醒矣。故是以便遣梅而祭拜御陵。因以奉馬及兵器。又捧幣而禮祭高市。身狹二社之神。然後。壹伎史韓國自大坂來。故時人曰。二社神所教之辭適是也。又村屋神著祝曰。今自吾社中道軍衆將至。故宜塞社中道。故未經幾日。廬井鯨軍自中道至。時人曰。即神所教之辭是也。軍政既訖。將軍等擧是三神教言而奏之。即勅登進三神之品以祠焉。

辛亥。將軍吹負既定倭地。便越大坂往難波。以餘別將軍等各自三道。進至于山前屯河南。即將軍吹負留難波小郡。而仰以西諸國司等。令進官鑰騨鈴傳印。

癸丑。諸將軍等悉會於■〈■。此云佐々。〉浪。而探捕左右大臣及諸罪人等。

乙卯。將軍等向於不破宮。因以捧大友皇子頭而獻于營前。

八月庚申朔甲申。命高市皇子宣近江群臣犯状。則重罪八人坐極刑。仍斬右大臣中臣連金於淺井田根。▼是日。左大臣蘇我臣赤兄。大納言巨勢臣比等及子孫并中臣連金之子。蘇我臣果安之子悉配流。以餘悉赦之。』先是。尾張國司守少子部連鋤鈎匿山自死之。天皇曰。鋤鈎有功者也。無罪何自死。其有隱謀歟。

丙戌。恩勅諸有功勳者而顯寵賞。

九月己丑朔丙申。車駕還宿伊勢桑名。

丁酉。宿鈴鹿。

戊戌。宿阿閇。

己亥。宿名張。

庚子。詣于倭京而御嶋宮。

癸卯。自嶋宮移崗本宮。

是歳。營宮室於崗本宮南。即冬遷以居。焉是謂飛鳥淨御原宮。

冬十一月戊子朔辛亥。饗新羅客金押實等於筑紫。即日。賜祿各有差。

十二月戊午朔辛酉。選諸有功勳者増加冠位。仍賜小山位以上各有差。

壬申。船一隻賜新羅客。

癸未。金押實等罷歸。

是月。大紫韋那公高見薨。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三十六·列传第一百九十五·儒林六·脱脱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明□宗□皇帝实录卷之〔一〕·佚名
  卷之五十三·佚名
  五五六 寄谕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将陆琰查拏锁押解京·佚名
  钦定元史语解卷十一·佚名
  一·张资平
  杨业传·脱脱
  卷一百十六·杨士奇
  卷一百二十五之七·雍正
  卷一百二十七·佚名
  钦定南巡盛典卷九十三·高晋
  卷67·陈邦瞻
  卷十二·戴锡章
  同治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曾国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补遗 卷九·袁枚

      班史称河间献王云:“夫惟大雅,卓尔不群。”盖盛称贤王之难得也。本朝文运昌明,天潢之裔,皆说《礼》敦《诗》。前已载瑶华主人、檀樽世子诗矣。今又接到豫亲王世子思元主人诗文四册,殷殷请益。其好学虚怀之意,尤可敬也。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八·丘逢甲

    (辛丑、壬寅稿)(清光绪二十七、二十八年) 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游姜畬,题山人壁(二首)春山草浅畜宜羊,山半开畬合种姜。比较生涯姜更好,儿童都唱月光光(“畜羊种姜、利息难当”,俗谚也。

  • 卷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二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郑曰哥舒翰其先盖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也鹤曰翰自陇右节度使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又加河西节度进封西平郡王○天寳十三载在长安作】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

  • 后序·房祺

    河汾诸老诗集後序近代诗人遗山元先生为之冠先生太原人太原境与平阳接河山胜槩地土所宜习俗所尚古今人物不殊至如师友渊源文章正脉略与之等故河汾间诸老与天下人材无让麻贻溪与元老诗学无慊古文出其右公言也张石泉房白

  • 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张说

    赵冬曦方曙跻南楼,凭轩肆遐瞩。 物华荡暄气,春景媚晴旭。 川霁湘山孤,林芳楚郊缛。 列岩重叠翠,远岸逶迤绿。 风帆摩天垠,鱼艇散弯曲。 鸿归鹤舞送,猿叫莺声续。 群动皆熙熙,噫予独羁束。 常钦才子意,忌鵩伤踡跼。 雅尚骚人文

  • 卷一百八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八十一 ∷起旃蒙大渊献正月,尽七月,凡七月。   ○帝   帝显,度宗第二子,母曰全皇后,咸淳七年九月巳丑,生于临安府之大内。九年,封嘉国公。十年七月癸未,即皇帝位。德祐二年三月丁丑,入元,降封赢国公。   

  • 第二十六回 台湾岛战败降清室 尼布楚订约屈俄臣·蔡东藩

      却说诸清将歼灭滇藩,陆续班师,到了北京,闻尚之信、耿精忠,亦已逮到治罪。原来尚之信归命后,清廷屡促出师,他只逗留不进,及三桂已死,始从征广西,驻军宣武,会之信弟之孝,谋袭藩位,遣藩下人张士选赴京告密。清京遂遣侍郎宜昌阿

  • 雍正实录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  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一四一○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一○ 河南巡抚穆和蔺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河南巡抚臣穆和蔺跪奏,为循例汇奏事。窃照乾隆四十八年三月内钦奉上谕:前因披阅《御批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各条,于

  • 卷之三十三  野記三(明)祝允明 撰·邓士龙

    (野記,四卷,明祝允明撰。祝允明,字希哲,號枝山,長洲人。弘治五年舉人,官至應天通判。以書法、詩文稱世。明史卷二八六有傳。) 野記三 景泰末,在廷多擇君之志,二張都督輗、軏、石武清亨、楊鴻臚善、曹太監吉祥則主復辟。諏於許學

  • 兵二·徐松

    乡兵义勇保甲。仁宗庆历二年二月,简河北路强壮劲勇者刺手背,为义勇指挥。 三月,诏简河东弓手有武勇者不刺面,为义勇指挥;陕西弓手为保捷指挥。 四月,诏:「河北教阅义勇指挥,令番休于家,其(堕)[惰]游不业农者,听其家长告官,重行科

  • 蕃夷一·徐松

    辽上【宋会要】契丹,匈奴之种也。世居潢水之南,南距幽州千七百里,本鲜卑之地。君长姓大贺氏,有八部。唐光启后,其王钦德乘中原多故,侵略诸部,达靼、奚、室韦咸被驱役,由是(放)[牧]帐浸盛。钦德政衰,别部酋长邪律阿保机代其位。

  • 周宗华·周诒春

    周宗华 字三农。年三十三岁。生于浙江湖州。已婚。子一。初学于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白朗大学。习土木工程。光緖三十三年。入耶路大学。光緖三十四年。得学士学位。宣统元年。入芝加哥大学。习法

  •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孔子

    【原文】 楚狂接舆①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②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③。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4)之,不得与之言。 【注释】 ①楚狂接舆:楚国的狂人接舆,实际上是假装疯狂的隐士。“

  • 效力篇第三七·王充

    【题解】本篇是论述如何考察和发挥人的能力,故篇名称为“效力”。王充认为,真正有能力的,不是能说一经的儒生,也不是会处理公文的文吏,而是胸怀先王之道,懂得各家学说,博览古今,下笔万言的文儒。文儒的能力胜

  • (七)朱子之理气论·钱穆

    叙述朱子思想,首先当提出其主要之两部分。一为其理气沦,又一为其心性论。理气论略当于近人所谓之宇宙论及形上学。心性论乃由宇宙论形上学落实到人生哲学上。在北宋理学四大家中,二程于宇宙论形上学方面较少探究。濂溪横

  • 鲁滨逊漂流记·笛福

    英国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日记形式记述了一名水手由于船只蒙难,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独自生活28年的历险故事。笛福所生活的年代正值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扩张是当时主要

  • 相续解脱如来所作随顺处了义经·佚名

    刘宋中天竺沙门求那跋陀罗译,即《解深密经》如来成所作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