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七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九

舆地考【十一】

浙江省

【臣】等谨按周官职方以会稽为扬州山镇汉代因之以立郡今之浙东浙西皆古会稽郡地也至东汉而分属吴郡至吴而分吴兴东阳临海新都至晋而分永嘉至隋而分余杭至唐而分余姚信安缙云至宋而分嘉禾建置代殊绣壤交错盖十一郡之所从来渐矣禹贡扬州山水惟震泽实跨嘉湖之境若郭璞以钱唐为三江之一韦昭以浦阳为三江之一虽持论或有岐出要之其为扬州东南境固自昔然也总全浙之形势北通三吴南引七闽而浙水实中络其间唐时始分浙江东西二道自元以来遂以浙名省盖江源发自歙县至桐江合金华衢州之水曲折而东以归於海是为由江入海之次第海水自鼈子门入为诸山所束激而为涛逆流数百里至富春而始平是为由海入江之次第故浙水者实全省之鎻钥也

圣朝轸念海疆勤求保障巨塘屹立永奏安澜我皇上法驾所临亲殷相度审水亹之顺逆筹沙土之盈

虚伐石楗薪并承

睿略洵为万世之利赖矣若夫滨海之地自嘉兴以迄

於温州迢递千有余里入我

朝而定海置县玉环设厅并在大海之中南北相望以拱卫全浙盐?亚於淮南桑麻比於吴会又

郅治之规模度越乎前代者与浙江明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杭州府领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台州金华衢州严州温州处州十一府又置浙江都指挥使司领杭州等十六卫湖州等五守御千户所

本朝初因之设福浙总督驻福州府兼辖浙江设廵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杭州府顺治十五年专设浙江总督亦驻杭州康熙八年裁九年复设二十三年仍并於福建总督为福浙总督雍正五年专设浙江总督兼管廵抚事十二年仍并福浙总督凡领府十一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俱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八百八十里南北距一千八十里东至海六百里西至江南徽州府界二百八十里南至福建建宁府界九百六十里北至江南苏州府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福建福宁府界一千一百三十里西南至江西广信府界七百五十里东北至江南松江府界三百七十里西北至江南广德州界三百二十里在

京师南三千三百里

杭州府为省治东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七十三里东至赭山海口六十里西至严州府桐庐县界一百三十五里南至绍兴府萧山县界二十八里北至湖州府德清县界四十五里东南至萧山县界二十八里西南至金华府浦江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北至嘉兴府石门县界一百二里西北至安徽宁国府宁国县界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二百里明为杭州府

本朝初因之乾隆三十八年升海宁县为州凡领州一县八

钱唐县【附郭治府西境】

仁和县【附郭治府东境】

海宁州【在府东北一百七十里明海宁县乾隆三十八年升为州】

富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余杭县【在府西北七十里】

临安县【在府西北一百里】

於潜县【在府西北一百七十里】

新城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昌化县【在府西二百十里】

嘉兴府在省治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五十里南北距一百里东至江苏松江府娄县界六十里西至湖州府归安县界九十里南至杭州府海宁县界七十里北至江苏苏州府震泽县界三十里东南至松江府金山县界一百五里西南至杭州府仁和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娄县界六十里西北至湖州府乌程县界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二十里明为嘉兴府初属南直隶後改隶浙江布政使司

本朝因之领县七

嘉兴县【附郭治府东南境】

秀水县【附郭治府西北境】

嘉善县【在府东北三十六里】

海盐县【在府南八十里】

平湖县【在府东南五十四里】

石门县【在府西南八十里旧崇德县康熙元年改为石门县】

桐乡县【在府西南五十五里】

湖州府在省治北少西一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八十二里南北距一百三十八里东至江苏苏州府震泽县界七十二里西至安徽广德州界一百十里南至杭州府仁和县界一百二十里北至太湖十八里东南至嘉兴府桐乡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安徽宁国府宁国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北至苏州府吴县界六十四里西北至江苏常州府宜兴县界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三百里明为湖州府初属南直隶後改隶浙江布政使司

本朝初因之乾隆三十八年改安吉州为县凡领县七

乌程县【附郭治府西北境】

归安县【附郭治府东南境】

长兴县【在府西北六十里】

德清县【在府南少东九十里】

武康县【在府南少西一百十里】

安吉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旧安吉州乾隆三十八年改为县】

孝丰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宁波府在省治东南四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四里南北距二百八里东至海一百四里西至绍兴府余姚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台州府宁海县界一百四十六里北至海六十二里越海即江南松江府界东南至海一百十二里西南至台州府宁海县界一百二十六里东北至海七十二里西北至绍兴府余姚县界一百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六百四十里明初为明州府洪武十四年改为宁波府领县五

本朝初因之康熙二十六年增置定海县凡领县六鄞县【附郭】

慈谿县【在府西北五十里】

奉化县【在府西南八十里】

镇海县【在府东北六十里旧为定海县地康熙二十六年别置定海县於舟山改故定海为镇海县】

象山县【在府东南二百七十里】

定海县【在府东少北二百六十里旧为昌国废县康熙二十六年置定海县】

绍兴府在省治东南一百三十八里东西距三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九十里东至宁波府慈谿县界一百九十里西至杭州府钱塘县界一百三十里南至金华府东阳县界二百五十里北至海四十里东南至台州府天台县界三百里西南至抗州府富阳县界一百九十二里东北至慈谿县界二百二十七里西北至钱唐县界一百二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四百五十八里明为绍兴府

本朝因之领县八

山隂县【附郭治府西境】

会稽县【附郭治府东境】

萧山县【在府西北一百十二里】

诸暨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

余姚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

上虞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

嵊县【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

新昌县【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

台州府在省治东南五百七十七里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五十五里东至海一百八十里西至处州府缙云县界一百九十里南至温州府乐清县界一百十里北至绍兴府新昌县界一百四十五里东南至海一百九十里西南至温州府永嘉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北至宁波府象山县界二百八十里西北至金华府东阳县界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七百七十八里明为台州府

本朝因之领县六

临海县【附郭】

黄岩县【在府东南六十里】

天台县【在府西北九十里】

仙居县【在府西少南九十里】

宁海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

太平县【在府东南一百四十里】

金华府在省治西南四百五十里东西距三百四十里南北距二百里东至台州府天台县界二百七十里西至衢州府龙游县界七十里南至处州府缙云县界一百里北至严州府建德县界一百里东南至台州府仙居县界三百五十里西北至龙游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绍兴府嵊县界二百五十里西北至严州府夀昌县界九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五百八十八里明初为宁越府又改为金华府

本朝因之领县八

金华县【附郭】

兰谿县【在府西北五十里】

东阳县【在府东少北一百三十里】

义乌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永康县【在府东南一百十里】

武义县【在府南少东七十五里】

浦江县【在府东北一百十里】

汤溪县【在府西南五十里】

衢州府在省治西南五百六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二十里东至金华府汤溪县界一百十里西至江西广信府玉山县界一百十五里南至处州府遂昌县界一百二十五里北至严州府遂安县界九十五里东南至遂昌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福建建宁府浦城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北至严州府夀昌县界九十里西北至安徽徽州府婺源县界一百九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六百四十里明初为龙游府寻改为衢州府

本朝因之领县五

西安县【附郭】

龙游县【在府东七十里】

江山县【在府西南七十五里】

常山县【在府西八十里】

开化县【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严州府在省治西南二百七十里东西距三百七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杭州府富阳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安徽徽州府歙县界二百三十里南至金华府兰谿县界四十里北至杭州府於潜县界一百三十五里东南至金华府治一百四十五里西南至衢州府治二百里东北至杭州府治二百七十里西北至歙县治三百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四百二十八里明改为建安府後改为严州府

本朝因之领县六

建德县【附郭】

淳安县【在府西一百六十五里】

桐庐县【在府东北九十五里】

遂安县【在府西少南一百八十里】

夀昌县【在府西南九十里】

分水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三里】

温州府在省治东南八百九十里东西距一百六十里南北距五百里东至海七十里西至处州府青田县界九十里南至福建福宁府霞浦县界三百里北至台州府仙居县界二百里东南至海一百里西南至福宁府夀宁县界三百八十里东北至台州府治三百里西北至处州府治三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六百九十里明为温州府领县五

本朝因之雍正五年设同知分置玉环山地方为玉环厅凡领县五厅一

永嘉县【附郭】

瑞安县【在府南八十里】

乐清县【在府东北八十里】

平阳县【在府西南一百三十里】

泰顺县【在府西南三百七十里】

玉环厅【在府东南海中旧名木榴山亦名木屿明洪武时徙其民於内地其地遂虚 本朝以其地分属温州府之乐清台州府之太平二县雍正五年设同知驻此专理民事仍隶於温州府】处州府在省治南一千九十八里东西距四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十里东至温州府永嘉县界二百七十里西至福建建宁府浦城县界二百二十里南至温州府泰顺县界二百三十里北至金华府武义县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温州府瑞安县治二百八十里西南至建宁府政和县治四百六十里东北至金华府永康县治一百八十里西北至衢州府龙游县治二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四千五百八十里明为处州府

本朝因之领县十

丽水县【附郭】

青田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

缙云县【在府东北九十里】

松阳县【在府西一百二十里】

遂昌县【在府西少北一百八十里】

龙泉县【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

庆元县【在府西南四百里】

云和县【在府西南一百十里】

宣平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景宁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九

猜你喜欢
  皇清开国方略巻一·阿桂
  卷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四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九·佚名
  一六五 大学士舒赫德奏遵旨查明提调等失察黄寿龄携书外出请交部察议折·佚名
  战国策卷四·鲍彪
  高劢传·李延寿
  许敬宗传·刘昫
  窦威传·欧阳修
  沈燮臣·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在病中·徐志摩

    我是在病中,这恹恹的倦卧,看窗外云天,听木叶在风中……是鸟语吗?院中有阳光暖和,一地的衰草,墙上爬著藤萝,有三五斑猩的,苍的,在颤动。一半天也成泥…… 城外,啊西山!太辜负了,今年,翠微的秋容!那山中

  • 卷一百三十四·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隋第五 崔仲方【字不齐博陵安平人仕周为司玉大夫武帝下齐城授仪同进爵范阳县侯隋受禅位上开府炀帝时进位大将军礼部尚书出为上郡信都二郡

  • 帝纪第五 孝怀帝 孝愍帝·房玄龄

    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太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属孝惠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初拜散骑常侍,及赵王伦篡,见收。伦败,为射声校尉。累迁车骑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未之镇

  • 卷二百八 治平三年(丙午,1066)·李焘

      起英宗治平三年四月盡是年十二月   夏四月甲申朔,觀文殿學士、戶部侍郎孫沔自環慶改帥鄜延,未至,卒於道。贈兵部尚書,謚曰威敏。沔居官以才力聞,強直少所憚。然喜燕遊、女色,故中間坐廢。妻邊氏,肅之孫,悍妒為一時所傳

  • 第六回 帖木真独胜诸部 札木合复兴联军·蔡东藩

      却说帖木真为部长后,招携怀远,举贤任能,命汪古儿、雪亦客秃、合答安答勒都儿三人司膳;元重内膳之选,非笃敬素著者不得为之,语见《元史&middot;石抹明里传》。迭该管牧放羊只;古出沽儿修造车辆;朵歹管理家内人口;忽必来、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九·佚名

    弘治十一年七月乙未朔孟秋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门之神○丁酉 万寿圣节遣驸马都尉马诚林岳告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告 景皇帝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

  • 薛莹后汉记·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光武帝纪○○一光武征伐,尝乘革车羸马。公孙述破,益州送乐器、旅车〔一〕、乘舆,(什)〔法〕物然后备〔二〕。──书钞卷一三九 〔一〕范书光武帝纪作「葆车」,是。 〔二〕据范书光武帝纪改。 ○○二王莽之际,天下

  • 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本传是郦食其、陆贾、朱建三个人的合传。这三个人的共同特点都是有一副伶牙利齿,能言善辩,嘘枯吹生,大有战国时代纵横家的遗风。尽管他们有共同之处,但是其成就和贡献却不尽相同。朱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三 洪武十六年三月甲辰朔,上以云南平,命长兴侯耿炳文往谕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曰:“卿等久劳于外,今蛮夷已平,可以班师。若迟速之期,宜自审度。”

  • 穷达行藏各有志·孔子

    【原文】 逸民①: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②。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③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

  • 卷六·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六     元 王天与 撰五子之歌第三       夏书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汉孔氏曰啓子也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汉孔氏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三·自融

    虎丘隆禅师禅师和之含山人也。名绍隆。机投佛果勤禅师。出世开圣。次迁彰教。果还□移居虎丘。时佛果门贤虽有妙喜辈。尚庵居。楚吴衲子惟趋虎丘。故虎丘法筵之盛。无异佛果之住蒋山也。师凡见学流。必以湛堂死心诸宗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七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七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千问品第七之八几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等者。一切应分别。谓色蕴。若染污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若不染污非有身见为因非有身见因。受蕴有三句。或有

  •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楚圆

    门人住石霜山慈明大师楚圆集师初开堂读疏罢。维那白槌云。法筵龙象众。当观第一义。师云。若论此事。绝有言诠。维那白槌。已成朕兆。虽然如是。官不容针。私通车马。况乃表白。大德高谈华翰。显唱皆周。人天僧俗。同

  • 金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诸供养仪轨。如余经中广说。今但晨暮修行。或四时三时常习不间故。略去重叠简其要略。行者欲作诸佛顶念诵。先结三

  • 游廌山集·游酢

    宋代诗文别集。4卷。游酢撰。《四库全书》据采自福建的清抄本录入,其抄本(四库底本)现存北京图书馆。宋代杨时《御史游公墓志铭》称游酢所著“有《中庸义》一卷,《易说》一卷,《诗二南义》一卷,《论语》、《孟子》杂

  •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通鉴释例》一卷,〈内府藏本。〉宋司马光撰。皆其修《通鉴》时所定凡例,后附《与范祖禹论修书帖》二通。有光曾孙尚书吏部员外郞伋跋语,称遗稿散乱,所藏仅存,脱略已甚,伋辄掇取分类为三十六例。末题丙戌仲秋,乃孝宗乾道二年

  • 地藏菩萨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谓地藏菩萨在东方琉璃世界,见地狱众生受苦,故来到地狱,与阎罗一起断案。并谓凡造地藏像、写地藏经、称地藏名者,皆得往生净土。舍命之日地藏菩萨当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