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八十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

舆地考【十二】

湖北省

【臣】等谨按禹贡以荆及衡阳表荆州之界实兼今湖北湖南全境而尔雅则称汉南曰荆州周礼职方则称荆州其川江汉盖南条之水以江汉为长江汉既治而其余附近诸水亦无不治其负汉络江为二渎之所交会者惟今之湖北形势为然汉水由郧西入境经郧阳襄阳安陆至汉阳府与大江会即书导汉自沧浪过三澨至大别入江之道也江水由巴东入境经宜昌荆州汉阳绕武昌府而南入江西界即书导江自澧过九江至东陵之道也是湖北一省禹迹几周徧焉总其地势则东引三吴西控巴蜀北枕关雒而南跨乎洞庭江山雄伟为全楚扼要之地荆门夏口之间自古倚为重险自入

本朝以来承平日久舟车往来久为川陆通涂至於郧阳界川陕河南之交明时特设抚治都御史以镇之而施州故卫错镶黔中历代又皆为土司所辖至我

朝以秦蜀宁谧久罢郧阳抚治之设其施南一府则以羣苗内面徧置流官即疆土之宜因时损益而

圣世广德所及即於是徵焉盖江汉之化行固远过周

南矣

湖北明湖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武昌府统辖湖南北共领府十五州二其武昌汉阳黄州德安安陆荆州襄阳郧阳八府为今湖北地又增湖广都指挥使司领武昌等卫成化时又增置行都指挥使司分领荆州等卫及均州等守御千户所嘉靖时改安陆府为承天府又增置兴都留守以领卫所

本朝初改承天府为安陆府设湖广总督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武昌又设偏沅巡抚驻偏桥镇又设抚治郧阳都御史分治郧阳以控四川陕西河南湖南四省之交康熙三年以偏沅巡抚驻长沙又移湖广右布政使司於长沙分治湖南改湖广巡抚为湖北巡抚与左布政使司仍治武昌领武昌汉阳黄州德安安陆荆州襄阳郧阳八府六年定湖北湖南为两省改左布政为湖北布政使司又裁郧阳抚治统归於湖北巡抚七年令总督兼辖四川为川湖总督移驻荆州府十九年仍为湖广总督还驻武昌雍正六年升荆州府属之归州为直隶州十三年升荆州府属之彛陵州为宜昌府又升归州属之恩施县为施南府仍降归州为属州属於宜昌府凡领府十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俱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二千四百四十里南北距六百八十里东至安徽安庆府宿松县界五百五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一千八百九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临湘县界四百里北至河南汝寜府罗山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江西九江府瑞昌县界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四川重庆府彭水县界二千五百十五里东北至安徽六安州霍山县界四百六十里西北至陕西商州山阳县界一千四百七十里在

京师西南三千一百五十里

武昌府为省治东西距五百三十二里南北距四百七十二里东至江西九江府瑞昌县界五百二十五里西至汉阳府汉阳县界七里南至湖南岳阳府临湘县界四百里北至黄州府黄冈县界七十二里东南至江西南昌府武寜县治四百五十里西南至岳州府平江县治六百三十里东北至黄冈县治一百八十五里西北至汉阳府黄陂县治一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一百五十五里明为武昌府降兴国路为属州

本朝初为湖广省治後分为湖北省治领州一县九江夏县【附郭】

武昌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

嘉鱼县【在府西南一百五十里】

蒲圻县【在府西南三百六十里】

咸宁县【在府东南二百四十里】

崇阳县【在府南三百六十里】

通城县【在府西南五百里】

兴国州【在府东南三百八十里】

大冶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

通山县【在府南一百八十里】

汉阳府在省治西北十里东西距三百二十七里南北距六百四十里东至武昌府江夏县界七里西至安陆府潜江县界三百二十里南至湖南岳州府临湘县界四百十里北至河南汝宁府罗山县界二百三十里东南至武昌府治十里西南至荆州府监利县治五百六十里东北至黄州府治一百八十里西北至德安府治三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一百五十里明洪武九年省汉阳府入武昌府十三年复置府共领县二又降沔阳府为属州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雍正七年以黄州府之黄陂县德安府之孝感县来属乾隆二十七年以安陆府之沔阳州来属又析沔阳州地置文泉县三十年复省文泉县入州凡领州一县四汉阳县【附郭】

汉川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黄陂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

孝感县【在府北一百四十里初属德安府雍正七年改属汉阳府】

沔阳州【在府西南三百六十里初属安陆府乾隆二十七年改属汉阳府又析州地置文泉县三十年仍省入州】

黄州府在省治东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六百六十五里南北距四百八十里东至安徽安庆府界五百十里西至汉阳府界一百五十五里南至武昌府武昌县界十里北至河南汝宁府界四百七十里东南至江西九江府界四百二十里西南至武昌府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安徽凤阳府夀州界五百八十四里西北至河南汝寜府信阳州界五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二百六十里明为黄州府降蕲州为属州共领州一县八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雍正七年分黄陂县往属汉阳府今领州一县七

黄冈县【附郭】

蕲水县【在府东南一百十里】

罗田县【在府东一百六十里】

麻城县【在府东北一百八十里】

黄安县【在府北二百四十里】

蕲州【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广济县【在府东二百五十里】

黄梅县【在府东三百五十里】

德安府在省治西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三百八十里南北距三百八十里东至汉阳府孝感县界八十里西至襄阳府枣阳县界三百里南至汉阳府汉阳县界二百里北至河南汝宁府信阳州界一百八十里东南至汉阳府治三百十里西南至汉阳府沔阳州治三百四十里东北至河南光州治四百三十里西北至襄阳府治四百九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四百八十里明洪武初降德安府为州属黄州府十三年复为德安府领州一县五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雍正七年分孝感县往属汉阳府今领州一县四

安陆县【附郭】

云梦县【在府东南六十里】

应城县【在府南八十里】

随州【在府西北一百三十里】

应山县【在府北九十里】

安陆府在省治西北五百三十五里东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四百十里东至德安府应城县界二百七十里西至荆州府江陵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荆州府监利县界二百九十里北至襄阳府宜城县界一百二十里东南至汉阳府治五百六十里西南至荆州府治二百八十里东北至德安府随州治三百里西北至襄阳府治三百二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二百里明洪武八年降安陆府为州嘉靖十年改为承天府以荆门州及沔阳州属之共领州二县五

本朝改为安陆府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乾隆二十七年分沔阳州往属汉阳府今领州一县五锺祥县【附郭】

京山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

潜江县【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天门县【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旧为景陵县雍正四年改为天门县】

荆门州【在府西九十里】

当阳县【在府西二百十里】

荆州府在省治西八百里东西距七百二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十里东至汉阳府沔阳州界二百里西至宜昌府归州界五百二十五里南至湖南澧州界一百九十里北至安陆府荆门州界二十里东南至岳州府华容县界二百八十九里西南至宜昌府长阳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北至安陆府治三百二十里西北至襄阳府南漳县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二百八十里明为荆州府共领州二县十一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雍正六年升归州为直隶州分夷陵州长阳县属之十三年改夷陵州为宜昌府以归州及长阳兴山巴东三县皆往属宜昌府今领县八

江陵县【附郭】

公安县【在府南一百二十里】

石首县【在府东南一百八十里】

监利县【在府东二百四十里】

松滋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枝江县【在府西一百八十里】

宜都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

远安县【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

襄阳府在省治西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六百七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德安府随州界二百十里西至郧阳府郧县界四百六十里南至安陆府荆门州界一百八十里北至河南南阳府新野县界九十里东南至安陆府界三百二十里西南至宜昌府治五百七十里东北至南阳府治二百二十五里西北至郧阳府治四百七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六百二十里明为襄阳府

本朝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领州一县六襄阳县【附郭】

宜城县【在府东南一百二十里】

南漳县【在府西南一百二十里】

枣阳县【在府东北一百四十里】

谷城县【在府西北一百四十里】

光化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

均州【在府西北三百九十里】

【臣】等谨按古荆豫二州之界判自南漳县之荆山自南漳而西百余里为景山水经注所谓荆山之首也当房县之南远安兴山县之北为荆豫梁三州分界处自南漳而东则为荆门州锺祥京山二县及随州之南又东为应山县县北即义阳三关依山为阻与荆州凖望相直其南为荆州境其北为豫州境

郧阳府在省治西北一千二百五十里东西距七百十里南北距四百里东至河南南阳府浙川县界一百五十里西至陕西兴安州平利县界五百六十里南至襄阳府均州界一百二十里北至陕西商州商南县界二百八十里东南至襄阳府谷城县界四百九十里西南至平利县界五百六十里东北至浙川县界一百三十里西北至商州山阳县界二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京师二千五百里明成化十二年于郧县置郧阳府降房州为县并设抚治郧阳都御史共领县七

本朝顺治十六年省上津县入郧西县初属湖广省後分属湖北省康熙六年裁郧阳抚治专归湖北巡抚管辖凡领县六

郧县【附郭】

房县【在府西南三百十里】

竹山县【在府西南三百六十里】

竹溪县【在府西南五百九十里】

保康县【在府东南三百四十里】

郧西县【在府西一百三十里】

宜昌府在省治西一千八十里东西距五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十里东至安陆府当阳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四百五十里南至荆州府宜都县界六十里北至襄阳府南漳县界三百五十里东南至当阳县界一百四十里西南至湖南岳州府石门县界三百五十里东北至荆州府远安县界九十里西北至郧阳府房县界五百六十五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五百四十里明洪武初为硖州府九年降为夷陵州与归州并属荆州府

本朝初因之雍正六年升归州为直隶州以夷陵州及长阳县属之十三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以归州及长阳兴山巴东三县来属又置东湖县为府治又开置鹤峰州及长乐县凡领州二县五东湖县【附郭汉置夷陵县明省入夷陵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东湖县为府治】

归州【在府西北三百五里初属荆州府雍正六年升为直隶州十三年改属宜昌府】长阳县【在府西南七十六里初属荆州府雍正六年分属归州十三年改属宜昌府】兴山县【在府北三百十里初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宜昌府】

巴东县【在府西四百二十五里初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宜昌府】

鹤峯州【在府南四百七十里明置容美宣抚司寻废永乐四年复置 本朝初因之为土司雍正十三年改置州】

长乐县【在府南一百九十一里明洪武六年置五峯石宝长官司十四年废永乐五年复置属於容美宣抚司寻又废 本朝初为土司地雍正十三年改置县】

施南府在省治西一千九百八十里东西距五百八十八里南北距六百五十五里东至宜昌府鹤峯州界一百七十里西至四川石柱厅界四百十八里南至四川酉阳州界四百一十五里北至四川夔州府巫山县界二百四十里东南至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界二百六十五里西南至四川重庆府黔江县界三百十五里东北至巫山县界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夔州府万县界三百八里自府治至

京师三千七百八十六里明初为施州兼置施州卫洪武二十三年并州入卫改建施州卫军民指挥使司领施南等各土司属於湖广都指挥使司

本朝初因之雍正六年改为恩施县属归州十三年於恩施县置施南府增置宣恩来凤咸丰利川四县乾隆元年以四川夔州府之建始县来属凡领县六

恩施县【附郭明为施州卫地 本朝雍正六年改置恩施县属归州十三年置施南府以县为府治】

宣恩县【在府东南八十里明为施南道宣抚司属施州卫 本朝初为施南土司雍正六年属於恩施县十三年改置宣恩县属施南府】

来凤县【在府南二百七十里明永乐九年改为长官司十三年复为宣抚司属施州卫 本朝初为散毛土司地雍正六年属於施恩县十三年改置来凤县属府】

咸丰县【在府西南二百二十五里明洪武二十三年置散毛千户所二十四年改为大田军民千户所属施州卫 本朝初置土巡司雍正六年属于恩施县十三年改置咸丰县属府】利川县【在府西一百七十八里本施南土司地本朝雍正十三年改置利川县属府】建始县【在府东二百十里初属四川夔州府乾隆元年改属施南府】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八十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三 列传二百八十·赵尔巽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二·杨仲良
  溪山馀话·陆深
  卷之四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十八 忠义传十一·纪昀
  提要·阿桂
  第二节金制管乐器·李叔同
  卷三 魏书三 明帝纪第三·陈寿
  裴松之传·沈约
  冯熙传·魏收
  循吏传论·李延寿
  唐铎传·张廷玉
  卷一百·佚名
  王承祖·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尚仲贤

    (末扮敬德上了) 【王宫】【端正好】如今罢了干戈,绝了征战,扶持俺这唐世界文武官员。那回是真个今番演,赵显得俺经熬炼。 【滚绣球】却受着帝王宣,要施展,显我那旧时英健。不索说在骏马之前,我身上不曾托铠甲,腰间不曾带弓箭

  • 卷五·贯休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禅月集>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五 唐 释贯休 撰 古风杂言二十二首 大蜀皇帝夀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 尧铭 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堦蓂不凋永孚于休垂衣飘

  • 巻二十五·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籖卷二十五明 胡震亨 撰谈丛一四子轶事不少概见惟杨盈川有呼朝士为麒麟楦一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唯观对属能义山自咏尔时之四子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少陵自咏万古之四子尝恠陈射洪以拾

  • 卷三十二·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三十二钱塘 王琦 撰诗文【二十一首】赠李白           杜 甫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媿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杜 甫二年客东都所历厌

  • 卷七十七·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七十七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四 温庭筠【字飞卿并州人】 嘲春风 春风何处好别殿饶芳草苒嫋传鸾旗萎蕤吹雉葆扬芳历九门澹荡入兰荪争奈白圑扇时时偷主恩 湘宫人歌 池塘芳意湿夜半东风起生

  • 云林集巻上·危素

    明 危素 撰凰之飞【为北庭安鲁丁县丞母譔】凰之飞兮朝阳晖晖彼凤高翔兮将雏何之畬田有禾饥不食兮山有恶木夕不栖兮西逝白日兮东流沧波嗟嗟安母兮伤如之何陇头水陇头之水向西流莽莽寒云艸树秋水中尚有秦时血今古征人

  • 卷三百六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六·脱脱

        李显忠 杨存中 郭浩 杨政   李显忠,绥德军青涧人也。初名世辅,南归,赐名显忠。由唐以来,世袭苏尾九族巡检。初,其母当产,数日不能免,有僧过门曰:"所孕乃奇男子,当以剑、矢置母旁,即生。"已而果生显忠,立于蓐,咸

  • 卷四·庞元英

      四月六日,北辽贺同天节使副见,望参官起居。是日微雨,特放,唯引对北辽使者于紫宸殿,酒五行罢。  户部王员外言:昔年作一梦,甚奇。一布牓大书云:「七元均气,丁丑人作相。」后数年,今右仆射蔡公拜,公丁丑生,实契此梦。乃知宰相

  • 卷之二百六十九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十成化二十一年九月己酉朔○庚戌升大理寺右少卿杨理为左少卿左寺丞张锦右少卿光禄寺少卿杨惇本寺卿尚宝司卿张谦南京太仆寺卿户部郎中白玢南京尚宝司卿中书舍人刘称尚宝司丞○命故忠义后卫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万历十五年冬十月丙辰朔享 太庙○ 上御皇极殿颁明年大统历○丁巳礼部上 皇第四子翦发仪注一前期 上择内夫人之敬慎者使为师姆及慈姆保姆以奉 皇子翦发是日早师姆抱 皇子于寝宫翦发为鬌留覊如礼一是日 上具常服

  • 耶律学古传·脱脱

    耶律学古,字乙辛隐,于越耶律洼之庶孙。聪明机敏,好学,擅长翻译及做诗。保宁年间,补为御盏郎君。乾亨元年(979),宋军攻下河东之后,乘胜侵袭燕地,学古受诏令前往赴救。刚到燕京,宋军击败耶律奚底、萧讨古等人,兵势更加嚣张,围城三

  • 李好文传·宋濂

    李好文,字惟中,大名东明人。中至治元年(1321)进士,受任为大名路氵睿州判官。进京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国子助教。泰定四年(1327)任命为太常博士。适逢盗贼偷窃太庙已故皇帝灵位牌,好文说:“按礼教,已故皇帝灵位牌应用木制造

  • 杨允绳传·张廷玉

    杨允绳,字翼少,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行人。过了很久,被提升为兵科给事中。严嵩独为相国,有诏令朝廷推选阁员。杨允绳和同官王德、沈束一起陈述慎选辅臣、收录遗佚二事。不久,奉命会集英国公张溶、抚宁

  • 徐忠传·张廷玉

    徐忠,合肥人。承袭父爵为河南卫副千户。屡次随大军北征,俘获颇多,进升为济阳卫指挥佥事。洪武末年,徐忠镇守开平。燕兵攻破居庸、怀来,徐忠以开平投降。随军攻战于滦河,与陈旭一起攻取其城。李景隆进攻北平,燕兵自大宁回救。

  •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王礼考【十三】巡幸乾隆六年七月上奉皇太后巡幸避暑山庄谕曰朕初次行围所有经过州县前经屡降谕旨不令丝毫扰累但安营除道未免有资民力朕心轸念着将该地方本年应徵额赋蠲免十分之三以昭朕体

  • 卷一百八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四 朱批王溯维奏摺 雍正七年闰七月初十日分查松江府钱粮【臣】王溯维谨奏为谨遵 圣谕奏谢 天恩事窃【臣】至愚极陋历任州县罪过多端

  • 夫乐者乐也(1)·戴圣

    ——中正和谐是乐的准则 【原文】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2),人之道也(3)。声音动静,性术之变(4),尽于此类。故人不耐无乐(5),乐不耐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耐无乱。先王耻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

  • 小花朵集·老舍

    老舍论文散文集。1963年3月百花文艺出版社第1版。收录了作者的文章29篇和《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