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劢传
高劢,字敬德,高岳之子。他幼时聪明敏捷,容貌秀美,风度翩翩,以仁爱孝顺出名。七岁时继承父亲高岳的爵位为清河王,十四岁任青州刺史,历任祠部尚书、开府仪同三司,朝廷又改封他为安乐侯。他性情刚烈正直,卓有才干,斛律光很敬重他,每次出兵打仗,都举荐他作副将。他后来又迁任侍中、尚书右仆射。
  后主高纬被北周的军队打败,他保护着太后回到邺都。当时宦官专权,仪同苟子溢尤被宠幸。高劢准备把他斩首,以祭殉战场上死难的将士。太后救助苟子溢,才被释放。刘文殊悄悄对他说“:苟子溢这些人,一句话就能定人的祸福,您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他扯着衣襟说“:现在北周的军队步步进逼,朝中大臣大多背叛,朝政弄成这个样子,正是由于这些宦官弄权误国造成的。如果我今天杀了他们,明天就将我处死,也没有怨言。”刘文殊听了十分惭愧。高劢劝告后主,将五品以上官员的家属,都安置在金凤、圣应、崇光三座宫殿内,并威胁他们:如果战争不能取胜,就把这三座宫殿连同他们的亲属都烧掉。这些人一定拼死杀敌,可以获取胜利。后主不听从他的建议,便放弃邺城向东迁徙,高劢常率兵断后,他被周军抓获。周武帝得到他十分高兴,同他谈话时问他北齐灭亡的原因,他一说话就痛哭流涕,悲不自禁,周武帝听了也改变容色,授予他开府仪同三司。
  隋文帝杨坚任北周的丞相,对高劢说“:北齐灭亡是由于朝廷任用权奸佞臣,你们父子二人的忠诚良善,邻国的人都有所闻,今后你要自重自爱。”高劢叩拜致谢说“:我是灭亡了的北齐的一个官员,不能扶持国家的危困,使她安定于将倾之时。既然蒙受您的宽宥,已很感荣幸,况且又滥充官位,因不称职,所以很快招致诽谤。”杨坚很器重他。他又升任楚州刺史。楚州城北有一座伍子胥庙,当地的风俗常在这里拜祭鬼神。祈祷者必定献上杀牲的耕牛和酒,以至于为此倾家荡产。他叹息道“:伍子胥是一位贤者,怎么会损害百姓呢?”便告诫他管辖的军民,从此以后不准再在这里祭祀鬼神,百姓们都很高兴。
  开皇七年(587),他转任光州刺史,上表说:“南朝陈氏数年以来荒谬滋长,越来越甚。上天厌恶道德混乱的国家,妖魔怪异的事情不断出现。或者空中时时响起很大的声音,或者行路的人都传说遇上了妖魔鬼怪,或者挖出人的心肝供奉天狗,或自舍自身以满足妖魔的所谓需求。那里真是人神共愤,怪异丛生。我以庸陋之才,多次担任边地的守土官吏,与南陈接壤,对那里的情形了解得很清楚。上天讨伐有罪的国君,正在这个时候。如果我军战车的车轮响起如雷滚动的声音,战船竞发,如闪电行空,向南陈开进,我虽然才能低劣,也愿效犬马之劳。”并奏上平陈的五种方略,隋文帝十分称许,用美好的词句写成诏书答复他。大举讨伐南陈时,任他为行军总管,跟随宜阳公王世积攻下陈国的江州。因立功被授予上开府的官职,赐给物品三千段。
  这时,陇右羌族各个部落多次发生变乱,朝廷因高劢威名远播,便任命他为洮州刺史。上任之后,大家都很崇拜他的威望和恩惠,汉人和夷人都高兴地归附,豪猾奸恶的不逞之徒销声匿迹,社会安定,路不拾遗,他因善于管理地方受到朝野称赞,后来,吐谷浑族前来进犯,他正在患病,不能领兵抗御,敌兵大肆掠夺而去。宪司奏报他丢失了人口,被朝廷免去官职,他在家中去世。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二十一 张裕·李延寿 卷一百十八 志九十三·赵尔巽 卷之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千八十五·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七十一·纪昀 九八二 军机大臣奏苏州织造将《通鉴纲目》板片解送至京片·佚名 卷二十五 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第二十五·陈寿 晋纪十八 显宗成皇帝中之下咸康四年(戊戌、338)·司马光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七十六、亲贵用事·黄鸿寿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二·佚名 125.谢安东山再起·林汉达 纲鉴易知录卷七五·吴楚材 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