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尚书纂传卷六     元 王天与 撰

五子之歌第三       夏书

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汉孔氏曰啓子也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汉孔氏曰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陈氏曰昆兄也唐孔氏曰五人自有长幼故称昆弟薛氏曰据五人言之则曰昆弟对太康言之则曰厥弟对其母言之则曰五子唐陆氏曰五人名字书传无闻仲康其一也洛汭说见禹贡○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五子之歌】

五子之歌

【汉孔氏曰啓之五子因以名篇程子曰书为王者之轨范不独着圣王之事以为法亦存其失以示戒五子之歌是也○郑氏曰此篇训体也○蔡氏曰今文无古文有】

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唐孔氏曰史述作歌之由先叙失国之事○汉孔氏曰尸主也薛氏曰尸如主祭之尸盖居其位而不为也经言居其位而不能有为曰尸者太康尸位是也居其位而不敢有为曰尸者康王尸天子是也康王居忧听于冢宰故谓之尸天子非其罪也太康非有他故而游畋忘及放弃万机故此言尸位与羲和尸厥官同○汉孔氏曰君丧其德则众民皆二心矣蔡氏曰豫乐也夏谚谓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先王游豫有节皆以为民非若太康以逸豫灭德也陈氏曰灭丧也德根于性本无可灭之理以其荒滛不反虽谓之灭可也贰擕贰也○汉孔氏曰盘乐游逸无法度○汉孔氏曰洛水之表水之南田猎过百日不还林氏曰有洛之表言其逺也十旬弗反言其乆也○汉孔氏曰有穷国名羿诸侯名距太康于河不得入国遂废之唐孔氏曰左传云夏之方衰也后羿自鉏迁于穷石然则羿居穷石穷是诸侯之国说文云羿帝喾射官贾逵云羿之先祖世为先王射官故帝赐羿弓矢使司射帝喾帝尧时皆有羿羿是善射之号非人之名不知羿名为何苏氏曰忍堪也陈氏曰距以兵阻之也吕氏曰奸雄何世无之我之理正则彼无因而入茍有间隙彼必投之此羿所以因民弗忍而距之也曰因者明祸乱之本在此而不在彼也使秦皇不筑长城起阿房陈胜呉广何所因使隋炀不治宫室伐辽东李密王世充何所因真氏曰禹之功与天地并甫及再世太康以盘游之乐遽至失国天命之靡常而前人之功不可恃如此自是羿专夏政寒浞又杀羿而代之非少康君臣辛苦经营则禹不祀矣太康逸豫以一朝而失之少康布德兆谋四十余年而后克复失之之易而复之之难如此○汉孔氏曰御侍也待太康陈氏曰太康为有穷所距故五子从母徯洛○汉孔氏曰怨其乆畋失国吕氏曰此怨非仇怨之怨乃怨慕之怨故五子之歌当以诗体观小弁父子之怨也五子之歌兄弟之怨也所谓垂涕泣而道之哀而不伤也○汉孔氏曰述循也歌以叙怨唐孔氏曰其一曰皇祖有训其二曰训有之是述大禹之戒也其三恨亡国都其四恨絶宗祀其五追悔无及直是指怨太康非为述祖戒本述戒作歌因即言及时事故言祖戒以揔之○林氏曰后世作诗者每篇皆有小序言其诗之所为作其原盖出于此】

其一曰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吕氏叙章指见篇末○唐孔氏曰五子作歌五章毎章各是一人之作辞相连接自为终始必是五子之歌相顾从轻至甚其一其二盖是昆弟之次或是作歌之次○汉孔氏曰皇君也君祖禹有训戒苏氏曰民可近者言民可亲而不可踈不可下者言民可敬而不可贱○汉孔氏曰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蔡氏曰民者国之本本固而后国安本既不固虽彊如秦富如隋终亦灭亡而已吕氏曰此二句百世兴王之定法禹受位于舜其相传之要曰可畏非民曰后非众罔与守邦躬履之乆见之精切故作训以戒子孙坚决着明○汉孔氏曰言能畏敬小民所以得众心陈氏曰一犹悉也吕氏曰禹言愚夫愚妇一能胜予此敬畏之心见天下实有此理匹夫之志万钧之势不能夺之一能胜予之实也○汉孔氏曰三失过非一也不见是谋备其微郑氏曰图谋也吕氏曰明则易见暗则难知在上之人易有不明之怨势均体敌有怒面言何所不明若人君结怨于民民不敢言而敢怨故其怨常暗而不明日深一日发则不可救圣人所以旁通下情欲图于不见也巽斋欧阳氏曰圣贤之君未有不畏民之怨怨岂在明不见是图图之不见不使之至明也怨不在大亦不在小弭之于小不使之至大也小人怨汝詈汝皇自敬德闻有怨则惧不问召怨之有无也○汉孔氏曰十万曰亿十亿曰兆言多懔危貌朽腐也腐索驭六马言危惧甚陈氏曰驭与御同唐孔氏曰经传惟兹言六马余书多言驾四者春秋公羊说天子驾六毛诗说天子至大夫皆驾四郑以周礼校人养马乘马一师四圉四马曰乘康王之诰云布乘黄朱以为天子驾四汉世天子驾六非常法也然则此言马多惧深故举六以言之苏氏曰言天下莫危于人主也聚则为君臣防则为仇敌故天下归往谓之王人各有心谓之独夫申此观之天子所恃者人心而已○汉孔氏曰惟敬则不骄真氏曰为人上者奈何不敬俊世之君以一身肆于民上视禹之训冝知所戒矣】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吕氏叙章指见篇末○林氏曰此亦禹训蒙上皇祖之文○汉孔氏曰作为也迷乱曰荒色女色禽鸟兽甘嗜无厌足峻高大雕饰此六者弃德之君必有其一有一必亡况兼有乎林氏曰宇室宇墙垣墙也吕氏曰凡事皆有其则夫妇之正搜狩之常酒以养体乐以导和栋宇之居垣墉之备皆不可废至于荒迷甘嗜峻雕是逾其则矣一逾其则即有亡之理○应氏曰禹非徒以空言警后世创朋滛之失谨游豫之度恶防酒卑宫室凡训之所戒皆身之所履也○真氏曰禹之戒凡六言二十有四字耳而古今乱亡之衅靡不由之凛乎不可犯也意者大禹作之而使子孙诵而传之乎为人主者能以此大训揭之座隅铭之楹席则保国之金汤全生之药石也】

其三曰惟彼陶唐有此冀方今失厥道乱其纪纲乃厎灭亡

【吕氏叙章指见篇末○汉孔氏曰陶唐帝尧氏都冀州蔡氏曰尧初为唐侯后为天子都陶故曰陶唐唐孔氏曰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相去不盈二百里皆在冀州自尧以来其都不出此地故举陶唐以言之陈氏曰冀方冀州之方犹诗言徐方孙氏曰夏有天下而独曰冀方指根本之地而言也○汉孔氏曰言失尧之道乱其法制自致灭亡朱子曰纪者如丝之有纪纲者如网之有纲丝无纪则不能以自理网无纲则不能以自张李氏曰言失道而及乱纪纲道与法非二事也】

其四曰明明我祖万邦之君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关石和钧王府则有荒坠厥绪覆宗絶祀

【吕氏叙章指见篇末○汉孔氏曰君万国为天子典为经籍则法贻遗言仁及后世蔡氏曰明明明而又明也张氏曰皇祖尊之也我祖亲之也陈氏曰典则皆法也典者万世之常经若周官六典是也则者一时之成式若周官六则是也○汉孔氏曰金铁曰石供民器用通之使和平则官民足林氏曰五权之法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百二十斤为石钧石五权之最重者法度之制始于权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圆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钧权是权者法度之所自出也举钧石则五权可知举权则度量凖绳可见石言关钧言和互文耳陈氏曰王府王国府库也○汉孔氏曰言古制存而太康失其业以取亡陈氏曰坠废也绪丝端可续也以喻国家之统绪郑氏曰覆灭絶断也林氏曰其后少康以一族祀夏配天是夏之宗卒不覆禹之绪卒不絶也此章虽则云然以其有灭之理亦如诗正月言赫赫宗周襃姒灭之耳】

其五曰呜呼曷归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郁陶乎予心顔厚有忸怩弗愼厥德虽悔可追

【吕氏叙章指见篇末○汉孔氏曰曷何也言思而悲林氏曰呜呼嗟叹之辞陈氏曰悲痛伤也○汉孔氏曰仇怨也言当依谁以复国乎林氏曰匹夫匹妇之怨不可犯况万姓仇予冝其失所依也○汉孔氏曰郁陶言哀思顔厚色愧忸怩心慙朱子曰郁陶思之甚而气不得伸也○汉孔氏曰言人君行已不愼其德以速灭败虽欲改悔其可追及乎陈氏曰太康失邦病根在不敬谨故五子之歌以是始终焉故曰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陈氏曰五子不咎羿而曰万姓仇予不咎百姓而曰弗愼厥德不咎太康而自怨自艾终之以不可追而已所谓怨而不怒也吕氏曰此章读之使人恻然见兄弟一体之至太康失道仇不在弟五子无失何以忸怩盖视太康所为如己为之如出太康之口代为太康寒心略无忿嫉不平之意皆真情笃友之所形见也】

【○总说五章意○吕氏曰五子之歌一章逺思大禹敬民之训二章寻咎其取亡之端三章痛惜帝统之乱亡四章反覆家绪之本末五章其情极矣尽取其忧愧归之于己观其俯仰高下节奏所在五子之心为如何○林氏曰诗虽本于三百篇实本于虞夏之世舜臯赓歌其言安以乐所谓治世之音也五子之歌其言怨以怒所谓乱世之音也是二歌虽载于书实诗之渊源也】

尚书纂传卷六

猜你喜欢
  夏书·禹贡·佚名
  卷一·陈天祥
  卷九十七·山井鼎
  卷十二·王鸿绪
  卷二十六·乾隆
  卷二百二十七·秦蕙田
  卷一·
  卷十三·吕祖谦
  卷四百八十六·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五十一·欧阳竟无
  卷四·普济
  佛说大净法门经·佚名
  佛说四自侵经·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禅林宝训卷第三·净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一出至第十一出·高濂

    第一出 标目【沁园春】〔末上〕陈女姱容。潘生俊雅。姻亲指腹。奈兵戈惊散。子母天涯。女娘指引。寄迹烟霞。张公借宿词调空夸。王郞闹会惹嗟呀。潘生投观。天遣会娇娃。堪佳美女才华暗写情词怨出家。岂知才郞邂逅。

  • 第一回 坐北京正德临朝 夸大同江彬献谄·蒲松龄

    话说只为这件奇事,编了一部耍孩儿,虽则传流已久,各人唱的不同。待在下唱来,尊客休嫌污耳。 [耍孩儿]世事儿若循环,如今人不似前,新曲一年一遭换。银纽丝儿才丢下,后来兴起打枣杆,锁南枝半插罗江怨,又兴起正德嫖院,耍孩儿异样的

  • 國語卷第十六·韦昭

      鄭語   1 桓公為司徒〔一〕,甚得周眾與東土之人〔二〕,問於史伯曰:「王室多故〔三〕,余懼及焉,其何所可以逃死?」史伯對曰:「   王室將卑,戎、狄必昌,不可偪也〔四〕。當成周者〔五〕,南有荊蠻、申、呂、應、鄧、陳、蔡

  • 卷二十·李心传

     边防二  金人渝盟金海陵炀王以癸酉冬篡立乙亥岁已有南侵意遂谋迁居汴省未几大内火宫室悉为所焚由是迁都之计稍缓丙子岁复营汴都戊寅夏谕其吏部尚书李通等以梦上帝命己征江南其秋擢通参知政事己卯春遂罢淮北陕西诸

  • 卷之一千二百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七百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洪杨轶闻·佚名

    ◎傅善祥傅善祥,金陵女也,幼习文史,年二十余,粤兵陷江宁,逼取民间识字妇女,纳之伪官,充女簿书,代为批判。善祥婉媚颇合意,后遂恃宠而骄。笺牒有不当,辄肆批骂,屡言首事诸酋,狗矢满中,盖极诋其不通也。语侵东王,王怒,乃借善祥嗜吸黄烟

  • 一一七二 军机大臣奏发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遵旨挖改进呈片·佚名

    一一七二 军机大臣奏发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遵旨挖改进呈片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蒙发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卷五至卷八一本,内「当党」二字倒写,并「旧安」二字查原本系作「旧奸」,谨遵旨挖改进呈。其余又看出

  • 志卷第十二 高丽史五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地理三。○交州道本貊地后为高勾丽所有历新罗至高丽。 成宗十四年分境内为十道以春州等郡县属朔方道明宗八年始称春州道后称东州道。 元宗四

  • 卷一百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七选举志六八旗科第题名四【历科编译进士】乾隆四年己未科满洲三宝【世泰佐领 正红旗一名】  德尔泰【奇格佐领】海龄【保成佐领】   索禄

  • 卷十九·黄伦

    <经部,书类,尚书精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精义卷十九     宋 黄伦 撰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无垢曰盘庚阳甲弟也止一迁耳而曰盘庚五迁何也曰汤迁于亳仲丁迁于嚻河亶甲居相祖乙圮于耿至盘庚迁于殷通数

  • 卷一·惠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礼说卷一     翰林院侍讲惠士奇撰天官上诗曰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言商之建国翼翼然乃四方之中正也惟王建极以立国设六官分六职以为民极极者度也中也天生民而予之度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圣人因之而制

  • 第五章 世界未来之文化与我们今日应持的态度·梁漱溟

    对世界未来文化的推测以上我们分作事实、见解、态度三项,又附中国秉持西方思想的人的思想一项,来指证西方文化现在变迁的形势已经可见;以下将试为推测世界未来文化大约是什么样子。于此,我们自先去推测最近未来的文化,然后

  • 礼记要义卷第三·魏了翁

    檀弓上一檀弓六国时人案郑目録云名曰檀弓者以其记人善于礼故著姓名以显之姓檀名弓今山阳有檀氏此于别録属通论此檀弓在六国之时知者以仲梁子是六国时人此篇载仲梁子故知也二舎适孙立庶子乃殷礼公仪仲子之䘮檀弓免焉仲

  • 成实论 第十一卷·佚名

    成实论 第十一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杂问品第一百三十八论者言一切烦恼多十使所摄。是故当因十使而造论。十使者。贪恚慢无明疑及五见。问曰。十烦恼大地法。所谓不信懈怠忘忆散心无明邪方便邪念邪解

  • 阿毗昙五法行经·佚名

        后汉安息三藏安世高译苦法黠可苦法黠。习法黠可习法黠。尽法黠可尽法黠。道法黠可道法黠。苦法者。谓形体万物皆当衰老死亡。是为苦。痴人谓可常保持。是为乐黠。可知是为苦。便不复向生死。是为苦法黠。可。

  • 卷第六·丈雪通醉

    锦江禅灯卷第六 昭觉丈雪 通醉 辑 绍兴幻庵 胡升猷 订 大鉴下第十五世 五祖演法嗣 彭州大随南堂元静禅师 阆之玉山大儒赵公约仲之子。十岁病甚。每祷之感异梦。舍令出家。师於成都大慈宝生院宗裔。元佑三年。通

  • 玉斗山人集·王奕

    元代诗文别集。3卷。王奕(或作王弈)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王奕原撰有《斗山文集》12卷,《梅岩杂咏》7卷,今均未见传本。今存《玉斗山人集》3卷原名《东行斐稿》,系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