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镇海传

镇海,姓怯列台氏。最初为太祖的军伍长,在与诸王百官大会于兀难河时,镇海请上尊号,称太祖为成吉思汗帝。太祖五年(1210),镇海因从征乃蛮有功,赐良马一匹。太祖七年,从攻曲出、塔塔儿、钦察、唐兀、只温、契丹、女直、河西诸国,俘人口以万计。又奉命屯田于阿鲁欢,在那里设立镇海城以戍守。同年又随太祖进攻金国,在隆兴与金将忽察虎大战。镇海四次中箭,仍带伤继续战斗,全军声威大振。攻下燕京之后,太祖命他在城中向四面射箭,凡箭所落处以内地区的园池邸舍,悉赐给他。不久拜为中书右丞相。

太宗即位的那年,镇海护驾至西京,进攻河中、河南、钧州。太宗五年,攻克蔡州有功,赐恩州一千户。在此以前,太祖收天下童男童女及工匠在弘州置局,后又得西域丝织工匠三百余户及汴京毛织工匠三百户,均隶属于弘州,由镇海掌管其事。定宗即位,因镇海是先朝老臣,拜为中书右丞相。年八十四岁而卒。

猜你喜欢
  卷六十·志第十三·天文十三·脱脱
  卷二百九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一·忠义五·张廷玉
  卷九·龙衮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九·李心传
  ●簷曝雜記卷五·赵翼
  大事记续编卷五十四·王祎
  提要·厉鹗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六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四十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八 列传二百七十八·纪昀
  王敬则传·萧子显
  101.陆逊烧连营·林汉达
  三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八·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八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八十五 杜 范 夏夜云月不明有感 天色未清霁浮云翳层空朦胧玉盘质髣髴劈絮中琼宇本莹彻一髪不可容胡为受掩盖万象归冥蒙谁能召风伯扫氛有余功中天悬清光娟娟

  • 卷十·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十兵部主事陈焯编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以荻画地亲诲之学敏悟过人及冠嶷然有声宋兴百年而文体犹仍五季修游随得古本韩文苦志力学遂以文章名天下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入

  • 申忠愍诗集巻一·申佳胤

    (明)申佳允 撰 ○五言古诗 见圣堂感赋 少读封人编惓焉怀远托今者至于斯封人不可作风物尚依稀衣冠半零落顾兹太古民浑浑而噩噩河北緑林秋前年恣焚掠登莱倒干戈曹濮惊风鹤余亦抱关者夜深催击柝灾害复相仍彼苍一何虐安得封

  • 第三十七回 通三思正宫纵欲 窜五王内使行凶·蔡东藩

      却说姚元之为定策功臣,当中宗复位时,曾加封梁县侯,食邑二百户,至武氏迁居上阳宫,元之曾随驾过省,见了武氏,竟呜咽流涕。及还,张柬之桓彦范与语道:“今日何日?岂公涕泣时么!”元之答道:“前日助讨凶逆,是不废大义,今日痛别旧君,

  • 卷之二百八十·佚名

      康熙五十七年。戊戌。秋。七月。戊申朔。享太庙。遣都统宗室延信行礼。  ○庚戌。吏部题、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又一拖沙喇哈番佟维藩故。应销去恩诏所得三拖沙喇哈番、余三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子佟桂、承袭。从

  • 卷二十八·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二十八 唐 张守节 撰 封禅书第六【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服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银绳或曰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二 洪武四年三月乙酉朔,策进士于奉天殿,登第者百二十人。赐吴伯宗等三名进士及第;第二甲十七人,赐进士出身;第三甲百人,赐同进士出身。诏赐伯宗朝服冠带,授礼部员外郎。高丽入试者三人,惟金涛登第,

  • 論語全解卷九·陈祥道

    陽貨第十七 

  • 卷一·書答·李贽

    〔凡二十七篇〕  ● 答周西岩  天下无一人不生知,无一物不生知,亦无一刻不生知者,但自不知耳,然又未尝不可使之知也。惟是土木瓦石不可使知者,以其无情,难告语也;贤智愚不肖不可使知者,以其有情,难告语也。除是二种,则虽牛

  • 卷四·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四左庶子叶酉撰庄公下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传宋故也序先宋与伐郳同秋荆伐郑传郑伯自栎入缓告於楚秋楚伐郑不礼故也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滑伯滕子同盟于幽会

  • 卷七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九宗庙制度三国蜀志先主传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元立宗庙祫祭高皇帝以下注臣松之以为先主虽云出自孝景而世数悠逺昭穆难明既绍汉祚

  • 卷三十九·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三十九   元 王天与 撰康王之诰第二十五     周书康王旣尸天子遂诰诸侯作康王之诰【尸说见五子之歌○汉孔氏曰旣受顾命羣臣进戒遂报诰之因事曰遂○唐孔氏曰史叙其事作康王之诰】康王

  • 四法品第二·佚名

    于是持心梵天。说此偈赞佛已,长跪叉手前白佛言:何谓菩萨志性坚强意不懈厌。何谓菩萨所言柔和辞无恼热。何谓菩萨所造德本超诸众生。何谓菩萨威仪安详而不卒暴。何谓菩萨于清净白法多所长益。何谓菩萨所至土地游步究缚。

  • 原序·晁迥

    予爰自弱龄逮兹暮齿探古圣之域窥众妙之门渉猎儒道诸经必也考求微旨修身慎行着为葴规又于贝典详观了义法喜融液映夺居多倦闻世谛不争戏论洞见至理新新无穷然知抚心驯柔道所由致而且挥翰祖述志未能忘暨挂冠之后栖息乎浚

  • 十六学童所问结语之义释·佚名

    &ldquo;世尊且住于摩竭陀国之波沙那迦塔庙,已说以上[之诸偈]。为门弟子之十六人婆罗门所请,所问,所问而解说质问&rdquo;。&ldquo;世尊说以上&rdquo;,说以上之彼岸道(波罗延)。&ldquo;世尊&rdquo;者,是尊重之同义语&hellip;&hel

  • 筹河篇·魏源

    我生以来,河十数决。岂河难治?抑治河之拙?抑食河之餐?作筹河篇。

  • 易学象数论·黄宗羲

    《易》学著作。明末黄宗羲撰。六卷。前三卷主要论《易》象,后三卷主要论《易》数。作者认为,易学“至京房、焦延寿而流为方术,至陈抟而岐入道家”,后世学者为宋儒“象数”之言所迷惑,不明本原。自序称:“《易》广大无

  • 春秋集注·张洽

    十一卷。纲领一卷。张洽撰。张洽字元德,清江(今属江西)人,宋代着名经学家。张洽曾在朱熹门下研习六经传注,皆能究其指归。嘉定进士,历任袁州司理参军、知永新县、池州通判,皆有善政,官至着作佐郎。除此书外,张洽还着有《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