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七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

纪第七

监国鲁王

监国鲁王

王讳以海,太祖十世孙、鲁肃王寿镛之第五子也。兄以派,以长子袭封。崇祯六年(一六三三)七月,封为镇国将军。十五年(一六四二),大清兵攻兖州;城破,以派自缢。王年幼,诡称鲁王牧儿。见兵入王邸,眦忽流泪;怪而察之,知为王。刃之三,皆不中;骇曰:『汝大有福,我不杀汝』!乃舍去。十七年(一六四四)春二月甲戌(十五日),嗣鲁王位。北都之变,诸王皆南下;乙酉(一六四五)夏四月,弘光帝命移驻台州。

五月,南都不守;六月,浙中潞王亦降。闰六月己丑(初九日),九江道佥事孙嘉绩、吏科都给事中熊汝霖同起兵于余姚。其明日,诸生郑遵谦应之绍兴,袭杀我招抚使于江上;兵部尚书张国维起兵东阳。又明日,刑部员外郎钱肃乐起兵于鄞;以是月十八日遣举人张煌言奉笺赴台请王监国。同时,以兵以饷来归者,总兵王之仁自定海,黄斌卿遣将自舟山,张名振自石浦,沈宸荃、冯元飗亦应之慈溪,声势震兴。二十八日,再奉笺劝进;国维与宋之溥、陈函辉、柯夏卿等亦具表迎王。即日移驻绍兴,以分守署为行在。途中,加钱肃乐太仆寺少卿、授张煌言为行人。寻进肃乐右佥都御史,加督师衔。以张国维、朱大典、宋之溥为东阁大学士;国维督师江上、大典镇守金华、之溥司票拟。未几,召旧辅方逢年入直,宋之溥罢。起章正宸为户部左侍郎行吏部事、李占春户部尚书、王思任礼部尚书、余煌兵部尚书、张文郁工部尚书、陈函辉詹事府少詹事。擢陈潜夫为太仆寺少卿;寻改大理寺卿。列兵江上,画地戍守:总兵方国安自浙西来,驻守七条沙;王之仁守西兴,郑遵谦守小亹,孙嘉绩、熊汝霖、钱肃乐分守沥海。嘉绩、汝霖等亦加佥都御史督师衔,进国安镇东侯、之仁武宁伯。

秋七月,会师西兴。张国维复富阳,封其子世凤为将军。命姚志倬守分水。江上兵每日蓐食鸣鼓,登陆搏战;日中复转舵还戍:率为常。

八月,国维复于潜。兵部尚书田仰从海道至,留为东阁大学士。赐张煌言进士,加翰林院编修,典制诰。

九月,兵部主事摄余姚知县王正中表进「监国大统历」;宣付史馆。

冬十月壬辰(十四日),与大清兵战于江上。方国安严阵以待,张国维、钱肃乐等率所部翼后;前锋副将锺鼎新用火攻,首先击杀绯衣大将一,诸将吕宗忠、王国斌、赵天祥各斩数十级。直抵张湾,夺获军械归。连阵十日,诸军皆有功。第七战尤捷,追至草桥门下;会大风雨,弓矢各不能发而退。时浙西诸路义旗四起,苏、松、嘉、湖列营数百;杭州孤悬危甚。说者谓王初起江上,适有浙西首尾相应之势,惜坐失此会也!

未几,分地、分饷之议起。统计浙东地丁正饷六十余万,尽予正兵;正兵者,方、王之众也。义兵则取给于义饷,富户乐输之款也。交争之,不能平;而国安尤暴横。已正兵并取义饷,致义兵无所仰给。钱肃乐屡疏人告,王不能问,但叙其十捷功,加右副都御史;具疏辞,且言:『臣今不入杭,誓不再受一官』。不许。

是时隆武帝立于闽中,遣兵科给事中刘中藻颁诏于越;将吏恇惑,谣称将避返台州。张国维亟驰还,令勿宣诏;与熊汝霖议:以『唐、鲁同宗,无亲疏之别;义兵同举,无先后之分。惟成功者,帝耳。若一称臣,则江上诸将须听命于闽,如王之号令何』!钱肃乐、朱大典谓『宜权称皇太侄报命。大敌在前,未可先雠同姓』。议大不合。然卒如国维指,具疏以报。于是闽、浙水火矣。行人张煌言自请充使赴闽释二国之嫌,从之。

以内臣客凤仪、李国辅兼制军饷;饷更不可问。

十一月,进方国安荆国公、王之仁武宁侯,封郑遵谦义兴伯。王劳军江上,驻札西兴,筑擅拜方国安为帅,命各营佥听节制。初,义兵派支鄞、奉二县义饷;至是,国安檄县不准应给;致绝粮四十余日,行乞于道。徒以肃乐忠义相激,无敢叛者。时马士英窜入方国安军中、阮大铖亦踵至;请朝见,不许。

十二月,王回绍兴。以降臣谢三宾为礼部尚书,入阁办事;从戚臣张国俊之请也。国俊纳三宾贿,外倚方、王势,内通客、李二奄,与马、阮相呼应;遂表里作奸。王之仁上疏,言『义师初起,人人有直下黄龙之志。乃一败后,遂欲以钱塘为鸿沟,天下事尚何忍言!臣愿率所部,沈船决一死战。今日欲死,犹及于战;他日即死,恐不能战也』!不报。钱肃乐疏陈利害,言「国有十亡无一存、民有十死无一生」。王深然之,而无若强帅何。寻加肃乐兵部右侍郎;再疏辞,不许。命以王正中所进黄宗羲「监国鲁元年丙戌大统历」颁行民间。铸大明通宝钱。太常寺卿庄元辰乞罢,许之。

我大清顺治三年(丙戌、一六四六)春正月己酉朔,王在绍兴,称监国元年。以柯夏卿、曹维才为使,奉书闽中。

二月,录黄宗羲造历、从军功,授兵部职方司主事。张国柱掠余姚,其党张邦宁掠慈溪。国柱,刘泽清部将也;初航海,依王之仁子镇倭将军鸣谦于定海。有弓箭手五百人,劫鸣谦入内地;行朝震恐,署以将军,始退。总兵陈梧败于嘉兴,掠余姚;摄令王正中遣卒击杀之。

三月丙寅(十九日),思宗大祥;王于朝堂哭临,三军缟素一日。谍言大清兵由海道来,移钱肃乐守海口。久之无所得饷,乃与孙嘉绩连名请以兵归开远伯吴凯,而身并从军自效;王温旨慰留。诸帅嫉甚,诬其贰于闽,遣客刺之;肃乐乃弃军拜表以行。表言:『臣披发入山,永与世辞。请赐侦迹,必不入闽,自取殄灭』。王駥叹;自降旨,令往海上偕黄斌卿、张名振等作窥吴计。我大清兵入钱塘江,张国维、王之仁率师拒战;东南风作,之仁扬帆奋斗,我大清兵触之,舟多碎,郑遵谦获铁甲八百余副。张国维乘胜渡江围杭州,不克而还。闽中犒师佥都御史陆清源为方国安部兵所杀。命张国维分兵备闽、余煌督师江上。

夏四月,我大清兵以巨炮击方国安营,厨灶尽破;国安叹曰:『此天夺我食也』!遂有投闽意。王正中率众渡海盐,复澉浦城。

五月,加孙嘉绩、熊汝霖东阁大学士,督师如故;而众心已涣,两人又不谙于军,乃以众付黄宗羲、王正中领之,合师三千。尚宝卿朱大定、大理卿陈潜夫、兵部主事吴乃武、查继佐各募数百人来附,出海札坛山,将袭海宁;闻江上兵溃,皆散去。

壬申(二十七日),国安拔营走绍兴,劫王南行。郑遵谦入于海,张国维振旅追扈。

时夏旱水涸,有浴于江者;我军驱马试之,不及腹。潮数日不至,诧为神助。六月丙子朔,以数十骑过江,列戍惊溃,我大清兵遂毕渡。马士英衔弗纳之怨,说方国安献王以降,乃遣人守王;守者病,王得脱,亟趋海门航海去。令保定伯毛有伦扈王妃张氏、世子出定海,张国维退守东阳。

我大清兵取绍兴,礼部尚书王思任绝粒死,兵部尚书余煌衣冠赴水死,礼部侍郎陈函辉、大理寺卿陈潜夫、通政使吴从鲁、主事叶汝■〈艹恒〉、高岱、故山西佥事郑之尹皆死之。故太常博士李山于吴中绝粒死,御史何宏仁追至关山岭投崖死(或曰为僧去),主事谢震龙被执抗言死。又潭头守将刘穆、都督同知张国纪不屈死(士民详「列传」)。义乌破,大学士张国维死之。武宁侯王之仁入海,沈其妻孥;乃由松江转至南京,抗言死。大学士朱大典守金华不下;马、阮导兵破之,屠其城。大典发火药自焚死,全家俱殉。衢州陷,知府伍经正、推官邓岩忠、守将张鹏翼、江山知县方召俱死之。自金、衢陷,全闽无一夫之拒矣。

王之出海也,石浦富平将军张名振弃其地,以舟师来扈;至舟山,黄斌卿不纳。毛有伦扈王妃张氏及世子出海,叛将张国柱劫之北去;妃死之。

时隆武帝已殂,永胜伯郑彩以其军入海,奉王入闽。冬十月丁酉(二十五日),王发舟山;十一月丙寅(二十四日),次中左所(即厦门也)。郑芝龙已投诚,密令彩执王归命。彩不可,乃匿王;以南夷貌类者服王冠服居舟中,谓守者曰:『苟事急,则缢以示之』。既成功起兵海上,亦驻厦门;意不欲奉王,称明年为隆武三年。于是,郑彩奉王改次长垣。

我大清顺治四年(丁亥、一六四七)春正月癸卯朔,王在长垣,称监国二年。以熊汝霖为东阁大学士,加张煌言右佥都御史。

辛未(二十九日),王禡牙誓师,提督杨耿、总兵郑联皆以兵来会。进郑彩建国公、张名振定西侯、杨耿同安伯、郑联定远伯、周瑞闽安伯、周鹤芝平彝伯、阮进荡湖伯。鹤芝复海口,以参谋林钥舞、总兵赵牧为守。时故尚书张肯堂募兵海上,王贻书招之。前佥都御史金衢巡抚刘中藻以众来归,授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二月壬申朔,袭海澄,围其城。

癸酉(初二日),攻漳州,总兵陈国祚战死。

甲戌(初三日),我大清兵救海澄,退入于海。

丙子(初五日),闽人洪有桢起兵复漳浦,守之。

己卯(初八日),遣兵攻福州;寻攻兴化。癸巳(二十二日),攻福清:俱不克。

三月己未(十八日),周鹤芝攻闽安。

夏四月,漳浦复陷,洪有桢死之。郧西王常潮复建宁,其裨将王祁复邵武。

是月,降将吴胜兆谋以松江叛我大清来归;事觉伏诛,户部侍郎沈廷扬、兵部侍郎陈子龙、兵科给事中杨廷枢等死之。

五月壬戌(二十二日),郑彩复长乐。时海口复失,林钥舞、赵牧死之;周鹤芝退守火烧屿。

六月,攻漳州,不利。钱肃乐来觐,王大喜;授兵部尚书。

秋七月,王亲戎,次长垣;会郑彩、周瑞、周鹤芝、阮进之师攻福州,败绩。

八月丙戌(十八日),袭连江。

冬十月,长乐、永福、闽清皆下。罗源知县朱丕承、宁德知县钱楷,皆以城来归。以马思理为东阁大学士、林正亨为户部尚书、沈宸荃为工部尚书、刘沂春为右副都御史、吴锺峦为通政使、余扬为左都御史、林嵋吏科给事中、黄宾吏部考司郎中。大学士刘中藻起兵福安,攻福宁州,守将涂登华降;以尚宝卿李向中巡抚其地。

辛未(初四日),邓藩审理陈世亨以一旅复瑞安;援兵不继,被执不屈死。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林彲、兵郎右侍郎林汝翥起兵攻福清;战败,皆死之。

是月,颁「监国三年大统历」于海上;时朱成功亦颁「隆武四年戊子历」:于是海上有二朔矣。

十二月,鄞县华夏、屠献宸、王家勤、杨文琦、董德钦、杜懋俊、施邦炌谋袭宁波;不克,死之。

我大清顺治五年(戊子、一六四八)春正月丁酉朔,王在闽安镇,称监国三年。杨耿、朱继祚袭兴化。我分巡道彭遇颽故南都御史也,伺其守将出战,乃登陴尽易明帜;守将不敢入,城遂下。

癸丑(十七日),郑彩杀大学士熊汝霖及义兴伯郑遵谦。

二月,以钱肃乐为东阁大学士;力辞,弗许。时郑彩横专朝政,诸镇皆恶之。肃乐日中系艍王舟之次,票拟章奏封进后,即解维别去;每入见,即流涕不止,王亦潸然。江西金声桓部将郭天才以兵来归,封忠勤伯。

三月,职方主事王翊复起兵四明山。自王入闽,先后克获建宁、邵武、兴化、福宁三府一州及漳浦、海澄、连江、长乐等二十七县,温、台响应;军声颇振。至是,我大清调两广、江、浙之兵三路进讨,所得府县破失迨尽,仅存宁德、福安两邑而已。兴化破,大学士朱继祚、参政汤芬、给事中林嵋、知县都廷谏死之。建宁破,郧西王常潮及守将王祁死之。永福、长乐间乡宦、士庶,亦多殉义者。

夏六月戊戌(初五日),兵部尚书大学士钱肃乐卒;王闻,震悼辍朝,赐祭、予谥荫。

冬十月,马思理卒。以沈宸荃、刘沂春为东阁大学士。

我大清顺治六年(己丑、一六四九)春正月庚申朔,王次沙埕,称监国四年。

三月,宁德破。

夏四月,福安破,兵部尚书大学士刘中藻衣冠坐堂上,为文自祭,服金屑死;翰林院简讨兵科给事中钱肃范被执不屈,死。闽地悉陷。

六月,定西侯张名振复健跳所,遣使迎王。

秋七月壬戌(初五日),王复入浙,次健跳所。郑彩弃王去;从者大学士沈宸荃、刘沂春、礼部尚书吴锺峦、兵部侍郎李向中、户部侍郎孙延龄、左副都御史黄宗羲、兵部职方司郎中朱养时、户部主事林瑛及右佥都御史张煌言等,每日朝于水殿。中山王后徐仁爵以扈从功,封定南伯。

壬午(二十五月),我大清兵围健跳所;阮进以楼船至,遂解去。封王朝先为平西伯。朝先初同张国柱、王鸣谦出海,黄斌卿留之部下,不以事任;朝先请徇海边,札奉化之鹿头镇,遂有众数千。

八月壬辰(初五日),世子生。

九月乙酉(二十九日),张名振、阮进、王朝先合兵讨黄斌卿,诛之。

冬十月乙巳(二十日),王驻舟山。太保沈宸荃以疾请罢。刘沂春还闽。以前吏部尚书张肯堂为东阁大学士、李向中为兵部尚书、朱永佑为工部尚书兼吏部侍郎、孙延龄为户部尚书。召佥都御史张煌言为兵部右侍郎、李长祥为兵部左侍郎;擢给事中徐孚远为左佥都御史、御史王翊为右佥都御史:皆结寨浙东,朝行在也。

十一月,遣澄波将军阮美乞师日本国;不得请而返。

我大清顺治七年(庚寅、一六五○)春正月乙卯朔,王在舟山,称监国五年。歧阳王后李锡祚暨弟锡贡航海来朝,命佐阮进军守螺头门。

秋九月,周瑞、周鹤芝以楼船三百余艘分屯温之三盘为犄角。四明山寨破,兵部右侍郎王翊以其众入海,侍郎冯京第为叛将王升所杀。大皎山寨破,御史张梦锡死之。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我大清顺治八年(辛卯、一六五一)春二月己卯朔(监国六年正月),王在舟山。

闰二月(明二月)乙卯(初八日),张名振杀平西伯王朝先;其部将张济明走降于我大清,舟山虚实尽泄,我总督陈锦始决计大举矣。

秋七月,降将张天禄出崇安分水关,马进宝出台州海门,陈锦总督全师出定海;御史沈履祥督饷台州,被执死。舟山闻警,王会诸将议堵御之策:阮进独当蛟关,张名振督总兵张晋爵、叶有成、马龙、英义将军阮美、阮骥遏南师,张煌言、阮骏率总兵顾忠、罗蕴章、鲍国祥、阮骍、郑麟、都督佥事李英杰断北洋,都督佥事任麟为监督;留定西中军金允彦巡城,主事邱元吉、安洋将军刘世勋、中镇马泰三标营守城。已王携世子欲登舟,名振不得已,奉王捣吴淞,以牵制我师;张肯堂以兵六千留守舟山。

八月辛酉(十六日),我大清兵试舟海口;肯堂令阮进以三舟突阵,夺楼船一、战舰十余,获十一人纵之还。

丙寅(二十一日),大雾弥漫,咫尺莫睹。顷之,我大清兵悉抵螺头门,守陴者方觉。进还师,遇之横水洋,以火球掷敌舟;风反转击,进面烂焉。李锡祚救之,亦被创。师熸力竭,同投水死。安洋将军刘世勋、左都督张名扬统精兵五百、义勇数千背城奋战,杀伤过当。会城中火药尽,中军金允彦、主事邱元吉跳城降;城中脔其子,而呼名振还救。我大清兵闻之,攻益急。

九月乙亥朔,夜半,星陨如雨。明日午刻,诸军力竭,城遂陷。世勋巷战,丛箭死。歧阳李锡贡短兵巷战,马蹶被执,不屈死。名扬(即名振弟)抱母范,自焚死。太傅吏部尚书、留守大学士张肯堂,阖门二十余人及其门下士礼部主事苏兆人、兵部尚书李向中、礼部尚书吴锺峦、工部尚书朱永佑、通政使郑遵俭、给事中董志宁、郎中朱养时、主事林瑛、江用楫、董元、李开国、顾珍、顾宗尧、顾所正、戴仲明、参谋顾明楫、诸生林世英俱死之。锦衣卫指挥王朝相护王妃张氏、贵嫔张氏、义阳王妃杜氏投诸井,以巨石覆之;乃自刎。太监刘潮等从死者十有八人。事后,大清兵相谓曰:『我军南下所不易拔者,江阴、泾县合舟山而三耳』!

名振之还救也,会师火烧门,离城六十里,候潮长进发;突见城中烟焰蔽天,知不可救,乃解维去。寻与大学士沈宸荃、兵部左侍郎张煌言扈王再入闽,次厦门;从官有侍郎曹从龙、太常卿任廷贵、太仆卿沈文光、副使马星、俞图南、少司马蔡登昌、任颖眉、主事傅启芳、钱肃遴、陈荩卿、张斌、叶时茂、林泌、侍读崔相、中书邱子章、赐蟒玉侍郎张冲符、行人张吉生、张伯玉、总兵张子先、锦衣卫杨灿、内官陈进忠、刘玉、张晋、李国辅、刘文俊等数十人。朱成功以宗人府宗正礼见王,贽千金、紬缎百端;安插从官,馈月饩;后有谮王于成功者,成功礼仪渐疏。

癸巳(一六五三)三月,王自去监国号。

甲午(一六五四),移南澳。

己亥(一六五九)秋,永历帝手敕命王仍监国,而成功不欲,迁王澎湖;寻悔之,迎归金门,供给如初。洎至永历帝就俘,成功亦卒,闽南遗臣犹欲再奉王监国,贻书张煌言、郑经谋会师大举;会台湾多事,不果。

壬寅(一六六二)冬十一月辛卯,王殂于台湾;诸旧臣礼葬之。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 忠义·刘昫
  卷二十六·本纪第二十六·脱脱
  卷第二百四十九 唐紀六十五·司马光
  班马异同卷二十六·倪思
  ○倚翠偎红·许指严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第三六八禀同治五年十二月二十日一二二○六--一·佚名
  卷四十四·朱轼
  卷十·朱轼
  列传卷第二十四 高丽史一百十一·郑麟趾
  程异传·刘昫
  彻里传·宋濂
  卷一百七十一·杨士奇
  汉纪三十四 世祖光武皇帝中之上建武六年(庚寅、30)·司马光
  卷三百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曾乾曜·唐圭璋

      丑奴儿   蓦地厮看时。赤怕那、迪功郎儿。气岸昂昂因权县,厅子叫道,宣教请后,有无限威仪。   先自不相知。取奉着、划地胡挥。甚时得归京里去,两省八座,横行正任,却会嫌卑。

  • 卷一·皎然

      序   夫诗者,众妙之华实,六经之菁英。虽非圣功,妙均于圣。彼天地日月,元化之渊奥,鬼神之微冥,精思一搜,万象不能藏其巧。其作用也,放意须险,定句须 离,虽取由我衷,而得若神授[1]。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冥,难以言状

  • 杜诗攟卷三·唐元竑

    (明)唐元竑 撰少陵于花门最不满意见之吟咏者极多遣愤诗至云雷霆可震威花门虽鸷悍唐社稷再造实赖其力雷霆句毋论不谙事势亦岂投桃报李义耶注称尔时回纥与汾阳共破吐蕃入朝齎缯帛十八万府藏空竭至税百官俸以给之此以为愤

  • 卷三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十三元旦类四言古元会诗        【魏】曹 植初歳元祚吉日惟良乃为嘉防宴此高堂衣裳鲜洁黼黻?黄珍膳杂遝充溢圆方俯视文轩仰瞻华梁愿保兹善千载为常欢笑尽娯乐哉未央皇室

  • 第四卷 运河下·缪荃孙

    运河经宿迁县东北,其东分一派为盐河,经沭阳县入硕项湖,至海州入于海。运河又东经宿迁县城北,折而南,经城东,又东南经仰化集西北。其东分一派为盐河。东北至沭阳县东南境入硕项湖。东至海州东南境入海。盐河。有北有南,北盐河

  • 列传卷第三 高丽史九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宗室一。○高丽封宗室之亲且尊者曰公其次为侯 者为伯幼者为司徒司空摠称曰诸王皆不任事所以保亲亲也今据旧录作宗室传公主别附其后。○太祖

  • 张永传·张廷玉

    张永,保定新城人。正德初年,总领神机营,与刘瑾结党。后来他厌恶刘瑾的所作所为,刘瑾也察觉他不依附自己,便叫皇上将张永贬退到南京。张永知道后,径直跑到皇上面前,控诉刘瑾陷害他。皇上召刘瑾来对质,正在争辩,张永便奋力挥拳殴

  •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佚名

    【提要】 千古侠义之士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世代流传,成为无数审美作品的主题,是我民族集中体现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一个不朽神话。荆轲慷慨悲歌、义无返顾的壮烈情怀是我们民族共同体永远萦绕的感情,真可谓“千载有余情”

  • 齐纪九 东昏侯下永元二年(庚辰、500)·司马光

    齐纪九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庚辰,公元500年) [1]春,正月,元会,帝食后方出;朝贺裁竟,即还殿西序寝,自巳至申,百僚陪位,皆僵仆饥甚。比起就会,匆遽而罢。 [1]春季,正月,按例皇帝在大年初一接见群臣;但是东昏侯直到吃过饭之后方才出来露面

  • ●皇朝通典卷之二十七·佚名

    職官五 ○職官五 通政使司 大理寺 太常寺 △通政使司【通政使 副使 參議 經歷 知事 筆帖匡 登聞鼓廳筆帖式】 通政使司通政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副使滿洲漢人各一人 參議滿洲漢人各一人掌受天下章奏校閱送閣稽其

  • 卷三十一·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三十一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襄公七防于夷仪之歳齐人城郏【在二十四年不直言防夷仪者别二十五年夷仪防○郏古洽反】其五月秦晋为城【林自十四年十三国伐秦二国不平至今年始为平】晋韩

  • 不苟论第四 当赏·吕不韦

    当赏原文: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 悉持品第八·佚名

    帝释作是念。今见佛闻明度无极者,过去佛时人也。何况学持讽用是教祝其人前世供养若干佛从问事已,是善士为更见过去正真正觉。从是深法闻说时。不疑不恐不畏不难。秋露子白佛言:是深明度闿士大士信受者,视当如不退转。何以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八[宋刻]·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对机门南岳怀让禅师第十二世舒州浮山法远圆鉴禅师法嗣东京十方净因禅院净照禅师讳道臻。福州古田人也。俗姓载氏。父梦伟冠裳者导从至舍。母黄氏遂妊。复梦幢幡梵呗引厖眉碧眼

  • 欧洲佛教大会的论诤·太虚

    前几天在报上得到欧洲各国佛教徒在伦敦开大会的消息,我曾代表了国际的佛教正信会本部去了一个祝电。而不数日又见登载出该会开会时的情形,并知在会场中发生了论诤。兹先将报上的消息录载出来:哈瓦斯社伦敦二十四日电:欧洲

  • 大丈夫论卷下·提婆

        提婆罗菩萨造    北凉沙门道泰译  发菩提心品第十五  施事已足为一切众生亲者。未曾一念不与悲心相应。菩萨悲心遍缘一切无不缘者。以悲心遍故。后成佛时得一切种智无有障碍。以悲心故。舍声闻解脱发

  • 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佚名

    元始天尊向救苦真人述一切罪根皆从心起之理,劝人了心无心,以脱轮回。

  • 大般涅槃经义记·慧远

    二十卷。隋代释慧远撰。《大般涅槃经义记》是今世所存三本注解《涅槃》本之一,较之法朗集解(即指署名为宝亮集解)本经论未大备,法数或不周;灌顶疏本疏专依台教,重在观心。理观虽详,教义或略来说,可谓是文丰义富,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