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巻二

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徳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文定业髙皇帝圣训巻二

论治道

天命元年丙辰正月癸酉

上谕贝勒诸臣曰朕闻上古至治之世君眀臣良同心共济天降祯祥休和洊至果秉志公诚励精图治天心必加眷佑地灵亦为协应为人君者不可不秉志公诚而去其私也盖天无私四时顺序地无私万物发生人君无私则庻事咸理而底于有成抚有大国者能以公诚存心建立纲纪教养兼施则天地神只必交相感应而羣方亦莫不爱戴以之均平邦国臻于帝王之道无难矣且修身与齐家治国其道一也一其心以修身则君徳清眀一其心以齐家则九族亲睦一其心以治国则黎庻乂安由是协和万邦亦不外此为治之道惟在君心之一而已

丙子

上谕诸贝勒曰君徳明则贤臣恱君徳暗则贤臣忧故人君智虑未周必博闻广览勤于咨询然后称睿哲之主焉若贤臣遭逢盛世翊赞皇猷俾朝廷声敎施当时传后世皆以忠诚之心为之有嘉谋谠议无不尽言其视家国如一体然始可质诸天地而无惭矣盖忠诚而慈惠则利济必公忠诚而敏逹则庻务就理忠诚而武勇则戡定祸乱克奏肤功忠诚自靖凡事皆可胜任也若慈惠而无忠诚施与必不公平敏逹而无忠诚更张适滋纷扰武勇而无忠诚轻敌寡谋益取败而致乱才具虽优每以内鲜忠诚动輙获咎故眀君治国务先求忠诚之人而倚任之也

是日

上谕贝勒诸臣曰古者君徳克眀自九族以至百姓咸享太平虽治安已奏而仍不敢荒宁故懋登上理焉盖人君勤求至治其道不逺惟在上者诚正宅心则下之狙诈悉化恭让持己则下之凌竞潜消将风俗醇朴万邦协和期进至治无难矣

三月丙子

上谕贝勒诸臣曰为人君者私意不萌常存敬畏则其徳日进于髙眀推此心以爱养斯民公普周徧则无论贤愚皆中心爱戴矣至于贤能之人举而用之俾为贝勒分理庻务贝勒克自黾勉建立嘉猷以法言训诫于国使黎庻之心交相恱服又能承上徳意抚辑多方则向化而来者惟恐后矣以若人而秉国政岂不颂眀哲于当时传令闻于后世耶

天命三年戊午闰四月壬午

上谕侍臣曰人皆称仙佛之善然仙佛虽善而居心不善者不能为也必勤修善行始能与之相合人君奉天理国修眀政教克寛克仁举世享太平之福则一人有道万国敉宁胜于仙佛多矣人知鬼魅之恶然鬼魅虽恶遇夀算未尽之人不能害也算将尽始被其祟耳若人君不道致干戈相寻盗贼蜂起黎民有死亡之忧是一人失徳祸及万方其恶甚于鬼魅矣眀万厯帝罔念友邦兴兵构怨

皇天震怒疆圉沦丧万众被戮斯其害岂啻鬼魅耶

是日

上谕诸贝勒曰从来国家之败亡也非财用不足也皆骄纵所致耳若夏桀商纣秦始皇隋炀帝金完顔亮咸贪财好色沉湎于酒昼夜宴乐不修国政遂致身死国亡近日哈逹国万汗听事不辨别是非富者虽非亦是贫者虽是亦非公断不行惟尚货贿故所创基业及身而败昔我六贝勒原与国君相等因兄弟交嫉攘夺货财几致丧乱乌喇贝勒布占泰朕擒之于阵厚加恩恤纵令归国乃不思报徳恃其才力嗜酒妄行遂被天谴国以灭亡今蒙古贝勒不务政事荒废于酒父因酒殒子复嗜之兄因酒殒弟复嗜之加以贪财黩货争夺无己父子兄弟互为仇讐国亦以乱凡我子孙若效其所为躭防酒溺货利存心邪辟不敬守基业则覆辙不逺可不戒与

天命十一年丙寅正月己酉

上谕贝勒诸臣曰人君斋眀其心以事上帝则多受福祉至于贝勒诸臣翼戴其君亦惟存公平诚正之心而已为臣者果能矢志忠良与君一体时时诫勉民庶俾改过迁善易俗移风则民从而君必倚任矣所谓忠良者乃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平时则以忠谋国临难则以身殉国也君犹日也与天地一体为臣者果能宣上徳意如四时之不忒亦与君合徳矣为君者眀为臣者良则庻事修举矣又

谕曰从来为帝王者多矣求其聪眀睿知恩溥国人者则少焉譬之丽于天者星辰虽众而眀如日月者无有也

训诸王

乙卯十一月

上训诸子众贝勒曰贤者不尊之显之则贤者何由而劝不肖者不诛之黜之则不肖者何由而惩毋嗜利而宜嗜义毋好货而宜好徳盖为国之道莫贵于徳义我自昔行之不怠汝等识之我所以训汝等者惟此而已

天命六年辛酉四月壬申

上谕诸贝勒曰朕闻之君克承庥良士彚集父多善行贤子诞生良士集则君心豫贤子生则家道昌朕着为训诫尔等敬识之凡人处世之道以公为贵与其皇皇求利不若求此至公之心朕惟至公存心故由愚而智由小而大由约而丰蒙

上天眷命俾主一国可见至公之心良足贵也凡贤良之人其才畧所着犹可及也其至公之心乃不可及若斯人者或为帝王或为神圣天必不虚生之也为君者能以至公之心克勤于国俾其安辑则天锡丕基能永享矣茍或不然天未有不更易者尔等思之尔于民庻之上置以长仆隶之上亦置以长若所置之人不能统驭其下尔等宁不更易之乎故人之公勤者天择而命之俾为国君国君择而命之俾为大臣其义一也今后子孙能公诚存心勤劳治政则必荷天佑天之所佑谁能败之朕听国家之事是非臧否准以至公未有溺嗜好徇货利而妄断者其行兵出猎一切军国重务必身亲其劳罔敢暇逸朕荷

天眷佑良以此也今后子孙若遇劳苦之事惮为劳苦不加策励如之何其可哉

是日

上谕诸贝勒曰从古以来国君与贝勒未有以衣食竭尽而败亡者惟所行恣纵至于败亡耳后世子孙于生杀予夺不可不慎凡人陷于罪者务详鞫焉倘遇勲旧子孙应死者赎应罚者免应惩治者则戒饬而寛释之至诸贝勒凡有议论诸臣勿随声附和当以非为非以是为是直言匡正之盖我国家有此基业缔造维艰当征战之时如山中熊虎互相噬搏而盗贼充斥如豺狼之遍野又有同气相残羣争交鬬朕收服此辈备歴劳瘁

天地鉴我大公之心俾众国归附强者服乱者定耳后世子孙尚其善守之哉又

谕曰凡人虽贵材力勇猛而言词则以逊让为尚机智之人遇敌而后出其计武健之士临阵而后施其勇不然虽有智勇何所用之

是日

上谕诸贝勒曰人当困约之时皆有智慧皆能良善若富厚逸乐遂变易其心焉朕训诫之辞后世子孙愚者视此书为泛常则亦已矣若聪睿者视之必如对祖父而见其心服膺而不敢忘也若果守兹训诫崇尚公道敬承基业勿至堕废庻永为国主矣茍不遵训诫弃公道贵财货未有不及于乱者凡身危业败国以丧亡皆由心之弗善也昊天眷佑国政修举皆由心之克善也盖强敌可御而天命难违惟勉持公诚以俟天命可也

七月庚子

上谕诸贝勒曰人能立心公诚则妇亲其夫下亲其上仆亲其主公诚相感善莫加焉若存心邪辟行事悖乱则妇疎其夫下疎其上仆疎其主中心乖异何利之有哉为下者有怨怼君上之心上虽未及知天已知之为上者宅心污下天必降之罚而君不能为主矣臣民其共钦哉勿视天鉴甚逺甘暴弃也朕以至公养人无所偏向如我

六祖子孙有徳行者不令隐蔽勇敢者重以赉予论事眀敏者锡以嘉名朕存心如此后世子孙有才徳者不可髙自矜诩听宗族兄弟共相推举处富不可忘贫有勇仍湏若怯凡于他国毋先出恶言毋先萌恶念盖恶念易生善行难得语云从恶如崩从善如登可不慎欤

甲子

上谕诸贝勒曰为贝勒者无事之时宜眀其识听讼之时宜平其心心平则事理得识眀则法纪彰二者兼备宣力殚忠绥理民庻致国家太平不难矣

是日

上谕诸贝勒曰国君与贝勒凡于兄弟臣庻视同一体至美衣美食皆无所吝始可称为国主若但知自奉心溺嗜欲岂得为养育民人主耶尔等各体朕懐公以立心仁以及物亲爱笃于家庭恩礼周于臣庻毋但求自便为也

天命十年乙丑四月庚子

上大宴诸贝勒

谕之曰语云其为人也孝弟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吾世世子孙当孝于亲悌于长其在礼法之地勿失孝弟恭敬之仪至于燕闲之时长者与少者居宜蔼然相接俾子弟得翕如和乐以共处少敬其长以诚意将之长爱其少亦以诚意出之毋虚假也昔者我国各分居其地今满洲蒙古汉人共处一城如同室然若遇卑幼过严则卑幼无暇豫时矣物虽少亦当宴防懽聚耳朕所训示者如此汝等勿违朕言

天命十一年丙寅七月乙亥

上谕诸贝勒曰天下有何者加于善之上乎又有何者处于恶之下乎尔八和硕贝勒见人有不善一人非之众亦同声指责之则不善者自知其非而顺受矣茍众人不言而一人独非之彼不善者必以为此一人者何独厚责于我也其恶我也若责人者言或未当众人亦当谏之众谏当即受勿自惭遂巧饰其非而执辩不己焉

训羣臣

乙卯五月庚戌

上谕侍臣曰治国家者尚寛大秉公诚乃能传世久逺基业巩固若自恃智力肆行侵夺存心不善所行非道必身罹忧辱运祚衰微理有固然断乎不爽故人存心公正天锡百福存心邪慝天降百殃人之祸福皆由心造心善则所遇必吉将见声誉日闻于众身履富厚位致显荣心不善则所遇必凶将谴责必加身既困阨家亦衰落矣夫泥涂之汚尚可洗濯若存心邪慝获罪于天或遘恶疾以死或触刑戮以死甚有已死而未尽厥辜者由此观之无论贵贱大小皆当公正存心茍或不然徒恃其智力肆行侵夺纵有所获岂能永享所谓公正者推己之心以及于人视为一体之谓也能如是必先见知于朋友朋友共称其善因上闻于大臣大臣上闻于贝勒贝勒上闻于国君上下皆称其善其令闻且上逹于天天亦佑之锡之福子孙悠久世享之矣如是则无徃不善安有凶咎哉盖无事之国不可喜事兴师若喜事兴师必有天谴夫蒙天谴而基业倾覆者亦尝目覩耳闻矣彼不务修徳恣意侵夺是行暴也因其暴而伐之天必佑矣总之人以公正存心生既获福死亦流芳人以邪慝存心生罹显祸死有余孽徃徃而然若悉举其事恐未能尽识故畧举大凡着为训诫汝等敬识之

天命三年戊午闰四月壬午

上谕侍臣曰尝闻自古恃徳者昌恃力者亡未有立志公诚而或失居心邪慝而反得者故自上至下有立志公诚者谓之积善善既积有不致福者乎居心邪慝而横行暴虐者谓之积恶恶既积有不受祸者乎凡满洲蒙古汉人若去邪慝存公诚斯可受福逺祸已自朝廷百官以及万民虽贵贱不同然祸非外来皆由自致何也天命之为君不能修大业行善事以顺天意而合人心乃溺志卑下即于慆淫天必谴之基业废坠矣君命之为臣不能殚忠勤恪恭厥职而邪辟存心怠忽从事君必罪之身亦不保矣至庻民行一不善之事则刑戮随之所谓凡人之祸皆由自致者此也

天命六年辛酉五月壬寅

上谕侍臣曰聪眀才智之人又能忠诚则居是国也如日月昭回众皆仰焉若居心不善虽众何益犹繁星然无光耀耳凡宅心公忠自求多福者虽孑然孤立亦能超羣盖人有令徳其名必彰不独本国重之即他国亦爱慕焉纵有不善之人能改过不吝则贤者亦莫不称许之矣

是日

上谕侍臣曰人之善者虽履艰危而心不移金之良者虽经煅炼而色不变良金与善人无异也善人宅志公忠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诚有利也若存不善之念者以非分获利可云利乎虽处事偶合亦幸耳傥善人己定之谋使不善者与闻一言偾事譬之终岁勤动树艺黍稷坏于一朝之冰雹也讵不惜哉

是日

上谕侍臣曰人果优于智慧虽无力亦有力矣纵有勍敌焉能胜之夫优于智慧之人预大谋决大事能言众人所不能言及闻贤哲之言即能防悟如是则羣贤莫不称许之使若人者遭逢令主将庻事修举进于至治无难矣

七月庚子

上谕侍臣曰人之无徳者能效法有徳则恶念何由而生若匪僻是尚恣意为之则善行何由致乎愚闇之人不悟贤哲告诫反恶其责己虽有善言罔知听受尚可以为人耶

甲寅

上谕侍臣曰人之善者知有过虽小必改不善者虽告之以过不改也故善人偶有过误必猛省而自修焉将善心因之增益矣

是日

上谕侍臣曰人能常懐逺虑容受直言以公忠之心勤劬效力以事其上则卑者可尊疎者可密而令名克着如风声然四方皆闻之矣夫人谁不乐善既闻之有不倾心者乎

是日

上谕侍臣曰人虽朴鲁而立志公忠则上之人当倚重之公忠之人遇人有过必尽言规谏若儇巧之徒虽问之亦不告也至于愚人遇才艺者不知加惠无益之人反加惠焉彼无良者受人之惠曾不知报犹播种于硗确之地必不能多所获矣

天命十一年丙寅三月丙午

上谕羣臣曰朕所筹虑处甚多也或朕心倦勤怠于治道欤或国事安危民情甘苦未能体察欤功勲忠直之人或倒置欤吾之诸子果效朕所为尽心国事否欤臣工果勤于政事否欤朕所筹虑者此也至于敌国情形又所深念当此昼夜计画时有可与言可与谋及勇于行阵者欲进斯进可也可与言者告以朕意俾伊亦抒所见以对其勇者闻朕言俾从而识之盖论出恒常每及道要语由粗畧可喻精微也或有其人既不能言又临敌无勇徒仰视朕面坐听朕言殊増郁闷耳彼之才彼之行朕皆知之欲面斥恐其难堪故不言也谚云一人善射十拙者随之彼安享贤人创治之基坐分勇者俘获之物何不如莠之借防于苗自遂其生乎数至朕前何为也

猜你喜欢
  新五代史考·欧阳修
  卷二百四十七·列传第六·宗室四·脱脱
  卷二百一十四·表第五·脱脱
  卷一百五十二·列传第四十·张廷玉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一·佚名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陈第年谱·金云铭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六 图谱略下 记无·纪昀
  通志卷一百八十八·郑樵
  六八四 谕内阁陆费墀着解任交英廉等审讯并着英廉另简派提调·佚名
  卷十八·温达
  ·请班师书·丁曰健
  黄干传·脱脱
  卷七十三·佚名
  卷三十五筹议·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跋 沈徳潛·乾隆

    钦惟皇上德与岁隆学随时懋研求治理而见理精纯涵泳性天而与天符合外王之业益着由内圣之功益深万几余暇兴寄篇章包罗今古富有日新自有六义以来未有若斯之极盛者也【臣】於己巳归田特奉俞旨徧读御制诗初集自丙辰以迄丁卯

  • 卷二十七·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七侯官陈衍辑顾瑛顾佐顾元臣顾晋黄文德卞思义瞿士衡文质时太初顾亮李费林世济贡性之吴志淳陈思吴敬夫吕玄英沙可学邾经曾朴周南赵汸张翼梁寅

  • 卷一百五十七 慶曆五年(乙酉,1045)·李焘

      起仁宗慶曆五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丙辰,詔升祔二后,依元德皇后故事,改題神主。   龍圖閣直學士、起居舍人、知秦州田況遭父喪。辛酉,詔起復,況固辭。又遣內侍持手詔敦諭,況不得已乞歸葬陽翟,託邊事求見,泣請終喪

  • 卷十·李心传

     时事三  诛曦将士共转三十万官资复四州将士共转四万五千余官资附诛曦功赏自王喜下凡四百二十人有由副使建节者有由白身授员郎者又三路全军约七万人喝转或三官资或五官资入队人五官资不入队人三官资大抵共约转三十

  • ◎蔡灵回国记·李定夷

    已故四川督军蔡公松坡灵榇,自东回国,乘新铭商轮抵沪。满船遍悬中日官商投赠挽联唁辞,黄白青绿,五色飞扬,望之烂然。船傍法租界黄浦滩招商局江天码头,承办丧事之蜀商公所各同人,先登轮致祭。蔡公灵柩安置在船上最大之官舱中,前

  • 清季外交史料选辑(一)·王彦威

    直督李鸿章奏日据台湾请筹办海军船械并遣使驻日及泰西各国以资联络而察敌情片闽督李鹤年奏福州厦门电线买回自办折闽督文煜等咨呈军机处闽省电线买归自办文闽督文煜等奏审明谋毙英人各犯分别定拟折闽抚丁日昌奏西班牙

  • 张果传·欧阳修

    张果,不让人知道他是何方人氏而显示自己神异。隐居在中条山,往来汾、晋之间,世人传说他是几百岁的人。武后时,派使臣召他,他当即死去,后来有人又看见他住在恒州的山里。开元二十一年(733),刺史韦济把他的事报告皇帝。玄宗命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七兵考【九】直省兵湖广八旗驻防荆州将军一人【驻劄荆州府】左右翼副都统二人统辖满洲协领兼佐领八人佐领四十人防御四十人骁骑校四十人蒙古

  • 卷一百七十六之七·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六之七 朱批高其倬奏摺 雍正五年四月初四日浙闽总督【臣】高其倬谨 奏为奏 闻盐务事窃查闽省盐务【臣】於去年八月内巳将所查 及【

  • 卷五十三上·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五十三上 乐 俗乐 縂序 俗乐之名古未尝有至齐宣王始有今乐古乐之辨汉高祖定天下与故人父老相乐醉酒作大风之歌令沛中童儿百二十人习而歌之至武帝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郎

  • 佛说回向轮经一卷·佚名

    于阗三藏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

  •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卷·圆照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卷西京西明寺沙门圆照撰总集群经录上之二 观药王药上菩萨经一卷(初出见长房录) 空净天感应三昧经一卷(旧录云空净三昧经初出见长房录) 卒逢贼结衣带咒经一卷(见长房录) 咒贼经一卷(一名辟

  • 康熙几暇格物编·康熙

    清朝康熙皇帝在万几之暇所作的一本笔记,内容主要是对天文、地理、古生物、动物、植物、医药、哲学等科学文化现象的调查、实验。其中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白龙堆”条中对沙丘形状、走向是由当地的风向决定的;“御稻米”

  • 国朝汉学师承记·江藩

    学术史著作。清江藩撰。八卷。“国朝”指清朝。全书列举清儒中“笃守汉学家法”的代表人物,并对他们的生平、著述、学术思想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从而系统地反映了清代儒学的发展状况。但是,清人治经不仅注重汉唐注疏,而且兼

  •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张继先

    《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北宋末正一天师张继先撰述,明初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集。七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书为张继先诗文集,收录文章九篇,诗词歌颂二百余首。诗文内容大多为论述修道理论和修炼方法。卷一收录

  • 发觉净心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 ,即《大宝积经》第二十五发胜志乐会异译

  • 劝修净土诗·省庵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

  • 古农佛学答问·范古农

    作者范古农。本书是近代范古农居士佛学答问汇集,可以帮人们解决不少佛学问题。佛家有云: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话很多人都熟悉,但是你知道它的真正意思吗?是告诫我们不要好色吗?如果你是这样认为,那你就错了。其实很多佛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