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六

宋 赵汝愚 编

君道门

帝学中【閲经史】

上真宗进经史子集要语  田 锡

臣闻古者帝王盘盂皆铭几杖有诫起居必覩夙夜不忘故汤之盘铭曰德日新日日新太公之金匮云武王欲造起居之诫乃铭于几杖曰安无忘危存无忘亡熟惟二者後必无凶墨子曰尧舜禹汤书其事於竹帛篆之盘盂曰君子福大而愈惧爵隆而益恭远察近视俯仰有则矧黄帝舆几皆铭焉曰吾居民之上惴惴恐不及武王户席必训焉席之铭曰无行可悔户之铭曰难得而易失圣人修德罔怠然佩服鉴戒终日不忘故至德大业永保天下也臣又尝读唐书见高宗命黄门侍郎赵智讲孝经於百福殿因谓之曰大旨朕知之矣即举此经要切处言之以禆不逮智曰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微臣敢以此言上献帝大悦又宪宗听政之暇采汉史三国而来经济要事撰书十四篇号曰前代君臣事迹书之六扇屏风置於御座之右出入观省之臣每览经史子集因取其要语总一十卷辄用进献可书於屏寘之御座出入观省所冀圣德日新与尧舜禹汤文武比隆也【咸平三年上时宋白举锡应贤良方正自知泰州召归朝】

上哲宗进无逸图    文彦博

臣伏观周公作无逸以戒成王後代圣君皆奉爲至戒以成治道以克永世臣又观唐史见宰相崔植对穆宗云明皇初得姚崇宋璟爲宰相二人者夙夜孜孜致君于道璟尝手写尚书无逸一篇以献明皇置之内殿出入观省咸记在心每叹古人至言後代莫及故任贤戒欲心归冲漠开元之末因无逸图朽坏始以山水图代之自後既无座右箴规又信奸臣用事天宝之末稍倦於勤王道隳缺今陛下虚心求治伏望以无逸爲元龟穆宗善其对臣恭惟皇帝陛下聪明稽古向学思道间日御迩英延儒臣讲读经史臣近观迩英北壁有仁祖朝讲官王洙所写无逸图臣虑禁中或未有此图辄敢写録四轴并一卷上进望於殿内张挂及置於几案以便圣览臣愚不胜区区之至【元佑二年上时平章军国重事】

上哲宗乞置无逸孝经图  范祖禹

臣窃以无逸者周公之至戒孝经者孔子之大训陛下嗣守祖宗鸿业方以孝治天下二书所宜朝夕观省以益圣德昔仁宗皇帝初建迩英阁即书无逸於屏间其後岁久而弊又命侍读学士王洙书之仁宗曰朕不欲背圣人之言乃置之左方又谕侍读学士丁度取孝经之天子孝治圣治广要道四章对爲右图命知制诰蔡襄书之又命学士承旨王拱辰爲二图序亦令襄书之仁宗尊崇经训如此陛下宜以爲法今迩英阁尚书图序于屏间而无逸孝经二图不复张列臣欲乞指挥所司检寻如旧图尚在乞置之左右如已不存即乞特命侍臣善书者书之其蔡襄所书图序从来置在御座之後昨因修展迩英阁方彻去却书于屏间此图乃祖宗旧物臣窃惜之伏乞依旧张挂三图并列如仁宗朝故事以彰陛下钦明稽古仰遵先烈之意【元佑二年十月上时爲着作郎兼侍讲】

上哲宗乞诏儒臣讨论唐故事以备圣览

苏 颂

臣闻前事不忘後事之师也在昔圣帝明王莫不稽考古道爲有国之先务故能享御永世垂无疆之休然往古所行或文或质施之今日各有所宜臣窃谓国朝号令风采超迈百王原其典章文物刑名法制大抵沿袭唐旧其间或有损益亦不相远然唐之事迹纷纭无统史官所记善恶咸备善者可以爲规彠恶者可以爲商鉴往在庆历之初仁宗皇帝因臣僚上言请留意近代典故遂诏儒臣检讨唐朝故事日进五条曾未期岁省阅殆徧尝闻德音宣谕以爲有助听断臣伏见陛下祗绍先烈勤劳万机治理之间多用仁宗故事外则迩英讲读经史内则臣僚进献封事古今得失之迹忠贤治安之策固巳溢黈聪而积渊虑矣而臣愚管见犹有所陈者诚见陛下稽古奉先之心孳孳不怠故敢僭越而尽言也臣闻之荀卿曰道不过三代道过三代谓之荡言其远而难信也本朝去唐正同三代其事近而易考所宜宸扆之留听也臣欲望圣慈特举庆历故事诏史官学士采録新旧书中列帝王所行之事与夫羣臣献替之言每日上奏数事清燕之间特赐览观所冀萤烛末光增辉日月臣不胜惓惓之愿【元佑二年十一月上时爲吏部尚书兼侍读诏讲读官日进唐故事二件颂每於逐事後论其得失大旨同列遂以爲例寻得旨令分门编修成册进呈四年书成上诏以迩英要览爲名】

上哲宗进经书要言以备圣扎

范祖禹

臣近於迩英阁进讲尝陈尚书要切之语望陛下因习笔扎书之以置座右臣退而伏思古之人君虽在闲燕之中出入起居必存儆戒左右前後动有箴规所以正心修身自强於德以舜之圣而益戒之曰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禹戒之曰无若丹朱傲汤有盘铭武王於扆席之四端爲铭於几杖爲铭於衣带爲铭於履爲铭於觞豆爲铭於户牖爲铭舜汤武王其自修如此而况於後世之君乎今陛下纂承累圣日勤问学若於翰墨之际不出圣人之经略举要言以爲明鉴置之左右朝夕观省与夫舜禹之戒汤武之铭其揆一也臣职在劝讲无补毫分苟有愚见不敢不尽谨节略尚书论语孝经要切之语训戒之言得二百一十九事以备圣札所冀陛下手书之目覩之心存之庶可以少助进德之万一臣不胜拳拳【元佑三年四月上时爲着作郎兼侍讲】

上哲宗乞常观图史   范祖禹

臣伏见仁宗皇帝庆历元年七月出御制观文览古图记以示辅臣皇佑元年十一月御崇政召近臣三馆台谏官及宗室观三朝训鉴图臣窃以古之帝王常观图史以自戒仁宗皇帝讲学之外爲图鉴古不忘箴儆以养圣心又图写三朝事迹欲子孙知祖宗之功烈如目覩之二图皆常颁赐臣僚禁中必有本臣愿陛下以永日观书之暇间览此图可以见前代帝王美恶之迹知祖宗创业之艰难不唯有所戒劝易於记省亦好学不倦之一端也【元佑五年五月上时为右谏议大夫】

上哲宗乞进读陆?奏议 苏 轼

臣等猥以空踈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爲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出於医手方多传於古人若已经效於世间不必皆从於已出伏见唐宰相陆?才本王佐学爲帝师论深切於事情言不离於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踈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爲能而?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爲术而?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以消兵爲先德宗好聚财而?以散财爲急至於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巳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鍼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合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爲之太息魏相条鼂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爲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测如?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监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座隅如见?面反复熟读如与?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於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元佑八年五月与范祖禹等同上时爲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

上徽宗乞观贞观政要陆?奏议

曾 巩

臣窃观近世帝王善爲治者莫如唐太宗人臣善言治者莫如唐陆?太宗贞观之治论者以谓庶几成康自汉以下莫及焉虽聪明英武出自天资然其要乃在於广延贤智博考古今容受直言从谏不倦故唐史官掇其大者别爲一书谓之贞观政要陆?事唐德宗自爲学士至宰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盖其论议反复条畅切於事情周於世用而要其归必本於帝王之道必稽於六艺之文虽贾谊董仲舒不能远过焉今其言见於世者有奏议数十篇此二书虽一代之文章实百王之龟监卷帙不繁词理明白臣愚伏愿陛下退朝之暇紬绎经史之余取二书置之座右留神省览如御珍羞必有以开广聪明上当圣意发言行事以此爲准庶於盛德有补万一【元符三年上时爲翰林学士兼侍读】

上徽宗乞读资治通监  陈 瓘

臣窃谓人君稽古之学一经一史经则守之而治身史则考之而应变天下之事其变无穷故往古可监之迹不可以不详知也仁宗尝谓辅臣曰朕听政之暇於旧史无所不观思考历代治乱事迹以爲监戒也英宗命儒臣论次历代君臣事迹可以爲监戒者既上通志八卷又命置局续修书成取旨赐名神考继志述事赐其名曰资治通监又亲制序文炳若云汉爲章于天自然之功变化出焉臣尝三复明训掩卷叹息以谓诸史所载数千年事文字繁多不可胜览窭儒寒生业专习一穷年皓首犹或昧陋仰窥圣作区判事类数语之间尽史之要翕受以蓄德敷施而日新尧舜之所谓稽古何以加此而况不忘谦抑俯比汉唐自谓於文宣太宗无间然矣自余治世盛王得贤之一体者皆有取焉至于荒坠颠危之主乱贼奸宄之臣可观可监无不悉论以着圣志盖自祖宗以来圣圣相继稽古之学同乎一心以後述先非一日之积也至于神考然後典刑之总会策牍之渊林底于成就继而张之正在今日恭惟皇帝陛下道隆业大极本该末揆万事而复乎一制羣节而适於变六经妙义既自得於心术之微而於前古巳陈之迹又尽心焉今经筵将开而进读之官尚循习旧例泛读诸史文字繁复事实支离不得其要未周于事伏望圣慈特降睿旨候经筵开日令侍读官读资治通监以承神考所以继述英庙缉熙圣学垂训後嗣之意【元符三年上时爲右正言】

上徽宗乞观无逸及汉文宣唐太宗事

陈 瓘

臣闻商之高宗旧劳于外作其即位不敢荒宁享国久长爲後王法无逸所陈是也汉之与唐四十余君贤而可纪者三君而已汉之文宣唐之太宗是也文帝年二十有三来自代邸而有天下後世恭俭之主莫有及焉宣帝年十有八兴於民间而有天下後世励精之主莫有及焉太宗年十有八举兵除乱又数年而有天下後世纳谏之主莫有及焉此三君者方其在外之时斯民之利病朝政之臧否耳闻目见皆得其实後虽深处九重而考往验今不忘鉴戒此其所以爲贤也恭惟陛下久处潜藩充养圣德亦如高宗旧劳于外春秋鼎盛历数在躬亦如三君自外而入置无逸於座右采唐汉之所长则文宣太宗之事盖有灿然可观者矣神考所谓吾无间然者臣愚愿有稽焉【元符三年九月上时爲殿中侍御史】

上徽宗论宣取画图   陈师锡

臣伏闻今月八日有圣旨宣取秘书省画图进览格入神妙可以阅目非有补於盛德六经载道诸子谈理历代史籍祖宗图书天人之藴性命之妙治乱安危之机善恶邪正之迹在焉以此爲图天地在心流出万物以此爲图日月在目光宅四海伏望圣慈观心於此则天地冲气生焉注目於此则日月祥光丽焉唐以山水图代无逸左右前後无所警戒动静语默无所龟监社稷至於陵替不可支持臣闻心以道观则正目以德视则明国寿可以不损天下可以不乱愚夫之言智者择焉愿留圣怀无忽【元符三年九月上时爲殿中侍御史】

宋名臣奏议卷六

猜你喜欢
  前汉高后纪卷第六·荀悦
  卷七 崇祯四年辛未·计六奇
  班马异同卷三十一·倪思
  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六十九·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四十四 刑法略一·纪昀
  卷四十三·温达
  霍韬传·张廷玉
  卷一百十一·阿桂
  卷二十下·沈枢
  卷三十九、中英交涉之变态·黄鸿寿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第三·司马迁
  222.和尚当元帅·林汉达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明鉴易知录卷十二·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苏氏·唐圭璋

      苏氏,苏颂之妹。其先同安人,徙居润之丹阳。长于文翰,世称延安夫人。   临江仙   立春寄季顺妹   一夜东风穿绣户,融融暖应佳时。春来何处最先知。平明堤上柳,染遍郁金枝。   姊妹嬉游时节近,今朝应怨来迟。凭谁

  • 古诗镜卷三十三·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三十三 明 陆时雍 编 乐章第一 汉 唐山夫人 安世房中歌 【汉书礼乐志曰汉房中祠乐高祖唐山夫人所作也周有房中乐至秦改名曰夀人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其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孝惠二年使乐

  • 卷七·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七七言古中宗皇帝十一月诞辰内殿宴羣臣效栢梁体聨句【旧唐书中宗纪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生于长安唐书高宗纪显庆元年十一月乙丑以子显生赐京官朝集使勲一转三辅黄圗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栢梁台帝尝置

  • 第六十七回 巾帼英雄桴鼓助战 须眉豪气舞剑吟词·蔡东藩

      却说高宗闻金兵追至,亟乘楼船入海,留参知政事范宗尹,及御史中丞赵鼎,居守明州。适值张俊自越州到来,亦奉命为明州留守,且亲付手札,内有“捍敌成功,当加王爵”等语。吕颐浩奏令从官以下,行止听便。高宗道:“士大夫当知义理,

  • 东汉会要卷二十七·徐天麟

    选举下公府选举举能案剧【卫飒传建武二年辟大司徒府举能案剧除侍御史】建武十二年诏三公举茂才各一人亷吏各二人【百官志注】世祖诏方今选举贤佞朱紫错用丞相故事四科取士一曰徳行髙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

  • 卷之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今献备遗卷二十·项笃寿

    (明)项笃寿 撰王竑王竑字公度陜西河州人刚毅慷慨喜大节宣徳中举进士方弱冠擢给事中常曰士当希汲黯朱云安能局促效辕下驹耶己巳英皇北狩郕王监国摄朝奉天门竑率诸给事廷劾王振歴数其蛊政误国之罪读弹文词气壮烈锦衣卫指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四 宋纪十·纪昀

    宋纪 【十】高宗 【一】○高宗一高宗皇帝讳构字德基徽宗第九子也母曰显仁皇后韦氏初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旋封广平郡王又进封康王靖康元 年正月金人逼京师军于城西北遣使入城邀亲王宰臣议和帝慷慨请行钦宗

  • 塔思、速浑察传·宋濂

    塔思、速浑察均孛鲁之子。塔思,一名查剌温。自幼就与一般儿童不同,英才大略,有其祖父木华黎的风度,木华黎常说:“此儿必能实现我的志愿。”塔思长大之后,常以忠孝为先,曾说“:大丈夫受天子厚恩,当誓死报国,怎能委靡苟且于目前,而

  • 蔡毅中传·张廷玉

    蔡毅中,字宏甫,光山人。祖父蔡凤翘,平阳同知。父亲蔡光,临洮同知。蔡毅中五岁就通晓《孝经》。父亲问“:为什么读书?”他答复“:想成为圣贤。”万历二十九年(1600),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授职检讨。当时矿税监虐待百姓,蔡毅中选取

  • 第二章·王夫之

    或问于第二章、第三章,皆有“未遽及”之语。此朱子一部中庸浑然在胸中,自然流出来底节目,非汉人随句诠解者所逮,而况后人之为字诱句迷,妄立邪解者乎? 中庸第一章既彻底铺排,到第二章以后,却又放开,从容广说,乃有德之

  • 卷五·段昌武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五宋 段昌武 撰衞国风【阙】毛诗集解卷五

  • 卷七十二·程川

    <经部,五经总义类,朱子五经语类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七十二钱塘程川撰礼十三小戴礼记三问一夫均受田百畆而有食九人八人七人六人五人多少之不等者何以能均曰田均受百畆此等数乃言人勤惰之不齐耳上农夫勤于

  • 卷二·佚名

    <经部,诗类,毛诗李黄集解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    宋 李樗黄櫄 撰葛覃后妃之本也后妃在父母家则志在於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化天下以妇道也李曰孔氏谓本者后妃之本性非也所谓

  • 卷十一·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一 明 梁寅 撰 祈父之什 祈父 军士怨於久役而作也 传曰旧序以为刺宣王之诗观之诗文未见其必为宣王也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三章皆赋也祈父司马也掌封圻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二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戒品第十之三云何菩萨难行戒。当知此戒略有三种。谓诸菩萨现在具足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弃舍如是大财大族自在增上。受持菩萨净戒律仪。是名菩萨第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四·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我今复以喻明斯义。譬如世间。或有二人。一被金刚坚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一被枯草而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海意。于汝意云何。彼二

  • 娱书堂诗话·赵与虤

    宋代诗论著作。又称《赵威伯诗话》。宋赵与虤撰。二卷。与虤字威伯,太祖十世孙。据《也是园书目》、《述古堂书目》等著录,曾有4卷足本,但已亡佚。本书成于南宋中期。此编杂记唐宋诗坛轶事,论诗源于江西诗派,取材或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