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四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我今复以喻明斯义。譬如世间。或有二人。一被金刚坚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一被枯草而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海意。于汝意云何。彼二人中。何人为火所焚。何人不为火焚。海意白佛言。世尊。若被金刚甲胄之者。虽入大火炽焰聚中。以其坚固甲胄能善作护。是人不为火焚。世尊。若被枯草为甲胄者。入大火中。是人决定为其所焚何以故。为彼枯草于炽焰中力无能护。佛言。海意。彼身所被金刚甲胄入大火中。不为焚者。即是菩萨。常以大慈大悲而为甲胄内心坚固。金刚力护解脱众生。所缘誓愿。曾不弃舍。虽常观察一切法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入于空寂三摩地中。而常超越声闻缘觉正位。不求得果。于彼定中。虽受胜味而不嗜著。还从定起。从定起已。严净佛土。成熟众生。圆满佛智。海意。彼以枯草而为甲胄入大火中。为所焚者。即是声闻乘人。于诸行中而生怖畏。复观三有炽然不息。弃舍众生远离大悲。于寂静三摩地中。生味著已。无所容受。若复不得第八果证。能起是定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声闻乘人于其福行罪行不动行中不能修习。诸菩萨者。能于无量福智行中修习成熟。不于中间取证实际。毕竟圆满一切佛法海意。是故菩萨于空无相无愿无作法中。常生大火炽焰之想。虽于此法审伺察已而复于是法中起智善行。终不取证实际。是故诸菩萨不成熟善根不应修习。海意。菩萨成熟善根者。谓于甚深佛法之中如理修行。不于中间取证实际。此即名为成熟善根。何故如是。以彼菩萨俱为成熟大乘之法。渐向渐入渐复增胜。非余乘法而成熟之。海意。如陶家轮。日光未照。未成熟时。但是坏模。无有诸器用之名。后成熟已乃可得彼器用之名。菩萨亦复如是。虽复广多修诸善根。若不回向于一切智。即不能得波罗蜜多之名。若复回向一切智者。乃得波罗蜜多之名。海意。又如妙好真金。未经工作。即不能得庄严具名。但名真金若经工作得成熟已。乃可得诸庄严具名。菩萨亦复如是。所修善根。若不回向于一切智。即不能得波罗蜜多之名。若复回向一切智者。乃得波罗蜜多之名。海意以是缘故。而诸菩萨常当运发广大之心成熟诸善。随所成熟诸善根已。即当回向于一切智。以其回向一切智故。菩萨当于甚深法中如理修行。不于中间取证实际。

 尔时海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菩萨者难作能作。善能防护诸有过失。于所作中不生过染。世尊。若诸菩萨具于善巧方便之者。即能回向。所以者何。菩萨有方便故。虽入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中。而不为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过失所著。彼具善巧方便而能现诸所作。不堕无作见中。善住诸法平等之性。若有趣向邪定聚中诸众生类。菩萨为说正定聚法。而彼菩萨为令圆满众生愿故。自亦不住正定聚中。

 佛告海意菩萨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菩萨于一切处。常应修习善巧方便。何以故。海意。善巧方便者。即是菩萨菩提。若无善巧方便。即不成菩提。譬如世间于一器中置三种色。一者青色。二者赤色。三者黄金色。是三种色。同一器中染三种衣。一者毳衣染其青色。二者[疊*毛]衣染其赤色。三者无价上妙天衣染黄金色。彼三种衣。于一器中。从彼染师所治事已。随诸意乐皆得妙色。须青得青。须赤得赤。须黄得黄。然其染器曾无分别。海意。其染器者即是空无相无愿。有三种人合一器中者。一声闻乘人。二缘觉乘人。三大乘人。是三种人。随诸作用如心所乐。各随所应皆取智色。而彼空无相无愿之器。曾无分别彼毳衣者。当知即是声闻乘人。[疊*毛]衣即是缘觉乘人。无价天衣即是安住大乘之人。海意。汝观诸法无有实性。无作者性。无我性。无人性。无众生性。无寿者性。无主宰性。随欲所生。生已聚集。无所觉了。亦无分别。海意。若能解了此诸法生。即诸菩萨于诸法中无有少法而生懈倦。若得如是知见清净。诸所作中亦无饶益无不饶益。即能如实了知诸法平等之性。如是如实了知诸法平等性已。常不弃舍大悲之铠。海意。譬如世间琉璃珠宝。自体莹洁净无瑕翳。置尘秽中经于千岁。过千岁已取之治事。去其尘秽涤浣清净。依然莹洁离诸瑕翳。菩萨亦复如是。了知众生心之自性。本来清净明澈洁白。但为客尘烦恼之所覆蔽。菩萨观已。即作是念。众生心性本来清净。但为客尘烦恼之所覆蔽。而彼烦恼实无所住。众生横起虚妄分别。我当为彼诸众生类宣说断除烦恼之法。起无懈心。于众生所转复增胜运心。普令皆得解脱。又复思惟。此诸烦恼能坏众生诸有力势使令劣弱此诸烦恼能令众生于无实烦恼中虚妄分别。若能如实深固作意如理伺察者。彼即不为烦恼所动。如所伺察已。即彼烦恼不复和合。若与烦恼不和合者。斯即为善。又复我今若与诸烦恼合。云何能为烦恼系缚诸众生等宣说断除烦恼之法。故我今时不与诸烦恼合。应为烦恼系缚众生说断除法。然我欲为化度众生于轮回中令诸善根相续不断。亦复应当与烦恼合。云何名为于轮回中与烦恼合相续善根。所谓勤求福行而无厌足。菩萨作是思惟已。于三有中故现受生愿值诸佛誓度众生而无懈倦护持正法。诸所施作勇进无退。常生法欲。永不弃舍波罗蜜多胜行。海意。此即名为于轮回中与烦恼合相续善根。菩萨当于是中虽合烦恼。不为烦恼过失所染。海意白佛言。世尊。今说善根。何缘故说诸烦恼邪。佛言。海意。菩萨了知此如是等诸烦恼法与三界合。从烦恼中出生三界。而彼菩萨具善巧方便故。积集善根缘力与三界合。此即名为诸有善根与烦恼合。以其三界合故。即不复心生诸随烦恼。海意。譬如世间有大长者唯有一子。慈育怜慜深加爱念。时彼童子愚小无智。于秽井边而为戏舞。以幼稚故忽堕井中。尔时其母及彼亲族。俱见其子堕秽井中。见已忧愁竞前观井。深不可测。徒极悲苦。无能为计入其井中。虽痛爱子不能救拔。是时其父知已奔至。见彼童子堕秽井中。临视哀恼苍惶旋转。深爱此子不生厌舍。即设方计入其井中。善为救拔令子得出。海意。当知彼秽井者。即是三界。其子即是一切众生。菩萨观于一切众生如一子想。童子之母及亲族者。即是声闻缘觉乘人。见诸众生堕轮回中。见已虽复心怀忧恼。无有方便而为救拔。彼大长者即是菩萨。而诸菩萨虽以无垢洁白清净之心住无为法。然复和合三界所修之行化度众生。海意。此即菩萨大悲之行。菩萨毕竟自能解脱诸缠缚已。而复于其三有之中示现受生。具善巧方便胜慧所摄。己之烦恼无复有碍。能为一切众生宣说断除烦恼缠缚之法。海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诸菩萨者难作能作能以无垢洁白清净之心。于轮回中不生厌弃。如其所说甚深之法。如理伺察不住无为。不求果证。佛言。海意。此菩萨者。所修正道与禅支合。所谓般若波罗蜜多。及善巧方便。海意当知。若诸菩萨无垢洁白清净心者。此即般若波罗蜜多。于轮回中不生厌弃。示现受生化度众生。此即善巧方便。

 复次海意。若诸菩萨于空无相无愿无作无生无起一切法中如理伺察者。此即般若波罗蜜多。若复发起大悲现前之心。不住无为。不求果证。此即善巧方便。

 复次海意。若诸菩萨善住三世平等法故。即无有少法见种种相。若彼法界平等。即众生界平等。若众生界平等。即涅槃界平等。若涅槃界平等。即法界平等。若能入此法界平等性中。所入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若复能入一法界。了知众生界。不证涅槃界。是故不舍众生界。不住于法界。不取于果证。此即善巧方便。

 复次海意。若布施清净此即是慧。若回向清净即是方便。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清净此即是慧。若回向清净即是方便。以要言之。一切善根清净此即是慧。回向清净即是方便。海意白佛言。世尊。何者是菩萨善根清净。何者是回向清净。何者是慧清净。何者是方便清净。佛言。海意。菩萨善根清净者。为离我人。众生寿者之见。然后积集诸有善根。回向清净者。谓于空无相无愿法中。成熟善根回向菩提。慧清净者。谓于一切众生初后根性智悉了知。方便清净者。善为一切众生如应说法。复次海意。又善根清净者。虽于诸有诸趣示现受生而无依止。然后积集诸有善根。回向清净者。谓离一切声闻缘觉作意。善摄诸乘所有善根。悉用回向大乘法中。慧清净者。普为断除一切烦恼种子习气。方便清净者。谓欲化度诸众生故。先同其事。后为教示大乘之法。

 复次海意。又善根清净者。所谓菩萨舒其宝手。普施无尽一切受用。回向清净者。谓以一切众生。一切学无学人。一切缘觉。一切菩萨。及一切佛诸有善根。普用收摄入回向中。慧清净者。所谓任持诸佛所说。悉以陀罗尼印印之。其所任持而无坏失。方便清净者。谓以无断辩才。无碍辩才。为诸众生善说无诳之法。令诸众生悉得欢喜。

 复次海意。又善根清净者。谓于生生之中。常不舍离大菩提心。回向清净者。谓不忘失大菩提心。以诸善根悉用回向于一切智。慧清净者。谓善知安住大菩提心而为根本。方便清净者。谓于菩提心住平等故。为他教示菩提之法。

 尔时海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诸善巧方便。是菩萨菩提。般若波罗蜜多清净一切处通达。皆是菩提。无有少法非菩提者。何以故。世尊若了一切法平等性。即是菩提。是故诸菩萨勿于菩提生极远想。菩萨于诸法中若六尘境来为障碍尔时应当如实觉了。即是菩提。若诸菩萨如是解者。即得善巧方便清净。及般若波罗蜜多清净。

 尔时世尊赞海意菩萨言。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菩萨具善巧方便及般若波罗蜜多清净者。于诸法中若六尘境来为障碍。尔时应当如实觉了即是菩提。海意。以是缘故诸菩萨者应如是知。

猜你喜欢
  四分律卷第二十(初分之二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三·澄观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六·隐元
  卷第十一·普瑞
   第十一則  黃檗大唐無禪師·胡兰成
  力庄严三昧经卷中·佚名
  第七卷·佚名
  卷第九·通云
  卷之六·佚名
  释 中 华 民 国·太虚
  卷第十五·佚名
  佛说贫穷老公经·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十·佚名
  卷第十一·宗密
  佛说灌顶摩尼罗亶大神咒经卷第八·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挂枝儿·咏部八·冯梦龙

    ○月青天上月儿(恰似)将奴笑,高不高,低不低,正挂(在)柳枝梢,明不明,暗不暗,故把奴(来)照,清光(你)休笑我,且把自己瞧,缺的日子多来也,团圆的日子少。○花惜花哥,莫讨尽花儿债,(他的)声价高,颜色好,(自然)难养难栽,温存些,才讨得花儿戴,频浇频荫水,

  • 卷一百八十一·徐世昌

    谢光绮谢光绮,字方山,宛平籍江阴人。广西候补道。有《蓬吟草》。零陵至祁阳道中湘江清见底,尽日好风吹。水派看三合,山形望九疑。小诗题石壁,大字拓崖碑。不分浯溪胜,舂陵独有之。陈文起陈文起,字振霞,会稽人

  • 吴梅·龙榆生

    吴梅字瞿安,号霜崖,江苏长洲人。光绪十年(一八八四)七月二十二日庚午生。专究南北曲,制谱、填词、按拍,一身兼擅,晚近无第二人也。历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教授,凡二十余年。抗战军兴,转徙湘、桂间,以

  • 卷三百九·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九杨梅类七言古初食杨梅        【明】杨循吉杨梅本是我家果归来相对叹先作徃来南北将十年久不飡汝防忘却忆从年少在吴中食以成伤难疗药年年端午即有之街头卖折先附郭初

  • 卷八百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一贯休夜寒寄卢给事二首刻羽流商否霜风动地吹迩来唯自惜知合是谁知堑雪消难尽邻僧睡太奇知音不可得始为一吟之心苦味不苦世衰吾道微清如吞雪雹谁把比珠玑作者相收拾常人任是非旧居沧

  • ●卷二百二·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二。   起绍兴十年六月十一日甲寅,尽闰六月十七日庚寅。   汪。若海劄子曰:朝廷以蓝公佐之回和议颇变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刘锜为东京副留守兼节制军马以五月十六日始次顺昌而十七日兀术(改作乌珠)之

  • 皇王大纪卷三十八·胡宏

    宋 胡宏撰三王纪厘王元年冬齐侯宋公陈侯蔡侯邾子会于北杏以平宋乱遂人不至齐人灭遂而戍之遂虞帝之所出殷所封也齐伐鲁取汶阳曰以报长勺之役管仲谏曰君不竞于徳而竞于兵外诸侯设备内百姓设诈国无危难矣齐侯曰请会鲁侯

  • 第一四四移光绪十四年四月四日一一三二三—一·佚名

    北路右营副总府翁,移送站兵吴瑞启遗失公文事件,移请新竹县提究移文 钤记 北路右营钤记(印文不清)光绪十四年四月日到特授福建台湾北路右营副总府翁为移送讯办事。本年四月初四日,据城汛把总郑飞熊禀称

  • 孝闵帝纪·令狐德棻

    孝闵皇帝名觉,字陀罗尼,是太祖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元皇后。大统八年(542),生于同州官署。九岁时,被封为略阳郡公。当时有一个善于看相的人史元华见到他,回来后对亲近的人说:“这位公子有极贵之相,只可惜寿命不长。”魏恭帝

  • 卢恺传·魏徵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陽人。 父亲卢柔,死在西魏中书监上。 卢恺生性孝顺友爱,神情聪悟,略涉文献,善于写文章。 北周齐王宇文宪,任他为记室。 这以后袭爵位,当容城伯,食邑一千一百户。 随宇文宪讨伐北齐,卢恺游说柏杜镇,让该镇投降

  • 卷三百二十六·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六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二年欧阳修知谏院论韩琦范仲淹乞赐召对陈边事奏曰臣伏见自西鄙用兵以来陛下圣心忧念每有臣僚言及西事

  • 张莹后汉南记·佚名

    本纪和帝纪00一 孝和皇帝讳肇〔一〕,章帝中子也。兄庆为皇太子,其母被谗死,庆为清河王〔二〕。帝年四岁,代为太子,而特亲庆,入则共室,出则同车。章帝以此更哀怜庆,衣服饮食与帝同也。──《初学记》卷一七〔一〕 《说文》及《

  • 卷四十二·李光地

    <经部,春秋类,日讲春秋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二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左传】二十一年春公如晋拜师及取邾田也【谢十八年伐齐之师漷水之田】朝聘防同礼有常期襄公以取邾田德晋而于嵗首朝正之会

  • 第三 内揵 3·王诩

    【原文】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①,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②。外内者,必明道数③,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④

  • 卷第三·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三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问分阴品第三问曰。几阴。答曰五阴。何等五。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云何色阴。若色法是名色阴。云何色阴。十色入若法入色。是名色阴。云何色阴。四大若四大

  • 卷第三十八(结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三十八(结字号) 甲子(宋高宗绍兴十四年起金皇统四年)己巳(金改天德)癸酉(金改贞元)丙子(金改正隆)辛巳(金大定元年)癸未(孝宗隆兴元年)乙酉(改乾道)甲午(改淳熙)庚戌(光宗绍熙元年金明昌元年)乙卯(改庆

  • 灵枢识·丹波元简

    本书系之一,日人丹波元简著。采取选注而不自作注释的方法。在选注方面,多采用王冰、马莳、张介宾、吴昆、张志聪等家注释,考证精确,说理入微,符合经旨而有发挥者入选。对各注有分歧时,则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孰是孰非。如有

  • 建炎复辟记·佚名

    据《四库全书提要》云:建炎复辟记一卷,不著撰人姓氏,书录题解亦不知为何人作。但其叙苗传、刘正彦事始末,文颇繁冗,末叙世忠战功特详。疑即韩氏之客所为,理或然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