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九、中英交涉之变态

仁宗嘉庆十三年,冬十月,以英吉利兵舰驶入广东,夺总督吴熊光职,以百龄代之。英人自康熙十九年通商中国,继于二十三年建设商馆于广州,而以粤海关检查之严密,及税额之繁重,欲更辟新商港,继于四十年,东印度会社社员甲赤普尔率商船三艘至浙江舟山、宁波等地贸易。浙海关税则较粤海为轻,洋商利之,历康、雍两朝,至乾隆二十二三年间,诸国商船聚泊定海,转运宁波者日众,几有舍粤就浙之倾向。于是高宗纳浙闽总督喀尔吉善、两广总督杨应琚之策,更定浙海科则,视粤海加重,籍以限制洋商。二十四年,黄商洪任辉赴天津,以广东贸易之困难诉于政府,语侵粤海关监督。高宗怒其妄控,下之澳门狱中,自是浙中贸易之途绝。而广州为中国唯一之互市场,各国商船率自东莞县虎门入口,聚泊省城之黄埔。然华英商人每以货财上之关系,日起纷议,英政府乃以五十七年遣使伯爵马戛尔尼及司当,东入东国,要求改良两国之交涉。因提议七条。

一、遣员驻京师,照管本国商务。

二、商船至宁波、舟山及两广、天津地方收泊交易。

三、仿俄国例,设商馆于京师,收贮货物发卖。

四、要求舟山附近小海岛一处,居留英商及收贮货物。

五、于广东省城附近拨舍地方一处,居住英商及寄寓澳门之人,准其自由出入。

六、英商于广州、澳门间,由内河运输货物,请免税或减轻税额。

七、任听英人传教至次年。

其使臣自天津赴京,疆吏例予旅车,题曰:“英国贡船”,强令立之,及抵京城,政府又强令于觐见时,行叩头礼。英使亦不欲以争执小节,妨害其推广商利之目的,悉遵例行之。觐见后,使臣以要求各款,向政府提议,高宗以为远人不识天朝礼制,妄行乞请,于其条件,悉驳斥之,而敕谕其国王,盛称天朝威德,付其使遣归。会英人与法兰西国失和,法帝拿破仑颁布大陆条例,禁欧洲各国与英通商。时葡萄牙国独梗命,法遣兵并其地,英人恐法夺澳门,以是年七月遣海将度路利率战舰十三艘进泊香山鸡头洋,旋以三艘入黄埔,并有三板船入省河,以防御法兰西,保护中、英、葡三国贸易为词,且愿与中国协剿海贼。以其意作书投粤督,遂登岸公然分兵守住澳门炮台。朝廷恐其将实行占领之策,饬熊光严辞拒绝,且封禁水路以绝其粮食。英人苦之,至是启碇,引还印度。帝怒熊光蒽弱,不即时驱逐英舰,夺其职,令效力南河,寻逮戍伊犁。

十九年,冬十二月,英吉利护商兵船违例闯入虎门,旋驶出禁地。英舰自十三年十月开出澳门后,未几仍蔑视旧制,辄以兵船出入虎门,至是督臣蒋攸铦派员诘责,始驶出洋面,于是攸铦疏定防闲策数事:严禁民人私为夷人服役、洋行不得用欧式建筑、店号不得用夷字、清查商人、内地民人不得私往夷馆,并得旨允行。

二十一年,秋七月,英吉利使臣司当冬等觐见,至宫门,称疾,不成礼而退。英人既以前此浙江之贸易不能遂其请愿,复以近年来广东关税有种种之钳束,因于是年遣正使司当冬及副使二人来中国,诣阙陈诉。乃使臣不遵成例,于粤岸收泊,径驶至天津海口登岸,谢宴时又不行三跪九叩首礼,及抵京帝命于是月七日瞻觐八日于正大光明殿赐宴颁赏再于同乐园赐食九日

陛辞并于是日赐游万寿山十一日在太和门领赏再赴礼部筵宴十三日遣行至入觐日帝传旨升殿召见忽接伴大臣和世泰奏称使臣不能速行俟至宫门请驾二次奏称正使病泄须少缓三次奏称正使病倒不能进见当谕以正使回寓赏医调治令副使进见四次奏称副使二人亦同称急病帝大怒以中国为天下共主岂有如此倨傲侮慢甘心忍受之理严旨停其筵宴赐物逐之回国并寄英主敕谕一道备责使臣之无礼(时英廷无能通解华文者反之外部七十馀年至光绪十六年薛福成使英英人始出而属其代认盖当时实未尝启视也)又通谕中外及蒙古王公等托词来使进见朝服未到便服不能瞻谒大皇帝和世泰等不将情节奏明致未改期召见不料庸臣误事至此朕实无颜下对臣工云云寻命革去和世泰理藩院尚书苏楞额工部尚书广惠总管内务府大臣穆克登额礼部尚书

编者曰英使此来挟有推广商利之奢望仅期与中国外交上人员交涉而已并无瞻对大皇帝之必要而中国朝廷必确认英吉利为海外朝贡国之一此次使节直为备进方物而来傲然自大轻视邻国误用其奴隶国人之习惯法以对付欧罗巴使臣强之行跪拜礼遂致酿成此次之失败自是中英闲之外交日形退步而感情上之损失亦愈以积加已潜伏无形之祸机于不觉矣又考顺治康熙闲德意志人汤若望比利时人南怀仁官钦天监时皆许其侍立不行拜跪礼雍正年闲教王遣使到京世宗许行西礼且与之握手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格里来华礼臣与议礼节彼以觐见英主之礼为言礼臣以请高宗特旨准行西礼盖中国拜跪之礼西人万不允遵故后天津条约载明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断不可行即指此也

猜你喜欢
  卷七十四 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班固
  卷五 哀帝·王夫之
  卷第一百八十七·胡三省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三·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二·佚名
  卷之一百九十四·佚名
  五四八 湖广总督三宝等奏六次查获应毁各书折(附清单一)·佚名
  卷十·吕中
  甲申传信录卷二·钱士馨
  十国春秋卷一百三·吴任臣
  卷十四 诸侯王表 第二·班固
  世宗宪皇帝谕行旗务奏议卷四·允禄
  卷八十四·佚名
  贾诩上·苏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舒氏·唐圭璋

      舒氏,武弁女。适王齐叟。齐叟失礼妇翁,妇翁怒,取归,竟离绝。   点绛唇   独自临池,闷来强把阑干凭。旧愁新恨。耗却年时兴。鹭散鱼潜,烟敛风初定。波心静。照人如镜。少个年时影。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萧丞相领祗候上)(萧相诗云)秦府图书世不收,汉家刀笔我为优。请看约法三章在,第一功臣是酂侯。小官萧何是也,本贯丰沛人氏,辅佐汉天子有功,官拜丞相之职。小官在朝,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俺汉家有三个大功臣,第一是韩信

  • 巻五·郭奎

    ○排律并诸杂咏【书附】上人一首江上华星照锦袍,前驱甲胄左旌旄。耿纯附凤先扶汉,庄子观鱼昔在濠。每为才求千里骏,直将心服五陵豪。山河王气重经验,茅土功臣定见褒。食客簮承新玳瑁,上公酒赐内蒲萄。地开梁汴云初集,天作周

  • 野趣有声画原序·杨公远

    杨君家松萝白岳下园池林木蔚然大类魏野之居多所得趣故其襟怀玉雪不涴点尘然天地间风月常新烟云不断君磨墨濡毫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观此一巻则知意匠经营亦良苦矣抑作诗如市肆冕旒无人问当畴若顾虎头

  • 列传第三十五·李延寿

    袁翻 弟跃 跃子聿脩 阳尼 从孙固 固子休之 固从 兄藻藻子斐固从弟元景 贾思伯 祖莹 子珽袁翻,字景翔,陈郡项人也。父宣,为宋青州刺史沈文秀府主簿,随文秀入魏。而大将军刘昶言是其外祖淑近亲,令与其府谘议参军袁济为宗。宣

  • 卷二十四·谷应泰

      ○河漕转运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沈阳中屯卫军士唐顺言:“卫河之原,出卫辉府辉县西北八里太行苏门山下。其流自县城北经卫辉城下,入大名浚县界,迤■抵直沽入海。南距黄河陆路五十余里。若开卫河,距   黄河百步置仓廒,受南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八十六·佚名

    弘治十五年四月壬寅朔孟夏享 太庙△遣内官祭司灶之神 命顺天府赈恤都城内外民之孤寡残疾及贫难无依者从户部奏也 命大兴左卫带俸指挥佥事张安守备德州等处以都指挥体统行事○癸卯○泾王将之国诣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 卷七十四·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七十四附载满洲旗分内之尼堪姓氏张氏张良弼      张泰张文兴      张滋德张厚德李氏望明忠      李世昌李成贤      李栢李拔高氏高云龙      高名

  • 揭亻奚斯传·宋濂

    揭亻奚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亲揭来成,是宋代乡贡进士。亻奚斯幼年时家贫,他读书很刻苦,无论昼夜,从不懈怠。父子自为师友,因此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能透彻了解,文章早已出名。大德年间,出游湘、汉,湖南帅赵淇,人们送给他的美称是

  • 孙嘉禄·周诒春

    孙嘉禄 字嘉禄。年三十三岁。生于浙江吴兴。父冠臣。曾业书商。已婚。子一女三。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苦克学校。习理科。光緖三十一年。入康奈尔大学。习机器工程。宣统元年。得机器工程

  • 三 粘指民族·林语堂

    染指、中饱、分羹、私肥,还是中国民族亘古以来上自王公大臣下至贩夫小卒文武老幼男女贤愚共同擅长的技术。根据这技术之普遍性及易学性,我们几乎可以主观的演绎的断定这染指性已是中国人之第二天性了。最近普斯基大学生

  • 卷十三·史浩

    <经部,书类,尚书讲义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十三     宋 史浩 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道德一也道不可见见于有用者德也德有疵累则道末得为纯全德之醇乎醇即道矣譬如鉴不止垢莹然清明之质玉不留瑕温然洁白之姿使

  • 卷四·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四宋 聂崇义 撰明堂      宫寝制王城      九服律吕      圆丘乐方丘乐     禘祫乐大宗子     小宗子四等附庸    井田沟洫      明堂【此秦法故重

  • 选佛谱卷第一·智旭

    【轮相表法第一(占察云。此相能坏邪见疑网。转向正道。到安隐处。是故名轮)】轮如占察轮相。而作六面。以那谟阿弥陀佛六字。顺次右旋。刻于六面。置轮掌心。仰手旁掷。表从凡入圣。转恶成善。十法界无不会归究竟也。那

  • 卷第三之上·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三之上 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 后学普善庵沙门慧悦校刻 六祖谓众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汝等诸人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故经云。心生种种法生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二·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上堂二住夔州府梁山縣萬峰山太平禪寺,崇禎六年四月初一日入院。方丈,云:「萬峰山頂別人間,上有梧桐開合歡,不是假雞棲泊處,箇中惟許鳳凰參。」顧視左右,云:「有麼?有麼?」時一居士向前問訊,師云:「雞棲鳳

  • 竹屿山房杂部·宋诩

    三十二卷。明宋诩(生卒年不详)及其子宋公望(生卒年不详)分撰,由宋公望之子宋懋澄合而编之。宋诩,字久夫,宋公望,字天民,其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三十二卷,其中养生部六卷、燕闲部二卷、树畜部四卷为宋诩所撰。种植部十卷、尊

  • 汉武帝内传·班固

    历史小说。又称《汉武内传》、《汉孝武内传》、《汉武帝传》。成书在齐、梁以前。旧题东汉班固撰,实为六朝人伪托。一说东晋葛洪作。一卷。写汉武帝出生、求仙、殡葬等奇异故事。着重描写西王母、上元夫人降临汉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