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222.和尚当元帅

在刘福通红巾军转战北方的时候,濠州郭子兴红巾军正在壮大起来。

郭子兴本来是定远(今安徽定远)地方一个财主,因为出身低微,经常受地方官吏的敲榨勒索,心里气忿不过,加入了白莲会。他拿出家里的钱财,摆酒杀牛,结交江湖好汉,只等一有机会,就杀死那批贪官污吏,出口恶气。

公元1352年,也就是刘福通起义的第二年,郭子兴看见时机成熟,就和四个朋友一起,带着几千个年轻人,趁着黑夜,打进濠州城,杀了州官,把濠州城占领了,宣布起义。郭子兴和他的四个好友都自称元帅。

元王朝派大将彻里不花带兵围攻濠州。彻里不花害怕红巾军,不敢攻城,在老远的地方扎下营垒,却派兵士在城外捉了一些百姓,当作俘虏向上级冒功请赏。城外的老百姓遭到迫害,过不了日子,纷纷逃到城里投奔郭子兴。郭子兴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有一天晚上,濠州的红巾军正在城门边巡逻。忽然城外来了一个青年和尚,说要投奔红巾军。守门的红巾军兵士怀疑他是元军派来刺探军情的奸细,一面把他捆绑起来,一面派人报告郭子兴。

郭子兴一听,心想也许来的真是投奔他的好汉,亲自骑马到城门口去察看,只见那个被捆绑起来的和尚,虽然衣服穿得破破烂烂,却长得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郭子兴一看,心里十分喜欢,马上命令兵士松了绑,把和尚带回元帅府。

那个投奔郭子兴的青年和尚,名叫朱元璋。他父亲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一个贫苦农民。朱元璋十七岁那年,淮北地方闹了一场严重的旱灾和蝗灾,接着又蔓延了瘟疫。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和大哥接连传染上了疫病,咽了气。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连买口棺材的钱也没有,亏得邻居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把父母埋葬了。

朱元璋失去了父母亲,生活没有着落。邻居给他出了个主意,要他到附近的皇觉寺当小和尚,混口饭吃。这样,朱元璋就出了家。那种寺院里的小和尚,其实是给人使唤的佣人。朱元璋每天伺候师父、师兄,起早摸黑,扫地,上香,敲钟,做饭,日子过得挺苦。

但是,那个日子里要在皇觉寺混口饭吃也不容易。原来,皇觉寺是靠收租米过日子的,这年灾情严重,皇觉寺收不到租米。朱元璋在寺里呆了才五十天,眼看要断粮了。师父、师兄们一个个离开寺院到外面化缘去,朱元璋也被打发出门,带着小木鱼和钵头到淮西一带流浪讨饭。过了三年,濠州的灾情稍微缓和了一点,他才又回到皇觉寺。

又过了一年,红巾军起义爆发了,朱元璋在寺里不断听到外面传来的消息,一会儿是刘福通占领了颍州,一会儿是芝麻李占领了徐州。到了年底,又听到濠州也被红巾军占领了。朱元璋早就听到弥勒佛要下凡救世的传说;现在又听到红巾军到处起兵,元兵节节败退,心里想,穷人出头的日子到了,就离开皇觉寺,到濠州来投奔郭子兴。

郭子兴跟朱元璋一谈话,发觉他口齿伶俐,十分赏识,马上叫他脱下和尚的袈裟,换上兵士服装,把他留在身边当个亲兵长。

朱元璋参加起义军以后,马上表现出他的才能。他打仗勇敢,又有计谋。郭子兴把他当作心腹看待,出去打仗,总要先跟他商量。在起义兵士中,朱元璋的声望渐渐提高了。

郭子兴有个好朋友姓马,在郭子兴起兵那年病死。马公临死的时候,把他的孤女托给郭子兴照顾。郭子兴把女孩带回家里,交给妻子张夫人抚养,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郭子兴一直想给她选个好女婿,这一回,见朱元璋是个人才,就跟张夫人商量,要把马公的女儿嫁给朱元璋,张夫人一听也十分赞成。这样,皇觉寺的小和尚就做了郭元帅的女婿,地位也不同了。在起义军中,大家都称他“朱公子”。

濠州的红巾军里,连郭子兴在内,共有五个元帅。五个人平起平坐,不分高低,谁也管不了谁。除郭子兴外,另外四个元帅都有点江湖气,不讲纪律。郭子兴渐渐看不惯他们,他们也嫌着郭子兴。日子一久,矛盾越来越深,四个人就合在一起,排挤郭子兴。有一次,郭子兴差点被他们害死,亏得朱元璋得到消息,把郭子兴救了出来。

朱元璋发现起义军的几个将帅胸襟狭窄,在他们手下干事,成不了什么气候,就回到老家,招兵买马。他少年时候的伙伴徐达、汤和,听说朱元璋做了红巾军的将领,都来投奔,不到十天,就招募了七百人,后来,又袭击元军,招降了一批元军。

朱元璋得了大批生力军,整顿纪律,加紧训练,把手下的军队训练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声势大振。

定远有个文人李善长,是个很有计谋的人,也来找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很有学问,就留他在起义军里当谋士。有一次,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全国到处都在打仗,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

李善长说:“秦朝末年,也这样大乱过。汉高祖是平民出身,因为他气量大,能够用人材,又不乱杀人,只花了五年时间,就统一天下。现在元朝政治这样混乱,天下土崩瓦解,您何不向汉高祖学习呢?”

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一心一意想学汉高祖刘邦。

朱元璋带着自己训练出来的队伍,连续打下滁州、和州。小明王韩林儿在毫州称帝那年,郭子兴得病死了。小明王就封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为都元帅,朱元璋做了副元帅。

郭天叙没有什么指挥的经验,加上红巾军中大多将士都是朱元璋的亲信,朱元璋名义上是副帅,实权全掌握在他手里。没多久,郭天叙在攻打集庆(今江苏南京)的时候,被叛徒杀死,朱元璋就当了名副其实的元帅。

朱元璋独掌兵权以后,率领大军大破元朝水军,渡江攻打集庆,集庆五十多万军民投降。朱元璋进了集庆,出榜安民,把集庆改名应天府。打那时候起,朱元璋就以应天府作为根据地,向江南一带发展。

猜你喜欢
  卷一·陈燕翼
  卷之一百七十四·佚名
  卷二十五诗二·何良俊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三百六十·佚名
  卷之二百六十二·佚名
  ◎谈狐一·李定夷
  通志卷一百五十八·郑樵
  卷十六·朱轼
  别集下卷十三·宋名臣言行录
  卷五十·佚名
  周盘龙传·萧子显
  王轨传·李延寿
  丘神责力传·刘昫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阮阅

      ●卷一·御制门  王师围金陵,唐使徐铉来朝。铉伐其能,欲以口舌解围,谓太祖不文盛称其主博学多艺,有圣人之能。使诵其诗,曰:《秋月》之篇,天下诵传之。其句云云。太祖大笑曰:“寒士语耳,吾不道也。”铉内

  • 第十九出 狠图·李渔

    〖秋夜月〗(丑带净上)虽不才,福分由天赉。不戴乌纱官名在,人人见我称员外。任横行似蟹,没人来布摆。——自家非别,乃苏州乡下第一个殷实财主,户名叫做赵钱孙的便是。为甚么把这三个字眼扭来做了户名?只因我家田产极

  • 投笔集卷下·钱谦益

    后秋兴之八 庚子阳月初一,拂水拜墓作 短棹轻蓑黄叶林,天涯战戟自森森。朝阳已跃南离日,昼霭犹停北陆阴。笛里关山牵昔梦,灯前儿女负初心。遐方巡守无消息,树树啼乌夜夜碪。 秋风摵摵帽檐斜,野老篱前数物华。青镜百年双白鬓,

  • 英溪集·董嗣杲

    宋 董嗣杲 撰五言古诗钧天曲圆丘崇且髙广汉清且浅元祀播鼔钟严禘列瑚琏天酒泻琪花遵此奉常典恩流昭感通报称示丰腆鹤鸣集霞台凤曳翔云辇已际天人和八表清尘巻拟古海上采珠人惟视夜光吐携持以为珍美价重合浦异哉足照

  • 卷七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韦庄平陵老将【此以下诗皆集外?遗】白羽金仆姑腰悬双辘轳前年葱岭北独战云中胡疋马塞垣老一身如鸟孤归来辞第宅却占平陵居即事乱世时偏促阴天日易昏无言搔白首憔悴倚东门姬人养蚕昔年爱

  • 卷六十六·谷应泰

      ○东林党议神宗万历二十一年二月,京察竣。三月己未,刑科给事中刘道隆论吏部稽勋司员外郎虞淳熙、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台省交谪。而吏部曲为解,仅议一职方主事袁黄非体。上责吏部回奏,尚书孙   钅龙言:“淳熙臣乡人,安

  • 第五节慈善事业·佚名

    第一 谕示第二 育婴堂记事第三 执照第四 献业字第五 转典契字第六 碑文第七 呈及批第八 谕示第九 义冢第一○ 谕示第一一 义冢碑文第一二 合约创建义冢乐施田业字第一三 谕示第一四 转典契字第一五 卖断山园契字第一

  • 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司马迁

    张连科 译注【说明】本传是张苍、周昌、任敖、申屠嘉四个人的合传。(车千秋及以后几个人的传记并不是司马迁所作,而是后来褚先生的补作。)在这四个人当中,刻画得最为出色的是周昌和申屠嘉。从这两个人身

  • 器经 译文注释·孤子

    《器经·大器篇》[原文] 器者,物也;物者,器之。天地有器,然后有生。气有则器,有器具气,器气一体。气盈则器实,气虚则器靡。[译文] 器所包容的,是天地间所有的物质存在;一切物质存在,都是被器包容着的。天地有了容器之后,然

  • 卷首十五·严虞惇

    钦定四库全书 读诗质疑卷首十五 太仆寺少卿严虞惇撰 经文考异 国风 关雎君子好逑 礼记缁衣引诗作君子好仇释文逑本亦作仇郑笺怨耦曰仇 葛覃服之无斁 礼记缁衣作服之无射 螽斯诜诜兮 释文诜说文作 桃夭 释文夭

  • 卷三十七·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五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如虚空耶。善男子,虚空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非过去。何以故无现在故。法若现在可过去。以无现在故无过去亦无现在。何

  • 卷十一·赞宁

    ◎习禅篇第三之四(正传二十一人附见四人)○唐洛京伏牛山自在传(一钵和尚南印)释自在,俗姓李,吴兴人也,生有奇瑞。稍长,坐则加趺,亲党异之。辞所爱,投径山出家,于新定登戒。及诸方参学,从南康道一禅师法席,悬解真宗,逸踪流辈,道誉孔昭

  • 降象品第二十五·佚名

    尔时世尊,游王舍城,行福众生。地为大动,诸佛瑞应,奇异感变。欲入城时,皆为显现,尔时调达。怀毒害心,觉佛入城,瑞应悉现。赍嫉速诣,王阿阇世,为诈诱进。教使逆恶,汝篡父王,我当杀佛。俱共照照,犹如日月。饮王以伪辞,饮象以醇酒。象得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二十八·澄观

    十回向品(从二十五经一半尽三十三经)第六随顺坚固一切善根回向。长行中亦二。谓位行位果。行中亦三。谓牒释结。今初牒名征起。谓所修事善皆悉顺入坚固法性故。下文云。则为随顺真实住。本分名入一切平等善根。入即随

  • 楚林上睿禅师住北京慈明寺一门语录卷之四·楚林上睿

    小师悟旭等记录康熙二上一年壬戌五月十日师在郢州潼泉山受岛国公兵部达护法等请至癸亥四月四日同邻城众护法檀越诸山耆宿迎请入院指。山门云广大慈门十方洞廓且喜到来步步踏着。佛殿六载槁木死灰五时奔雷掣电虽然名贯

  • 修真辩难·刘一明

    气功内丹术著作,2卷,清代刘一明撰。其书以师徒问答形式,阐述内丹功理。作者认为内丹乃性命凝结而成,所以必须性命双修,指出性命之道与阴阳之道密切相关,性命为阴阳之体,阴阳为性命之用。性即理,命即气,气不离理,理不离气,因此性

  • 黄箓斋十天尊仪·佚名

    述度亡仪。太上道君述十方天尊,劝人称扬,用荐亡魂。

  • 惟日杂难经·佚名

    吴月支国优婆塞支谦译,大意说如来二乘功德差别,文甚古拙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