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章

或问于第二章、第三章,皆有“未遽及”之语。此朱子一部中庸浑然在胸中,自然流出来底节目,非汉人随句诠解者所逮,而况后人之为字诱句迷,妄立邪解者乎? 

中庸第一章既彻底铺排,到第二章以后,却又放开,从容广说,乃有德之言涵泳宽和处,亦成一书者条理之必然也。不则为皮日休天隐子、刘蜕山书,随意有无,全无节次矣。 

自第二章以下十章,皆浅浅说,渐向深处。第二章只言君子小人之别,劈开小人在一边,是入门一大分别。如教人往燕,迎头且教他向北去,若向南行,则是往粤。而既知北辕以后,其不可东北而之于齐,西北而之于晋,皆所未论。中庸只此一章辨小人,迳路既分,到后面不复与小人为辨,行险徼幸是就情事上说,非论小人之道。直至末章,从下学说起,乃更一及之。 

或问于第三章云:“承上章小人反中庸之意而泛论之。”吃紧在“泛论”二字。不可误认朱子之意,以民之鲜能为反中庸。小人自小人,民自民。反则有以反之,鲜能只是鲜能。末章云“小人之道”,小人固自有道,与不兴行之民漫无有道者不同。民无小人陷溺之深,则虽不兴行,而尚不敢恣为反中庸之事。民亦无小人为不善之力,则既鲜能中庸,而亦不得成其反中庸之道。 

向后贤知之过,愚不肖之不及,则又从鲜能之民,拣出中闲不安于不知味者言之。所谓愚不肖者,亦特对贤知而言天资之滞钝者也,与夫因世教衰而不兴行、可繇而不知之民,自进一格。到十一章所言“索隐行怪”,则又就贤知之专志体道而为之有力者身上撇开不论,而后就遵道之君子进而求作圣之功。此中庸前十章书次第之井井者也。 

“小人反中庸”,只如叔孙通之绵蕞,欧阳永叔之濮议,王介甫之新法,直恁大不可而有害于世,故先儒以乡原当之,极是。若鲜能之民,则凡今之人而皆然。贤知之过,愚不肖之不及,则孔、孟之门多有之。要亦自其见地操履处,显其过不及,而未尝显标一过不及者以为道。且过不及,亦皆以行乎中庸之教,而初未反戾乎中庸。抑过则业亦有所能,而不及者亦非全乎其不能,与不兴行之民自别。至于“索隐行怪”,则又从天理上用力推测安排,有私意而无私欲,其厌恶小人而不用其道者,更不待说,盖庄、列、陆、王之类是也。 

小人只是陷于流俗功利而有权力者,如欧阳濮议,但以逢君;王介甫狼狈处,尤猥下。隐怪方是异端,过不及乃儒之疵者。三种人各有天渊之别。此十章书步步与他分别,渐撇到精密处,方以十二章以后八章,显出“君子之道”,妄既辟而真乃现也。一书之条理,原尔分明不乱。 

“舜知”、“回仁”、“夫子论强”三章,乃随破妄处,随示真理,皆只借证,且未及用功实际,终不似“道不远人”诸章之直示归宿。盖阅尽天下之人,阅尽天下之学术,终无有得当于中庸,而其效亦可睹,所以云“中庸其至矣乎”。北溪所云“天下之理无以加” 者,此之谓也。 

或以隐怪为小人,或以贤知为隐怪,自章句之失。而后人徇之,益入于棼迷而不可别白。取中庸全书,作一眼照破,则曲畅旁通矣。 

猜你喜欢
  丧服四制·戴圣
  御製題鶡冠子·鹖冠子
  东溪日谈録卷十·周琦
  卷七十四·湛若水
  卷九六·邱濬
  卷四·陈继儒
  毛诗注疏原目考证·孔颖达
  卷十九·鄂尔泰
  卷八·鄂尔泰
  第12章·老子
  卷十四·朱熹
  卷二十·王志长
  卷四十四·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四·念常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八·玄奘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六回 方氏骂官·蒲松龄

    秀才衣巾上咳!军门把公呈审坏,又听说追究那做呈子的。有一个亲戚在刑房当差,对我说道:"今日院票来到县里了。"想是就要拿人。张鸿渐是个好人,俺悄悄的对他说着,他也好安排。不免急走则个。呀!来到庄里,天有半夜,待俺叫门。把

  • 第四十六回 夺禁军捕诛诸吕 迎代王废死故君·蔡东藩

      却说平阳侯曹窟,是前相国曹参嗣子,见四十三回。方代任敖为御史大夫,在朝办事,他正与相国吕产,同在朝房。适值郎中令贾寿,由齐国出使归来,报称灌婴屯留荥阳,与齐连和,且劝产赶紧入宫,为自卫计。产依了寿言,匆匆驰去。窟闻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七十七·佚名

    万历三十年十月己丑朔孟冬享祀 太庙遣官恭代○赐辅臣历及讲官有差○应天宿松望江二县重灾准改折休宁祁门婺源等县以差赈恤○礼部覆铸南京兵部督理操运关防得旨准铸○与原任南京刑部右侍郎王正国祭葬○兵部署部事刑部

  • 卷之四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二十 秦世系表畧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生大业大业生大费大费与禹平水土已成佐舜调驯鸟兽是为伯翳赐姓嬴氏生子二人一曰大亷一曰若木若木玄孙曰费昌费昌当桀时去夏归商为汤

  • 六一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等严讯沈荣英等呈缴《硕果录》等书案·佚名

    六一八 寄谕湖南巡抚李湖等严讯沈荣英等呈缴《硕果录》等书案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二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湖南巡抚李<湖>、湖北巡抚郑<大进>、江西巡抚郝<硕>,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二日奉上谕:据护理湖南巡抚陈用敷奏,武生

  • 涉史随笔原序·宋葛洪

    凡令微官洎布衣求进谒于庙朝者惧其无因至前必托曰有已见以为之先而觊幸一日之呼召庙朝不逆其情呼而前叩其所言自蕲进丐怜外往往讫无他説习常成俗上下恬不以为怪是直相与从事于欺而已而洪固不敢为欺也比以忧居取厯代史

  • 武定土司传·张廷玉

    武定,是南诏三十七部之一。宋朝淳熙年间,大理的段氏让阿历担任罗武部的部长。阿历的部长职务传了三代到矣格时,正好是元朝元世祖当政,矣格被封为北部土官总管。元朝至元七年,此地改为武定路,设置了南甸县。洪武十四年(1381)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七·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七 吴元年十一月癸酉朔,朱亮祖率舟师袭败方明善于乐清之盘屿,追至楚门海口,遣百户李德招谕之。 乙亥,夏主明昇遣使者邓良叟来聘,命良叟从大将军徐达军,观所下城邑。 丙子,大将军徐达师次下邳,遣都

  • 纲鉴易知录卷二九·吴楚材

    后汉纪后皇帝纲 己卯,二年,春正月,黄龙二见魏宁陵井中。目 先是魏地井中,屡有龙见,群臣以为吉祥,魏主髦曰:&ldquo;龙者,君德也。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数屈于井,非嘉兆也。&rdquo;作潜龙诗以自讽,司马昭见而恶之。纲 庚辰,三年,春

  • 曾农髯·佚名

    曾农髯先生小传曾先生名熙字子缉一字士元号农髯湖南衡阳人少孤事母以孝闻少游武冈邓弥之先生门称高弟光绪甲午科成进士特旨授兵部主事遭拳匪之乱先生负母问道走天津三日狂行数百里踵趾皆穿自是绝意进取奉母居长沙日以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九十六·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十六般若波羅蜜多分之四   復次善勇猛五藴不可施設有去有來有住有不住.十二處十八界等亦不可施設有   去有來有住有不住.如是藴處界等無去無來無住無不住是謂般若波羅蜜多。復次

  •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佚名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于是会中有一菩萨。号曰明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

  • 卷第二·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住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崇祯甲申冬。师在天台景星岩。明州诸檀护请住雪窦资圣禅寺。越明年乙酉。本郡司理梦章罗公。邑侯虚谷顾公。督学侍

  • 周元公集·周敦颐

    诗文别集。北宋周敦颐撰。八卷。敦颐原名敦实,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以舅任为分宁主簿,调南安军司理参军,移桂阳令,有治绩。后为广东转运判官。晚年家庐山莲花峰下,名为莲溪,卒谥元公。此集马端临《经籍考

  • 太白山人漫稿·孙一元

    八卷。明孙一元撰。孙一元。字太初,号太白山人。自称秦(陕西)人,实为宗室安化王宗人,王姓因不轨诛,故变姓名避难。他踪迹诡异,常以铁笛鹤瓢自随,遍游名胜,足迹几乎遍及天下。正德十三年(1518) 卜居乌程(今浙江吴兴),

  • 阿毗昙毗婆沙论·佚名

    凡六十卷。北凉浮陀跋摩、道泰等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为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之异译本。依道挻所作之序载,本论旨在注释八犍度,初译成百卷,惟以北魏太武帝攻破北凉之故,经书、什物皆烧毁,其后零落收拾而仅得六十卷。

  • 宗鉴法林·性音

    凡七十二卷。清代僧迦陵性音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六册。广泛搜录历代诸师之古则、公案、拈颂,计二七二○条。其所列顺序为:世尊、诸经、应化圣贤、西天祖师、东土祖师、旁出诸祖、未详法嗣者、自大鉴下一世至青原及南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