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六十九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九

经籍考

史【职官 刑法】

宋史艺文志职官类五十六部五百七十八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职官类九十三部一千四百七十九卷宋

杨亿历代铨政要略一卷

亿字大年浦城人雍熙初年十一召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第官至工部侍郎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諡曰文

【臣】等谨案此书宋史艺文志不载马考亦未着録今考册府元龟铨政一门总序其文与此悉同乃後人割裂以附亿名耳谨识于此

州县提纲四卷

旧本题陈古灵撰

【臣】等谨案古灵为宋陈襄别号襄字述古侯官人历进十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是书见杨士奇文渊阁书目考永乐大典所载之本前有吴澄序止言前修所撰不着其名氏谨附识於此

周必大玉堂杂纪三卷

必大字子充庐陵人绍兴进士中宏词科历右丞相少保益国公宁宗朝以少傅致仕卒諡文忠

【臣】等谨案此书皆记翰林故事以编入必大文集中故马考於史部未着録此盖别行之本今补入

徐自明宋宰辅编年録二十卷

自明字诚甫永嘉人官太常博士终零陵郡守

许月卿百官箴六卷

月卿字太空婺源人淳佑间赐进士及第官至浙江西运干宋亡隐居不仕

胡太初昼帘绪论一卷

太初天台人淳佑间尝守处州

张养浩三事忠告四卷

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官至礼部尚书天历中拜陕西行台中丞卒諡文忠

【臣】等谨案养浩为县令时着牧民忠告为御史时着风宪忠告入中书时着庙堂忠告三书本各自为编今四库全书存目别着牧民忠告一卷即其一也此为明宣德间重刋总题曰三事忠告云

王士点商企翁秘书志十一卷

士点字继志东平人官着作郎士翁字继伯丰州人官着作佐郎

任栻太常沿革二卷

栻里贯未详官太常博士

刘孟保南台备要二卷

孟保里贯未详

官箴一卷

宣宗章皇帝御撰

魏校官职会通二卷

校见经类

黄佐南痈志二十四卷

佐见经类

翰林记二十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明史艺文志载黄佐翰林记二十卷是书当出佐撰

廖道南殿阁词林记二十二卷

道南见杂史类

萧根?台志十二卷

根爵里未详

冯世雍吕梁洪志一卷

世雍江夏人嘉靖进士官工部主事

徐桂郧台志略九卷

桂潜山人嘉靖进士官郧阳府知府

陈灿?台续志五卷

灿里贯未详官贑州府学教授

汪宗元南京太常寺志十二卷

宗元号春谷崇阳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理河道右都御史

雷礼列卿纪一百六十五卷 南京太仆寺志十一卷礼见编年类

顾存仁太仆寺志十四卷

存仁字伯刚太仓人嘉靖进士官至太仆寺卿

茅坤浙省分署纪事本末六卷

坤见传记类

符验留台襍记八卷

验见杂史类

汪宗伊南京吏部志十五卷

宗伊字子衡崇阳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黄养蒙吏部职掌【无卷数】

养蒙南安人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右侍郎

公侯簿三卷

不着撰人名氏

张位词林典故一卷附翰林须知一卷

位见经类

郑汝璧明公臣封爵考八卷

汝璧见杂史类

馆阁漫録【无卷数】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焦竑国史经籍志载是书十卷题为张元忭撰

萧彦掖垣人监十七卷附録一卷

彦字思学泾县人隆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

吕坤明职一卷

坤见经类

职官志一卷附后纪妃嫔传外戚传三篇

不着撰人名氏

李天麟楚台记事七卷

天麟字公振武定人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

刘日升符司纪六卷

日升庐陵人万历进士官至应天府尹

周应宾旧京词林志六卷

应宾见经类

桑乐夔南京鸿胪寺志四卷

乐夔濮州人万历进士官光禄寺少卿摄鸿胪

李日华官制备考二卷

日华见传记类

吕邦耀续宋宰辅编年録二十六卷

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人万历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

范景文大臣谱十二卷

景文字梦章吴桥人万历进士官至大学士殉流寇之难

【臣】等谨案景文於顺治九年

世 祖章皇帝赐諡文忠

朱长芳南京工部志十八卷

长芳上海人南京国子监生

施沛南京都察院志四十卷

沛里贯未详

翁逢春南京行人司志十六卷

逢春吴县人南京国子监生

明文武诸司衙门官制五卷

不着撰人名氏

徐石麒官爵志三卷

石麒字宝摩嘉兴人天启进士授工部主事忤魏忠贤削籍崇祯中官至吏部尚书南都破後不食死

王光鲁古今官制沿革图【无卷数】

光鲁见史评类

鲁论仕学全书三十五卷

论见经类

明官制五卷

不着撰人名氏

土官厎簿二卷

不着撰人名氏

右职官

宋史艺文志刑法类二百二十一部七千九百五十五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刑法类四十六部五百九卷

【臣】等谨案马考据隋书经籍志称刑法有律有令有格有式今从其例编为刑法一门云

刘筠刑法叙略一卷

筠字子仪大名人咸平进士累擢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承旨进龙图阁学士加礼部侍郎

【臣】等谨案是编载曹溶学海类中今考其文即册府元龟刑法一门之总叙也

宋慈洗寃録二卷

慈字惠父淳佑时官朝散大夫直秘阁

郑汝翼永徽法经三十卷

汝翼字鹏举河南人中金朝律科选入元为大理丞以奉直大夫左三部郎中致仕

【臣】等谨案是书作於元世祖中统癸亥意主发明唐律故名之曰永徽法经

至正条格二十三卷

元顺帝时官撰

王与无寃録二卷

与尝官海盐县令里贯未详

彭天锡政刑类要一卷

天锡字仁仲湖州人

官民准用七卷

不着撰人名氏

金玉新书二十七卷

不着撰人名氏

【臣】等谨案是书盖元时坊本其曰金玉新书者殆取金科玉律之意也

明律三十卷

明太祖时勅撰

吴讷祥刑要览二卷 删订棠隂比事一卷补遗附録一卷

讷字敏德号思庵常熟人永乐中以知医荐仁宗监国闻其名使教功臣子弟洪熙初擢监察御史官至右都御史

【臣】等谨案棠阴比事为宋桂万荣所撰而讷删补之者也万荣鄞县人由余干尉仕至朝散大夫直宝章阁知常德府仿李瀚蒙求之体取古来剖析疑狱之事括以四韵语而自为之注凡一百八十四条至明景泰间讷以其徒拘声韵对偶而叙次无义乃删存八十条以事之大小为先後不复以叶韵相从其注亦少为点窜又为补遗二十三事附録四事别成一卷

高铨王恭毅驳稿二卷

铨字宗选江都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臣】等谨案是书为王槩官大理寺卿时案牍之文铨编次成帙者也槩字同节庐陵人正统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諡恭毅其任大理寺卿时与法司会谳多所平反谨附识於此

右刑法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九

猜你喜欢
  卷十·龙衮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八·佚名
  卷七·叶盛
  ◎张敬尧暴政彰闻·宣南吏隐
  史记集解卷三十四·裴骃
  第十八章 汉中道上·冯玉祥
  胡惟庸传·张廷玉
  费纎传·张廷玉
  再版序·钱穆
  卷一百三·雍正
  卷四十八·赵汝愚
  道释二·徐松
  卷一百七·佚名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吴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零八·彭定求

        卷808_1 【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竺佛图澄】慧宣   大誓悯涂炭,乘机入生死。中州法既弘,葛陂暴亦止。   乳孔光一室,掌镜彻千里。道盛咒莲华,灾生吟棘子。   埋石缘虽谢,流沙化方始。   卷808_

  • 卷一百四十一·毕沅

      ◎宋纪一百四十一 ∷起屠维赤奋若正月,尽上章摄提格七月,凡一年有奇。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乾道五年金大定九年   春,正月,辛酉,金主与宣徽使敬嗣晖、秘书监伊喇子敬论古今事,因曰:“

  • 卷之一千四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涌幢小品卷之二十一·朱国祯

    父子古谓父子不同舟。盖思风涛一旦并命绝嗣也。与老子压石磨。缚大绳观井同。续博物志以鲧为颛帝之子。夷狄禽兽知母不知父。都邑之士知尊祢。大夫知尊祖。诸侯及太祖。天子及始祖。吕向生父岌客远方不还。少丧母。失

  • 靖康要录卷九·汪藻

    十月一日臣僚上言窃闻臣僚论列李纲章疏甚多欲望尽数行出庶四海咸知其罪奉圣防并令行出 臣僚上言伏见李纲除观文殿学士知扬州按纲轻脱寡谋强执自任专主用兵之议而元无成算奇画及陛下命以宣抚之任日兾其有功而前后败军

  • ·谕郊行商贾·丁曰健

    尔等远涉重洋,贸易营生,为身家谋养赡、为子孙计长久,持筹握算,自无不精于会计者。乃昌盛者少,而衰败者多。本司道莅台一年以来,随时察访,其故有三:一则存心以生理谋利为主,不觉流于刻薄,而稍有赢余,便为习俗所染、

  • 萧颖达传·李延寿

    萧颖胄的弟弟萧颖达,少年时好勇任气。萧颖胄在齐朝建武末年负责荆州事务,萧颖达也做西中郎外兵参军,都在西府。齐朝末年国家多难,颇不能自安,于是便与哥哥萧颖胄起兵。萧颖达的弟弟萧颖孚从建邺被庐陵人..景智暗中引荐,与他

  • 卷二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二十七地理略【四】疆域【四】广东省所属府十直隶州三广州府省会领县十四 南海 番禺【附郭二县】 顺德 东莞 从化 龙门 新宁 增城 香山新会 三水 清远 新安【康熙五年裁八年复设】

  • 通制条格卷第十六·拜住

     田令  理民至元二十八年六月,中书省奏准《至元新格》:诸理民之务,禁其扰民者,此为最先。凡里正、公使人等 【贴书亦同,】 从各路总管府拟定合设人数,其令司县选留廉干无过之人,多者罢去。仍须每事设法关防,毋致似前侵害百

  • 景公使祝史禳彗星晏子谏第六·晏婴

    齐有彗星,景公使祝禳之。晏子谏曰:“无益也,只取诬焉。天道不谄,不二其命,若之何禳之也!且天之有彗,以除秽也。君无秽德,又何禳焉?若德之秽,禳之何损?《诗》云:‘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国。’君无违德,方

  • 泾野子内篇卷七·吕柟

    桞湾精舍语胡大器初谒先生于桞湾精舍问书册浩繁可常读者安在先生曰当先精通其大者但防书必要体贴见之于行可若为博览记诵安能不患其浩繁耶大器问行先生曰禹无间然只在菲饮食囘称为贤只在箪瓢陋巷不改乐处今学者只去其

  • 自序·洪咨夔

    帝王诰命讫于平王国风变于黍离圣人伤王者之不作因鲁史修春秋以奉天命而立人极夫天命流行于人极之中无一息间断人惟不知吾心有天而外求天谓吉凶祸福天未尝定徃徃无天而动于恶然天虽有时而未定终必有时而定天者定则人者

  • 卷十八·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十八宋 魏了翁 撰大射仪三三耦卒射公与卿大夫将射三耦卒射賔降取弓矢于堂西 释曰自此尽共而俟论第二畨射三耦讫次公卿大夫之事但此賔先降取弓矢即升堂者以其不敢与君并俟告故下云司射告射于

  • (二)·梁漱溟

    人之于仁,诚所谓我固有之,不待外求者,宜其至易矣;胡乃言其不易邪?事实正是如此;同时具有其至易、至不易之两面。仁,人心也。心非一物也,以求物者求之,夫岂可得?(1)(孟子悲悯人心放失,借用鸡犬提出警告,而如何求放心固不同于鸡犬

  • 大宰·佚名

    大宰的职责,掌管建立和颁行王国的六种法典,以辅助王统治天下各国。第一是治典,用来治理天下各国,治理官府,治理民众。第二是教典,用来安定天下各国,教育官府的官吏,使民众顺服。第三是礼典,用来谐调天下各国,统御百官,使民众和谐

  • 卷四十·佚名

    △初分般若行相品第十之三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有方便善巧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行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行眼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行眼界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

  • 四分律卷第二十七(二分之六明尼戒法)·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一百七十八单提法之四尔时婆伽婆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偷罗难陀比丘尼有亲旧檀越欲为僧设食并施衣。偷罗难陀闻,即往问言:“我闻汝欲设食并施僧衣,实尔以不?”檀越报言:“尔。”偷罗

  • 环溪诗话·吴沆

    宋代诗论著作。3卷(或为1卷)。旧题吴沆著。本书并非吴沆所自撰,是后人辑其论诗之语而成。与一般以杂记文坛旧闻轶事为主的诗话著作不同,本书的内容较为集中,基本上都是吴沆有关诗歌创作的心得和见解。其间存录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