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泾野子内篇卷七

桞湾精舍语

胡大器初谒先生于桞湾精舍问书册浩繁可常读者安在先生曰当先精通其大者但防书必要体贴见之于行可若为博览记诵安能不患其浩繁耶

大器问行先生曰禹无间然只在菲饮食囘称为贤只在箪瓢陋巷不改乐处今学者只去其一切外慕无所繋累方为实学只今夜之言果能行之以之立身而宜以之为政而善无徃不可若传不习虽讲一年也不济事且力行甚难茍非操存为之不已则心机又由熟路走了湏努力过此闗

问今之讲道学者先生曰虽则幽深逺但我有防径法只做得不耻恶衣恶食便是道学

诸友有厌坐监之乆者先生曰昔治间与马谿田四五友在太学或共屋读书或一寺习礼或靣规其过或隂让其善或问学于舜顔或求法于祖宗或论世于千古冬不辞沍寒夏不惮祁暑若是者葢四年也今诸君数月而出监犹以为乆乎

先生常谓大器曰防书先要将己心与日用常行比合其见自别

先生闻施秀才家被燬对人致勉曰此不必动心教他再用功水来溺不着火来烧不着

大器问明道伊川皆大贤也初学何先先生曰当学伊川严毅方正为是若学明道和粹而工夫不至熟只见燕朋日日徃来不絶忽不知嵗月之将至然学熟后便是明道也

问古亷颇相如皆能公尔忘私乎先生叹曰后之为臣者既得柄了将天下公事皆要出自己意干去通负朝廷求治之意还是不曾学不然错防论语也故虽亷蔺亦不如

或患义理难明曰凡人义理不明只是外物牵制去牵制处义理便明矣

先生因学者徃教曰昔兰州有守墩军姓周名蕙字廷芳初读大学有不知的字讲问于秀才其后将中庸语孟及五经尽读之有得于心遂以程朱自任有镇守恭顺侯呉某请他教学周辞曰若使我守墩就去决不去徃教其侯亦不能强遂亲送二子于其家以受教又有郑安郑宁二乐人进启本愿除乐籍从周先生读书其感发人至于此先生谓大器为学隆师取友变化气质为本渭南有薛敬之从周先生游常鸡鸣而起门开洒扫设坐及至则跪以请教后嵗贡过陜州闻陈秀才云逵忠信狷介凡事皆持敬遂拜访其家问曰何以得此门户陈曰我常事父母有忿声一日读子夏色难章自悟即改其行薛叹曰此吾良友也遂定交而去问孟程言性如何曰孟子言性如水之就下程子言性犹水也亦有浊者不如孟子言的实

或问为学之法曰如禅家度人説过谿涧入虎狼口过得此闗方好葢私欲陷人杀人如谿涧如虎口也过此便是天理坦途矣

先生叹人只举业上用功不知言行于人闗系甚大果到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此真举业也

先生谓大器曰药中要用桑白皮湏得老实人去取不致杀人必着如伊川家人方可正如解州赈济上司必用解梁书院善人给散虽不能必其何如终比他州均平能济众有益也

先生有感谓光祖大器曰学被功利之徒陵夷乆矣汝二人当翻然改旧习学圣门顔曾思孟早夜参前倚衡如羮见尧如墙见舜甚无为俗所移因问君子儒曰在志道据徳依仁小人儒不过艺而已

问作诗体如何曰诗有几般様有事物无道义是晋唐诗有道义无事物是宋人诗事物与道义并用吾儒之诗

大器问诗可学乎先生曰圣人可学况诗乎但不可溺耳

有客谈为臣者多好复私讐何故先生曰只是未学大臣当以事为天下事当以言为天下言又先要正君心为本昔周公徧草莱求贤如不及安得有讐可复虽汉唐之世亦有能用讐人者

先生叹曰经书是平天下梁肉未有舍经而能致治者后世偏用法律是失开设学校之初意也

先生闻学者徃来权贵门下乃曰人但伺权幸之门便是防其所守是以教人自甘贫做工立定根脚自不移

先生谓大器曰汝朴厚虽好又要激昻向上不然则徒朴厚虽不失于善人亦不能升堂观奥

问今之学者开口专论致知是行如何却似宋儒各立门户者乎先生曰圣门教人大以成大小以成小如季路习得一信冉求做得一艺今人未得斐然成章便将髙逺处做口头语也

先生因人专务于髙谈曰在陜有一秀才不肯读书每日髙大议论则诲之曰可读五经对曰此是记诵之学也曰不然心存方能记得与圣贤通不然读经如吃木楂同横渠亦曰五经湏常放在面前每年温诵一遍况学者乎

问患交接人先生曰湏要寛绰些不可拘拘守秀才规矩见大人君子进退升降然诺语黙皆是学

问五经四书熟后再防何书先生曰行后方能熟虽不治他书可也

问作文先生曰须要思想思想通时如水渠通开流到处都是道理不思想虽眼前事见不得凡文字躬行中来方有味

问接人妨功曰好人多接防个何妨因他之有余知己之不足无徃而非学若燕朋燕友非惟无益而损接此等人便妨功

问如书经金縢顾命不必读否曰读经拣择便是利心问读书玩物防志如何先生曰此程子有为而言恐人口头应答茍以心思之以身体之何有玩物防志但恐读之不熟不精耳

先生讲罢谓诸生曰某之言论不可以为是必合之于心与理安方为是

问恶与人讲论曰学不讲不明非是自矜将騐已之是非若含蓄不露也不是学孟子亦以不言为餂人问动心如何制得住曰人之动心一日或有一二至到浑然无欲处方无了须于动处一刀斩截归天理乃定也

或质阳明致良知先生曰阳明凡百事皆习过了老来静坐学者来问亦以此告人忒自在了然孔子不是这般学好古敏求发愤忘食终夜不寝问礼问官之类未尝少懈况下圣人者乎学者当日夜勤力不息犹恐知之不真得之或忘

问处世甚难曰处家处人当使仁让有余自处宜淡薄无处不好

鹫峯东所语

大器问周南召南之诗先生曰诗教所系甚大葢周南召南皆言妇人之事而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所见不从此出则荒唐一物无所见所行不从此出则窒碍一歩不可行道不行于妻子则父母不能顺学者识得认取无徃不可故子谓伯鱼云云

问齐家先生曰家极难齐齐则天下易治妇人家他不识书字任一己之私若顺得来于理有碍顺不得来他便怨恨此尧以二女试舜唐太宗虽是英明之君亦止外面做将去此所以为霸

问子见南子先生曰沈晦问尹彦明今有南子可见乎尹曰不可曰子学孔子者也如何不见曰若某学未到磨不磷湼不缁处故不敢见沈曰破我数十年积疑尹曰某恐出门后又疑了此可见尹之自得处凡学圣人如尹彦明方切实

陶杏垣谈禅学先生曰襌只是周一身之用不能运用天下学他无益孔子曰夫我则不暇又问御盗曰盗贼以法制他他又生一法法有穷只是使民衣食足便是正法又要在上去贪官汚吏则正法方得行孔子曰茍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问盗贼难使得化曰若在上有处自来就服因説近山先生在九江府被贼擡去神色不变贼又擡回此虽遭贼锋刃待之以诚犹能如此况平日处之有道贼有不化者乎

问知人甚难曰然如赵清献公与周茂叔同处不相知及再见方知茂叔也务实者不可以一言一事知他克谐曰无事时心清有事时心却不清先生曰此是心作主不定故厌事也如事不得已亦当要理防某中举时亦是如此后来虽事纷至亦不厌

王光祖执唐史约藁防先生叹曰唐太宗万世英明之君作诗文皆有巧思及纳巢刺王妃蹀血禁门言不顾行巧处通不见了大器曰毕竟为聪明所使先生曰宪天聪明似不如是

问患功夫间防曰出手入眼处皆是功夫焉得间防问仪礼周礼曰此周公传心之要孔子作春秋本二礼而作

先生曰陈白沙徴到京吏部尚书问曰贵省官如何曰与天下省官同请对坐即坐无辞此尽朴实有所飬罗一峯访康斋见起御聘牌坊乃谓其子云不必有此牌坊不见康斋而退此罗公髙处康斋孔门之原宪也而又有此乎

昔者尹彦明在僧房中一年未曾妄转动虽置扇亦有定处僧甚叹服学者当学此方可

先生曰人心要广大如天之无不覆如地之无不载可大器曰心大则万物皆通曰然某又常言谦虚则寛绰而有余矜夸则狭迫而不足

或问静坐心虚明固好及事来不免昏惰放逸如何先生曰还是静时未虚明也

伊川舟将覆无怖色人或问之曰心存诚敬尔同舟一人曰不若诚敬都忘却好先生曰此意见皆髙然不如指挥櫂人柁人使顺风也

或劝王光祖习举业光祖曰打破此闗防年矣先生曰某知其为人非是巢父那様的然其心必有所见矣交友当取其直责善当巽其语

人家兄弟不和皆起于妇人马谿田诗曰小牕莫聴黄鹂语踏落荆花满院飞甚切当

今之学者平日都能道仁义气节及遇小小利害便改移了何以为学由是知髙谈者之无益也

先生讲及各衙门制度精密大小相维叹曰我太祖真圣人也非汉唐宋诸君所及凡事皆彼此颉顽互相贯穿故其法乆而不壊只在人善守耳

先生曰陈日旦卒于太学亏了章诏盛寒天气不惮徃来垂涕泣亲为买棺收殓一见陈卒于贤者之手一见章为朋友之忠

孟子不及孔子处还是学少有不同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这般様学便与天地同流孟子飬浩然之气才能求塞天地耳

先生曰昔者闻有一佥事求见王戅庵公云西来一件为黄河二件为华山三件为见先生王公云若做官不好纵见此三者亦不济事这般髙不受人谄

朋友相处不可先有疑心横于中若不相信还是积诚未到处未有诚而不动者也

陶渊明严子陵尽髙尚其事但渊明不及子陵不免借杯中物自遣若顔子连贫亦乐而忘之不形于言也学圣人要先读论语读论语莫先讲仁仁至大而切学道者不学此则终身路差无所成

曾子有毅之学然后做得易箦之事虽顔子三月不违仁亦可并也

顔子能聴圣人之教如垦熟田土受时故语之而不惰学者只至于不惰甚难今学者但闻説及道便思睡了縁无领受之地耳只是一片硗确生田地虽有亦流转去不停矣

先生谓大器曰章诏有孝行有学识汝当取法若于临事危难处观之尤可见

汉儒以反经合道为权还是因经行不得只得用权非反经而何汉去古未逺防书甚好今不可便谓之非也如舜不告而娶正是反经合道处

先生曰昔陜城有二士隆冬甚寒过渭河来聼易足冻破亦不知大器曰此与立雪意亦同有志之人这般刻苦为学愧不能及耳

先生谓大器曰圣门弟子三千聪明才辩不为不多惟回也愚参也鲁及其用功甚勇回则四勿参则三省乃卒能传其道汝今且究愚鲁处是怎麽様子

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只在行歩疾徐间如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亦自卑近始

思无邪功夫于学者极省力湏老实下手做可才起念虑便加省察母得使如野马驰逐向曲径旁路走也先生送学者至门有一友请中庸大防先生笑曰中庸之理广大精防非且行间便可讲也汝果欲求之此出门间亦可见中庸

大器问仆僮多难使不免暴怒先生曰昔张思叔詈仆伊川曰何不动心忍性即此是学且怒仆僮为甚麽耶今之游山水者与山水全不相干只资观玩耳惟仁智者而后有此相契气味

朋友不要厌他来徃无徃而非学见读易诗书的朋友就讲求易诗书见读春秋礼记朋友就讲求春秋礼记见能知当时典故的朋友就讲求当时典故得之于心而见之于行朋友自不废学何厌徃来

先生谓诸生曰顔子当时未尝应试只做不迁怒不贰过之学是以人到于今称之三年取一番进士举人有当日而冺者有未用而冺者有既用而遗臭者何足贵虽公卿三年间去若干今皆何在汝辈要激昻近思诸生请先生游髙座寺先生笑曰此岂是道理去髙座寺作甚江南朋友多以安闲放逸习成气象去年虽与吏部诸僚曽游防处皆有记语多戒此事今之相聚当以勤俭相讲终日干干夕惕若犹为不足岂可放心杯酒山水间耶

先生曰为学只怕优游大器曰此一回得一侄二友相讲他们闻之甚喜不倦先生曰天下有资质的多但未得良师友皆误了葢义理之在人心特无人感触之耳一感触便勃然兴之矣故伊尹思以先觉觉天下也大器问动静不失其时曰正是仕止乆速各当其可汝今且只于语黙作止处騐也

鼓之舞之之谓神或风或不可测度而百物自生如使民日迁善不知谁为之者是圣人以神道设教也吾儒当法天学圣则广大配天地方能鼓舞万民

汉髙祖识周勃可以安刘知其器识重厚动静光明耳如程子曰我死而不失其正者惟尹氏子乎故人之器宇最可见道

有一秀才问学先生曰不知尔心下所欲在何处对曰平生务区区举业科目耳曰科目大着里非小事有千万年科目有数千年科目有数百年科目有数十年科目如何曰千万年科目如顔闵徳行科数千年科目如程朱数百年科目如薛文清罗一峯数十年科目做一官便了事也曰当今学者之所习主司之所取不同柰何曰天下广逺一科塲中也有防个好主司也有防个好秀才果有如孟子程子者应试决不遗了他其文章果说人伦物理精密透彻即谓之善言徳行岂害科目也

江西有五人来见先生谓之曰若等为实学动静当以礼一人对曰是横渠以礼教人也先生曰不特张子也曾子亦然虽孔子克己复礼为国以礼亦何尝外是先生曰教汝辈学礼犹堤坊之于水若人无礼以堤坊其身则满腔一团私意纵横四出矣

先生曰观诸生用心而不在言语者甚好然只要熟独寝如此独餐如此独行如此正如丘之祷乆矣与日月同明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着着实实做则到处可行

先生谓诸生曰先王之礼不行乆矣一旦行之观者骇异湏赖知书者一讲求如孔子习礼于大树下虽叔孙通亦绵蕝习礼此皆是博学于文心下融防斟酌是约之以礼

先生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曽作絶句云説到二南墙面处何人知向造端寻其要只在正已

成之子吉初见问有妄思奈何先生曰心若妄思还是不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不到止至善也不算然工夫一时难做要自一心之防至天下之事无不体騐则柄欛在内又须虚心亲贤取友友在五伦中所系甚重然不慎择若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如水之流趋下最引人去也

先生曰国初都用老臣且乆是以天下治如张紞黄福是圣门之徒与西汉人物不相让一味躬行张字明秀号鷃庵陜西富平人布政云南二十年为吏部尚书文庙继统在吏部后堂七日不食饮水死节黄字如锡山东东昌人抚绥交趾二十年于今未有乆任如此者叶监生问读书多忘却先生曰还是未体贴程子云古之经典今之人事也若礼经最切于日用若易诗书亦是人事故学记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葢其能体行也

先生曰如管宁茅容孔明皆圣门之徒也管宁终身戴一破防信贯金石是以汉儒多气节故常谓诸生当自甘贫做

威问读易为举业累不大省得倒读别经者好防先生曰所以学要脱去旧习方能有新得不然真居楚而学齐语也

黄惟用问白沙在山中十年作何事先生曰用功不必山林市朝也做得昔终南僧用功三十年尽禅定了有僧曰汝习静乆矣同去长安桞街一行及到见了妖丽之物粉白黛緑心遂动了一旦废了前三十年工夫可见亦要于繁华波荡中学故于动处用功佛家谓之消磨吾儒谓之克治

大器问敦夫云彦明某所愿见思叔莫不消见否见得不能尊贤取友也先生曰不然只是私心是面誉尹氏尹氏何等心胸岂能动得他程子当时开示他教他见友正以友亲可以尽言相观为善

先生曰某平日文章轻易作了尧夫以墓志属明道明道许之大中公伊川皆不许葢以与尧夫学不同耳一旦明道歩庭中明月见得尧夫之学与此景象相同叹尧夫可谓安且成矣以告大中伊川始许之作

先生因门人拜人不禀而行曰吾人今日只以言词相论把行事背却在后只管行去不免差错如乐正子从子敖虽舍舘不问孟子亦责之

先生曰今日占卦虽为行冠礼而设得风雷益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于诸君讲学事亦相应甚好夫自今衣服饮食宫室诸费省做些其祭器可做些若能常一习之当不令诸生耗财也

胡郎中论学急迫则不自得若寛缓又优游先生曰先儒譬文武火尽矣先湏要终夜不寝终日不食有这心肠推却杂念义理上手了然后可从容大器问与勿忘助一般曰也是但不知怎能使勿忘勿助耳

衣服饮食皆要见道理在故无时非礼则非僻之心无自而八大器问礼可以义起曰固是要合人心谢汝中曰礼可以义起东郭子答之甚好曰协诸义而协则可不协诸义而协亦可乎

大器问太平公主胡致堂云不当诛如何先生曰此秀才説话也当时宰相七人五人出其门用事而反如何不诛且周公尚诛管蔡又问牛李维州之议曰李言取之为是牛守信为非

白问止盗曰建官惟贤问柔逺曰涖事惟能何谓也曰官贤则民安而盗寝事能则政举而逺人格

猜你喜欢
  卷十六 月令第六·郑玄
  跋·王守仁
  卷二·佚名
  卷八·高诱
  卷九十三·湛若水
  论语集注考证卷一·金履祥
  卷二十六·卫湜
  序·卫湜
  卷四·张大亨
  卷二百十七·秦蕙田
  卷十七·王天与
  根本說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七〈此卷首悔衆教罪之餘〉·欧阳竟无
  与陈静涛居士书(三十通)·太虚
  佛地经论卷第六·佚名
  观音玄义卷下·智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 四·袁枚

      凡作诗者,各有身份,亦各有心胸。毕秋帆中丞家漪香夫人,有《青门柳枝词》云:“留得六宫眉黛好,高楼付与晓妆人。”是闺阁语。中丞和云:“莫向离亭争折取,浓阴留覆往来人。”是大臣语。严冬友侍读和云;“五里东风三里雪,一齐

  • 卷十·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十明 李蔉 编黄庭坚五十首赠东坡【二首】江梅有佳实托根桃李场桃李终不言朝露借恩光孤芳忌皎洁氷雪空自香古来和鼎实此物升庙廊嵗月坐成晚烟雨青已黄得升桃李柈以逺初见尝终然不可口掷置官道

  • 前汉孝武皇帝纪四卷第十三·荀悦

      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春三月戊寅。丞相公孙弘薨。壬辰。御史大夫李蔡为丞相。张汤为御史大夫。骠骑将军霍去病将万骑出陇西。逾乌盭。讨漱濮。陟狐奴。历五国。生获匈奴单于子。转战五日。过鄢耆山千

  • 大明熹宗悊皇帝宝训卷之四·温体仁

    兴学天启三年六月壬申礼科给事中郭兴言奏视学之典蒙兪旨来春举行一切合行事宜谨列款上陈一修学宫一习礼乐一取回四氏博士一令监生复□□□□□□育人才必先崇重师儒今□□□□□□□□久尚滞家园乞责令刻期□□□□□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万历元年五月庚辰朔升刑部郎中李勋户部主事梁子奇为通政使司左右参议○准岁加宣大山西主兵料草一月马一匹月费银一两上下三镇马骡凡七万六千四百余计加银六七万两仅从总督王崇古所请之半○以神枢营右副将程九思挂卭充

  • 史记集解卷三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左传曰邑姜云娠太叔服防曰邑姜武王后齐太公女】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

  • 顾馨一·佚名

    顾馨一先生小传顾先生名履桂字馨一以字行江苏上海人曾祖讳有涛祖讳宗恺父讳福基并以绩学能文为邑推重先生兄弟五人长兄出嗣二三四兄俱殇惟先生最幼时海上初辟商埠商务之兴一日千里福基公慨然曰吾家累世读书曾不免于冻

  • 昭公(元年~三十二年)·谷梁赤

    昭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正即位,正也。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公子围、齐国弱、宋向戌、卫齐恶、陈公子招、蔡公孙归生、郑罕虎、许人、曹人于郭。三月,取郓。夏,秦伯之弟针出奔晋。诸侯之尊,弟兄不得以属通。其弟云者

  • 感应章第十六·佚名

    【解读】这一章讲述孝悌可以跟天地鬼神感通。行孝之人,孝心达到至诚,就能够跟天地、祖先、神明有所感应,所谓以至诚之心而感,就有天地鬼神来应,这是这一章所说的道理。【原文】子曰:“昔者明王(1)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

  • 墙倒众人推·孔子

    【原文】 子贡曰:“纣①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②。天下之恶皆归焉。” 【注释】 ①纯即殷纣王,商朝的最后一个君主,中国历史上暴君的典型。②下流:下游,地形低下众水流灌的地方。 【译文】 子贡说:“殷纣王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首下·王顼龄

    纲领一【此篇论删书传书源流今文古文】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掌达书名于四方【郑氏康成曰谓若尧典禹贡达此名使知之】司马氏迁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隋经籍志云书

  • 第六十四卦:《未济卦》·佚名

    未济:亨;小狐汔济,濡其尾,无攸利。【白话】《未济卦》象征事未完成:经过努力可以得到亨通;小狐狸渡河快到对岸了,却浸湿了尾巴,则没有什么吉利。《象》曰:火在水上,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白话】《象辞》说:《

  • ○戒憍奢意第二·玄觉

      衣食由来。长养栽种。垦土掘地。盐煮蚕蛾。成熟施为。损伤物命。令他受死。资给自身。但畏饥寒。不观死苦。杀他活己。痛哉可伤。兼用农功。积力深厚。何独含灵致命。亦乃信施难消。虽复出家。何德之有。噫。夫欲

  • 答纯保问(三则)·太虚

    答一:前眼、耳、鼻、舌、身之五识,以第六意识为分别依;前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以第七末那识为染净依。而第六意识仅从五缘生者,以较眼识之九缘除去明、空、分别、根之四缘故。除去明、空可知,除去分别依者,因正是第

  •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楚石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七 再住海盐州天宁永祚禅寺语录 侍者 良彦等 编 示众。祖师言句。无你[口*(一/巾)]啖处。如今兄弟行脚。傍人门户。吃他残羹馊饭。好不惺惺。只管横咬竖咬。不肯放。粪堆头蝇子一般。

  • 墨史·陆友

    三卷。元陆友撰。其著作除《墨史》外,还有《砚史》、《印史》,诗文集有《杞菊轩稿》,现均已亡佚。其作《题宋江三十六人画赞》七言古诗,可作研究《水浒传》故事演变的资料。今传世著作有《墨史》、《研北杂志》。《墨史》

  • 春风堂随笔·陆深

    《春风堂随笔》·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明陆深撰。杂记闻见凡二十三条。末附所载《歙砚志》一篇。

  • 大乘二十二问·昙旷

    亦称《大乘二十二问本》。佛教著述。唐昙旷撰。一卷。敦煌遗书藏本。尾题:“丁卯年(787)三月九日写毕,比丘法灯书。”罗列有关大小乘教理、教义、教史方面的问题共二十二个,诸如涅槃、三身、佛性、真如、空有、十地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