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水东日记卷七

后人把滑

沐敬抗直

玉堂赏花集

交址伪学士夸诞

欧公再壻之谬

陈登谑语

欧公与侄帖

不信克择

陈僖敏宽厚

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欧公撰范文正碑

诗有唐气

黄少保才识

大臣思宠之盛

书简后具礼

图记

张云门书印谱后

制敕符玺

玉带生卷

俳优语

丰文庆复清敏故园

沈孟端

陈嗣初文章

金英辟南迁议

何文渊自经

喜宁之叛

蔡琰南归图

○后人把滑

太宗皇帝初营天寿山,命皇太子偕汉、赵二王暨皇太孙往视之。过沙河,冻,王请却步辇就行。仁庙素苦足疾,中官翼之,犹或时失足。汉顾赵曰:「前人失脚,后人把滑。」宣庙即应声曰:「更有后人把滑哩。」汉回顾,怒目者久之。此虽出一时,而后来武定州事,已兆于此矣。

○沐敬抗直

太监沐敬,建文中人。貌魁伟,敢慷慨直言。永乐中,从征漠北,逾月不与虏遇,人马困顿,上意犹未已,谏者皆被谴。敬谏再四,上詈之曰:「反蛮!」敬曰:「固不知孰敢反也。」上怒,命曳出斩之,敬辞色不为动。上徐曰:「我家养人皆若人,岂不诚有益!」释之。此与冻滑事,皆今日得之钱学士原溥,盖其同使交南,奉御张荣云。

○玉堂赏花集

近内阁翰苑诸公,有赏芍药黄字韵诗,号玉堂赏花集,盛行于时。永新刘学士之弟行人寅之,一日笑谓其兄曰:「我亦有和篇。」因朗诵之,颇寓讥切意,卒章至有「从戎谪宦有倪黄」之句,闻者不觉失笑。盖赏花未几,而倪学士戍开平、黄学士降授广州通判也。

○交址伪学士夸诞

钱学士原溥言,交址伪学士承旨某,颇有文学,其言曰:「国人多往来中国,诗文仅见国子监一碑,计亦非一人之长也。」其夸诞如此。

○欧公再壻之谬

宋薛简肃公五女:长适张奇,次乔易从,次王拱辰,次欧阳公,次又适拱辰,载于公墓文甚明。而诗话等书,皆称欧阳公两为简肃公婿,公因有「旧女婿为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之句,讹谬甚矣。近山阳瞿佑因有诗曰:「醉翁意在山和水,却向妻家问小姨。」盖亦不考之过耳。

○陈登谑语

临海陈佥事先生璲云,昔翰林陈登善谑,一日见刊印章中舍炳如所作诗,登戏之曰:「昔西江士有偕友宿舟中者,中夜起开锁风板,友人惊问曰:『夜寒何得开板?』答曰:『偶气泄,恐熏及吾友耳。』友人曰:『不开板,熏止于我,开板则熏及多人矣。气泄自气泄,奚以开板为?』」炳如颇衔之。

○欧公与侄帖

欧阳文忠公与十二侄帖,苏长公题其后曰:「凡人勉强于外,何所不至?惟考诸其私,乃见真伪。」此欧阳公与其弟侄家书也,叶石林乃以为公书帖中语,误矣。

○不信克择

吾平日行李出入,未尝有意择日,每为同事将官中贵所恳留,闻士夫中喜谈星命者,颇厌之。近见富郑公以禄命不利称病,欧阳文忠公避五月不上官,知古人乃尔,岂亦未能免俗耶?

○陈僖敏宽厚

陈僖敏公治陕西,王文少保为按察使,金荣襄为副使,两人皆僖敏先后保荐入台,然皆互有疑隙,僖敏、金则稍纾。景泰中,金为十三道所劾,及其隐恶,盖文实主之。闻金乃以袁旭事复之,奏虽留中,时事则可叹已。僖敏屡为文所侮,一不较,金至部正位,在台官上,以僖敏所举,凡会聚,辞就次席。士论亦以僖敏为宽,而以金为近厚也。

○司马欧阳两公荐士

司马温公尝手书其所荐朝士为一册,隶其卷端曰:「举贤才。」此纸百年前尚在人间,夷考其人,失之者十不一二。」吕惠卿未达时,欧阳公以学者罕能及,告之于朋友,以端雅之士荐之于朝廷,且云:「后有不如,甘与同罪。」欧阳公好贤为国之心,未必有愧于温公,特所值有不同耳。然则知人岂不诚难矣哉!予尝忝窃近臣、边吏,滥与荐士,颇多不副所期,而南来尤甚。每以温公事自媿,亦未尝不以欧公事自宽。而今而后,要必以温公之鉴识自勉,庶几可无媿耳。

○欧公撰范文正碑

欧阳公撰范文正神道碑,富韩公以差叙官次为言,公以为:「此碑直叙事系天下国家之大者耳,后人固不于此求范公官次也。」尝闻沈简庵先生为人作草书,于古诗文或悮漏字,间请先生足之,先生曰:「若须全文,则书坊固有印本矣。」亦得此意。

○诗有唐气

吴下举子,有作诗自揭厅壁间者,乃兄誉之座客曰:「舍弟此诗,云有唐气。」一客忽起,索梯甚急,众莫晓其故。既得梯,以舌舐其诗曰:「有糖气,何为不甜?」一座为之绝倒。

○黄少保才识

少保户部尚书东莱黄公在南京,才识通敏,为襄城伯诸公所钦服。一日得旨,欲生虎进京,襄城密召杀虎手计擒取,方畧既定,始以咨于公,公所对与其所预计畧同,以是尤敬服之。少师庐陵杨公归省,过南京,公适以病在告。庐陵公就卧内候之,公不及他,惟以手作丈尺状,曰:「主上尚尔,老相公远出,于心安乎?」庐陵公改容谢焉。后来为公作神道碑,畧述其事,盖纪实也。公在南京帅府参赞机务,襄城伯中坐,公旁坐,旦视事,皆襄城伯处分,公不出一语,盖阴相之则多矣。或以为言,公曰:「体当如是,且汝见守备何尝错发一事也。」后来参赞则皆有不然矣。近见南归纪行,知杨公归省事与此小异,要之所闻亦有之,可互见也。

○大臣思宠之盛

正统中,内阁三杨先生恩宠多出常例,惟皆得奉勑归荣,中官护行,文敏因卒于武林。又尝见马侍郎愉因父病,得赐归省,盖皆希阔之赐也。景泰诸公,宠赉视昔已加,近年徐武功及今李宫保,荣宠之推,颁锡之盛,蔑以加矣。部院正官亦然。是宜跄跄济济感恩图报之多其人,理固然耳。

○书简后具礼

今人书简后具礼,或误作「礼如初」,或「具礼如初」,或「礼如左右前」等,虽名公卿亦有之。盖误传于启札等杂书,不知其云「如初」盖如初云顿首,后亦顿首,初云再拜,后亦再拜也。学之不讲,亦至于此哉!

○图记

图书印信之说,具印史等书。盖自汉以来固有之,而元为特盛,但多官封爵邑、姓名道号、书堂斋舍而已。虽亦有「尊德乐道」「笔精墨妙」等印,终非雅制。尝见八十年前两伍张氏所刻家乘,一时诸公图记,尚有典刑,后来奇巧溢出,渐不足观。近又有摘古人语以寓己意,或自造语以为谦己自励之辞,皆非也。其书「不尽言」「仁知所好」等作,固已可笑,而所谓「保傅尚书大学士」章,则又可厌矣。

○张云门书印谱后

馆阁诸公,无不喜用名印,虽草庐吴公所尚质朴,亦所不免。惟揭文安公绝不用其制,吾竹房论著甚详。然其所用,却又多不合作,赵文敏有一印,文曰「水晶宫道人」。在京与李息斋、袁子方同坐,适用此印,袁曰:「『水晶宫道人』,政可对『玛瑙寺行者』。」阖座绝倒。盖息斋元居庆寿寺也。鲜于郎中一印曰「鲜于伯几父」吾子行曰:「可对『尉迟敬德鞭』。」滑稽大畧相同。子行尝作小印,曰「好嬉子」,盖吴中方言。一日,魏国夫人作马图传至子行处,子行为题诗,后倒用此印,观者曰:「先生倒用了印。」子行曰:「不妨。」坐客不晓。他日文敏见之,骂曰:「个瞎子,他道倒好嬉子耳。」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余座主张先生仲举,在杭一印曰「平皋鹤叟」,盖用杭州三山名,临平、皋亭、黄鹤也。古人亦有如此者,如云烟过眼录载姜白石印文「鹰扬周郊」「凤仪虞廷」,盖以其姓字作隐语。辛稼轩印曰「六十一上人」,又以破其姓文。米元章书史言「刘巨济符」,「符」字亦好奇耳。云门山樵张绅,书于朱伯盛印谱后,云门此跋真迹,予得之萧墅张世昌家,因徐尚宾借录失去矣。云门「水晶宫道人」一说,与陶南村所记不同,盖小说异事,出于传闻,固多如此,诚实不妄,如司马温公犹或失之,不足怪也。朱伯盛名珪,昆山人,工刻画,通六书之学。性高洁,不娶,无子,今孙绍先者,其女兄之孙云。

○制敕符玺

尝见勑内阁杨学士,盖「勤民之玺」,皇太后遗诰,盖「弘德昭顺之宝」,皇后制书,盖「厚载之记」。诏书制谕羣臣诰命,皆「制诰之宝」。近年诏书,盖「皇帝之宝」,云始于李学士贤。勑命勑谕,皆「勑命之宝」。又尝见正统中手折印本勑谕,盖「广运之宝」。朝觐勅谕,亦手折印本,盖「敬天勤民之宝」,勑则盖「广运之宝」。勑今皆谓勑书,盖「手勑」耳。惟景泰初,勑谕亦盖「广运之宝」,或曰以失守重造未成故尔。遣勑于外,皆黄纸外封,用三图书,疑是牙刻,其文曰「丹符出验四方」。初不识「出」字,尝以问曾任翰林中书者,皆莫能对。前年议事,朝下,因问诸公,如赵尚书荣、杨侍郎鼎,皆前中书翰林,皆不知。少顷,阁下办事一小中官过,赵走扣之,乃云然。每事问之,必不可忽也,有是夫。

○玉带生卷

刘廷美主事求作乃翁合葬挽辞,以玉带生轴为贽,谨录如左。「紫之衣兮绵绵,玉之带兮卷卷,中之藏兮渊渊,外之泽兮日宣。呜呼,■〈石靡〉尔心之坚兮,寿吾文之传兮。庐陵文天祥造」。此小篆书砚阴拓本,居首,下有朱孟辩楷书释文,次则铁崖真迹,其文曰:「杨子七客者,有一客曰玉带生,玉带生者,庐陵宋丞相文天祥砚也。砚得于文丞相客冬青谢先生翶,黄太史溍尝为余记之,李著作孝光又为予歌之。兵变中,余腰砚走富春山,而诗卷则失之矣。玉笥生张宪为砚补歌,沧洲生朱芾打砚背籀文,并释音一通,写宪诗于左,与好事者传之。至正二十一年春三月初吉。杨子维祯廉夫在芾类村居,试奎章赐墨,谨识。」又其次则孟辩所自隶玉带生歌并引,后有「至正辛丑云间朱芾书一通」十一字,歌与玉笥集所载数字不同,文丞相铭亦有一二字与他本不同,此皆不重录。

○俳优语

「天不生仲尼,万世如长夜」两语,其来已久,而优人尝以为言。闻有举子卷中曾具此,考官遂以俳优语黜之,误矣。又尝见陈通政琏作隐畊陈处士墓文,述其题竹,有「常在眼前人不识,化龙飞去见应难」之句。然予在岭北时,亲见优人道此两句,不知为何人语也。

○丰文庆复清敏故园

丰布政文庆,世居鄞,宋清敏公稷之后也。高祖庚六徙居奉化,曾祖茂四徙定海,考寅初洪武中授训导,升九江德化教谕,正统间卒。庆扶柩还鄞,将合葬祖茔,访遗墓故址,无知者。侨寓无聊,有语庆者曰:「大卿桥南废紫清观地,实城西之胜,盍图之?」道遇卜者,得「丰」之「革」,庆喜曰:「卦符吾姓,意者地必吾所有乎?」继而得元袁学士桷所修郡志,云紫清观去县西三里,丰清敏故园也。庆益喜,倾意请复。又有得观之砧基旧簿于乡人,备载圃地三十余亩,为其邻所侵,寻皆倍直赎之。既而先墓前石翁仲等皆以渐而复,今家焉。庆念自清敏公薨,迄今三百余年,其故园沦于他姓,而庆始克复之,作园居十咏以志喜贻后。往年在科中语予极详云。

○沈孟端

沈孟端先生方学,虽本世医,而通知古今,有儒者风。寓南京最久,卿大夫若南郡杨公、东莱黄公、祭酒陈公、太常魏公,皆极爱重其人。初,节之见先生于旅邸,以士为问,先生曰:「杨鼎、黄琛其人也。」二公时在太学,与文敏游。今杨右侍郎,黄左布政使云。先生以愚、鲁、质、讷名其四子,其志可知也。羣行见文敏所著行实。

○陈嗣初文章

陈简讨嗣初,以文章擅名翰林。一日,见同官于碑志中叙还金事太繁者,曰:「使继为之,则十二字尔。」扣之,则曰:「尝得白金于道,伺其主而还之。」又尝以文示后进,诧之曰:「吾此文何出?」后生应声曰:「气脉颇类下武诗。」嗣初默然。

○金英辟南迁议

己巳虏骑之薄都城,朝野汹汹,廷议有以南迁为言者,盖亦寇准所非王钦若之议耳。太监金英,一日宣言:「□众死则君臣当一处死尔。有以迁都为言者,上命必诛之。」众心稍定。明日,监察御史涂谦上疏极论兹事,因又谕旨禁饬焉。

○何文渊自经

壬申易立之诏既下,何文渊尝告人曰:「诏语『天佑下民作之君,父有天下传之子。』出自手笔。」既归里,又屡以告郡邑亲识,人皆知之。天顺改元,乡人固虞文渊必及祸,谓在旦夕。一日,报陈都御史将至,邑人益惊信,文渊因自经死。未几,至者盖广东陈副使泰,取便道过家耳。陈以都宪改职,因误传云。

○喜宁之叛

苏武传「扬名匈奴,功显汉室」,即昌黎「春猿秋鸐」之类。李陵欲效曹柯之盟,是虽追咎无补之言,然近年论者,谓喜宁叛,亦繇早籍其家故耳。

○蔡琰南归图

钱选舜举有蔡琰南归图,今在前临海丞夏佑存贤家,元人多有题咏,偶记其一绝云:「二雏回首泪千行,肠断胡笳十八章。三嫁流离身未老,至今人惜蔡中郎。」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三 志一百十八·赵尔巽
  卷八十九 南凉録二·崔鸿
  ●滿洲實錄卷五·佚名
  1941──中華民國三十年辛巳·郭廷以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九·乾隆
  卷八十八·国朝·蒋一葵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稽古録目録·司马光
  第四五九佥禀光绪十三年闰四月二十日一二二三三--一·佚名
  第五十六册 天命八年六月至七月·佚名
  钦定金史语解卷八·佚名
  春莺啭·胡兰成
  附录二(新附)·查继佐
  卷二·佚名
  弁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之望·唐圭璋

      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今湖北省)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累迁太府少卿。孝宗即位,除户部侍郎,充川陕宣谕使,官至参知政事。乾道元年(1165),起为福建安抚使加资政殿大学士,移知温州。寻罢归。乾道七年(1171)卒,有汉滨集。   菩

  • 鸿庆集补钞·管庭芬

    鸿庆集补钞孙觌栖霞洞飞仙巢三山,弱水环四溟。谁知黄茅岭,自有白玉京。独曳一枝筇,梯空上青冥。蟾飞堕八桂,石陨化七星。幽幽炬火然,异状不可名。垂天紫云盖,插地翠羽屏。已无俗士驾,尚有迁客经。敢言居夷陋,妙绝冠平生。题洞

  • 八四三 军机大臣奏王燕绪等呈请代奏谢恩片·佚名

    八四三 军机大臣奏王燕绪等呈请代奏谢恩片乾隆四十七年正月二十九日  据新授中允衔王燕绪等呈请代奏,恭谢天恩,理合将原呈一并进呈。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卷一百三·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一百三 唐 张守节 撰 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史记一百三 万石君【以父及四子皆二千石故号奋为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沼州邯郸本赵国都】姓石氏赵亡徙居温【故温城在怀州温县三十里

  • 三五 学堂大概情形·周作人

    江南水师学堂本来内分三科,即是驾驶,管轮和鱼雷,但是在一九〇一年时鱼雷班已经停办,驾驶与管轮原设有头二三班,预定每班三年,那时候三班也已裁去,事实上又不能招收新生直接加入二班,所以又改头换面的添了一种副额,作为三班的替

  • 先考荫堂公家傅·林献堂

    先考讳朝栋,字荫堂,号又密,以世职袭骑都尉。小好读孙子兵法、韬钤行阵诸书。年十八、先慈杨太夫人来归,劝其攻举子业;然以八比取功名,非其志也。越年,先叔祖为彰化知县王文棨、道委凌定国所害,举家冤痛。先考

  • 總序·佚名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 ○世宗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諱裪,字元正,太宗恭定大王第三子也。母元敬王后閔氏,以太祖六年丁丑四月壬辰,生於漢陽俊秀坊潛邸,實大明太祖高皇帝洪武三十年也。英明剛果,沈毅重厚,寬裕仁慈,恭儉孝友,出於

  • 第三章 育婴院·梁启超

     (慈幼院同。自三岁至五岁入焉,如不设慈幼院,则总归于育婴院可也)  一、凡婴儿断乳后,产母出院,即移送入此院。  一、此院看护者皆女子,以男子心粗性动而少有耐性,不若女子之静细慈和而有耐性也,其名曰保。凡女保皆由

  • 卷十四·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四大射仪第七之二司马师命负侯者执旌以负侯正义郑氏康成曰司马师正之佐也负侯获者也天子服不氏下士一人徒四人掌以旌居乏待获 敖氏继公曰负侯获者皆士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二·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六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切衆生悉有佛性應當修集八聖道者.何   因緣故一切衆生悉不得是大般涅槃.世尊.若一切衆生有佛性者卽當定得阿耨多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一切佛語心品第一之二   爾時大慧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世尊修多羅說如來藏自性清淨.[一]轉三十二相入   於一切衆生身中.如大價寶垢衣所纏.如來之藏常住不變亦復如是而陰界入垢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三卷宋代沙门慧严等依泥洹经加之圣行品之下善男子。我观诸行悉皆无常。云何知耶。以因缘故。若有诸法从缘生者则知无常。是诸外道无有一法不从缘生。善男子。佛性无生无灭无去无来。非过去非未

  • 本师天然是和尚行状·函昰

    本师天然是和尚行状嗣法门人今辩述师讳函是。字丽中。别号天然。嗣长庆空隐独和尚法。博山无异和尚长孙也。俗姓曾。名起莘。字宅。师番禺望族。父字本净。母林字智。母俱出世。年八旬以念佛终。师初生堕地。破紫衣

  • 洞玄金玉集·马钰

    10卷,金马丹阳著。该书辑其所作诗歌千余首。主张清静无为,割断尘缘,色空俱忘,修炼性命。认为“命清得长生,性静能久视,神气相合,乃超生死。命乃气之名,性乃神之字,气是神之母,神是气之子,子母成真一,真一脱生死。”谓

  •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佚名

    《上清高上灭魔洞景金元玉清隐书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东晋。原为《洞真玉清隐书》中一篇,后分出单为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内称此经乃高上之诀辞,玉帝之灵章。经文为一长篇韵文,后附修行方法。学者依法诵经,思

  • 朱子五经语类·程川

    八十卷。清程川(生卒年不详)编。川字鄜渠,号春昙,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荐举博学鸿词不遇,后官县丞。此书成于雍正三年,乃其肄业敷文书院时所刊,取朱子语录之说。包括《易》、《书》、《诗》、《春秋》、《礼》。

  • 四分比丘戒本疏·定宾

     简称《四分律戒本疏》或《四分戒本疏》。律学著述。唐定宾撰。二卷。系佛陀耶舍译《四分律比丘戒本》的注释书。本书释经以四门分别:总详诸教、别断此经、传译根由、依文判释。在“别断此经”门中又分四门:教所为机

  • 佛说沙弥十戒仪则经·佚名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摄颂沙弥戒品威仪,共计七十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