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录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厯代职官表目録

卷一

宗人府

卷二

内阁

卷三

内阁中

卷四

内阁下

卷五

吏部

卷六

户部

卷七

户部三库

卷八

戸部仓衙门

卷九

礼部

卷十

乐部

卷十一

礼部防同四译馆

卷十二

兵部

卷十三

刑部

卷十四

工部上

卷十五

工部下

卷十六

户工二部钱局

卷十七

理藩院

卷十八

都察院上

卷十九

都察院下

卷二十

五城

卷二十一

通政使司

卷二十二

大理寺

卷二十三

翰林院

卷二十四

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卷二十五

文渊阁阁职

卷二十六

詹事府

卷二十七

太常寺

卷二十八

庙各官

卷二十九

陵寝各官

卷三十

光禄寺

卷三十一

太仆寺

卷三十二

顺天府

卷三十三

鸿胪寺

卷三十四

国子监

卷三十五

钦天监

卷三十六

太医院

卷三十七

内务府上

卷三十八

内务府下【太监职制附】

卷三十九

内务府上驷院

卷四十

内务府奉宸苑

卷四十一

内务府武备院

卷四十二

銮仪卫

卷四十三

领侍卫内大臣

卷四十四

八旗都统

卷四十五

前锋防军统领

卷四十六

歩军统领

卷四十七

火器健鋭虎鎗各营

卷四十八

盛京将军等官

卷四十九

盛京五部等官

卷五十

总督巡抚

卷五十一

学政

卷五十二

司道

卷五十三

知府直州知州等官【医学隂阳学等官附】

卷五十四

知州知县等官

卷五十五

各省驻防将军

卷五十六

提督

卷五十七

总兵副将

卷五十八

叅将逰击等官

卷五十九

河道各官

卷六十

漕运各官

卷六十一

盐政

卷六十二

闗税各差

卷六十三

各处驻劄大臣

卷六十四

宗室封爵

卷六十五

世爵世职

卷六十六

圣贤后裔

卷六十七

师傅保加衔

卷六十八

文武官阶

卷六十九

王府各官【公主府官附】

卷七十

新疆各官

卷七十一

藩属各官

卷七十二

土司各官

【臣】等谨按厯代职官表七十二卷乾隆四十五年奉

勅撰按卷进呈具经

钦定粤自龙鸟水火肇建官名然夏商以前书缺有间遗制不尽可考其可考者唯周礼为最详迨秦汉内设九卿外置列郡而官制一变东京以后事归台阁虽分置尚书六部而政在中书其权独重汉魏之制至唐宋而又一变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尽归其职于六部永乐间复设内阁而参以七卿唐宋之制至是而又一变矣其间名号品数改革纷繁大抵势足以相维则乾纲不失权有所偏属则魁柄必移即官政之得失可以知朝政之盛衰也我

国家稽古建官循名核实因革损益时措咸宜我

皇上朗照无私

权衡独秉举直错枉宫府肃清尤从来史册所未有复念厯朝官制典籍俱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庻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

特命四库全书馆总纂官内阁学士今陞兵部右侍郎【臣】纪昀光禄寺卿今陞大理寺卿【臣】陆锡熊翰林院编修今陞山东布政使【臣】孙士毅总校官詹事府少詹事今陞内阁学士【臣】陆费墀等考证排次辑缀是编分目悉凖

今制凡长贰僚属具列焉明纲纪也其兼官无正员而所掌綦重如军机处之类亦别有専表崇职守也八旗及新疆爵秩前所未有者并详加胪考着

圣代之剏建逺迈邃古也或古有而今无或先置而后废并为采掇别附于篇备参订也毎门各冠以表表后详叙建置首列

国朝略如唐六典之例次以厯代则节引诸书各附案语以疏证其异同上下数千年分职率属之制元元本本罔弗具焉考将相及百官公卿之有表始自班马二史后如唐书之宰相表宋史之宰辅表明史之内阁七卿表具沿其例然所纪仅拜罢年月与官制无闗且防代为书不相通贯寻检颇难至抄撮故实如孙逢吉职官分纪之类又但供词藻于实政无禆是书发凡起例悉禀

睿裁色括古今贯串始末旁行斜上援古证今经纬分明参稽详宻不独昭垂奕为董正之鸿模即百尔臣工各明厥职用以顾名而思义亦益当知所儆朂矣乾隆五十四年正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子路初见第十九·王肃
  ●卷一百二十一·徐梦莘
  卷之二百二十六·佚名
  卷十·胡一桂
  一〇四 去乡的途中一·周作人
  李密传·魏徵
  桓彦范传·刘昫
  余阙传·宋濂
  嵗时广记卷四·陈元靓
  卷十五 萧翰谋逆·李有棠
  卷四十一·黄训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卷八·允禄
  卷三十一·陆宗楷
  杨奎侯·周诒春
  三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三十四 齐武帝诸子 文惠诸子 明帝诸子·李延寿

    武帝二十三男:穆皇后生文惠太子、竟陵文宣王子良,张淑妃生庐陵王子卿、鱼复侯子响,周淑仪生安陆王子敬、建安王子真,阮淑媛生晋安王子懋、衡阳王子峻,王淑仪生随郡王子隆,蔡婕妤生西阳王子明,乐容华生南海王子罕,傅充华生巴陵

  • 卷三百十四·列传第二百二·云南土司二·张廷玉

        ◎云南土司二   ○姚安 鹤庆 武定 寻甸 丽江 元江 永昌 新化 威远 北胜 湾甸镇康 大侯 澜沧卫 麓川   姚安,本汉弄栋、蜻蛉二县地。唐置姚州都督府,以民多姚姓也。天宝间,南诏蒙氏改为弄栋府。宋时,段

  • 卷之一百八十七·佚名

    洪武二十年十一月丁丑朔普安卫军民指挥使周骥奏古州一十二处长官司所统民九千二百一十七户愿纳秋粮八千九百二十九石命户部籍其数○戊寅复置狭西延安府保宁县大盐池盐课司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其盐利所出令各税课司局从实

  • 卷十八·杨士奇

    永乐元年三月戊寅朔 文武百官复上表请立 皇太子赐 敕答曰览表具悉朕嗣承大宝思惟永图负荷之艰夙夜祗栗矧在长子智识未广德业未进储贰之任岂当遽承必欲以正元良宜预成其学问尔等为国远虑凡再有言足亮乃忠未允所请○

  • 第九十五卷 文 苑 二 二·缪荃孙

    扬 州 府 三 清(上)李 滢李滢,字廷壁,号镜月,兴化人,移居高邮。相国文定公四世孙也。幼颖异,十四补诸生,食饩。经史百家之书,无不淹贯。乙酉领乡荐。尝以父仇未报,愤不欲生。久之,得巨憝,毙之,天下咸称其孝。后遂绝意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三 文苑传十·纪昀

    文苑传宋 【七】○宋七陈与义 汪藻叶梦得程俱张嵲韩驹朱敦儒 葛胜仲 熊克张即之 赵蕃陈与义汪藻叶梦得程俱张嵲韩驹朱敦儒葛胜仲熊克张即之赵蕃△陈与义陈与义字去非洛人天资卓荦幼能文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授开德

  • 清史稿台湾资料集辑三·佚名

    表诸臣封爵世表疆臣年表诸臣封爵世表王、公侯伯子男

  • 第四章亲子·佚名

    第一 法律规定及注解第二 部示第三 条例第四 原例第五 条例第六 条例第七 定例及事例第八 旨议第九之一 谕示第九之二 咨第十 谕示第十一 谕示第十二 过房子字据第一三 螟蛉子字据第十四 养女契字第一

  • 卷二·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二乾隆十九年春三月壬子尚书舒赫德等奏办乌梁海事宜舒赫德等奏言臣等前令乌梁海宰桑都塔齐前往招谕准噶尔乌梁海今据都塔齐告称二月初十日曾到准噶尔乌梁海宰桑玛济岱家据伊告称此处

  • 三、言志篇·林语堂

    古人言士各有志,不过言志并不甚易。在言志时,无意中还是"载道",八分为人,二分为己,所以失实,况且中国人有一种坏脾气,留学生炼牛皮,必不肯言炼牛皮之志,而文之曰:"实业救国"。假如他的哥哥到美国学农业,回来开牛奶房,也不肯言牛奶

  • 武宗本纪·欧阳修

    武宗名炎,穆宗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宣懿皇太后韦氏。武宗最初被封为颍王,官职渐升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吏部尚书。开成五年(840)正月,文宗病危,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鱼弘志诈传伪诏废黜皇太子李成美仍为陈王,立颍王李炎

  • 卷六·陈骙

    钦定四库全书南宋馆阁录卷六     宋 陈騤 撰故实绍兴临幸 绍兴十四年七月九日秘书少监游操等上表请车驾幸秘书省诏学士院给降敇书所请宜允二十七日车驾幸秘书省其日本省官吏并实录院官吏迎圣驾起居讫皇帝至道

  • 松阳讲义卷六·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子贡问曰赐也何如章这一章因论子贡而见圣门之人才远出流俗之上通节俱是赞词大全朱子谓子贡毕竟只是器非不器也此是推言外之意不是夫子此时口气集注云子贡虽未至于不器其亦器之贵者欤一抑一扬原

  • 卷十四·李光坡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述注卷十四安溪李光坡撰○大司乐掌成均之灋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注曰董仲舒云成均五帝之学成均之灋者其遗礼可灋者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文王世子曰于成均以及取爵于上尊然则

  • 卷四百一十九·佚名

    △第二分无所有品第二十一之二复次善现,我乃至见者无所有故当知乃至佛十力亦无所有。佛十力无所有故当知虚空亦无所有。虚空无所有故当知大乘亦无所有。大乘无所有故当知无量亦无所有。无量无所有故当知无数亦无所有。

  • 卷十八·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五菩萨摩诃萨。见有人来乞手足指。如坚固精进菩萨。阎浮提自在王金光菩萨等。无量菩萨摩诃萨。施手足指时。心大欢喜颜色无异。乘大乘施。不求五欲施。不求名闻施。建立檀波罗蜜施。大

  • 住二空品第七十八·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是法如梦如响如幻如化如热时焰如光如影。是诸法皆空。云何为有造处所。言是道是俗是无为是有为有漏无漏。云何言是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云何言是求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告须菩提,凡夫

  • 古今伪书考·姚际恒

    考辨伪书的著作。一卷。清姚际恒撰。成书于康熙后期。初刊于清乾隆至道光间歙县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第二十三集本。本书著录书籍九十一种,分经、史、子三部。每书如前人已有成说,则加以引证,多取材于《汉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