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阙传
余阙,字廷心,又字天心,唐兀族人,先世居河西武威。父沙剌臧卜,在庐州为官,因而成为庐州人。
余阙年少就丧父,以收授门徒来赡养母亲,平时与吴澄弟子张恒交游,文学造诣日进。元统二年(1335),赐进士及第,授同知泗州事。
余阙在任职期间,为政严明,新旧官吏都谨慎从事。在泗州不久,奉诏回京,授翰林文字,后又转任中书刑部主事,因不阿谀权贵而弃官归家。不久朝廷修辽、金、宋三史,余阙奉诏再入翰林院为修撰,后拜监察御史,改中书礼部员外郎,出任湖广行省左右司郎中。莫徭蛮反元,朝廷命右丞沙班率军去镇压,但他坚持不肯去,无人敢责备他。余阙说:“右丞应当去,你受天子之命为方面重臣,不愿出兵讨贼,是想图安逸吗?右丞当往。”沙班说:“郎中的话固然是对的,但粮草不足怎么办?”阙曰“:右丞放心地去,粮草的事并不难。”他下令三日备齐,沙班出师。接着召余阙为集贤经历,又调任翰林待制,出任佥浙东道廉访司事。因母亲去世,回庐州服丧。
河南反元势力兴起,攻陷郡县。至正十二年(1352),行中书省设于淮东,改宣慰司为都元帅府治理淮西,起任阙为副使、佥都元帅府事,分兵守安庆。当时南北音信隔绝,乏兵乏食,余阙赴任仅十日反元义军就来进攻,被击退。为解决乏兵乏食之忧,他召集官吏和诸将商议屯田与战守之计,决定在周围建立堡寨,选精兵御敌于城外,屯田于辖区之内。所属飅山县八社,土地肥沃,均用来屯田。第二年,大闹春荒,人相食,余阙将其俸禄用来买米施粥,赈济灾民。有数万百姓失业,均得到安置。他请求中书省拨钞三万锭,赈济灾民。升为同知副都元帅。至正十四年秋天旱,反元义军占据石荡湖,余阙出兵讨平,命百姓于该湖中捕鱼而交纳鱼租。十五年夏大雨,江水上涨,屯田被淹,经抢救才使秋粮有收,得粮三万斛。阙在治军之余,注意兴修水利。不久升为都元帅。
广西猫军五万人随元帅阿思兰沿长江至庐州,余阙认为不应当让猫军入内地,朝廷诏令阿思兰退回原地。当时反元势力四面兴起,余阙提调各路军马,确保江淮,论功,拜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仍镇安庆。池州反元义军赵普胜率众来攻城,连战三日败走,不久又来攻,两军相持二十天才退走,怀宁县达鲁花赤伯家奴战死。
至正十七年,赵普胜同青军两路进攻,余阙与他们相持月余,赵等败走。是年秋,拜余阙为淮南行省左丞。安庆以小孤山为屏障,余阙命义军元帅胡伯颜统水军戍守。十月,沔阳陈友谅自上游直捣小孤山,胡伯颜抗战四天四夜不能胜,陈友谅军直趋安庆。追至山口镇,十一月三日至安庆城下。余阙派兵扼守观音桥。忽然饶州祝寇攻西门,为阙击退。十一月五日,陈友谅等由东门登城,余阙拼力抵抗,敌退去。八日,陈、祝两军合力攻东西二门,又被击退。十日,又攻,金鼓声震天地,阙分兵把守,昼夜不息。十八年正月初四,敌增兵攻东门。初七,反元义军四集,普胜攻东门,友谅攻西门,祝寇攻南门,安庆城外,余阙无一援兵,西门形势尤其危急。阙身先士卒提戈抗敌,士卒并拼死力战。战争激烈,余阙身受创十余。日中城陷,余阙知大势已去,便引刀自杀。阙之妻耶卜氏,子德生、女福童皆投井死。同殉难诸将守臣共十八人。
余阙治军号令森严,与下级同甘共苦,如军士稍有违令者即处斩。阙每因病不能视事,将士皆为他祈祷,甚至愿以身代他病死。阙闻知勉强而出。每次出战,当箭石乱下如雨时,军士们执盾牌为他挡蔽,余阙说:“你们也有命,为何为我挡箭。”平时有空闲,即注《周易》,率诸生到郡学会讲,令军士立门外听讲,使他们也知尊君亲上之义,确有古良将之风度。有人拉他入翰林院,他以国难当头,不肯去,素有忠心报国之志。他甚留意于儒家学说,传注《五经》。其文有气魄,诗体崇尚江右风格,推崇鲍照、谢灵运、徐陵、庾信等大文学家。其篆书、隶书亦古雅可传于世。
余阙死时年方五十六岁。朝廷赠摅诚守正清忠谅节功臣、荣禄大夫、淮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豳国公,谥忠宣。余阙阵亡,尸体落入清水塘中。义军将他打捞起来,具棺木葬于安庆西门外。后大明皇帝嘉奖余阙之忠,诏立庙于“忠节坊”,命当地官府每年去祭奠。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三 尉迟迥 王谦 司马消难·令狐德棻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七·汪楫 卷七十三 前凉録四·崔鸿 卷十六 夏录·崔鸿 第四十六回 灭拳会订和约太后回銮·黄士衡 钦定续通志卷十六 唐纪十六·纪昀 诸葛忠武书卷五·杨时伟 卷十五·高士奇 列传卷第二十七 高丽史一百十四·郑麟趾 先考文钦公家傅·林献堂 宋前废帝本纪·李延寿 何乔新传·张廷玉 卷第九十九·佚名 职官三五·徐松 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