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二十一、出就外傅

  我自从脱离了顾九皋先生以后,便拜朱静澜先生为师了,这是我离家就傅之始,这在我童年是一个变换时期。

  前文不是说朱静澜先生是我的表姊丈吗?自从我顾氏表姊嫁到朱家去后,因为表姊是祖母抚育长大的,她视我家为母家,归宁也到我家来,静澜先生也视我家为岳家,时常往来。表姊听得我附读在顾九皋先生处,张氏太太啧有烦言,她极力主张要我到她家去读书。

  原来静澜先生也在家中设帐授徒,他是一位名诸生。从前所谓读书人者,除了几家缙绅子弟外,其余都是作教师生涯。因为从前没有学校,而子弟总要读书。社会上需要教书先生,教书先生也就多起来了。教书先生有两种:一种是人家请了去,当西席老夫子的;一种是自己在家里开门授徒的。人家请了去的,比较待遇优,然而受束缚,不自由;开门授徒是一种退步,然而以逸待劳,却比较自由得多。这两种以后我都尝过,却也深知甘苦。

  但顾氏表姊的要我到他家去读书,大有一种报德主义,因为她是在我家抚育成人的,她心中常怀报答之心。近来我父亲无固定职业,家境渐窘,她想担任我的教育一部份,使母舅(我的父亲)稍轻负担。所以她声明倘我到她家里去读书,所有学费膳费,概不收受。可是父亲说:“不能如此,学费膳费照例致送,因你丈夫还有母亲弟妹,你不能擅自作主,而我对于儿辈读书之,,费,无论如何,是应当勉力负担的。”

  从前学生们住在先生家里,而先生家里,供他饭食的,其名谓之“贴膳”。贴膳与束脩,总共计算,普通是每年三十六元,可见从前生活程度的低廉。以每年三十六计,每月仅合三元,以一元作束脩,二元便可以对付一月饭食,住宿就不收你费用了。那时我就以三十六元一年贴膳于朱静澜先生处,便住在他家了。

  朱先生的家,住在胥门内盛家浜,他们的房子,有些不大规正,大概是量地造屋,一面通盛家浜,一面通庙堂巷,也不能说谁是前门,谁是后门,因为两面都有一座厅,不过庙堂巷一面是朝南,盛家浜一面是朝北的,朱先生的一家,都住在盛家浜的那方面。

  我们儿童也喜欢盛家浜,那边开出门来,便是一条板桥,下面是一条河浜,虽不通船,可是一水盈盈,还不十分污浊。从板桥通到街上,一排有十余棵大树,这些大树,都是百余年前物了。尤其是在夏天,这十余棵大树,浓荫遮蔽,可以使酷烈的阳光,不致下射。晚凉天气,坐在板桥上纳凉颇为舒适。板桥很阔,都有栏干,沿浜一带,有八家人家,都有板桥,东邻西舍,唤姊呼姨,因此盛家浜一面,比庙堂巷一面,较为热闹。

  我们的书房,在大厅的后面,一面很大的后轩。庭中也有一棵极大的榉树,树叶树枝,遮蔽了几间屋子,此外也有些假山石,还种了些杂花之类,我记得在四月中,有一架蔷薇,开了满墙的花,似锦屏一般,任人摘取。总之苏州人家,有一个庭院,便不让它实闲,终要使它满院花木的。这座大厅是朝东的,后轩到了夏天,有西晒太阳,书房便搬到大厅上来。大厅旁边有一间耳房,便给我们的贴膳学生做了宿舍。

  朱先生家里人很多,父亲早已故世,他有一位母亲,还有两位弟弟,一号轶万,小名多;一号念硕,小名满;还有一位妹妹,闺名圆珠。其他,朱先生还有一位出嗣的异母兄,号筱泉,是个廪生,也是就馆在人家,他有夫人儿女等,也同居在一处。筱泉的嗣母,是头沉在水缸里死的,也是异闻。

  在朱先生那里,同学甚多,每年多时有十余人,少时有七八人。当然走读的居多,而住读的(即是贴膳)也每年必有三四人。胥门这一带,衙门很多,如藩台衙门、臬合衙门、知府衙门等等,都在那里。住居的人家,有许多候补官们公馆以外,便是各衙门的书吏家属居多。(以藩台衙门书吏最多,俗称“书办”,又号“房科”)他们在衙门里,有额有缺,世代相传,只有他们是熟习地方上一切公事的。因此我的同学,此中人也很多。

  第一年的同学,我不大记得了,第二年的同学,我记得有贝氏三兄弟。(说起贝氏,据他们说,凡是苏州人姓贝的,都是同宗,如我前章所说的我的寄父贝鹿岩,以及后来在金融界上有名的且淞荪都是一家。除了苏州有一家笔店贝文元之外,因为贝文元是湖州人。)这贝氏兄弟,是仲眉、叔眉、季眉。也是贴膳,因此很为热闹。后来仲眉习医,叔眉游幕,他和我家有一些亲戚关系。季眉曾一度出洋,习建筑学,做过司法部的技正,设计建造监狱等事宜。

  后来有一位戚和卿,也膳宿在朱师家,此君比我年小,而比我聪明,十三四岁时,字就写得很好,那是从苏州另一位书家杨懒芋学习的。和他同学不到两年,他便离去。三十年后,在上海遇到,他已更名为戚饭牛,在电台中讲书,颇为潦倒,大概有烟霞癖之故。在朱师处的同学最知己者,为李叔良,曾与结金兰之契(咱名换帖兄弟),李君留学日本,回国后为学校教师,苏州草桥中学这班学生,都受过他的教导。

  我小时为祖母及母亲所锺爱,年已十三四岁,还不准独自一人在街道上行走,必有女佣陪伴着。到朱家读书后,不能时常回家,回家时必有人伴送,大约每月归家不过一二次,归家住一两天,便即到馆。但回家后,反见寂寞,不及在朱家的热闹。从家里到朱宅这条路,已经很熟,屡次请于祖母,不必派人伴送,可是她总不放心。

  实在,我住在朱家,正和家中一样。我表姊待我,正似长姊之待其弱弟。不但是表姊,朱家的人,都和我很好,都呼我为弟弟。从前背后还要拖一条辫子,早晨起来,表姊便为我梳辩;晚上预备热水,供我洗脚。此无足为异,因为她未出阁时,本住在我家,也常帮助我的母亲调理我的呀。

  在朱家读书这几年,我自我检讨,实在不用功。这其间有几个原因:第一、这位朱先生交游很广,交际频繁,常常不在家中,如果不是开门授徒,便没有这样自由。先生既不在家中,学生更可以自由了。第二、同学既多,品流复杂,虽然都是上中等家庭的子弟,却有各种性质的不同。尤其是那种年龄较大的学生,更足以引坏年龄较小的同学。第三、我的表姊太回护我、放纵我了。假使我说今天身上不舒服,休息一天,那就休息一天了。实在这个年龄,正是求学的年龄,最是蹉跎不得的。

  这个时期内,我看了儿童们不应看的书,如“西厢记”、“牡丹亭”,以及满纸粗话的“笑林广记”之类,都是在朱家一口壁橱里寻出来的,虫蚀鼠啮,残缺不全本。那些曲本,我颇爱它的词藻,虽然还有许多是不大明了的,那时候正是情窦初开,便发动了我的性知识。此外也偶然看到了别的杂书,什么“庄子”“墨子”等等,我也抓来看,多半是不明白的,不管懂不懂,我也乱看一阵子。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卷二百十六·徐梦莘
  ●卷四十八·徐梦莘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二十八·杨仲良
  第二十九回 贪功得祸郦生就烹 数罪陈言汉王中箭·蔡东藩
  投瓮随笔·姜南
  进实录表·佚名
  卷之八十八·佚名
  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一·佚名
  耶律合住传·脱脱
  许国传·张廷玉
  序言·钱穆
  ●皇朝通典卷二十二·佚名
  征收例·佚名
  卷六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五出 杨公劾奸·王世贞

    【点绛唇】〔末上〕斗转参横玉壶传点天阶晓。钟鸣长乐。仙仗千官遶。甲帐徐开殿影齐。三更津吏报朝鸡。风回上苑炉烟袅。日上瑶天雨露低。万国衣冠春共育。五云环佩晓相携。琐闱禁闼重重闭。郞吏何须上谏书。自家乃

  •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七·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外集诗注卷十七 宋 黄庭坚 撰 史 容 注 戏赠曹子方家凤儿 拣芽入汤狮子吼【北苑贡茶録一枪一旗号拣芽上品拣芽蜡茶名也维摩经云演法无畏犹狮子吼此借用】荔子新剥女儿颊凤郎但喜风土乐不解生愁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五·杨仲良

      英宗皇帝   濮议   治平元年五月癸亥,宰臣韩琦等奏:『陛下即位以来,仁施泽浃。九族既睦,万国交欢。而濮安懿王德盛位隆,所宜尊礼。伏请下有司议濮安懿王及谯国太夫人王氏、襄国太夫人韩氏、仙游县君任氏合行典礼,详

  • 绎史卷一百四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平原君相赵【公孙龙魏牟竝附】史记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賔客賔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于东武城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

  • 杨华燕·周诒春

    杨华燕 年三十一岁。生于美国旧金山。未婚。永久通信处。澳门白马行九号。初学于檀香山弥勒学校。毕业于檀香山高等学校。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耶路大学。习土木工程。光緖三十四年。得学士学位。入理海大学

  • 乐庵语録后跋·龚昱

      太平全盛时三光五岳之气未【阙】       厚与今不同况贤于人者哉余自幼侍先尹相山及诸叔父行见其年余七十率皆彊健不甚服温补药余兄弟尝自斟酌气血已为弗类今见子侄辈才二三十歳徃徃饵雄附如常膳又逺不逮吾

  • 圣经学规纂卷二·李塨

    尚书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此圣经言教学之首也蔡沈集注曰:教胄子之具专在于乐孔子亦曰:兴于诗成于乐盖所以涤荡邪秽动荡血脉流通精神

  • 卷十九·李廉

    <经部,春秋类,春秋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会通卷十九     元 李廉 撰襄公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晋左氏【拜师及取邾田也】【案僖公之拜济西田不过使公子遂成公之拜汶阳襄公之拜邾田皆出于躬行邦交之渎于利

  • 序·何楷

    诗经世本古义序 昔者孔子之教天下道不外乎六经而礼乐为王者之事当世必皆各有成书如周礼仪礼之类不容以意为之损益其所手定惟易书诗春秋四者易衍十翼春秋修旧史皆述也而有作焉若书诗第以弃取见义而已易春秋之为书一明

  • 佛说无量功德陀罗尼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当谛听我今为汝及末法众生。宣说无量功德陀罗尼。汝当忆念勿得忘失。使于当来浊恶世中。与诸众生作大善利。阿难若有众生得闻此陀罗尼。每日

  • 卷第六·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六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建州大仰宝林禅寺语录 结制上堂。诸佛出世。为一大事因缘。几幅素缣描不出。博山出世。亦为一大事因缘。一条白练蓦头穿。破颜老汉曾相委。多少

  • 福嚴費隱容禪師紀年錄卷下·费隐通容

    嗣法門人資福行觀山陰王谷仝集鹽官徐昌治 董行證較繼主法席門人行宗 行古重訂梓大清順治皇帝二年乙酉師五十三歲,梓《密老和尚全錄》一十二卷,付靈機觀。居士嚴

  • 太上洞房内经注·佚名

    《太上洞房内经注》,此经乃中央黄老君降授周真人,实际应为六朝上清派道上所怍。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已提及此书。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内言存思洞房三神之法。洞房乃人首九宫之一,据称宫中有中央黄

  • 绣鞋记·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讽谕小说。一名《绣鞋全传》、《警贵新书》、《叶户部全传》,又名《赠履奇情传》。四卷二十回。署“乌有先生订”,其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前。小说写莞邑进士户部主事叶荫芝(

  • 大清著作权律·佚名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版权法。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颁布。共5章55条。其主要内容是:凡称著作物而专有重制之利益者,曰著作权。称着作物者,文艺、图画、帖本、照片、雕刻、模型皆是。著作人应用本人姓名;凡以学堂、公司

  • 商君书·商鞅

    亦称《商子》或《商君》。中国古代政治学著作。商鞅及其后学著作和言论的汇编。编定于战国后期。《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商君书》的古本有元刻本、明范钦本(即天一阁本)、清四库本等。通行的注释本为清

  • 大乘无生方便门·佚名

    全一卷。撰者不详。今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内容系从我国北宗禅之立场论述入道之五门。开头所标示之五门为本书之大纲,即:(一)总彰佛体, (二)开智慧门,(三)显示不思议法,(四)明诸法正性,(五)自然无碍解脱道。其次举示四弘

  • 传法正宗记·契嵩

    凡九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略称正宗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本书系继景德传灯录之后,叙述自印度以来诸祖师之传记,以及我国禅宗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顺序。卷一为教祖释迦如来之传。卷二至卷六叙述自第一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