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百五十八

 

  卷658_1 【咏月】罗隐

  湖上风高动白蘋,暂延清景此逡巡。隔年违别成何事,

  半夜相看似故人。蟾向静中矜爪距,兔隈明处弄精神。

  嫦娥老大应惆怅,倚泣苍苍桂一轮。

  卷658_2 【宿荆州江陵驿】罗隐

  西游象阙愧知音,东下荆溪称越吟。风动芰荷香四散,

  月明楼阁影相侵。闲欹别枕千般梦,醉送征帆万里心。

  薜荔衣裳木兰楫,异时烟雨好追寻。

  卷658_3 【抚州别阮兵曹】罗隐

  雪晴天外见诸峰,幽轧行轮有去踪。内史宅边今独恨,

  步兵厨畔旧相容。十年别鬓疑朝镜,千里归心著晚钟。

  若不他时更青眼,未知谁肯荐临邛。

  卷658_4 【新安投所知】罗隐

  少年容易舍樵渔,曾辱明公荐子虚。汉殿夜寒时不食,

  宋都风急命何疏。云埋野艇吟归去,草没山田赋遂初。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卷658_5 【江边有寄】罗隐

  江边旧业半雕残,每轸归心即万端。狂折野梅山店暖,

  醉吹村笛酒楼寒。只言圣代谋身易,争奈贫儒得路难。

  同病同忧更何事,为君提笔画渔竿。

  卷658_6 【送友人归夷门】罗隐

  二年流落大梁城,每送君归即有情。别路算来成底事,

  旧游言著似前生。苑荒懒认词人会,门在空怜烈士名。

  至竟男儿分应定,不须惆怅谷中莺。

  卷658_7 【湘中见进士乔诩】罗隐

  吴公台下别经秋,破虏城边暂驻留。一笑有情堪解梦,

  数年无故不同游。云牵楚思横鱼艇,柳送乡心入酒楼。

  且酌松醪依旧醉,谁能相见向春愁。

  卷658_8 【上霅川裴郎中】罗隐

  贵提金印出咸秦,潇洒江城两度春。一派水清疑见胆,

  数重山翠欲留人。望崇早合归黄阁,诗好何妨恋白蘋。

  自是受恩心未足,却垂双翅羡吴均。

  卷658_9 【钱塘江潮】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漫道往来存大信,

  也知反覆向平流。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卷658_10 【送人赴职任褒中】罗隐

  物态时情难重陈,夫君此去莫伤春。男儿只要有知己,

  才子何堪更问津。万转江山通蜀国,两行珠翠见褒人。

  海棠花谢东风老,应念京都共苦辛。

  卷658_11 【临川投穆中丞】罗隐

  试将生计问蓬根,心委寒灰首戴盆。翅弱未知三岛路,

  舌顽虚掉五侯门。啸烟白狖沈高木,捣月清砧触旅魂。

  家在碧江归不得,十年鱼艇长苔痕。

  卷658_12 【早春送张坤归大梁(一题作早春送大梁卢从事)】罗隐

  萧萧羸马正尘埃,又送輶轩向吹台。别酒莫辞今夜醉,

  故人知是几时回。泉经华岳犹应冻,花到梁园始合开。

  为谢东门抱关吏,不堪惆怅满离杯。

  卷658_13 【东归途中作】罗隐

  松橘苍黄覆钓矶,早年生计近年违。老知风月终堪恨,

  贫觉家山不易归。别岸客帆和雁落,晚程霜叶向人飞。

  买臣严助精灵在,应笑无成一布衣。

  卷658_14 【送进士臧濆下第后归池州】罗隐

  赋成无处换黄金,却向春风动越吟。天子爱才虽仄席,

  诸生多病又沾襟。柳攀灞岸狂遮袂,水忆池阳渌满心。

  珍重彩衣归正好,莫将闲事系升沈。

  卷658_15 【湘中赠范郧】罗隐

  丹桂无心彼此谙,二年疏懒共江潭。愁知酒醆终难舍,

  老觉人情转不堪。云外鸳鸯非故旧,眼前胶漆似烟岚。

  劳歌一曲霜风暮,击折湘妃白玉簪。

  卷658_16 【寄张侍郎】罗隐

  衰羸岂合话荆州,争奈思多不自由。无路重趋桓典马,

  有诗曾上仲宣楼。尘销别迹堪垂泪,树拂他门懒举头。

  一种人间太平日,独教零落忆沧洲。

  卷658_17 【渚宫秋思】罗隐

  楚城日暮烟霭深,楚人驻马还登临。襄王台下水无赖,

  神女庙前云有心。千载是非难重问,一江风雨好闲吟。

  欲招屈宋当时魄,兰败荷枯不可寻。

  卷658_18 【闲居早秋】罗隐

  槐杪清蝉烟雨馀,萧萧凉叶堕衣裾。噪槎乌散沈苍岭,

  弄杵风高上碧虚。百岁梦生悲蛱蝶,一朝香死泣芙蕖。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卷658_19 【建康】罗隐

  潮平远岸草侵沙,东晋衰来最可嗟。庾舅已能窥帝室,

  王都还是预人家。山寒老树啼风曲,泉暖枯骸动芷牙。

  欲起九原看一遍,秦淮声急日西斜。

  卷658_20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一题作送宿松傅少府)】罗隐

  江蓠漠漠树重重,东过清淮到宿松。县好也知临浣水,

  官闲应得看灊峰。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

  留取馀杯待张翰,明年归棹一从容。

  卷658_21 【经故洛阳城】罗隐

  败垣危堞迹依稀,试驻羸骖吊落晖。跋扈以成梁冀在,

  简书难问杜乔归。由来世事须翻覆,未必馀才解是非。

  千载昆阳好功业,与君门下作恩威。

  卷658_22 【夏州胡常侍】罗隐

  百尺高台勃勃州,大刀长戟汉诸侯。征鸿过尽边云阔,

  战马闲来塞草秋。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

  仍闻陇蜀由多事,深喜将军未白头。

  卷658_23 【寄进士卢休】罗隐

  半年池口恨萍蓬,今日思量已梦中。游子马蹄难重到,

  故人尊酒与谁同。山横翠后千重绿,蜡想歌时一烬红。

  从此客程君不见,麦秋梅雨遍江东。

  卷658_24 【赠先辈令狐补阙】罗隐

  中间声迹早薰然,阻避钧衡过十年。碧海浪高终济物,

  苍梧云好已归天。花迎彩服离莺谷,柳傍东风触马鞭。

  应念凄凉洞庭客,夜深双泪忆渔船。

  卷658_25 【送秦州从事】罗隐

  一枝何足解人愁,抛却还随定远侯。紫陌红尘今别恨,

  九衢双阙夜同游。芳时易失劳行止,良会难期且驻留。

  若到边庭有来使,试批书尾话梁州。

  卷658_26 【湖州裴郎中赴阙后投简寄友生】罗隐

  锦帐郎官塞诏年,汀洲曾驻木兰船。祢衡酒醒春瓶倒,

  柳恽诗成海月圆。歌蹙远山珠滴滴,漏催香烛泪涟涟。

  使君入拜吾徒在,宣室他时岂偶然。

  卷658_27 【秋日泊平望驿寄太常裴郎中】罗隐

  蘋洲重到杳难期,西倚邮亭忆往时。北海尊中常有酒,

  东阳楼上岂无诗。地清每负生灵望,官重方升礼乐司。

  闻说江南旧歌曲,至今犹自唱吴姬。

  卷658_28 【西塞山(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罗隐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岭梅乍暖残妆恨,

  沙鸟初晴小队闲。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卷658_29 【秋日汴河客舍酬友人(一作汴州客舍有酬)】罗隐

  梁宋追游早岁同,偶然违别事皆空。年如流水催何急,

  道似危途动即穷。醉舞且欣连夜月,狂吟还聚上楼风。

  烦君更枉骚人句,白凤灵蛇满袖中。

  卷658_30 【东归】罗隐

  仙桂高高似有神,貂裘敝尽取无因。难将白发期公道,

  不觉丹枝属别人。双阙往来惭请谒,五湖归后耻交亲。

  盈盘紫蟹千卮酒,添得临岐泪满巾。

  卷658_31 【广陵李仆射借示近诗因投献】罗隐

  朝论国计暮论兵,馀力犹随凤藻生。语继盘盂抛俗格,

  气兼河岳带商声。闲寻绮思千花丽,静想高吟六义清。

  天柄已持尧典在,更堪回首问缘情。

  卷658_32 【三衢哭孙员外】罗隐

  燕恋雕梁马恋轩,此心从此更何言。直将尘外三生命,

  未敌君侯一日恩。红蜡有时还入梦,片帆何处独销魂。

  忍看明发衣襟上,珠泪痕中见酒痕。

  卷658_33 【箧中得故王郎中书】罗隐

  凤里前年别望郎,丁宁唯恐滞吴乡。劝疏杯酒知妨事,

  乞与书题作裹粮。苹鹿未能移海曲,县花寻已落河阳。

  九原自此无因见,反覆遗踪泪万行。

  卷658_34 【泪】罗隐

  逼脸横颐咽复匀,也曾谗毁也伤神。

  自从鲁国潸然后,不是奸人即妇人。

  卷658_35 【子规】罗隐

  铜梁路远草青青,此恨那堪枕上听。

  一种有冤犹可报,不如衔石叠沧溟。

  卷658_36 【姑苏台】罗隐

  让高泰伯开基日,贤见延陵复命时。

  未会子孙因底事,解崇台榭为西施。

  卷658_37 【王濬墓】罗隐

  男儿未必尽英雄,但到时来即命通。

  若使吴都犹王气,将军何处立殊功。

  卷658_38 【京中晚望】罗隐

  心如野鹿迹如萍,谩向人间性一灵。

  往事不知多少梦,夜来和酒一时醒。

  卷658_39 【寄窦泽处士二首】罗隐

  兰亭醉客旧知闻,欲问平安隔海云。

  不是金陵钱太尉,世间谁肯更容身。

  鳌背楼台拂白榆,此中槎客亦踟踌。

  牢山道士无仙骨,却向人间作酒徒。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一·彭定求
  静山·唐圭璋
  苏十能·唐圭璋
  邵某·唐圭璋
  词论 全文·李清照
  ◆柳待制贯(待制集)·顾嗣立
  第二折·王实甫
  二集卷七十·乾隆
  卷380 ·佚名
  卷103 ·佚名
  卷三百五十一·陈思
  卷二百三十七下·曹学佺
  小畜集钞·吴之振
  ●男王后·沈泰
  梅尧臣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陈廷敬

    目  录 九调十二体,附编 清平调三首 水调歌十一首 凉州歌五首 伊州歌十首 陆州歌七首 调笑令十首又一体八首 又一体十二首 九张机十一首又一体九首 梅花曲三首 薄 媚十首

  • ◆遯庵先生段克己(二妙集)·顾嗣立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余廿年而卒,人称为遯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

  • 提要·郭钰

    (臣)等谨案静思集十巻元郭钰撰钰字彦章吉水人江西通志称其元末遭辞隠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征辞疾不就集首有洪武二年庐陵罗大已序亦称其有经济能自守今按集中有辛亥秋诏举秀才余以耳聋足躄县司逼迫非情因成短句一诗辛亥为洪

  • 中兴小纪卷十三·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二年秋七月辛酉上谕宰执以福建昨縁盗作遣兵荡平其被焚刼之家并与免税秦桧等曰谨奉徳音既又谋帅时资政殿学士张守以内祠侍读召而守力辞宰执遂拟除守乃以知福州癸酉上谓宰执曰内诸司可省即令修政局条上

  • 绎史卷七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子产相郑【竝载诸臣兴废 邓析附】左传【襄公五年】夏郑子国来聘通嗣君也 【七年】郑僖公之爲大子也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及其元年朝于晋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止之及

  • 颜延之传·李延寿

    颜延之字延年,是琅笽临沂人。曾祖颜含,是晋朝的光禄大夫。祖父颜约,是零陵太守。父亲颜..,为护军司马。颜延之少年时候是个孤儿,家里贫穷,住处靠近外城,好读书,无所不看,文章为当时之冠。好饮酒,不拘小节。年龄三十岁还没有结婚

  • 眭夸传·李延寿

    眭夸名旭,赵郡高邑人。祖父眭迈,是晋朝东海王司马越的军谋掾,后来消灭石勒,做了徐州刺史。父亲眭邃,字怀道,是慕容宝的中书令。  眭夸年轻时胸怀大度,不拘泥小节,爱好书传,沉浸其中,不曾留心当世事务。好喝酒,超然物外。三十岁

  • 卷一百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礼乐【统言礼乐及统言礼】鲁隐公五年九月考仲子之宫将万焉【万舞也】公问羽数於衆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

  • ●牧令书卷二十二 事汇·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外攘内安斯教养裕而政无余矣顾致用不厌其详而推类必要于尽凡有事关牧民而分之不能悉分者总归一编附于各类之后曰事汇庶无分之不备之憾云 李塨 王植 顾炎武 田文镜 潘杓灿 王植 袁守定 严如熤 黄可润

  •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九人物志十九大臣传五【满洲镶黄旗五 米思翰 传拉塔鄂克逊 瓦岱 萨布素 尹泰】米思翰【子李荣保】米思翰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哈什屯长子也康熙三年由侍卫袭父一等男兼一云骑尉

  • 卷七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七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七十二宗庙制度易象上传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疏雷是阳气之声奋是震动之状先王法此鼔动而作乐崇盛德业乐以发

  • 卷七·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七嗣法门人传我等编住建宁府黄岩寺语录山门。还乡尽是儿孙事。祖父从来不出门。且道那个是不出门底祖父。拽拄杖便入。佛殿。家中原有佛。毋劳向外求。一番亲见面。顿破古

  • 卷六·野竹福慧

    嘉兴大藏经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六楚雄门人宗煓编历代祖图真赞始祖释迦牟尼佛王宫非不贵爱彼雪岭月可惜烂冬瓜杂此乾矢橛曹山说不如济北何曾别洞水既逆流一翳着不得遥指殿里的笑杀称麻伯引

  • 蛤藻集·老舍

    小说集。老舍著。1936年11月由开明书店初版,共收入《老字号》、《断魂枪》、《且说屋里》等6个短篇和1个中篇,都写成于青岛。作品大都描写了旧时代的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灰暗的角落,反映了由于封建经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资本

  • 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地理学名著。明徐霞客撰。成书于1640年。共二十卷,约40万字。是作者在多年游历中以日记和散文体裁写下的考察记实,其主要部分是对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或“岩溶地貌”的考察和研究,细致描述其在不同

  • 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佚名

    太上天尊说出家因缘、出家之义、道士七阶,劝出家人发十誓十愿、立观度人,讲道诵经、度世度人。

  • 许真君仙传·佚名

    不题撰人。传中称许逊元代封号“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至道玄应神功妙济真君”,盖撰于元代。柳存仁《许逊与兰公》一文认为,本书为宋白玉蟾《旌阳许真君传》所本(见《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3期)。本书鲜见其他传本。该

  • 琵琶行·白居易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元和十一年,时作者被贬为江州(州治今江西九江)司马。作者通过对琵琶女沦落身世的描绘,抒发自己遭贬谪后的悲愤之情。并把自己和琵琶女相比,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诗中着力塑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