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四十四

洪武二年八月癸亥朔鄂国公常遇春柩车至龙江  上亲致奠为文以祭之曰自胡元季世天下大乱生民涂炭未知所止朕奋起临濠驻师和阳乙未之春尔来依我同渡大江先拔采石即取太平建康江东之地次第皆定自是以来马汗未乾甲胄未解南破三衢西围金斗遂与伪汉鏖战鄱阳九江之上射死伪主陈友谅攻围武昌降其子理湖湘悉平南取赣城抚南雄南安北定襄阳旋师淮东自泰至徐尽有其地东平浙右破姑苏缚吴王张士诚以归长淮东西大江南北功甚著焉丁未之冬俾尔副大将军北征中原首下齐鲁继取河洛旋定幽赵晋冀长驱入关抚定秦陇战胜攻取莫当其夅近因北平有警乃与偏将军又复北向转战永平大宁至于开平悉皆底定中国封疆自昔正统之君少有得其全者今朕全有中国尔功懋焉虽古名将未有遇之者天下克一朕方将定功行赏共享太平少副报功之意何其未遂遽尔云亡曷谓柳河之川失我长城之将丧今南还见语无由哀痛切心与谁言哉将军在时朕实所倚将军既往将谁与谋不过临风兴慨想其音容耳灵车之至朕亲临奠思尔之情言岂能尽祭毕恸哭而还命择地于钟山草堂之原营墓建祠

○甲子故元总制贺宗哲以兵攻凤翔

○高丽国王王颛遣其礼部尚书洪尚载等奉表贺即位请封爵且贡方物中宫及皇太子皆有献赐尚载以下罗绮有差

○乙丑骠骑卫从征降将甯文明潜遣人以军中机事报贺宗哲为逻骑所获并文明斩之

○大将军徐达调顺德守御平章韩政以兵赴庆阳以温汉臣署原州同知汉臣前原州归附官也既而判官刘伯温闻知自宁夏来归达命伯温亦还判原州寻遣指挥刘广铁甲冯等守之

○明昇使还  上赐玺书答之曰朕历观古之有蜀者如公孙述刘备李特王建孟知祥辈皆能乘机进取而善守之道未闻今足下监此必图所以善守可也朕连年出师所向克捷皆诸将用命故能成功远劳致礼益见厚意因使者还姑以此复

○丙寅庆阳小元帅降初小元帅与张良臣共守庆阳及王师攻围日急小元帅欲降为良臣所囚至是城中降者夜劫小元帅出诣大将军营达受之令军中无虐降者

○元兵攻大同平章李文忠等帅师击败之擒其将脱列伯时庆阳未下  上诏李文忠自北平往合师攻之师至太原闻大同受敌文忠顾谓左丞赵庸等曰吾与若等受命而来阃外之事有利于国者专之可也今大同甚急若候进止岂不失机众皆诺遂由代出鴈门至马邑敌游骑数千奄至猝遇我师与战败之擒其平章刘帖木进至白杨门时天雨雪文忠疑有伏乃身引数骑入山察视之前军已驻营去敌五十里文忠至遽命徙五里营于馒头其地阻水先遣人由间道达大同城中使知之元将脱列伯悉锐来攻文忠令将士秣马蓐食闭营不出先以两营诱敌自寅至辰前营报数至文忠不为动顷之度其饥疲乃分军为左右翼身当前夅奋击大败之生擒脱列伯降其众万余获马匹辎重甚众缚脱列伯诣军门文忠命解其缚与之共食遂进兵东胜州至莽哥仓而还先是元主北走屯盖里泊命脱列伯孔兴以重兵攻大同欲图恢复至是脱列伯被擒孔兴走绥德其部将复斩之来降元主知事不济无复南向矣

○丁卯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大将军徐达命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以兵驻灵台

○李茂所领骑兵千人叛归贺宗哲茂脱身独还大将军营

○戊辰祭太社太稷

○己巳  上命吏部定内侍诸司官制谕之曰朕观周礼所记未及百人后世至踰数千卒为大患今虽未能复古亦当为防微之计古时此辈所治止于酒浆醯醢司服守祧数事今朕亦不过以备使令非别有委任可斟酌其宜毋令过多又故谓侍臣曰此辈自古以来求其善良千百中不一二见若用以为耳目即耳目蔽矣以为腹心即腹心病矣驭之之道但常戒敕使之畏法不可使之有功有功则骄恣畏法则检束检束则自不敢为非也乃定置内使监奉御六十人尚宝一人尚冠七人尚衣十人尚佩九人尚药七人纪事二人执膳四人司脯二人司香四人太庙司香四人涓洁二人置尚酒尚醋尚面尚染四局局设正一人副二人置御马御用二司司设正一人副二人内府库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内仓监设令一人丞二人及置东宫典玺典翰典膳典服典药典乘兵六局局设局郎一人丞一人又置门官午门东华门西华门玄武门奉天门左右顺门左右红门皇宫门坤宁门宫左门宫右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东宫门官春和门东宫后门宫左门宫右门各设门正一人副一人

○庚午礼部尚书崔亮太常少卿陈昧等言旧制朝贺之礼赞礼者既唱三舞蹈讫复三唱山呼而群臣拱手加额与乐工军校齐声称万岁者三近改拟山呼为赞呼百官应之曰天辅有德曰海宇咸宁曰  圣躬万福臣等窃谓殿廷之礼至于尊严赞呼之际贵呼齐一今百官三呼应声讙哗不齐诚为失仪况山呼故事循行已久甚为严肃宜仍其旧从之

○癸酉大将军徐达以曲子站故元来降佥院李荣署环州知州贾宽署州判官

○元史成中书左丞相宣国公李善长等奉表进表曰纪一代以为书史法相沿于迁固考前王之成宪周家有监于夏殷盖因已往之废兴用作将来之法戒惟元氏之有国本朔漠以造家事兵戈而争强并部落者十世逐水草而为食擅雄长于一隅逮至成吉思之时聚会斡难河之上方尊位号始定教条既近取于乃蛮复远攻于回纥渡黄河以蹴西夏踰居庸以瞰中原太宗继之而金源为墟世祖承之而宋箓遂讫立纲陈纪用夏变夷肆宏远之规模成混一之基业爰及成仁之主见称愿治之君唯祖训之式遵思孙谋之是遗自兹以降亦号隆平丰亨豫大之言一唱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徒玩细娱浸忘远虑权奸蒙蔽于外嬖幸蛊惑于中周纲遽致于凌迟汉纲实因于疏阔由是群雄角逐九域瓜分风波徒沸于重溟海岳竟归于  真主钦惟  皇帝陛下奉天承运济世安民建万世之丕图绍百王之正统大明出而爝火息率土生辉迅雷鸣而众响销鸿音斯播载念盛弃之故乃推忠厚之仁佥言实既亡而名亦随亡独谓国可灭而史不可灭特诏遗逸之士欲求议论之公文辞勿致于艰深事迹务令于明曰苟善恶了然在目庶劝惩有益于人此皆天语之丁宁足见圣心之广大于是命臣濂等协恭刊裁臣尧宽等分科修纂上自太祖下迄宁宗据十三朝实录之文成百余卷粗完之史若自元统以后则其载籍靡存已遣使而旁求俟续编而上送愧其才识之有限弗称三长兼以纪述之未周殊无寸补臣善长忝司钧轴幸睹成书信传信而疑传疑仅克编摩于岁月笔则笔而削则削敢言褒贬于春秋仰尘乙夜之观期作千秋之鉴所撰元史本纪三十七卷志五十三卷表六卷传六十三卷通一百五十九卷谨缮写装潢成一百二十册随表以进  上览之诏誊写刊行赏汪克宽等十六人白金各三十二两文绮帛各四匹总裁官宋濂等倍之

○甲戌  上遣都督佥事吴祯以敕书往谕大将军徐达曰如克庆阳宜令右副将军都督同知冯宗异掌总兵印统军驻庆阳节制各镇兵马粮饷不给从前规措无致伤民巩昌临洮兰州诸军镇守如故兵不足者益之如河中四外已宁则以都督同知康茂才所部士卒三分之茂才师其二往镇山西凡太原诸城悉听节制其一增守狭西务在处置得宜然后大将军达偏将军和回京定议功赏俟朕与大将军葬鄂国公毕日大将军当复往定守边之策戍守诸将诰命悉颁其家可谕朕意都督佥事吴祯就令同宗异驻庆阳平章李伯昇同都督佥事耿炳文守狭西

○乙亥倭人寇淮安镇抚吴祐等击败其众于天麻山擒五十七人事闻赐祐等绮帛有差

○丙子遣符宝郎偰斯赍诏及金印诰文往高丽封王颛为国王诏曰自有元之失驭兵争夷夏者列若星陈至于擅土宇异声教岂殊于瓜分虐黔黎专生杀不异于五季若此者将及二纪治在人思眷从天至朕本布衣君位中国抚诸夷于八极各相安于彼此他无肆侮于边陲未尝妄兴于九伐尔高丽天造东夷地设险远朕意不司简生衅隙使各安生何数请隶而辞意益坚群臣皆言当纳所请是以一视同仁不分化外允其虔恳命承前爵仪从本俗法守旧章呜呼尽夷夏之咸安必  上天之昭鉴既从朕命勿萌衅端故兹诏示想宜知悉诰曰咨尔高丽国王王颛世守朝鲜绍前王之令绪恪尊华夏为东土之名藩当四方之既平尝专使而往报即陈表贡备悉衷诚良由素习于文风斯克勤脩于臣职允宜嘉尚是用褒崇今遣使赍印仍封为高丽国王仪制服用许从本俗于戏保民社而肇封式遵典礼传子孙于永世作镇边陲其服训词益绥福履仍赐颛大统历一本锦绣绒绮十匹又赐其王母妃金绮纱罗各四匹并赐其相国申肫侍中李春富李仁人文绮纱罗十二匹

○戊寅大将军徐达督诸军攻庆阳于是将士争穴其城城中极力救御然奔逸归附者甚众

○庚辰都督佥事陈德以所获张思道部将右丞王让等八人送大将军营时思道以庆阳受围日久知其弟良臣力不能支乃遣让等自宁夏持其金带及所服白氎衣与良臣为信且言王保保已往永昌俾以城降行至环州为德所获

○天鸣

○辛巳礼部尚书崔亮奏按周礼太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大神祇享先王亦如之唐制凡大祀斋戒皆前七日集尚书省大尉誓曰某月日祀某神祇各扬其职不共其事国有常刑宋南郊仪注前七日命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今年某月日皇帝有事于南郊各扬其职不共其事国有常刑元制祀前五日百官于中书省受誓戒今拟大祀前七日陪祀官诣中书省受誓戒曰  皇帝有事于某所百官其听誓戒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制可

○贺宗哲右丞葛彬诣大将军降

○盐池馆逻骑获王保保麾下知院都事等送大将军营

○壬午擢给事中安统为兵部尚书

○癸未克庆阳初张良臣之复叛也自以其城高险而上有井泉可据以守其兵又精悍养子七人皆善战军中语曰不怕金牌张惟怕七条枪又倚其兄张思道与王保保为声援贺宗哲韩扎儿等为羽翼姚晖葛八之徒为爪牙故欲拒守以图大功及王师列营城下以困之良臣不得逞数出又不利又遣人赴宁夏求援皆被获内外音问不通而粮饷乏绝至煮人汁丸泥咽之平章姚晖熊左丞胡知院葛八等知事不济争献门纳师达勒兵入自北门良臣父子俱投井中达命指挥朱杲引出斩之遣指挥陆成赴京奏捷明日诛良臣之党柴知院等二百余人收其小平章等银印以都督佥事陈德守之

○贺宗哲遁去先是宗哲攻凤翔指挥金兴旺知府周焕等婴城拒守矢石并下敌众不敢近乃以荆为龟笆五人负之连络至城西北攻凤凰觜城上投藁焚之敌輙以铁钩攫藁而去复坠石压之而敌攻不已兴旺与焕等谋曰彼之急攻谓我援兵不至必不能出战也若出其不意出师捣之可以折其冲于是分兵出西北二门奋击之复自城上缒兵下搏战敌稍却有顷卷营而去众欲追之百户王辂曰彼未败而退必伏兵诱我也遂歛众遣骑往侦之至五里坡伏果发既而敌众复还攻城益急众见敌势盛欲从北门鼓行趍长安兴旺与辂叱之曰死生当与城俱以报国家岂可去也众乃止辂先承  上命往临洮收集李思齐降卒还京师遇乱因以其众入城与兴旺并力备御兴旺以辂所将皆新附之众虑其生变乃绐众曰王百户兵新至宜有以犒之遂括城中牛畜复以布囊盛草若将饷辂士马然辂众以为然并守益力宗哲攻城凡十五日或隧地或突至瓮城城中随方备御敌不得入至是闻庆阳已下乃引去事闻  上遣使劳兴旺等赐白金人百两

○右副将军冯宗异自驿马关遣人送贺宗哲麾下降将崔知院等二十七人马二十四匹至大将军营

○以商暠为广西行省参政周添祥为广东行省参政韩原为福建行省参政梁子忠为尚宝司卿陈子琳为刑部侍郎

○甲申  上以每岁祀天地社稷岳镇海渎灵星诸神皆设坛祭有定期然祭之日或为风雨所飘顿而升降出入之际奔走百执事之人冠服沾湿非惟不便于行事又因以亵神因谕礼官考求前代有于坛为殿屋蔽风雨便于行事者至是礼部尚书崔亮奏考宋祥符九年议南郊坛祀昊天上帝或值雨雪则就大尉斋厅望祭元经世大典载社稷坛壝外垣之内北垣之下亦尝建屋七间南望二坛以备风雨曰望祀堂请依此制于圜丘方丘坛南皆建殿九间社稷坛北建殿七间为望祭之所遇风雨则于此望祭焉  上从之亮又奏灵星寿星司中司命司民司禄诸神即周礼幽荣之祭也汉尝立灵星祠以祀之然星之祭所以坛而不屋者将以通天地风雨霜露之气也屋而祭之似乖于礼故唐宋不用然诸坛既为殿屋则灵星诸祠亦为殿望祀为便  上曰风雨星辰之神其气流通其神无所不在且祭坛有屋所以栖神灵风雨便于行事何不可也灵星诸神其准汉制于城南为坛屋以祭亮又奏太常议寿星于  圣寿日致祭同日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示与民同受其福也八月望日则祀灵星皆遣官行礼以为常制从之

○丁亥礼部奏按礼记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器用陶匏瓦器尚质故也周礼笾人凡祭祀供簠簋之实锍曰外祀用瓦簋今祭祀用磁已合古意惟盘盂之属与古之簠簋登豆制异今拟凡祭器皆用磁其式皆仿古之簠簋豆登惟边以竹诏从之

○赐国子生冬衣

○大将军徐达师次驿马关

○戊子监察御史睢稼言周官有悬法象魏之文礼经载乡饮读法之说皆导民之礼法而远刑辟也今新律颁布天下乡井细民犹有不通其说者宜仿古人月吉读法之典命府州县长吏凡遇月朔会乡之老少令儒生读律解析其义使之通晓则人皆知畏法而犯者寡矣  上曰威人以法不若感人以心敦信义而励廉耻此化民之本也故羞恶之心生则非僻之私格外防之法密则苟免之行兴卿言读律固可禁民为非若谓使民无犯要当深求其本也

○命赏征狭西北平将校还者文骑帛人二匹

○命江西行省平章陆仲亨署大都督府事

○置海南卫以指挥佥事孙安守之

○己丑大将军徐达师至原州右副将军冯宗异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俱以兵会

○庚寅礼部尚书崔亮奏周官天子五祀曰门曰户人之所出曰中霤人之所居曰灶曰井人之所养故杜佑曰天子诸侯必立五祀所以报德也今拟依周官五祀止于岁终腊享通祭于庙门外群臣则四品以上祀中霤门灶三神五品以下祀门灶二神庶合礼意  上命著为令

○上遣使谕元将扩廓帖木儿曰昔帝王之得天下当大功垂成之际尤必广示恩信虽素相仇敌者亦皆收而并用之所以法天地之量而成混一之业也朕自起兵淮右收揽群雄平定华夏惟西北边备未彻盖以尔守孤城保其余众远处沙漠朕甚念之是用特与湔涤示兹至怀必能知时达变慨然来归其部下将帅及各部流移军士多我中土之人果能革心从顺文武智谋当一一用之有愿还乡者听其贺宗哲孙翥赵恒等朕悉涵容皆所不计投机之会间不容发朕言不再其审图之

○改骁骑卫为龙虎卫

○置燕山前后二卫

○改福宁州为福宁县

○临川守御千户胡朝宗受赂法当死  上出幸三山门朝宗父母拜伏道左涕泣哀诉惟有此子死则老无所依  上闵之俾减死论终养其父母

○大将军徐达闻贺宗哲由六盘山遁去遣都督副使顾时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将骑万人追之

○是月诏儒臣脩纂礼书时上以国家创业之初礼制未备敕中书省令天下郡县举素志高洁博通古今练达时宜之士年四十以上者礼送至京参考古今制度以定一代之典其年过五十未及四十非深知经术者勿遣于是儒士徐一夔梁寅刘于周子谅胡行简刘宗弼董彝蔡深滕公琰至京时曾鲁以元史方成共奏留之因命与诸儒同纂脩

○上遣金吾卫千户秦毅赍敕书往谕大将军徐达曰顷以中原扰攘西陲未靖命大将军统率六师奉行天讨今元都底定关狭悉平将军之功大矣朕深悯将军久劳于外尝遣都督佥事吴祯往谕朕意未闻班师之期朕日望之敕至可即日上道其镇守方略悉如前敕

○召河间长芦转运使周浈入朝

○礼部言光禄寺卿职奉御膳今宰相儒臣侍食亦卿共之于礼未安宜设直长四员遇百员赐食御前者则令供事从之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五 列传二百九十二·赵尔巽
  辩物第十六·王肃
  ●卷十八·李攸
  卷十七·王夫之
  名山藏卷之五十八·何乔远
  卷七十二中·郝经
  一○六四 谕内阁全书四分告竣所有总裁总阅总纂等交部从优议叙·佚名
  九 民报社听讲·周作人
  ·会奏剿办洋匪附摺·丁曰健
  戴法兴传·沈约
  褚承亮传·脱脱
  总目·佚名
  卷三十六·陆宗楷
  第二节 步步向前进·蒋廷黻
  纲鉴易知录卷十八·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七出 通嚭·梁辰鱼

    【出队子】〔丑上〕连营分队。前纛高张朱雀旗。弓刀簇处列戎衣。万骑城南战胜归。试问三吴豪杰有谁。谁似堂堂貌出羣。从来不晓武和文。行师全得三军靠。亲手何曾杀一人。下官太宰伯嚭是也。性踰枭獍。狠甚虎狼。包

  • 例言·曹庭栋

    例言一宋人各家诗分选彚刻宋时巳有之如吕居仁江西诗二十五家陈思名贤小集六十四家原夲惜不可得家石仓十二代诗选采宋代百数十家有仅得五六首者存诗至少潘讱叔宋元诗呉孟举宋诗钞陈言扬十五家诗虽所采互见存诗较多兹

  • 卷八·乾隆

    卷八陇西李白诗八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宿湖

  • 第三十六回 壬辰年明太祖应运龙兴·黄士衡

    诗曰暑往寒来春复秋,夕阳西下水东流。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遍地愁。桃李花开满树红,转头青子绿荫浓。梧桐叶下犹残雨,雪片檐前又舞风。时序往来千古在,人生聚散一场空。今朝有酒今朝醉,说甚英雄十大功。却说大明太祖高皇

  • 第三一四红白禀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二一○四--三·佚名

    新竹县为修葺考棚,拟动支明忠书院学租,禀请巡抚、布政司、臬道及台北府批示在任候补直隶州、本任台湾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知县范○○谨禀大人阁下。敬禀者,案据卑邑经理考棚绅董林汝梅、郑如兰、李

  • 第二六○申光绪十五年十一月初十日一一六一○--四一·佚名

    新竹知县张,将接收前任征存隘租银事,申报巡抚、藩、道及府同知衔、本任德化县、调署台北府新竹县,为申报事。本年十一月初九,准前署县方令移开:案照敝县征存光绪十二、十三年隘租银元,除奉拨各款外,尚存

  • 一一五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送交续得书籍并缮书目呈览折·佚名

    一一五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送交续得书籍并缮书目呈览折乾隆三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奴才前奉谕旨,访觅遗书,当卽钦遵圣训,于商人马裕家藏书内选取七百七十六种,并另觅书七百九十种,节次敬谨

  • 第八章 护法战争·李宗仁

    一我们在鸭湖驻扎不久,粤局已获适当解决。南北虽因黎元洪继任总统的法律根据问题尚在争辩,大规模的战争终于避免了。黎氏上任后,仍以段祺瑞为内阁总理。7月6日北京政府明令改革地方军政制度。独立时期的军务院、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二·高晋

    褒赏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十日总理行营事务和硕简亲王丰纳亨等奏言乾隆三十年闰二月初三日奉谕防此次随营人等虽俱加恩赏给但行走系内地与外地不同用度稍费着交总理行营事务王大臣等分别赏给再王家营存住各项人等应如何

  • 卷二百二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二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賔礼七诸侯聘于天子蕙田案周礼大宗伯大行人俱有时聘殷頫之礼玉制亦云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故周礼有大賔大客之分大賔谓

  • 提要·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四仪礼经传通解      礼类五【通礼之属】提要【臣】等谨按仪礼经传通解三十七卷续二十九卷仪礼经传通解宋朱子撰初名仪礼经传集注朱子乞修三礼劄子所云以仪礼为经而取礼记及诸经史

  • 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太虚

    ──二十七年冬在重庆长安寺佛学社讲──  一 引发  二 佛教最要的一法  三 中国急需的一事  四 结成一 引发今天的讲题是“佛教最要的一法与中国急需的一事”。所以提出这个题目来讲的因由,不能不先说一

  • 准提净业卷之二·谢于教

    观行仪轨(依显密心要。准提大明。诸经特标观行。即显密双修观法也)(前专持诵。而略观行。便於流通。此专观行。而兼持诵。切於修证。或公务忙迫。不能全依观行次第。於中随人节取用之亦可)。准提大明经云。若有在家出

  •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十二·雪关智訚

    門人成巒錄法孫開詗編偈頌僧代雪岐禪人求示無常迅速,生死事大;古學道人,身命可捨。倩求開示,為誠可訝!隔蓬買鵝,敲壁傳話。非做冤家,賊難捉下;業識奔忙,騰猴躍馬;不大掀翻,如何脫灑?與吉操禪人最初參禪,念如木石;縱歷境緣,昧予不得。

  • 裘力斯·凯撒·莎士比亚

    《裘力斯·凯撒》(又译尤利乌斯·恺撒、朱利叶斯·凯撒)是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戏剧作品。《裘力斯·凯撒》的剧情是围绕古罗马的两个政治党派之间的斗争展开。在剧中,凯撒是独裁派的代表,他功高位尊,极力扩大自己的势

  • 河防一览·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 (1521—1595)撰。十四卷。季驯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凡四奉治河之命,任事二十七年, 卓有成绩。曾于万历七年(1579)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辑成《塞

  • 钦定皇舆西域图志·傅恒

    边疆地理著作。清傅恒奉敕修,褚廷璋纂,英廉(1707—1783)增纂。四十八卷,首四卷。恒有《皇清职贡图》已著录。廷璋字左莪,号筠心,长洲(今苏州)人。乾隆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英廉姓冯氏,汉军镶黄旗人。雍正举人,官至

  • 太上玉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佚名

    卷后《叙传授经事》称金皇统三年(1142年),杜长春得道后传授本经。本经凡9章,劝人去十恶,转诵真经,并述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