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术事第二

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故说事者上陈五帝之功,而思之于身,下列桀、纣之败,而戒之于己,则德可以配日月,行可以合神灵,登高及远,达幽洞冥,听之无声,视之无形,世人莫睹其兆,莫知其情,校修五经之本末,道德之真伪,既□其意,而不见其人。

世俗以为自古而传之者为重,以今之作者为轻,淡于所见,甘于所闻,惑于外貌,失于中情。圣人不贵寡,而世人贱众,五?养性,而弃之于地,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圣人不用珠玉而宝其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渊,将以杜淫邪之欲,绝琦玮之情。

道近不必出于久远,取其致要而有成。春秋上不及五帝,下不至三王,述齐桓、晋文之小善,鲁之十二公,至今之为政,足以知成败之效,何必于三王?故古人之所行者,亦与今世同。立事者不离道德,调弦者不失宫商,天道调四时,人道治五常,周公与尧、舜合符瑞,二世与桀、纣同祸殃。文王生于东夷,大禹出于西羌,世殊而地绝,法合而度同。故圣贤与道合,愚者与祸同,怀德者应以福,挟恶者报以凶,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万世不易法,古今同纪纲。

故良马非独骐骥,利剑非惟干将,美女非独西施,忠臣非独吕望。今有马而无王良之御,有剑而无砥砺之功,有女而无芳泽之饰,有士而不遭文王,道术蓄积而不舒,美玉韫椟而深藏。故怀道者须世,抱朴者待工,道为智者说,马为御者良,贤为圣者用,辩为智者通,书为晓者传,事为见者明。故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

故性藏于人,则气达于天,纤微浩大,下学上达,事以类相从,声以音相应,道唱而德和,仁立而义兴,王者行之于朝廷,疋夫行之于田,治末者调其本,端其影者正其形,养其根者则枝叶茂,志气调者即道冲。故求远者不可失于近,治影者不可忘其容,上明而下清,君圣而臣忠。或图远而失近,或道塞而路穷。季孙贪颛臾之地,而变起萧墙之内。夫进取者不可不顾难,谋事者不可不尽忠;故刑立则德散,佞用则忠亡。诗云:“式讹尔心,以蓄万邦。”言一心化天下,而□□国治,此之谓也。

猜你喜欢
  卷三百四十 列传一百二十七·赵尔巽
  第三十八回 信佛法反促寿征 迎藩王入承大统·蔡东藩
  路史卷二十四·罗泌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九·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佚名
  卷之六百二十八·佚名
  卷四十九·苏辙
  卷七·佚名
  提要·裴骃
  ·上刘玉坡制军论治书·丁曰健
  ●卷二·文秉
  秦本纪第五·司马迁
  卷九·楼昉
  附録二·佚名
  卷九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五·柯劭忞

      ○百官四   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诸族之事,遇吐蕃有事,则设分院往莅之,有大征伐,则会枢密院议之。院使十员,从一品。同知二员,正二品。副使二员,从二品。佥院二员,正三品。同佥三员,正四品。院判三员,正五

  • 卷四百八十四 列传二百七十一·赵尔巽

      ◎文苑一   ○魏禧兄际瑞 弟礼 礼子世效 世俨 李腾蛟 邱维屏 曾灿 林时益梁份 侯方域王猷定 陈宏绪 徐士溥 欧阳斌元 申涵光张盖 殷岳吴嘉纪徐波 钱谦益龚鼎孳 吴伟业曹溶 宋琬严沆 施闰章高咏 邓汉仪 王士禄弟

  • 卷二 贤明传·刘向

      卷二之一 周宣姜后  周宣姜后者,齐侯之女也。贤而有德,事非礼不言,行非礼不动。  宣王常早卧晏起,后夫人不出房。姜后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见矣,至使君王失礼而晏朝,以见君

  • 第九十五回 遘奇变醇王摄政 继友志队长亡躯·蔡东藩

      却说粤东西两省,自洪杨荡平后,尚有余党孑遗,当时虽幸逃性命,本心终是未改,隐名韬姓的溷了几年,联络几个老朋友,免不得又来出头。什么三点会,三合会,统是藏着洪天王的姓,想与洪天王复仇。革命党人,利用这班会党,密与通信,叫他

  • 卷一百六十九·杨士奇

    永乐十三年冬十月乙丑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 交阯叛寇陈月湖伏诛初月湖紏合清化磊江蛮人作乱自称月湖王适英国公张辅至交阯进兵剿之贼败走追至大关镇赤土县擒月湖械送京师诛之其党郭元庆等相继就戮余寇遂平 夜太白

  • 陶潜传·沈约

    陶潜字渊明,有人说渊明字元亮,是寻陽柴桑人。他的曾祖陶侃,是晋代的大司马。陶潜青年时期便有非常高雅的志向,曾经写过《五柳先生传》自述,文章说:不知先生是哪里人,更不知姓甚名谁,他家旁边有五棵柳树,于是便以五柳先生作自己

  • 佛说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彼之楼阁众宝装严清净严饰。金刚宝柱金刚铃铎。微风吹动出微妙音。复有种种殊妙

  •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佚名

    嘉兴大藏经 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焰口施食缘起 (于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录出)。 世尊在迦毗罗城尼拘律那僧伽蓝所与诸比丘菩萨众会而为说法。尔时阿难独居静处念所受法夜三更候见一饿鬼形甚丑陋。口中火然

  • 卷第一百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信州沙溪正因续崖羁禅师上堂。眼空宇宙。旁若无人。指天指地。称我独尊。当是时。天下

  •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九·湛然

    天台沙门释湛然於佛垄述初释禅境。初来意中云长病等者。准诸部阿含。五事退果。长病。远行。谏诤。营事。多读诵。文虽在小。障义必通。三十六垢。未捡。次上诸境下。来意。池。初住也。真如观成故云入流深。此位具足

  • 卷第十八·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八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开示偈(四) 示刘自度居士 没踪迹处莫藏身。钓尽澄江跃浪鳞。藏身之处没踪迹。华亭两岸花狼籍。迸破虚空别有天。绿杨深处草芊芊。更须简点家常事

  • 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诏译闻如是。一时佛在毗耶达摩城。寥廓宅中。十方相随。四众围绕。尔时无碍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众生。递代相生。无始已来。相续不断。有识者少。无识者多。念佛

  • 卷第二·通云

    嘉兴大藏经 雪窦石奇禅师语录雪窦石奇禅师语录卷第二嗣法门人行正等编录住明州雪窦山资圣禅寺语录崇祯甲申冬。师在天台景星岩。明州诸檀护请住雪窦资圣禅寺。越明年乙酉。本郡司理梦章罗公。邑侯虚谷顾公。督学侍

  • 元文类·苏天爵

    原名《国朝文类》。诗文总集。元苏天爵编选。七十卷。目录三卷。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所选诗文从元初(1279)至延祐(1314—1320),仅三四十年间,内涵至元诗文极盛之时,分四十三类,去取精严,具有体要,文苑英

  • 太乙金镜式经·王希明

    十卷,唐王希明撰。此书系奉敕之作,故书中行文往往自称“臣”;而今本推“太乙”积年有至宋景祐元年者,显然后人有所增入,已非王作之旧。《汉书·艺文志》“五行”类有《泰一阴阳》二十三卷,即太乙术家之书。其书早佚。

  • 妙林经二十七戒·佚名

    中国道教戒律之书。一名“元始天尊二十七戒”。为之“太上经戒”。据《云笈七签》卷三十八载,言此戒为元始天尊教化四众(出家与在家男女)及一切众生而传,认为:人既求生,必须持戒,“不持戒行,假使长寿,犹如老树有何殊

  • 史记索隐·司马贞

    三十卷。唐朝司马贞撰。司马贞,字子正,自号小司马,河内(河南沁阳)人。官至散大夫,弘文馆学士。撰《史记索隐》及《补三皇纪》三十卷。生卒年不详,约开元中人。当初与张嘉会共撰索隐。有褚少孙补司马迁书,又有裴骃集解的音义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佚名

    三卷,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分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