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辽东之战争

太祖伐明之原因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年),太祖始建天命,定国号曰满洲。时海西四国,已平其三,独叶赫恃明援不下。太祖乃定议先挫明兵,次及叶赫。先是万历三十六年(一六○八年),太祖会明辽东副将及抚顺所备御,订两国臣民各守边境之约,敢有窃踰者,毋论满、汉人,见之杀无赦;遂建碑于沿边诸地。及叶赫告急,明以其为北关要地,不利其亡,既遣炮兵为之守卫,又驻军开原以备不测。太祖乃投书抚顺所游击李永芳,诉叶赫渝盟之罪,请其严守中立,以不得要领而还。寻明巡抚都御史郭光复,遣辽阳材官萧伯芝,伪称都督,盛具仪仗入境,扬言天使俨临,责郊迎礼。太祖迎之道左,供张甚盛,伯芝诘比年绝贡之故,太祖从容权词答之,厚赠遣归。将别,太祖笑谓之曰:『汝是辽阳无赖萧子玉(伯芝字),安得假称都督,责我郊迎。我非不能杀汝,顾不忍贻大国羞耳』!嗣是益知明易与,而明边民每岁越境盗采参、矿及森林、果蔬之属。天命元年,太祖遣大臣扈尔汉,执杀越边窃盗者五十余人,广宁巡抚利瓦伊翰遣使诘问,坚请执杀人者抵罪。太祖不得已,取所俘叶赫兵十人至抚顺关杀之,嫌隙愈深。太祖乃广储蓄、利器械,尽收诸部精锐,休养二年。及天命三年(一六一八年),乃决议伐明,以七大恨誓师,其意如左: 

一、明边吏轻用尼堪外兰之谋,无故启衅,害及景、显二祖。

二、明不守盟约,逞兵越界,卫助叶赫。

三、明边民每岁踰境行窃,依约当杀;而明又以擅杀为词,胁取十人抵罪边境。

四、明越境以兵助叶赫,致其许字满洲之女,改适蒙古。

五、满洲人民于柴河、三岔、抚安等路(按明时以三岔河北地与三卫驻牧诸路皆约当今铁岭县东南境)耕田艺榖,明不容刈获,遣兵驱逐。

六、叶赫渝盟召衅,而明乃偏信其言,遣使诟詈,肆行陵侮。

七、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既被征服,明又胁复其国。

抚顺及清河之役于是发步、骑兵二万,分两路以进,令左翼四旗兵取东洲(承德县东南一百十里)及吗哈丹(兴京城西南二百十里)二堡,而太祖自率右翼四旗兵及八旗护军,乘夜雨新霁,驰抵抚顺,降游击李永芳,寻毁其城而还。广宁总兵张承荫等闻警,率兵一万来追,太祖回军相拒,会大风西向扬尘扑敌营,太祖顺风纵击,敌兵不支,自张承荫以下,副将颇廷相、参将蒲世芳、游击梁汝贵皆战死。于是广宁巡抚利瓦伊翰遣使议和,并欲索还俘获,太祖拒之。是秋,围清河城,副将邹储贤悉众固守,攻城兵树云梯,冒矢石而上,守兵遂溃,储贤及兵万人歼焉,明边大震。

明四路之师翌年(一六一九年),太祖既征叶赫,振旅而还。明辽东经略杨镐,集兵沈阳,分四路来攻,每路兵六万,定议山海关总兵杜松等由浑河出抚顺关(抚顺所迤东二十里),是为左翼中路军;辽东总兵李如柏等,由清河出鸦鹘关(当在今凤皇城西北境),是为右翼中路军;开原总兵马林等,由开原合叶赫兵二万出三岔口,是为左翼北路军;辽阳总兵刘綎等,会朝鲜兵二万出宽甸口(凤皇城东北二百九十里),是为右翼南路军,约合趋兴京。时明御史王象恒力言敌无衅可乘,出塞非策;而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日发红旗趣进兵,以二月二十一日出师。太祖敛兵城中,戒严以待。三月朔,各路侦卒皆以敌兵告,太祖议以南、北二路山险道远,敌不能即至,当先败其中路军;而杜松素勇敢轻敌,先期出抚顺关,策马绝浑河而南,军多溺死,以三万余众屯萨尔浒山(兴京城西一百二十里),而自引兵二万,围铁背山上之界藩城。时太祖方发夫役运石筑界藩,以骑兵四百卫之;及是,城役万五千及卫兵等,据吉林崖(铁背山迤南)以拒。太祖命诸贝勒以二旗兵万五千人,援界藩,而亲率六旗兵四万五千攻萨尔浒大营。

两军既遇,日中交战,忽晦冥,咫尺不相见,明兵列炬以战。太祖纵兵,从暗击明,万矢悉中;而明兵从明击暗,弹丸皆中柳林,六旗兵无一伤者。时杜松方督军仰攻吉林崖,守崖骑兵率役夫自山驰下冲击,而援界藩之二旗兵适至,夹攻明兵。杜松中矢阵殁,士卒死者无算,转尸蔽浑河而下。于是左翼中路军先败。马林率北路军阵富勒哈山(铁岭县东南百里)东北尚间崖之麓,环营浚濠,外列火器,内驻骑兵。而别军之为应援者,一军据斐芬山,开原道潘宗颜督之;一军屯斡珲鄂谟,游击龚念遂督之;各距尚间崖数里,皆列大车,持坚盾。太祖督诸贝勒移军北进,与龚念遂军遇,大败其众,念遂死之,乃进薄尚间崖。马林军内外相合,自西突至,太祖所部仓卒应战,后先不相待,纵马驰骤,人自为战。明军力尽,死伤相属,崖下河水为之赤。马林引残卒走开原,而潘宗颜军尚固守斐芬山。太祖乘胜突入,推其坚盾,一军尽覆。叶赫兵于中途闻败报遁还,于是北路军亦败。是时,刘綎军已自南路深入,沿途焚栅寨,破防军,杀防军,杀驻防官额尔讷额赫,近逼兴京。太祖闻警,急遣大臣扈尔汉、贝勒阿敏先后引兵往御。诸贝勒络绎驰归侦探,而太祖自督大军继进。綎军部勒严整,行止有法。炮车火器甚练。太祖患之,使降卒持杜松令箭往,诡言松军已薄敌城,促之速进。綎以道狭,乃分军为四,而自率所部精锐为前军先入,至阿布达里冈,将登山列阵,而四贝勒(当时太宗之称)已引右翼兵先登,据高下击。大贝勒代善又引左翼兵出山西,冒杜松军旗帜,被其衣甲,绐入敌营,前军遂溃;綎欲退整后军,而仓卒无所措,力战以死,后军相继歼焉。诸贝勒既破綎军,乃乘胜而南,迎击康应干所部步兵及朝鲜兵。会大风骤发,敌军火器皆反击,以是不支,应干遁走,朝鲜都元帅姜功烈以其余卒降。于是南路军又败。杨镐闻三路兵相继覆没,急檄召李如柏等还军,如柏率右翼中路军归。是役也,明倾中国之力,尽征宿将猛士及朝鲜、叶赫精锐,分道深入,号称四十余万;而太祖以四、五万众,并力破其一路,五日之间,败其全军,所获以巨万计。明与本朝之兴亡,实肇于此。

开原、铁岭之役马林既遁保开原,旋于是年六月为大军所攻,林出守兵大半分阵四门外,而自督余众登陴固拒。攻城兵乘虚掩上,陴兵四溃,自马林以下,内外守兵皆战死。逾月,太祖遂进薄铁岭。城外各堡兵闻警,驰入守御,力竭城溃,游击喻成名等殉之。自开铁既下,而叶赫以势孤援绝,不能复支,以是年八月国亡。于是全辽岌岌,明廷震动。论者皆以杨镐轻于一掷,亏损国威,交口议其得失。黄道周博物典汇,尝引当时史家之说论其事曰:『建州(按谓本朝)弹丸地,向资清(清河)、抚(抚顺)之籴,曾无广屯厚储;清、抚既下不为守,知非有远志。我征兵渐集,宜葺残垒,时以轻骑扰彼耕牧,计可坐制。乃锐语出塞,早漏师期,深入重险,弃辎重以资之,敌势始张。原海西密迩开、铁,为我属国,与建州及西部(按谓喀尔喀、察哈尔、喀喇沁等部)牙错,势能离其合。近岁拯北关以藩辽,称制胜上策,而竟翦焉胥覆为开、铁续。谁职厉阶,一蹶不振耶』(以上据「开国方略」录入)!此以明季边事之败坏,为四路之师之结果;虽未必为探本之言,然其论当时形势,固有足供吾人之参考者也。

熊廷弼之才略杨镐既败,熊廷弼代为辽东经略,专以固守、不浪战为目的。时新败固守、不浪战之后,军民四散,数百里无人迹。廷弼兼程冒雪,巡视阨塞,招流亡,缮守具,得兵十八万,分布沿边要地,命小警自御、大警互缓,持法严厉,部伍整肃;更选精锐为游徼兵,乘间迭出,以俟机会。然廷弼性刚,不能容物,会熹宗新立,朝臣忌廷弼者,交章劾其不战。廷弼乞罢,政府以袁应泰代之。应泰长于吏事,然非将材也。时蒙古诸部大饥,多入塞乞食,应泰谓不急收之,且为敌有;乃招降数万,处诸辽、渖二城。议者多言收降太滥,恐中杂间谍,祸且不测,请徙诸他地;应泰不听。而降人与民杂居,潜行淫掠,居民苦之,多有通款本朝者。

沈阳之役天命六年(一六二一年)三月,太祖进攻沈阳,距城七里而军。初,欧洲葡萄牙兵之至北京者,见边患方亟,自请助战,以数寡,不足用,乃尽献其精锐巨炮,以备战守。至是明总兵贺世贤、尤世功等分守沈阳,环城掘濠堑数重,绕以墙栅,列巨炮其上,守具甚坚。世贤勇而无略,太祖遣侦骑挑战,阳败诱之;世贤逐北,途遇伏兵,乃退归城下,而濠梁为城中间谍所断,欲入不得,身中十四矢。世功引兵救之,相继战死,城遂溃。而明兵之屯戍浑河以南者,闻警赴援。游击周敦吉、都司秦邦屏、总兵陈策等督四川兵渡河,阵其北,副将童仲揆(董仲贵)等统浙兵阵河南。太祖遣右翼四旗袭击川兵,屡却复前,卒歼其众,遂渡河围浙营数匝。营中火器交发,杀伤甚多,俄而火药尽,仲揆等犹挥刃奋战,各杀十余人乃死。是役,明以万余人敌数倍之众,虽力屈而覆,实为辽东用兵以来第一血战。

辽阳之役沈阳已拔,太祖集诸贝勒大臣议曰:『今敌兵大败,宜乘势长驱,以取辽阳』。遂率众而南。时辽阳为辽东首府,经略在焉。应泰闻警,乃决太子河,引水注濠,环以火器,而自督诸将出战。太祖遣左翼四旗及护军精锐夹击之,又令军士囊土运石,塞城东水源。诸军渡濠奋登,据其一隅,官民惊扰,有乘夜缒城而逃者;而城内守兵犹列炬拒战,达旦不息。应泰督战城楼,见事不可为,从容佩剑印,自缢死。逃按御史张铨被执,或劝之降,且以高爵相许,铨曰:『吾受朝廷深恩,若降顺苟活,是遗臭后世也。汝国虽欲生我,在我惟知一死而已』。卒不屈,自缢。其余官吏将士殉节者尚十余人,而居民皆启扉迎降,夹道俯伏呼万岁。于是辽河以东堡塞营驿及海、盖、金、复诸卫大小七十余城俱下。太祖会贝勒诸臣议曰:『辽阳之地为明与朝鲜、蒙古接壤要区,宜即居之』。遂定议迁都。  

猜你喜欢
  卷五十五·黄以周
  第三十九回 逞阴谋毒死赵智庵 改约法进相徐东海·蔡东藩
  通鉴续编卷二十四·陈桱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佚名
  卷之三十九·佚名
  卷之七十七·佚名
  ◎刘喜奎钟情差遣官·宣南吏隐
  卷十三·佚名
  卷之三·祁韵士
  卷八·司马迁
  卷十五 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第十五·陈寿
  王晏传·萧子显
  孝烈方皇后传·张廷玉
  卷八十五·杨士奇
  邝孙谋·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石安民·唐圭璋

      安民字惠叔,临桂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为象州判官,分教廉藤二州,晚知吉阳军,未赴而卒。有惠叔文集,不传。   西江月   叠彩山题壁   飞阁下临无地,层峦上出重霄。重阳未到客登高。信是今年秋早。   随意烟霞笑

  • 第二十五出·李开先

    【金蕉叶】(净、丑上唱)游手游食,每日傍朱门求觅。妻儿孩子要穿吃,又不曾半星儿活计。(白)少年心性爱虚嚣,皮帽偏宜短布袍。(丑白)十五年前家已破,至今游手未曾抄。(净白)这几日甚是艰难,今日托个事故,访高大叔走一遭。大行阔步,早到

  • 卷二十二·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二十二     休寜孙默编邹祗谟丽农词上忆十年歬邹子程邨游广陵与余定交于谢太傅之法云寺庭树婆娑相对促膝酒余示我诗余一编见其寄情绵邈致词清扬令人想见风帘霜幕素蟾初霁玉杯醽醁繊手破橙

  • ●卷十三。规制一·梁章钜

    办理军机处设自雍正年间,银印藏大内,印钥以领班之军机大臣佩之。有应用之官文书,直日章京亲到内奏事房向内监请印,向军机大臣请印钥启用,用毕即行送进。凡请印钥必以金牌为质。金牌以金为之,广约五分,厚约一分,修约西寸,上镌&l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五十六·佚名

    嘉靖二十九年正月丙寅朔 上不御殿命成国公朱希忠代拜 天子 玄极宝殿文武群臣朝觐官及四夷贡使诣奉天门行五拜三叩头礼○免宴赐节钱钞○戊辰 宣宗章皇帝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玉田伯蒋荣祭 景陵○癸酉时享 太庙命成国公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二·佚名

    弘治十四年三月己酉朔命开中两淮弘治十年存积盐五万引两浙十二年常服盐十三万三千八百九十余引长芦十三年常股盐九万九千六百余引于环庆固原靖虏等处以备边储○先是虏大入延绥神木堡乘胜掠紫陌沟等处总兵官陈瑛副总兵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一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叙·金科豫

    川江之险甲天下闻者色变比于谭虎劳人墨客诗状其险者伙矣然诗而不记记而不详老坡之游石钟所以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同年笠庵金君天下之壮士也年二十许宰黔中往时充神京铅运使出峡江以解脱纪行记经而诗纬之累然成帙

  •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佚名

    八二三 军机大臣奏遵查《高丽史鉴》等书情形并将《朝鲜史略》黏签进呈御览片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二日遵旨交翰林院四库馆查取《续通典》内所载《高丽史鉴》、《日本东鉴》、《中山世鉴图》等书。兹据覆称:现在四库全

  • 卷五十六·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五十六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琊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董仲舒传第二十六 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师古曰

  • 权修第三·管仲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内不可以固守,故

  • 春秋集传详説卷十九·家铉翁

    宋 家翁 撰襄公一【名午简王十四年即位母定姒成公妾是岁晋悼二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会晋栾黡宋华元衞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左传曰非宋地追书也杜注成十八年楚取彭城以封鱼石故曰非宋地夫子作

  • 佛说十地经卷第一·佚名

    大唐国僧法界从中印度持此梵本请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极喜地第一之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成道未久。第二七日。住于他化自在天中。自在天王宫。摩尼宝藏殿。与大菩萨无量众俱。其诸菩萨

  •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四·成寻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四大宋国煕宁五年十月十一日 乙酉 天晴。卯一点,从东京陈留县拽船。申一点,过三十八里,到着鏁头,去洛阳城七里停船,使臣崇斑前立使者,奏曰日本僧参着由幷安下处,待宣旨间宿此所。七时行法了。内殿崇斑来,入

  • 秽迹金刚说神通大满陀罗尼法术灵要门一卷·佚名

        北天竺国三藏沙门阿质达霰唐言无能胜将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拘尸那国力士生处跋提河边娑罗双树间。尔时如来临入涅槃。是时有无量百千万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啼泣向佛四面哽咽悲恼而住。尔时复有诸天大众

  • 欧阳行周文集·欧阳詹

    又名《欧阳四门集》、《欧阳助教集》。诗文别集。唐欧阳詹(字行周,官四门助教)著。《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欧阳詹集》十卷,唐李贻孙编次,今传《欧阳行周文集》十卷,凡赋一卷、诗二卷、文七卷,有宋蜀刻本和明弘治、正

  • 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佚名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即《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一品,咒内间诸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