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

    徽宗二

  四年春正月庚午朔,改熙河兰会路为熙河兰湟路。丙戌,筑溪哥城。壬辰,诏察诸路监司贪虐者论其罪。丙申,诏京畿路改置转运使、提点刑狱官。蔡卞罢。立武学法。丁酉,秦凤蕃落献邦、潘、叠三州。以内侍童贯为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

  二月乙巳,筑御谋城。己酉,置亲卫、勋卫、翊卫郎、中郎等官,以勋戚近臣之兄弟子孙有官者试充。甲寅,以张康国知枢密院事,兵部尚书刘逵同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何执中为尚书左丞。乙卯,班方田法。庚申,诏西边用兵能招纳羌人者,与斩级同赏。壬戌,升赵州为庆源军。甲子,雨雹。乙丑,改三卫郎为侍郎。

  闰月壬申,复元丰铨试断按法。令州县仿尚书六曹分六案。甲申,置陕西、河东、河北、京西监,铸当二夹锡铁钱。己丑,御端门,受赵怀德降,授感德军节度使,封安化郡王。壬辰,曲赦熙河兰湟路。

  三月壬寅,置青海马监。甲辰,以赵挺之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丙午,诏建王口砦为怀远军。庚戌,令吕惠卿致仕。戊午,复银州。乙丑,诏州县属乡聚徒教授者,非经书、子、史毋习。丁卯,牂牁、夜郎首领以地降。是月,夏人攻塞门砦。

  夏四月辛未,辽遣萧良来,为夏人求还侵地及退兵。戊寅,夏人攻临宗砦。辛巳,诏诸路走马承受毋得预军政及边事。己丑,夏人寇顺宁砦,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破之;复攻湟州北蕃市城,知州辛叔献等击却之。

  五月戊申,除党人父兄子弟之禁。壬子,遣林摅报聘于辽。赐张继先号虚静先生。癸丑,罢转运司检察钩考法。辛酉,命官分部决狱。

  六月丙子,复解池盐。占城入贡。丁丑,虑囚。辛巳,罢陕西、河东力役。甲申,曲赦熙河、陕西、河东、京西路。戊子,赵挺之罢。

  秋七月丙申朔,罢三京国子监官,各置司业一员。辛丑,置荧惑坛。置四辅郡,以颍昌府为南辅,襄邑县为东辅,郑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甲寅,诏夺元祐辅臣坟寺。丁巳,还上书流人。户部尚书曾孝广坐钱帛皆阙,出知杭州。

  八月戊辰,以德妃王氏为淑妃。庚午,以王、江、古州归顺,置提举溪洞官二员,改怀远军为平州。丙子,以东辅为拱州。甲申,奠九鼎于九成宫。乙酉,诣宫酌献。辛卯,赐新乐名《大晟》,置府建官。壬辰,遣刘正夫使辽。

  九月己亥,赦天下。乙巳,诏元祐人贬谪者以次徙近地,惟不得至畿辅。诏京畿、三路保甲并于农隙时教阅。乙卯,赐上舍生三十五人及第。丙辰,诏自今非宰臣毋得除特进。

  冬十月,自七月雨,至是月不止。甲申,以左、右司所编绍圣、元符以来申明断例班天下,刑名例班刑部、大理司。丁亥,升武冈县为军。戊子,诏上书进士未获者,限百日自陈免罪。壬辰,日中有黑子。

  十一月戊戌,安定郡王世雍薨。丙辰,置诸路提举学事官。己未,章惇卒。十二月癸酉,升拱州为保庆军。甲申,分平州置允州、格州。是岁,苏、湖、秀三州水,赐乏食者粟。泰州禾生穞。

  五年春正月戊戌,彗出西方,其长竟天。庚子,复置江、湖、淮、浙常平都仓。甲辰,以吴居厚为门下侍郎,刘逵为中书侍郎。乙巳,以星变,避殿损膳,诏求直言阙失。毁《元祐党人碑》。复谪者仕籍,自今言者勿复弹纠。丁未,太白昼见,赦天下,除党人一切之禁。权罢方田。戊申,诏侍从官奏封事。己酉,罢诸州岁贡供奉物。庚戌,诏崇宁以来左降者,各以存殁稍复其官,尽还诸徙者。辛亥,御殿复膳。壬子,罢圜土法。丁巳,罢书、画、算、医四学。壬戌,复书、画、算学。

  二月甲子朔,诏监司条奏民间疾苦。丙寅,蔡京罢为开府仪同三司、中太一宫使。以观文殿大学士赵挺之为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庚午,诏翰林学士、两省官及馆阁自今并除进士出身人。壬申,省内外冗官,罢医官兼宫观者。蒲甘国入贡。丁丑,以前后所降御笔手诏模印成册,班之中外。州县不遵奉者,监司按劾,监司推行不尽者,诸司互察之。

  三月丙申,诏星变已消,罢求直言。辛丑,改威德军为石堡砦。封眉州防御使世福为安定郡王。癸卯,御集英殿策进士。丁未,罢诸州武学。乙卯,废银州为银川城。丙辰,蔡王似薨。己未,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七十一人。

  夏四月丁丑,停免两浙水灾州郡夏税。

  五月丁未,班《纪元历》。辛亥,封子栩为鲁国公。乙卯,罢辟举,尽复元丰选法。

  六月癸亥,立诸路监司互察法,庇匿不举者罪之,仍令御史台纠劾。改格州为从州。甲子,诏求隐逸之士,令监司审核保奏,其缘私者,御史察之。丁卯,诏辅臣条具东南守备策。壬申,虑囚。

  秋七月庚寅朔,日当食不亏。壬寅,诏改明年元。

  九月辛丑,河南府嘉禾与芝草同本生。

  冬十月己卯,升澶州为开德府。庚辰,降德音于开德府:减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十一月辛卯,陈王佖薨。乙巳,诏立武士贡法。辛亥,并京畿提刑入转运司。十二月戊午朔,日当食不亏,群臣称贺。己未,刘逵罢。壬戌,诏臣僚休日请对,特御便殿。己巳,诏监司按事,有怀奸挟情不尽实者,流窜不叙。是岁,广西黎洞韦晏闹等内附。

  大观元年春正月戊子朔,赦天下。甲午,以蔡京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戊戌,幸兴德禅院。复废官。庚子,复置议礼局于尚书省。甘露降于帝鼎内,群臣称贺。壬寅,吴居厚罢。戊申,进封卫王俣为魏王,定王偲为邓王。壬子,以何执中为中书侍郎,邓洵武为尚书左丞,户部尚书梁子美为尚书右丞。乙卯,封仲损为南康郡王,仲御为汝南郡王。

  二月壬戌,以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徙封安康郡王。甲子,以黎洞纳土,曲赦广西。乙亥,复医学。己卯,复行方田。丙戌,以平昌郡君韦氏为才人。

  三月丁酉,赵挺之罢。以何执中为门下侍郎,邓洵武为中书侍郎,梁子美为尚书左丞,吏部尚书朱谔为右丞。甲辰,立八行取士科。癸丑,赵挺之卒。

  夏四月乙丑,以淑妃王氏为贵妃。

  五月己丑,封子棫为杨国公。朝散郎吴储、承议郎吴侔坐与妖人张怀素谋反,伏诛。贬吕惠卿为祁州团练副使。庚寅,邓洵武罢。甲午,诏班新乐于天下。癸卯,诏自今凡总一路及监司之任,勿以元祐学术及异意人充选。以安化蛮犯边,益兵赴广西讨之。乙巳,子构生。

  六月己未,以梁子美为中书侍郎。壬戌,诏景灵宫建僖祖殿室。甲子,以黎人地为庭、孚二州。癸酉,赐上舍生二十九人及第。乙亥,朱谔卒。丁丑,虑囚。甲申,以才人韦氏为婕妤。

  秋七月乙酉朔,伊、洛溢。戊子,诏括天下漏丁。壬寅,班祭服于州郡。乙巳,贤妃武氏薨。

  八月乙卯,曾布卒。丁巳,封子构为蜀国公。庚申,以户部尚书徐处仁为尚书右丞,吏部尚书林摅同知枢密院事。己巳,降德音于淮、海、吴、楚二十六州:减囚罪一等,流以下释之。

  九月庚寅,建显烈观于陈桥。己酉,加上僖祖谥曰立道肇基积德起功懿文宪武睿和至孝皇帝,朝献景灵宫。庚戌,飨太庙。辛亥,大飨明堂,赦天下。升永兴军为大都督府。章綖坐冒法,窜海岛。李景直等四人以上书观望罪,并编管岭南。

  冬十月己未,诏士有才武绝伦者,岁贡准文士上舍上等法。辛酉,苏州地震。乙丑,贬张商英为安化军节度副使。己巳,大雨雹。

  闰月丙戌,以林摅为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郑居中同知枢密院事。乙未,诏守令以户口为殿最。升桂州为大都督府,镇州为靖海军节度。壬寅,禁用翡翠。乙巳,升太原府、郓州并为大都督府。

  十一月壬子朔,日有食之,蔡京等以不及所当食分,率群臣称贺。乙丑,置符宝郎。己巳,升瀛州为河间府、瀛海军节度。戊寅,南丹州刺史莫公佞降。徐处仁以母忧去位。十二月庚寅,以蔡京为太尉,进何执中以下官二等。癸巳,以江宁、荆南、扬、杭、越、洪、福、潭、广、桂并为帅府。置黔南路。丁酉,置开封府府学。己亥,以婉容乔氏为贤妃。开潩河。是岁,秦凤旱。京东水,河溢,遣官振济,贷被水户租。庐州雨豆。汀、怀二州庆云见。乾宁军、同州黄河清。于阗、夏国入贡。涪州夷骆世叶、骆文贵内附。

  二年春正月壬子朔,受八宝于大庆殿,赦天下,文武进位一等。蔡京表贺符瑞。乙卯,以婉仪刘氏为德妃。己未,蔡京进太师;加童贯节度使,仍宣抚。庚申,进封魏王俣为燕王,邓王偲为越王,并为太尉;京兆郡王桓为定王,高密郡王楷为嘉王,并为司空;吴国公枢为建安郡王,冀国公杞为文安郡王,楚国公栩为安康郡王,杨国公棫为济阳郡王,蜀国公构为广平郡王,并为开府仪同三司。甲子,以神宗德妃宋氏、刘氏为淑妃,贤妃乔氏为德妃。庚午,徙封仲损为齐安郡王,仲御为华阳郡王,孝骞为晋康郡王,孝参为豫章郡王,并开府仪同三司;封仲增为信安郡王,仲忽为普安郡王,仲癸为咸安郡王,仲仆为同安郡王,仲糜为淮安郡王。戊寅,徙封向宗回为汉东郡王,向宗良为开府仪同三司。仲损薨。河东、北盗起。

  二月甲申,置诸州曹掾官。甲午,诏建徽猷阁,藏《哲宗御集》,置学士、直学士、待制官。己亥,以安德军节度使钱景臻为开府仪同三司。庚戌,以婕妤韦氏为修容。

  三月庚申,班《金箓灵宝道场仪范》于天下。甲子,封子材为魏国公。乙亥,封子模为镇国公。戊寅,赐上舍生十三人及第。升乾宁军为清州。诏监司岁举所部郡守二人、县令四人赴三省审察。夏四月甲辰,复洮州。

  五月庚戌朔,日有食之。辛亥,虑囚。以复洮州功,赐蔡京玉带,加童贯检校司空,仍宣抚。甲寅,复诸路岁贡供奉物。壬戌,溪哥王子臧征扑哥降,复积石军。戊辰,诏官蔡京子孙一人,进执政官一等。

  六月乙酉,以涪夷地为珍州。甲午,以平夏城为怀德军。乙未,以殿中六尚、算学、太官局、翰林仪鸾司皆隶六察。

  秋七月庚戌,罢建僖祖殿室。乙卯,以婉容王氏为贤妃。

  八月辛巳,邢州河水溢,坏民庐舍,复被水者家。丙申,中书侍郎梁子美罢知郓州。己亥,置保州敦宗院。

  九月辛亥,以林摅为中书侍郎,吏部尚书余深为尚书左丞。壬戌,贬向宗回为太子少保致仕。壬申,封子植为吴国公。癸酉,皇后王氏崩。削向宗回官爵。丙子,曲赦熙河兰湟、秦凤、永兴军路。冬十一月丁未朔,太白昼见。乙丑,上大行皇后谥曰靖和。

  十二月壬寅,陪葬靖和皇后于永裕陵。是岁,同州黄河清。出宫女七十有七人。于阗、夏国入贡。涪夷任应举、杨文贵,湖南徭杨再光内附。

  三年春正月乙卯,祔靖和皇后神主于别庙。己未,减两京、河阳、郑州囚罪一等,民缘园陵役者蠲其赋。丁卯,以涪夷地为承州。甲戌,升湟州为向德军节度。

  二月丙子朔,播州杨文贵纳土,以其地置遵义军。丁丑,韩忠彦致仕。

  三月丙午,立海商越界法。庚戌,御集英殿策进士。辛酉,诏四川郡守并选内地人任之。壬戌,并黔南入广西路。乙丑,赐礼部奏名进士及第、出身六百八十五人。壬申,张康国卒。

  夏四月戊寅,林摅罢。戊子,以淑妃刘氏为贵妃。癸巳,以郑居中知枢密院事,吏部尚书管师仁同知枢密院事。癸卯,以余深为中书侍郎,兵部尚书薛昂为尚书左丞,工部尚书刘正夫为尚书右丞。

  五月乙巳朔,孟翊献所画卦象,谓宋将中微,宜更年号、改官名、变庶事以厌之。帝不乐,诏窜远方。丙辰,令辟雍宴用雅乐。丁巳,虑囚。戊辰,大雨雹。辛未,以德妃乔氏为贵妃。

  六月甲戌朔,诏修《乐书》。管师仁罢。丁丑,蔡京罢。辛巳,以何执中为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泸夷地为纯、滋二州。庚寅,冀州河水溢。

  秋七月丁未,诏谪籍人除元祐奸党及得罪宗庙外,余并录用。丙辰,诏罢都提举茶事司,在京令户部、在外令转运司主之。

  八月乙酉,封子朴为雍国公。己丑,嗣濮王宗汉薨。甲午,以仲增为开府仪同三司,封嗣濮王。丙申,升融州为清远军节度。己亥,韩忠彦薨。

  九月癸丑,封子棣为徐国公。己未,赐天下州学藏书阁名"稽古"。

  冬十月癸巳,减六尚局供奉物。

  十一月丁未,诏算学以黄帝为先师,风后等八人配飨,巫咸等七十人从祀。己巳,蔡京进封楚国公致仕,仍提举《哲宗实录》,朝朔望。十二月己亥,罢东南铸夹锡钱。是岁,江、淮、荆、浙、福建旱,秦、凤、阶、成饥,发粟振之,蠲其赋。陕州、同州黄河清。阇婆、占城、夏国入贡。泸州夷王募弱内附。

  四年春正月癸卯,罢改铸当十钱。辛酉,诏士庶拜僧者,论以大不恭。丁卯,夏国入贡。二月庚午朔,禁然顶、炼臂、刺血、断指。庚辰,罢京西钱监。甲申,诏自今以赏进秩者毋过中奉大夫。己丑,以余深为门下侍郎。资政殿学士张商英为中书侍郎,户部尚书侯蒙同知枢密院事。壬辰,罢河东、河北、京东铸夹锡铁钱。

  三月庚子,募饥民补禁卒。诏医学生并入太医局,算入太史局,书入翰林书艺局,画入翰林画图局,学官等并罢。甲寅,敕所在振恤流民。癸亥,诏:罪废人稍加甄叙,能安分守者,不俟满岁,各与叙进,以责来效。丙寅,赐上舍生十五人及第。戊辰,诏上书邪下等人可依无过人例,今后改官升任并免检举。

  夏四月己卯,班乐尺于天下。癸未,蔡京上《哲宗实录》。丙申,立感生帝坛。丁酉,诏修《哲宗史》。

  五月壬寅,停僧牒三年。丁未,彗出奎、娄。甲寅,立词学兼茂科。丙辰,诏以彗见,避殿减膳,令侍从官直言指陈阙失。戊午,赦天下。壬戌,改广西黔南路为广南西路。癸亥,治广西妄言拓地罪,追贬帅臣王祖道为昭信军节度副使。甲子,贬蔡京为太子少保。丙寅,余深罢。

  六月庚午,御殿复膳。乙亥,以张商英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壬辰,复向宗回为开府仪同三司、汉东郡王。乙未,虑囚。丙申,薛昂罢。

  秋七月辛丑,复罢方田。戊申,封子〈木咢〉为冀国公。

  八月乙亥,以刘正夫为中书侍郎,侯蒙为尚书左丞,翰林学士承旨邓洵仁为尚书右丞。戊寅,省内外冗官。庚辰,以资政殿学士吴居厚为门下侍郎。丁亥,行内外学官选试法。

  闰月辛丑,诏诸路事有不便于民者,监司条奏之。癸卯,改陵井监为仙井监。辛酉,诏戒朋党。以张阁知杭州,兼领花石纲。

  九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冬十月丁酉,立贵妃郑氏为皇后。郑居中罢。戊戌,太白昼见。以吴居厚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乙丑朔,朝景灵宫。丙寅,飨太庙。丁卯,祀昊天上帝于圜丘,赦天下,改明年元。丙戌,罢拱州为襄邑县。十二月庚戌,改谥靖和皇后为惠恭。是岁,夔州江水溢。海水清。出宫女四百八十六人。南丹州首领莫公晟内附。

  政和元年春正月己巳,以贤妃王氏为德妃。壬申,毁京师淫祠一千三十八区。戊寅,封子栱为定国公。丙戌,废白、龚二州。壬辰,诏百官厉名节。

  二月壬寅,册皇后。乙巳,诏陕西、河东复铸夹锡钱。丙午,以太子少师郑绅为开府仪同三司。

  三月己巳,诏监司督州县长吏劝民增植桑柘,课其多寡为赏罚。癸酉,以吏部尚书王襄同知枢密院事。

  夏四月乙卯,罢陕西、河东铸夹锡钱。丙辰,虑囚。立守令劝农黜陟法。丁巳,以淮南旱,降囚罪一等,徒以下释之。

  五月癸亥,诏四川羡余钱物归左藏库。戊辰,改当十钱为当三。己卯,东南有星昼陨。丁亥,解池生红盐。

  六月甲寅,复蔡京为太子少师。

  秋七月壬申,以疾愈,赦天下。癸未,废平、从二州为砦。

  八月乙未,复蔡京为太子太师。丁巳,张商英罢。戊午,诏:"监司部内官吏,一岁中有犯罪至三人以上,虽不及三人而或有曾荐举者,罪及监司。"九月戊寅,王襄罢。丁亥,封子栻为黄国公。是月,郑允中、童贯使辽,以李良嗣来,良嗣献取燕之策,诏赐姓赵。

  冬十月辛卯,以用事之臣多险躁朋比,下诏申儆。庚戌,封昭化军节度使宗粹为信安郡王。辛亥,贬张商英为崇信军节度副使。

  十一月任戌,以上书邪等及曾经入籍人并不许试学官。丙子,封子榛为福国公。十二月己酉,诏台谏以直道核是非,毋惮大吏,毋比近习。辛亥,废镇州,升琼州为靖海军。是岁,虔州芝草生。蔡州瑞麦连野。河南府嘉禾生,野蚕成茧。出宫女八十人。交趾、夏国入贡。

  《宋史》 元·脱脱等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 苏亮 弟湛 柳虬 吕思礼 薛憕 薛寘 李昶 元伟·令狐德棻
  列传第一百六·刘昫
  第十六回 纳降诛叛西徼扬威 逐枭擒雏南京献俘·蔡东藩
  卷第一百二十一·胡三省
  千百年眼卷九·张燧
  卷之一千三百二十一·佚名
  今献备遗卷二十五·项笃寿
  二百七十二 内务府奏三处织造送来赔补绸缎已收讫摺·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四·纪昀
  卷一·朱轼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一·佚名
  战国策卷二·鲍彪
  ●皇朝通典卷九·佚名
  卷三十八·佚名
  137.陈后主亡国·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一出 吐衷·陆采

    【满江红前】〔小生上〕一点雄心。拏不定。老来偏热。向林下。浩歌起舞。剑光如雪。功业难描麟阁像。隐居且卧靑山月。猛思量世上不平人。牙关折。太行岭上三尺雪。壮士怀中三尺铁。一朝若遇有心人。出门便与妻儿别

  • 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一百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二十八·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二十八詹事府詹事髙士竒撰秦晋交兵文公六年八月乙亥晋襄公卒灵公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赵孟使先蔑士防如秦逆公子雍 七年夏秦康公送公子雍于晋曰文公之入也无卫故有吕郤之难乃多与之徒

  • 傅好礼传·张廷玉

    傅好礼,字伯恭,固安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泾县知县,考核政绩为上等,进入京师为御史。曾陈明时政,请减少游玩、宴请,停止宫中操练士兵,停止外戚世代分封的制度,停止巡幸山陵,又奏提倡务实,防微杜渐等疏,言词恳切、直爽。巡按浙

  • 晋纪十五 肃宗明皇帝下太宁二年(甲申、324)·司马光

    晋纪十五 晋明帝太宁二年(甲申,公元324年) [1]春,正月,王敦诬周嵩、周与李脱谋为不轨,收嵩、,于军中杀之;遣参军贺鸾就沈充于吴,尽杀周札诸兄子;进兵袭会稽,札拒战而死。 [1]春季,正月,王敦诬陷周嵩、周与李脱勾结,密谋不轨,因而收捕

  • 卷三十八·陆宗楷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国子监志卷三十八生徒四勲廕国子监肄业廕生有三曰恩廕凡职官恭遇覃恩特诏廕子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官在外三品以上官武职二品以上官并送一子入监读书三年期满听铨曰特廕凡内外大臣宣力有年特邀宠命廕一子

  • 卷十四 酒诰第十二·孔颖达

    酒诰康叔监殷民。殷民化纣嗜酒,故以戒酒诰。○嗜,巿志反。[疏]传“康叔”至“酒诰”○正义曰:以《梓材》云“若兹监”,故云“康叔监殷民”也。郑以为“连属之监,则为牧而言”,然康叔时实为牧,而所戒为居殷墟,化纣馀民,不主于牧

  • 五行五事第六十四·苏舆

      王者與臣無禮,貌不肅敬,則木不曲直,而夏多暴風。風者,木之氣也,其音角也,故應之以暴風。王者言不從,則金不從革,而秋多霹靂。霹靂者,金氣也,其音商也,故應之以霹靂。王者視不明,則火不炎上,而秋多電。電者,火氣也,其陰徵也,故應之

  • 陰陽義第四十九·苏舆

      天地之常,一陰一陽。陽者天之德也,陰者天之刑也。跡陰陽終歲之行,以觀天之所親而任。成天之功,猶謂之空,空者之實也。故清溧之於歲也,若酸堿之於味也,僅有而已矣。聖人之治,亦從而然。天之少陰用於功,太陰用於空。人之少陰

  • 目录·德清

    叙意论教源论心法论去取论学问论教乘论工夫论行本论宗趣注道德经序老子传发明宗旨发明趣向发明工夫发明体用发明归趣老子道德经解上篇  一章二章三章四章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

  • 卷三·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三明 王志长 撰宰夫之职掌治朝之灋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羣吏之位掌其禁令注治朝在路门外其位司士掌焉宰夫察其不如仪愚按夏官大仆职王眡朝则正位而退入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五之三·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癸)本门二明三世益物中。二譬说二。初立譬。二法合。(子)初中二。初良医治子譬。譬上三世益物。二治子实益譬。譬上总结不虚。(丑)初又三。初远行譬。譬过去益物。二还来譬。譬现在益物。三复去譬。譬未

  • 第二十七則 雲門體露金風·胡兰成

    第二十七則雲門體露金風舉:僧問雲門禪師:樹凋葉落時如何?雲門云:體露金風。美國的參議員高華德,提出現代三惡:一、社會保險。二、總雇傭勞動。三、膨脹經濟。社會保險是使人的肌體與自然的風霜雨雪隔絕了。總雇傭勞動是使人

  • 到莫斯科去·胡也频

    现代长篇小说。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36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女主人公素裳为了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舍弃安逸舒适的贵妇人生活而投奔革命的历程。素裳的丈夫徐大齐是20年代中后期的新贵。素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中感

  • 华严游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述于扬州慧日道场。又称华严经游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本书乃立于三论宗之立场,由化主、化处、教门、徒众四方面,论华严教学之佛身、佛土、因果等问题。并就舍那佛与释迦牟尼佛之关系,评论南方论师

  • 首楞严义疏注经·子璇

    凡二十卷。北宋子璇集。又作首楞严经疏。系大佛顶首楞严经之注疏。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本书总分十门,一教起因缘,二藏乘分摄,三教义分齐,四所被机宜,五能诠体性,六所诠宗趣,七教迹前后,八传译时年,九通释名题,十别解文义。

  • 广大莲华庄严曼拏罗灭一切罪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在鹿野苑中,梵寿国王,偶至一寺。寺僧以佛顶华鬘迎之。王受戴头上。忽然头痛,医不能疗。使其妹勤见佛。佛三请观自在菩萨使说救济之咒并画像念诵之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