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15
《本纪》云:“中宗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讳显,高宗第七子也。母曰则天顺圣皇后武氏。高宗崩,以皇太子即皇帝位。”今案诸帝纪,初必书其始封或迁徙、改名、进爵及历官次序等事,然后乃记即位。而中宗自髙宗时封周王,又徙英王,改名哲,武后时复名显之类,以诸帝纪例,皆宜备书,今乃略而不述,未知其故。
《太宗纪》贞观二年正月:“癸丑,吐谷浑寇岷州,都督李道彦败之”;八年十二月:“辛丑,特进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摠管、胶东郡公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摠管,以伐吐谷浑”;十二年十一月:“己巳,明州山獠反,交州都督李道彦败之”今案道彦,即淮安王神通之子,故八年为赤水道摠管时纪不书姓。然二年、十二年则又皆书姓,何也?
《长孙无忌传》云:“太宗曰:‘朕当评公等可否以相规。谓髙士廉心术警悟,临难不易节,所乏者骨鲠耳。唐俭有辞,善和解人,酒杯流行,发言可憙,事朕二十年,未尝一言国家事。杨师道性谨审,自能无过,而懦不更事,缓急非可倚。岑文本敦厚,文章论议,其所长也。谋略经逺,自当不负于物;刘洎坚正,其言有益,不轻然诺于人,能自补阙。马周敏锐而正,评裁人物,直道而行,所任皆称朕意。禇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无忌应对机敏,善避嫌求,于古人,未有其比。总兵攻战,非所善也。’”今案太宗所评诸人短长,惟杨师道一人载入本传,然亦有不同。其外诸人皆不见于本传,未审当载之欤?不当载欤?此亦义例之不明者也。
《哀帝纪》云:“母曰皇太后何氏。”又《昭宗十七子传》云:“积善皇后生裕及哀皇帝。”今案《后妃传》,凡所生必书曰,生某宗、某王、某公。独《何皇后传》不书其生德王裕及哀帝,不审其义例何谓也。
《太宗纪》云:“贞观元年六月辛丑,封德彝薨。”又《公主传》云:“中宗女定安公主嫁太府卿崔铣,主薨。”又《崔祐甫传》云:“是岁,被疾薨,年六十。”今案《封德彝传》云:“贞观元年,遘疾卧尚书省,帝亲临视,命尚辇送还第,卒,年六十。”又《崔行功传》末云:“孙铣尚定安公主,卒,崔祐甫病,及卒。”然则封德彝在本纪则书薨,在本传则书卒。定安公主,在本传则书“薨”,在《崔铣传》则书卒,崔祐甫在本传则书薨,在其子传则书卒,不知其义例谓何。《新书》之内,此比甚多,不可遽数,今但略举其一二,以见其书法之驳杂难明也。
《三宗诸子传》云:“中宗四子,韦庶人重润,后宫生重福、重俊、殇帝。”今案《新书》,凡列帝诸子,间有史失其传者,亦必标其名而著其遗逸无传之因,不直尔晦其名也。今此所谓殇帝者,乃重茂也。始封北海郡王,神龙初,进封温王。中宗崩,韦后矫遗诏立之为皇太子,遂即皇帝位。既而临淄王以兵讨乱,韦氏败,睿宗即位,复封为温王。景云二年正月,徙封襄王。开元二年七月丁未薨,追册为殇帝。重茂之立凡二十馀日,比于诸王事亦稍殊。若以前史昌邑王、北乡侯例推之,其始封进爵及平生事迹,则宜列之为传。其即位后所行之事,则当编之于中宗、睿宗之纪。今此《传》但记“殇帝”二字,其馀则皆略而不述,亦不显其名,及隐晦无传之因,返更不若列帝诸子之失传者,使后世览者莫知殇帝之为谁,此又书法之不可晓者也。
《姚南仲传》云:“大历十年,独孤皇后崩。”今案《本纪》大历十年十月:“丙寅,贵妃独孤氏薨。丁卯,追册为皇后。”《后妃传》所载亦同。然则独孤氏当薨时止贵妃耳,安得遂书为崩?此盖不惟义例之不明,盖未尝考其位号先后而书也。
《太宗本纪》:“贞观十七年正月戊辰,魏徵薨。”今案《新书》例,《本纪》惟书宰相,而它官不书。今据《宰相表》,征以十六年九月丁巳罢为太子太师矣,故于十七年正月表内更不书此征薨一节,盖谓非宰相故也。而本纪十六年九月不书征罢至十七年薨,则是尚以为宰相乎?若尚以为宰相当书,则表内不当记云“罢为太子太师”,至十七年正月,犹当书其薨于表。如此,则于义方允,于例为合。若以为已罢宰相不当书,则《本纪》内当记其十六年罢为太子太师,而十七年则不当更载其薨也。此一事,进退皆无所据,依《纪》《表》二者,必有一误矣。
猜你喜欢 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范晔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佚名 康熙二年二月至康熙十年十二月·蒋良骐 读礼通考卷一百五·徐乾学 敕议或问·朱厚熜 卷之四百三·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十九 宋纪五·纪昀 卷四·佚名 二六七 谕内阁改编《明纪纲目》着仿照《通鉴辑览》办理并查改《明史》对音讹舛之处·佚名 一七二 大学士舒赫德等题议将与遗失《永乐大典》有关之提调收掌官罚俸本·佚名 安同传·魏收 晋纪十三 中宗元皇帝中太兴二年(己卯、319)·司马光 卷十二·雍正 卷一百五十二·佚名 附录一 收回上海会审公廨暂行章程·胡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