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二

文教

康熙八年己酉四月戊寅

上临雍释奠

敕谕国子监祭酒司业等官曰朕惟圣人之道高明广大昭埀万世所以兴道致治敦伦善俗莫能外也朕缵承丕业文治诞敷景仰先哲至德今行辟雍释奠之典将以鼓舞人才宣布教化尔等当严督诸生潜心肄业诸生亦宜身体力行朝夕勤励若学业成立可禆任用则教育有功其或董率不严荒乃职业尔等系师生难辞厥咎尚其勉之毋忽

康熙十六年丁巳三月庚寅

上谕翰林院掌院学士喇沙里等曰治道首崇儒雅前有旨令翰林官将所作诗赋词章及真行草书不时进呈後因吴逆反叛军事倥偬遂未进呈今四方渐定正宜振兴文教翰林官有长於词赋及书法佳者令缮写陆续进呈

康熙十七年戊午正月乙未

上谕吏部自古一代之兴必有博学鸿儒振起文运阐发经史润色词章以备顾问着作之选朕万几余暇游心文翰思得博学之士用资典学我朝定鼎以来崇儒重道培养人材四海之广岂无奇才硕彦学问渊通文藻瑰丽可以追踪前哲者凡有学行兼优文词卓越之人不论已仕未仕令在京三品以上及科道官员在外督抚布按各举所知朕将亲试録用其余内外各官果有真知灼见在内开送吏部在外开报督抚代为题荐务令虚公延访期得真才以副朕求贤右文之意尔部即通行传谕

康熙十九年庚申四月己卯

上谕翰林院掌院学士叶方蔼曰尚书纪载帝王道法关切治理朕留心研究期於贯通讲幄诸臣讲解明晰深有禆於典学着将尚书讲义刋刻颁行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壬辰

上谕大学士觉罗勒德洪等曰国子监乃国家养育人才之所近闻司教之官不将监生严加约束教诲纵之游戏又其甚者闲杂之徒任行出入竟以国子监为游戏之地矣尔等传祭酒司业等官严行禁止

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三月癸巳

上谕大学士等曰满汉文中书笔帖式系旗员进身之阶应加选择嗣後部院各衙门中书笔帖式缺出俱令考试补授如是则人人鼓舞勤於诵习而学问优长之人必衆矣

四月丁巳翰林院刋成日讲易经解义进呈

御览

上曰易经阐发天人理数道统攸关朕朝夕披玩冀造精微讲幄诸臣殚心剖析有裨典学其即颁行用广励臣庶期臻一道同风之治

乙丑

上谕讲官等曰讲章辞取达意以确切明晰为尚如本文敷衍太多则篇末未免重复大约诠次本文原在了彻圣贤意旨而篇末该括数语又贵阐明理道务去陈言朕閲张居正尚书四书直解篇末俱精实之义无泛设之词今後所撰诗经讲章亦须体要备举期於尽善八月庚戌吏部题补国子监助教员缺

上曰助教官员职掌教习廕监官生应选优於文学者补用若用文学庸劣之人何以表率生徒以後着吏部考取仍将试卷送内阁閲看具奏

十一月丙子

上谕大学士等曰阙里系圣人之地秉礼之乡朕幸鲁地致祭

先师特阐扬文教鼔舞儒林祀典告成讲明经书文义穷究心传符合大典应行事宜尔等会同各部院集议以闻

己卯

上过曲阜将诣阙里先

命国子监祭酒阿礼瑚致祭於启圣公祠黎明

上御辇设卤簿进曲阜南门诣

圣庙至奎文阁前下辇由甬道旁行至大成殿行三跪九叩首礼四配十哲两庑从官分献乐舞间作礼毕

上幸诗礼堂衍圣公孔毓圻等行礼毕监生孔尚任进讲大学圣经首节举人孔尚鉝进讲易经系辞首节讲毕

上命大学士王熙宣谕衍圣公孔毓圻等曰至圣之道与日月并行与天地同运万世帝王咸所师法下逮公卿士庶罔不率由尔等远承圣泽世守家传务期型仁讲义履中蹈和存忠恕以立心敦孝弟以修行斯须弗去以奉先训以称朕怀其祗遵勿替又

谕大学士等曰至圣之德与天地日月同其高明广大无可指称朕向来研求经义体思至道欲加赞颂莫能名言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非云阐扬圣教亦以垂示将来又

谕曰历代帝王致祭阙里或留金银器皿朕今亲诣行礼务极尊崇至圣异於前代所有曲柄黄盖留供庙廷四时飨祀陈之以示朕尊圣之意

是日

上驻跸兖州府西关

谕大学士明珠曰周公大圣人制礼作乐垂示万世今庙在曲阜应行致祭此系重大典礼其遣恭亲王长宁及礼部尚书介山偕往以示朕尊崇元圣之意

十二月辛丑浙江道御史梅鋗条奏科场事宜

上谕大学士等曰疏中所言发榜太速似属有理凡人精神有限卷牍浩繁岂能一一徧閲竟有试卷未经考官点閲者倘致实学沦弃岂不可惜况弊之有无亦不在发榜之迟速宜令展寛日期细加校閲以无虚国家求才至意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二月丁酉

上谕吏部国家设立翰林院衙门原以储养人材娴习文学以备顾问必淹贯经史博极羣书方克谙练体裁洞悉今古敷词命意典赡弘通悉登制作之林用佐右文之治始为称职今将翰林各官特行考试朕亲加详閲分别次第以示劝惩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四月甲午

上谕礼部翰林院自古帝王致治崇文典籍具备犹必博采遗书用充秘府盖以广见闻而资掌故甚盛事也朕留心艺文晨夕披览虽内府书籍篇目粗陈而裒集未备因思通都大邑应有藏编野乘名山岂无善本今宜广为访辑凡经史子集除寻常刻本外其有藏书秘录作何给值采集抄写尔部院会同详议务令搜罗罔轶以副朕稽古右文至意

闰四月戊午

上谕大学士等曰世间全才未易得但能於性理一书稍加观览则愧怍之处甚多虽不能全依此书以行亦宜勉强研求明晰义理若祗泥辞章字句有何裨益

庚申

上谕礼部翰林院自古经史书籍所重发明心性裨益政治必精览详求始成内圣外王之学朕披阅载籍研究义理凡厥指归务期於正诸子百家泛滥诡奇有乖经术今搜访藏书善本惟以经学史乘实有关系修齐治平助成德化者乃为有用其他异端詖说槩不准收录

甲子

上谕浙江提督陈世凯曰自古武职名臣如郭子仪李靖等皆读书明理熟谙经史乃能保守功名克全臣节嗣後武职官员应阅览书籍讲明忠孝大义着该管官勤加劝谕

康熙二十六年丁卯十月壬戌

上谕大学士王熙等曰乡试为抡才大典出题理宜详慎今年各省乡试主考朕未尽知於开列中酌量分遣今览各省所进题名录中其题目多有未当如福建三塲策问台湾事宜一道於地方情形事势毫未通晓乃茫昧命题殊为悖谬其余各省亦未尽当尔等详加校閲察出参奏於是察看福建云南河南三省第三场策问命题词义多有未当均属悖谬部议将主考王连瑛等分别各降级调用从之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壬辰

上谕大学士等曰翰林官以文章为职业今人好讲理学者辄谓文章非关急务宋之周程张朱何尝无文章其言如是其行亦如是今人果能如宋儒言行相顾朕必嘉之即天下万世亦皆心服之矣传谕翰林官知之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十月己酉

上谕宗人府礼部国家乐育人才振兴文教将使海内英隽之士靡不蒸蒸蔚起矧宗室子弟系托天潢岂无卓越之姿足称令品允宜甄陶奬拔俾克有成考诸前史以公族应举入仕者代不乏人今属籍所载日益繁衍除已授爵秩人员外闲散子姓素无职业诚恐进取之途未辟致向学之意渐隳嗣後八旗宗室子弟有能力学属文奋志科目应令与满洲诸生一体应试编号取中如此则赋质英异者咸服习於诗书而学业成就者不阻抑於仕进凡属宗支人人得以自效而於朕兴贤睦族之至意亦用是以允惬焉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六月丁亥

上谕大学士等曰考试举人进士特为得人耳若行贿夤缘而得之本源不清欲冀他日为忠臣良吏得乎今朕意欲凡系大臣子弟另编字号令於此中较閲选择其文之优劣则大臣子弟之堪中者既得入选又不致妨孤寒之路如此则於考试一事大有裨益尔等议奏康熙四十一年壬午五月丁亥礼部议覆五经博士程衍祀请给程子祭田应不允

上谕曰程子宋之大儒祀典不可有缺但给与祭田或为其子孙之不肖者变鬻则祀典仍缺其令该巡抚藩司善为酌处务令程氏子孙世世奉祀永远无缺

六月戊午

御制训饬士子文颁发礼部命勒石太学其文曰国家建立学校原以兴行教化作育人才典至渥也朕临御以来隆重师儒加意庠序近复慎简学使厘剔弊端务期风教修明贤才蔚起庶几棫朴作人之意乃比来士习未端儒教罕着虽因内外臣工奉行未能尽善亦由尔诸生积锢已久猝难改易之故也兹特亲制训言再加警饬尔诸生其敬听之从来学者先立品行次及文学学术事功源委有叙尔诸生幼闻庭训长列宫墙朝夕诵读宁无讲究必也躬修实践砥砺廉隅敦孝顺以事亲秉忠贞以立志穷经考义勿杂荒诞之谈取友亲师悉化骄盈之气文章归於醇雅毋事浮华轨度式於规绳最防荡轶子衿佻达自昔所讥苟行止有亏虽读书

何益若夫宅心弗淑行已多愆或蜚语流言胁制官长或隐粮包讼出入公门或唆拨奸猾欺孤凌弱或招呼朋类结社要盟乃如之人名教不容乡党勿齿纵幸逃褫扑滥窃章缝返之於衷能无愧乎况乎乡会科名乃抡才大典关系尤钜士子果有真才实学何患困不逢年顾乃标榜虚名暗通声气夤缘诡遇罔顾身家又或改窜乡贯希图进取嚣凌腾沸网利营私种种情弊深可痛恨且夫士子出身之始尤贵以正若兹厥初拜献便已作奸犯科则异时败检踰闲何所不至又安望其秉公持正为国家宣猷树绩膺後先疏附之选哉朕用嘉惠尔等故不禁反复惓惓兹训言颁到尔等务共体朕心恪遵明训一切痛加改省争自濯磨积行勤学以图上进国家三年登造束帛弓旌不特尔身有荣即尔祖父亦增光宠矣逢时得志宁俟他求哉若仍视为具文玩愒勿儆毁方跃冶暴弃自甘则是尔等冥顽无知终不能率教也既负栽培复干咎戾王章具在朕亦不能为尔等寛矣自兹以往内而国学外而直省乡校凡学臣师长皆有司铎之责者并宜传集诸生多方董劝以副朕怀否则职业弗修咎亦难逭勿谓朕言之不豫也尔多士尚敬听之哉

己未

上谕礼部训饬士子文若令各府州县学宫一体勒石恐有不产石州县地方或致借端扰派应俟国子监勒石後以搨本彚颁各省转发所属学宫一体遵行九月壬子礼部议覆外帘监试御史节什等题监生庄令舆俞长策试卷作五经文字与例不合应无庸议

上谕曰所作五经文字若俱浮泛不切自不当取中若能切题旨文理明顺一日书写二万余字实为难得庄令舆俞长策着俱授为举人准其会试嗣後作五经文字不必禁止作何定例着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奏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四月庚辰读卷官等以殿试卷进呈

御览

上谕曰较定前後名次必须凭文论定若稍存私意人心即不悦服况尔诸臣从考试出身回思当日考试之时本心更不可失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庚戌

上谕吏部教职官员必文义明通方称厥职近见直隶各省教职官内不谙文义者甚多如此何以训士着行文直隶各省该抚将各属教职官通行考试分别具题嗣後俱照此例不时考试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三月壬戌

上谕提督江南学政张廷枢曰朕比临幸松江道经青浦据该邑贡监生员孙鋐等奏称青浦之北地名孔宅自汉时至圣苗裔避地至此奉至圣衣冠环壁葬焉恳请颁赐匾额朕念

孔子乃万世之师既有遗迹亟宜表彰因於万几之暇亲书圣迹遗徽匾额以示尊崇

先师之意可选良工摹刻颁发

康熙四十九年庚寅正月庚寅

上谕侍卫拉锡等曰满字既有清文监蒙古字书亦应纂辑着交与教习唐古特书之官员阿尔必特祜乾清门侍卫拉锡等翻译会同蒙古侍读学士中书等修成满洲蒙古合璧清文监一部一边写满洲字一边写蒙古字其引经处俱行裁去若有伊等不知之处着问八旗年老通晓蒙古书之人

康熙五十年辛卯十月甲子吏部议覆顺天乡试?榜过期有违定例应将正主考都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等各罚俸三月

上曰直隶各省生员举人增额既多赴试者较前倍衆考试官不能细心徧閲草率录取以致遗失佳卷此皆因出榜之期太近故耳如出榜多展数日则考试官得以详閲试卷庶不致有遗珠之叹尔等问九卿具奏赵申乔等着免议处

康熙五十一年壬辰二月丁巳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自冲龄笃好读书博览载籍每见历代文士着述即一字一句於义理稍有未安者辄为後人指摘惟宋儒朱子注释羣经阐发道理凡所着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精确归於大中至正经今五百余年学者毫无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後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弘钜应作何尊崇尔等会同九卿詹事科道详议具奏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四月甲寅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主试之人衡文取士必当除去偏见选拔佳士若以偏见閲文则人心不服上科京闱乡试虽无交通贿赂之弊而所中之卷不佳且有少年稚子徼幸入彀即题目应出各种乃得佳文今岁京闱乡试所出七题皆系理致士子偶有一二语合主司之意者遂获登录其同考官选文荐閲又皆揣摩主司之意场中士子未能各展其长而实学之人多被摈不录者职是故也

十月乙酉

上谕读卷官大学士等曰三年乡会试原期得实学真才自必以研究经书义旨为根本盖四书五经皆圣人讲理明道之书贯始彻终无非精意近见乡会试俱择取冠冕吉祥语出题每多宿构幸获致读书通经之士渐少今後闱中题目应不拘忌讳庶难预作揣摩实学自出着九卿会议具奏

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四月癸酉

上谕吏部教官有教养士子之责员缺甚属紧要嗣後掣选教官者应取至京师令大臣面试方可补授

七月己酉

上谕礼部直隶各省学臣文武乡试两关後闲居候代毫无所事嗣後新学臣於乡试之年秋间点出限十月终到任则旧学臣免旷职之愆新学臣得以从容考试矣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正月甲子

上谕大学士九卿等曰科场中不可出熟习拟题朕常讲易及修定天文律吕算法诸书人人皆知必预拟此类题目若闱中亦以此命题则人皆可以拟题幸进实学何由而得再房官亦属紧要若房官有弊主考亦无如之何今可将一房卷令不同省房官二人同閲如一人有情弊发觉後二人并坐则各知畏慎互相纠察矣部院司官凡进士举人出身者例应分房若学问不堪何以衡文取士伊等宜加考试近来五经中式殊无实学不过手敏多写数千字耳十七八岁童子皆能之甚无益也可着停止

二月己丑

上谕直隶巡抚赵弘燮曰朕每年春间行幸水淀近见民生虽不能家给人足比之往时似觉差胜但村庄之中诵读者尚少朕思移风易俗莫过读书况畿辅之地乃王化所先宜於穷乡僻野皆立义学延师教读以勉励孝弟可望成人矣尔即遍示村庄俾皆知朕崇文好学之深意特谕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三月丙辰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观今人皆能勤於读书昨将各部院司官轮班引见出题考试完篇者甚多即不能诗文之人所书出身履历亦甚明顺若不知文义如何居官办事今读书之人甚多大是好事

【附】武科

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四月壬辰

上谕兵部武乡会试旧例射的以八十步为则太远善射者不能多中人才或致遗弃嗣後改为五十步以中二箭为合式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九月丁亥

上谕大学士等曰朕閲今年武闱试录江浙人中式者多山西河南两省各中一人如此恐致遗失人材武进士之文不过熟记成语抄写旧套而已论文取中必致不均而人材亦多遗漏必以马步箭俱优人材出衆者为佳耳

十月庚子

上谕大学士等曰天下武举会试者或其人材可用骑射亦优而以不合式之故遗而不录者有之朕意殊为悯恤令兵部宣示有愿効力再试者具呈候该部请旨再行考试遴选交火器营令其熟习戎事於会试时照常考校既悉知其人亦便於拔取有超羣者即与录用如此则人材不致遗弃於考试良有裨益矣

康熙四十八年己丑十月壬寅

上閲试武举骑射技勇

谕大学士及兵部大臣等曰八旗汉军以文职用者多以武职用者少嗣後武科乡会试当令八旗汉军应考即增额无多而精壮技勇者可得矣

癸卯

上谕大学士及兵部大臣等曰考试武举进士乃国家大典视近科所取之人武艺勇力渐不如前此事所关甚大当扩考试之典以备用即今在内部院司官笔帖式兼武职而历陞堂官者不少在外提督总兵官由行伍出身者甚多何地无才现今八旗监生为护军骁骑者俱有入文场考试之例直隶各省緑旗营兵千总把总及年满千总不但人材壮健善骑步射其中有兼通文艺愿入场就试者可分别令就武乡会试即於某人充伍为弁之地就近乡试不必令回原籍至云南贵州广西等远省赴京会试者亦酌定中额不使虚费跋涉以示鼓励如此则緑旗官兵内有才力者俱得入彀而武举进士亦得实有才力之人其於武乡会试大有裨益矣至福建广东两省不拘举人进士生员监生兵民内深谙水性熟习水师营务之人有愿附巡哨船舰出洋効力擒斩盗贼建立功名者着该督抚查明保奏康熙四十九年庚寅七月庚寅兵部议覆肃州总兵官路振声请增陕西武举中额一疏

上谕大学士等曰陕西人材壮健者甚多又令兵丁一体乡试武举额数若少则有才者不免遗漏以致壅滞着将武举中额照原数增二十名

九月辛亥兵部议覆太原总兵官马见伯疏请选定武经七书又祭

文庙时武臣请照文臣一体行礼俱不准行

上谕大学士等曰武经七书朕俱閲过其书甚杂未必皆合於正所言火攻水战皆是虚文若依其言行之断无胜理且有符呪占验风云等说适足启小人邪心昔平三逆取台湾平定蒙古朕料理军务甚多亦曾亲身征讨深知用兵之道七书之言岂可全用孟子云仁者无敌又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此是王道与其用权谋诈伪无稽之言不若行王道则不战而敌兵自败矣王道二字即是极妙兵法从古穷兵黩武皆非美事善战者皆时至事廹不得已而後用兵也昔吴三桂反时江南徽州所属叛去一县将军额楚往征之有人献策於贼云满洲兵不能步战若令人诱至稻田中即可胜之矣岂知满洲兵强勇争先未及稻田已将诱者尽杀之此献策之人亦为我兵所杀今於武经七书内作何分别出题及论语孟子一并出题之处着九卿定议具奏嗣後祭

先师孔子时令武臣与文臣一体行礼於理甚合着照马见伯所请行

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一月壬子

上谕大学士等曰近见直隶各省考取武进士额数或一省偏多或一省偏少皆因不知其弓马武艺止凭文章取中以致骑射娴熟谙习韬略之人多有遗漏嗣後考取进士不必拘定额数俟天下会试武举齐集京师令该部将各省赴试到部武举照例考试弓马将合式武举等实数查明预行奏闻朕计省之大小人之多寡照考取文进士例按省酌定取中武进士额数考取时就本省卷内择佳者照所定数取中如此则学习武艺弓马优长者不致遗漏矣

甲寅

上谕大学士等曰文武考试虽曰两途俱系选拔人才而习文之内亦有学习武略善於骑射者习武之内亦有通晓制义学问优长者如或拘於成例以文武两途不令通融应试则不能各展所长必致遗漏真才嗣後文童生生员举人内有情愿改就武场考试者武童生生员举人内有情愿改就文场考试者应各听其考试如此则各得施其所学文武两途皆得真才矣着九卿詹事科道议奏

十二月辛卯礼部等衙门遵

旨议覆文武生员举人有愿改考者准其互考

上曰改考亦属佳事但恐武生记文数篇希图侥幸者多学臣於文生员不敢全卖至武生全无公道此弊朕皆知之嗣後武考文举不中者若再令考试则弊生矣将朕旨传谕督抚等官考一次不中者即着停止互考令归原学考试

大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寛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圣训卷十二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汪楫
  ●崇禎長編卷之十六·汪楫
  卷七十三·毕沅
  卷二十九·毕沅
  后汉书补逸卷十六·姚之骃
  第十二节 台湾之根据·陈匪石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绎史摭遗卷六·温睿临
  第十八卷 清嘉庆·缪荃孙
  目録·张廷玉
  梁武德郗皇后传·李延寿
  移剌蒲阿传·脱脱
  金兴旺传·张廷玉
  卷七·胡世宁
  ●皇朝通典卷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二出 掠妪·李渔

    〖水底鱼儿〗(丑扮贼将,引众上)奉令严搜,抄家若篦头。休言肥虱,一虮也不教留。我乃闯将过天星标下,一个小小头目是也。本将奉闯王之命,经略湖广江西二省。如今自己的大队暂住在仙桃镇养马,差我们标下之人,遍往各府州县抄掠民财

  • 甲集第十八·钱谦益

    唐应奉肃九首【送陶元庸】有酒浇赵州,无酒酹鹦鹉。不逢平原君,何须识黄祖。杀姬谢躄士,兹事付尘土。谁能爱文章,甘受嫚骂侮。丈夫气盖世,身为知己许。苍茫风尘际,因子慨今古。临岐舞铜剑,霜隼陵平楚。去

  • 卷之下·川口长孺

    三年癸卯(清康熙二年),永历讣至于台湾,经犹奉明正朔,称永历十七年。去岁黄昭之图经也,郑泰实与其谋,且将导清兵;至是事露。经伪不知,托入澄,过金门置酒,邀泰缢之;泰子缆绪、弟鸣骏亡降清。籍泰家,积赀累巨万(郑成功传。「导清兵」,据

  • 卷之一千三百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二百零九 苏州织造李煦奏李陈常代补曹寅亏欠不足求赐矜全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二月初三日 臣李煦跪奏: 窃臣至江宁织造衙门,传宣万岁命李陈常代补亏欠恩旨,曹(兆页)母子即望阙叩头谢恩,举家皆感激涕零也。 今户部行文巳到,而臣接阅部文之後,有应再奏於圣主之前者。窃臣煦从前查曹寅亏欠,原有

  • 一○七九 浙江学政窦光鼐奏谢全书告竣恩准纪录二次折·佚名

    一○七九 浙江学政窦光鼐奏谢全书告竣恩准纪录二次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浙江学政臣窦光鼐跪奏,为恭谢天恩事。窃臣准吏部札知,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奉旨:窦光鼐着纪录二次。钦此。窃臣前于乾隆三十八年恭值

  • 刘国杰传·宋濂

    刘国杰,字国宝,本女真人,姓乌古伦,入中州后改姓刘氏。父德宁,为宗王斡臣之必..赤,授管领益都军民公事。国杰体貌魁伟,善骑射,胆力过人。至元六年(1269),元军攻襄阳,国杰作为益都新军千户随张弘范戍守万山堡。宋兵出大军来攻万山

  • 孙维城传·张廷玉

    孙维城,字宗甫,丘县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相继担任浚县、太康、任丘三县知县。万历十年(1582)升为南京御史。当初,张居正不奔丧,宁国的儒生吴仕期想上书劝谏。未发,太平同知龙宗武报告给操江提督胡木贾,让他告诉张居正。

  • 牧民第一·管仲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

  • 卷四十一 论语二十三·黎靖德

      ◎颜渊篇上   △颜渊问仁章   颜子生平,只是受用"克己复礼"四个字。不迁,不贰。三月不违。不改其乐。〔道夫〕   颜子克己,如红炉上一点雪!〔道夫〕   "克己复礼",间不容发。无私便是仁。〔道夫〕   "克己复

  • 春秋大全卷二十七·胡广

    明 胡广等 撰襄公下【丁灵王十未八年】十有九年【晋平四齐灵公二十八卒衞献二十三殇五蔡景三十八郑简十二曹武公滕元年陈哀十五杞孝十三宋平二十二晋景二十三楚康六吴诸樊七】春王正月诸侯盟于祝柯【左传诸侯还自沂

  • 六经奥论卷三·郑樵

    宋 郑樵 撰诗经今惟毛公传【出于齐者曰辕固 出于鲁者曰申公出于燕者曰韩婴 出于赵者曰毛公】毛公作训【释也】传【注也】传注二字见三礼毛公之注谓之传故曰毛氏传孔氏传易大传是也四家之诗出于齐鲁燕赵出于齐者曰

  • 嘱累品第十五·佚名

    尔时持人菩萨前白佛言:愿佛建吾以转法者不求名利。最后末世闻是正典。显发忻悦受微妙义。以是之故疾解诸法。逮分别慧速得意力。剖判诸法晓了道慧。所生之处识念不忘。以大法光照于十方。佛言:持人。若有菩萨观是法品。

  • 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太虚

    美国的候尔特,在哲学上是个新实在论者,在心理学上是个行为主义者;其说明意识的学说,曾译在东方杂志上。我前者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尝举了佛学内唯根论来比较。现在候尔特的意识说,越发近于唯根论了。唯根论上的前六识说,与唯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二·湛然

    三判粗妙中二。先约四教。次约五味。先约四教中二。即三粗一妙。前三为三。初三藏中为四。初明三相。次既是下明教意。三不见下引证。四半字下判决。初又二。初总明三法。次四念下明三法所至。言半字者。大经第五云。

  •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佚名

    嘉兴大藏经 浦峰长明炅禅师语录长明禅师语录序海内禅宗激扬祖道者代不之人若夫继续心灯亲承密印振铎斯世阐发奥旨播之语言文字间而一时缁白钦归而推重其人宣传其言相与尊之礼之以共称扬于名胜之地是当时之善姓固因言

  • 骈字类编·张廷玉

    类书,清张廷玉等编。康熙五十八年(1719)敕撰,雍正四年(1726)告成。1984年北京市中国书店据上海同文书局石印本影印出版。《骈字类编》凡240卷,计分12门:天地、时令、山水、居处、珍宝、数目、方隅、采色、器物、草木、鸟

  • 尔雅注疏·邢昺

    诗文注。相传为周公所作,孔子及其弟子增益。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一卷。璞(276—324)有《山海经》已著录。昺有《孝经正义》已著录。《尔雅》为中国最早以释义为主专门用以解释经传文字的著作。汉代立有《尔雅》博士,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