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心术上第三十六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獘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人皆欲智,而莫索其所以智乎。智乎智乎,投之海外无自夺,求之者不得处之者,夫正人无求之也,故能虚无,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简物小未一道,杀戮禁诛谓之法。大道可安而不可说,直人之言,不义不顾。不出于口,不见于色,四海之人,又庸知其则。天曰虚,地曰静,乃不伐。洁其宫,开其门,去私毋言,神明若存。纷乎其若乱,静之而自治。强不能遍立,智不能尽谋。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名当谓之圣人。故必知不言无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殊形异埶,不与万物异理,故可以为天下始。人之可杀,以其恶死也,其可不利,以其好利也。是以君子不休乎好,不迫乎恶,恬愉无为,去智与故。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无代马走,无代鸟飞,此言不夺能,能不与下诚也。毋先物动者,摇者不定,趮者不静,言动之不可以观也。位者,谓其所立也,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故曰静乃自得。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曰不远而难极也。虚之与人也无间。唯圣人得虚道,故曰并处而难得。世人之所职者精也,去欲则宣,宣则静矣,静则精,精则独立矣。独则明,明则神矣。神者至贵也,故馆不辟除,则贵人不舍焉,故曰不洁则神不处。人皆欲知而莫索之,其所以知彼也,其所以知此也。不修之此,焉能知彼,修之此,莫能虚矣。虚者无藏也。故曰,去知则奚率求矣,无藏则奚设矣,无求无设,则无虑。无虑则反覆虚矣。天之道,虚其无形。虚则不屈,无形则无所位●,无所位●,故遍流万物而不变。德者道之舍,物得以生。生知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得也者,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不别也。间之理者,谓其所以舍也。义者,谓各处其宜也。礼者,因人之情,缘义之理,而为之节文者也。故礼者谓有理也,理也者,明分以谕义之意也。故礼出乎义,义出乎理,理因乎宜者也。法者所以同出,不得不然者也。故杀戮禁诛以一之也,故事督乎法,法出乎权,权出乎道,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故曰可以安而不可说也。莫人,言至也;不宜,言应也。应也者,非吾所设,故能无宜也。不顾,言因也。因也者,非吾所顾,故无顾也。不出于口,不见于色,言无形也。四海之人,庸知其则,言深囿也。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故曰不伐。洁其宫,阙其门,宫者,谓心也。心也者,智之舍也。故曰宫,洁之者,去好过也。门者,谓耳目也,耳目者,所以闻见也。“物固有形,形固有名”。此言不得过实,实不得延名。姑形以形,以形务名,督言正名。故曰圣人。不言之言,应也。应也者,以其为之人者也。执其名,务其应,所以成,之应之道也。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以其形,因为之名,此因之术也。名者,圣人之所以纪万物也。人者立于强,务于善,未于能,动于故者也。圣人无之,无之,则与物异矣,异则虚,虚者万物之始也,故曰可以为天下始。人迫于恶,则失其所好,怵于好,则忘其所恶,非道也。故曰:不怵乎好,不迫乎恶,恶不失其理,欲不过其情,故曰君子恬愉无为,去智与故,言虚素也。其应非所设也,其动非所取也,此言因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感而后应,非所设也,缘理而动,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自用则不虚,不虚则仵于物矣。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故道贵因,因者,因其能者,言所用也。君子之处也若无知,言至虚也。其应物也若偶之,言时适也。若影之象形,响之应声也,故物至则应,过则舍矣,舍矣者,言复返于虚也。

猜你喜欢
  浮邱子卷六·汤鹏
  序·高诱
  卷七·朱熹
  卷十一·陈天祥
  君子以文会友·孔子
  卷一百一·山井鼎
  卷十六·姚际恒
  第43章 冠义·戴圣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佚名
  大乘四法经(实叉难陀译)·佚名
  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卷下·欧阳竟无
  卷第十九·李遵勖
  答黄覕子问(二则)·太虚
  告全世界佛教徒·太虚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文贞公诗集卷六·曹伯启

    (元)曹伯启 撰○七言律诗中丞敬公九日登真州南城以诗见示爱其闲逸迈徃之气惜不得侍行遂想象和呈二首年华逝水故相临节序循环岂易禁芦叶汀洲迁客梦菊花篱落故园心长笻曳曳风生袖破帽翩翩雪满簮惆怅昔人行乐地剧谈豪饮莫

  • 古城春景·林徽因

    时代把握不住时代自己的烦恼,——轻率的不满,就不叫它这时代牢骚——要泥黄色风沙,顺着白洋灰街沿,来支撑城墙下小果摊,那红鲜的冰糖葫芦怪得这嫩灰色一片,带疑问的春天寻去,不必有新奇的新发现,旧有保障喷出烟囱,那矗立的新观

  • 卷一百三十四·徐世昌

    麟桂麟桂,字月舫,满洲旗人。历官光禄寺卿。有《退省堂诗集》。夜渡扬子江轻舟小如叶,入夜渡江行。急浪连云卷,遥天际水平。涛头奔万马,雨脚起长鲸。欲认扬帆处,回看已数程。舟中夜坐日暮遥山分外青,夜深滴露

  • 卷一百七十四·杨士奇

    永乐十四年三月癸巳朔长陵殿成奉安 仁孝皇后神位命赵王告祭 命都督梁福充总兵官往来湖广贵州镇守城池严饰兵备○戊戌○改刑部左侍郎金纯于礼部○庚子○升礼部左侍郎金纯为本部尚书 升锦衣卫指挥佥事刘敬为指挥使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学史卷十三·邵宝

    (明)邵寳 撰○闰【凡二十九章】齐宣王谓田过曰吾闻儒者丧亲三年君与父孰重过对曰殆不如父重王忿然曰曷为士去亲而事君对曰非君之土地无以处吾亲受之于君致之于亲凡事君以为亲也宣王悒然无以应之【韩诗外传田过】日格子

  • 元嵩传·李延寿

    元澄的弟弟元嵩,字道岳,孝文帝时,任步兵校尉、大司马。安定王休去世时,人家还没有哭完,他就出去游玩打猎。皇帝知道以后,大为恼怒,下诏说:“元嵩,大司马刚刚去世,你带着鹰鹞打猎寻乐,应是有如丧父之悲痛,而你却没有像儿子一样的感

  • 燕王德昭传·脱脱

    燕懿王德昭字日新,其母亲是贺皇后。乾德二年(964)出门合。按惯常做法,皇子一出门合就封为王。太祖认为德昭年幼,想让他渐渐进封王,授官德昭为贵州防御使。开宝六年(973),任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

  • 《明史》简介·张廷玉

    《明史》清·张廷玉等 撰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

  • 汉纪四十九 孝灵皇帝上之下熹平元年(壬子、172)·司马光

    汉纪四十九 汉灵帝熹平元年(壬子,公元172年) [1]春,正月,车驾上原陵。司徒掾陈留蔡邕曰:“吾闻古不墓祭。朝廷有上陵之礼,始谓可损;今见威仪,察其本意,乃知孝明皇帝至孝恻隐,不易夺也。礼有烦而不可省者,此之谓也。” [1]春季,正月

  • 丧大记·戴圣

    疾病,外内皆埽。君大夫彻县,士去琴瑟。寝东首于北牖下。废床。彻亵衣,加新衣,体一人。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男子不死于妇人之手,妇人不死于男子之手。君夫人卒于路寝,大夫世妇卒于适寝,内子未命,则死于下室。迁尸于寝,士士

  • 郭象《庄子注》中之自然义·钱穆

    (一)道家尚自然,此义尽人知之。然道家书莫先于《庄子》,而《庄子》内篇言及自然者实不多。《德充符》:"常因自然而不益生。"《应帝王》:"顺物自然而不益私焉。"仅两见。似庄子心中,自然尚未成一特定之观念。庄子之所谓自然,不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序·太虚

    二十年六月,华北居士林设暑期佛学讲习会,迎请太虚法师主讲,主课则大乘入道次第章也。先是、柏林寺退居昌云老和尚圆寂,居士林同人以老人志在兴宗,又以注金刚经者,望文曲解,多失正义,乃以玄奘法师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与

  •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末)·窥基

    沙门基撰论第九论。若有三性至皆无自性。述曰。第二违经失。若言三性亦不离识有三种者。何故世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今言有识也。论。颂曰至即唯识实性。述曰。显扬十六说与此同。初二颂正答所问。后一颂明唯识性。即

  • 天台智者大师别传上卷·白马昙照

    四明沙门 昙照 注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天台。山名也。祖师徽号。下文委解。所言别者。对总得名。总则南山续传三十卷列成十科。今於总出别。四本不同。一章安所记。二玉泉法论所记。三会稽智果所记。四终南山龙田寺法琳

  • 卷第十五(本末合)·慧苑

    续华严略疏刊定记卷第十五(本末合) 四与□□等者。别彰□□。□□□□□□。□□□三。诸世主。初菩萨中。举数。列名。□□。□□□。□□□贤文殊者。是助化中之首故。释名如□□□。□□□五百数。唯一百四十一人

  • 野处集·邵亨贞

    元文别集。4卷。邵亨贞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无序。卷1为记,卷2为序,卷3为行状、墓志铭、祭文,卷4为启、疏。集后有冯迁、汪稷二人写的跋,谓本书出于上海陆深家,系其孙陆郯刊行。《四库

  • 玄英集·方干

    唐诗别集。方干撰。方干卒后其门人私谥玄英先生。《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10卷,《郡斋读书志》题《方干诗集》,作1卷,并记:“其甥杨弇与(孙)郃编次,王赞为序,又为《玄英先生传》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