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黄覕子问(二则)

问一:八识之中,第六是意而第七末那为意识所依故亦名为意。若然,则六为能依,七为所依,即与眼识之依眼根,耳识之依耳根无异,何以六名识而七亦名识乎?

答一:梵语“末那”,此译为“意”。八识中第七识正名为意,意者,恒审思量是也。第八恒而不审,第六审而不恒,前五不恒不审,唯第七恒审思量,以执第八见分为内自我体,故名为意。克实言之,第七第六俱名意识,以恐相淆,故第七存末那之梵语而不译为意。然立名虽同,而义还有异。第七名为意识,是持业释,意之恒审思量是第七之业用,识之了别是第七之体相,即用此第七识之业,标第七识之非他识,即用显体,即体持业,意即是识。第六名为意识,是依主释,犹夫眼识依眼根,故名为眼识,第六依第七为根,故亦名意识。根者,胜增上缘,有依、如、发、属、助五义;依意之识,意助之识,属意之识,意发之识,如意而转之识,故名意识,意之与识,二各有体,用其所依胜增上缘之根,标此第六非是他识,故与第七即意是识而名为意识者义有异也。第七之为第六识根,正如眼、耳、鼻、舌、身为前五识之根也。然第七识自体是识,以复为第六识依、助、属、发、如之根故,又名意根。但在意根一名,又有三义:一者、即第七识独为第六胜增上缘;复通为前五染净依,即第七识未净,则前六皆染;与第六之如第七而转同,复与赖耶为俱有依,有则俱有,第七不执第八为我,第八即舍赖耶之名,故第七识偏名意根。二者、八个识之等无间缘,通名为意根,此即自体是意根也。三者、在隐秘教,但说有六识而未说有八识者,所云意根,即隐含第七与第八二识,此通常说六识、六尘、六根之意根也。

问二:如来一代时教,天台、贤首均判五时,独慈恩宗则依深密等经判为三时,而以最初华严判属第三时,本在方等之后、法华之前之般若,却又判属第二时,种种不同他宗之处,果何据乎?

答二:慈恩依深密等判为三时,所谓有时、空时、中道时者。时者时义,非指时代,此中亦有顿、渐、不定。顿教不历三时,从始至终皆中道时,即华严是;在不定教,亦不定历三时,或从有入中道,或从空入中道,方等诸经皆是。唯约渐教,乃历三时,初从依他起性秘相而说,对治凡夫断见,说续有情,建立人天因果;对治凡夫断常二见,说惟有诸法而无我,建立二乘因果。次乃依遍计执性,说毕竟空义,淘融执见,解除法縳,在经正指般若诸部。然后会归前二性显圆成实性,令入中道,在经正指深密、法华等部。盖在顿教之机,从始至终皆闻华严;在不定机,从始至终皆闻方等,亦有始终唯闻阿含教机,亦有始终唯闻般若教机,亦有始终唯闻法华教机;唯不定教中有一类从小入大、从空入中之渐机者,乃历此三时耳。故天台之判五时教,亦有通五时以融之,阅教观纲宗可知矣。(见觉社丛书第一期)


猜你喜欢
  大智度論卷第三十四·欧阳竟无
  四分律卷第十四(初分之十四)·佚名
  先觉宗乘卷五·圆信
  祖庭事苑卷第四·睦庵善卿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五(之上)·智俨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五·佚名
  卷第三十六·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一·欧阳竟无
  卷第八十·德清
  四十四、芭蕉拄杖·慧开
  卷第五·雷庵正受
  法海经全文·佚名
  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皈依三宝品讲录·太虚
  佛说水沫所漂经·佚名
  御制《大悲总持经咒》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六歌 姐勒窗下洗衣裳·刘半农

    姐勒窗下洗衣裳,云遮月暗路难行。远望高楼一灯火,轻轻咳嗽两三声。

  • 卷四·陈镒

    钦定四库全书 午溪集卷四 元 陈镒 撰 五言律诗 冬夜书怀 三载广文馆萧然类野僧病怀犹索寞诗句自崚嶒楼迥初更鼓窗寒独夜灯拥裘坐无寐渐见月华澄 独坐 蟾峰常在眼独坐更当轩衰晚名犹薄栖迟道自存瓦寒檐雀聚帙古壁鱼

  • 本纪第五 文帝·沈约

    太祖文皇帝讳义隆,小字车儿,武帝第三子也。晋安帝义熙三年,生于京口。卢循之难,上年四岁,高祖使谘议参军刘粹辅上镇京城。十一年,封彭城县公。高祖伐羌至彭城,将进路,板上行冠军将军留守。晋朝加授使持节、监徐兖青冀四州诸军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洪武十五年八月丁丑朔命国子监祭酒吴颙释奠于先师孔子○诏礼部设科举取士令天下学校期三年试之著为定制○戊寅祭大社大稷○定州小盐池请置逻兵从之○己卯有广东儒士上治平策 上览之顾谓侍臣曰此人不识道理岂有涉数千

  • 第三节 写通俗文艺·老舍

    在抗日战争以前,无论怎样,我绝对想不到我会去写鼓词与小调什么的。抗战改变了一切。我的生活与我的文章也都随着战斗的急潮而不能不变动了。“七七”抗战以后,济南失陷以前,我就已经注意到如何利用鼓词等宣传抗战这个问题

  • 卷之六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通志卷五十六·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职官略第六王侯第十歴代王侯封爵【公主并官属附】昔黄帝旁行天下分建万国至于唐虞别为五等曰公侯伯子男则虞书所谓辑五瑞脩五玉是其制也夏与唐虞同商制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百里

  • 卷六·胡世宁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胡端敏奏议> 钦定四库全书 胡端敏奏议卷六 明 胡世宁 撰 乞恩辞免陞俸疏【官同前】 臣闻士夫立心以不欺为本人臣事君以无隐为忠臣顷因病乞休蒙恩未允即欲强起谢恩供职间奈缘旧疾未瘳不

  • ●雪交亭正气录卷十·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癸巳纪(万曰吉一类未考其详,容续补之)万曰吉杨卓然朱升余鵾翔癸巳三月十九月,吴伟业(梅村)主盟,设讌订十郡诗文大社于虎邱山寺。有僧投诗一首,诸公览诗,低徊久之;不终席而散。其诗云:『十郡名贤请自思,相逢若个是

  • 双桥随笔卷二·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宋赵子固不乐仕进隠居州之广陈镇时载以一舟舟中琴书尊杓毕具往往泊蓼汀苇崖看夕阳赋晓月为事尝到县县令宣城梅黻到船谒公公飞棹而去梅伫立岸上言曰昔人所谓名可闻而身不可见殆谓先生与王匡刘均合兵十五

  • 提要·冯继先

    【臣】等谨按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巻蜀冯继先撰陈振孙书録觧题载其书所列国名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呉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崇文总目谓其以官諡名字裒附初

  • 嘱累品第十五·佚名

    尔时持人菩萨前白佛言:愿佛建吾以转法者不求名利。最后末世闻是正典。显发忻悦受微妙义。以是之故疾解诸法。逮分别慧速得意力。剖判诸法晓了道慧。所生之处识念不忘。以大法光照于十方。佛言:持人。若有菩萨观是法品。

  •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太虚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二十四年十二月在广州觉苑欢迎会讲──蒙觉苑各位佛子,乘太虚在广东之便,以隆重庄严之礼仪,约我来此说法;我见到道场清净,威仪整齐,不禁想到各位的信心充足,善根深厚!各位居在觉苑,须知觉之一字,乃佛法的

  • 致林宰平先生书·太虚

    宰平先生大鉴:违教云久,时切思慕。比读大著“李石岑人生哲学序,所主张之自然的及非个人的人生哲学,与虚曩在星洲讲演之无我缘成的人生世界,大意相同。以尊意说自然在明无我见,说非个人在明众缘成故──或自然即缘成,非个人即

  • 卷第十(诸天卷上)·佚名

    佛说陀罗尼集经卷第十(诸天卷上) 大唐天竺三藏阿地瞿多译 佛说摩利支天经一卷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阿罗汉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大菩萨众。弥勒菩萨。曼殊室利菩萨。观世音菩萨。而为上首

  • 续书谱·姜夔

    书法理论著述。南宋姜夔著。全书一卷,共20条,今仅存18条,其顺序为: 总论、真书、用笔、草书、用笔、用墨、行书、临摹、方圆、向背、位置、疏密、风神、迟速、笔势、情性、血脉、书丹。《书苑补益》所载还有 “燥润、

  • 中国历史研究法·钱穆

    由钱穆先生1961年在香港的8次演讲汇集而成,从通史和文化史的总题及政治史、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历史人物、历史地理等6个分题言简意赅地论述了中国历史研究的大意与方法。实为作者此后30年史学见解之本源所在,亦可

  • 长灵守卓禅师语录·长灵守卓

    全一卷。又作长灵和尚语录。宋代僧长灵守卓撰,无示介谌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集录长灵守卓住舒州甘露禅院及庐州资福禅院之拈香祝、上堂语。附录垂语百则一卷,又作室中百问,系回答学人所问而作之偈颂、拈古、赞、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