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七

胡氏本拾遗

明道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不其忠乎。天地变化草木蕃,不其恕乎。」

伊川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忠也;干道变化,各正性命,恕也。」心敬则内自直。

匹夫悍卒见难而能死者,有之矣;惟情欲之牵,妻孥之爱,断而不惑者鲜矣。思虑,不得至于苦。合天人,通义命,此大贤以上事。

人之多闻识,却似药物,须要博识,是所切用也。为天下,安可求近效?才计较着利害,便不是。

程子与侯仲良语及牛、李事,因言温公在朝,欲尽去元丰间人。程子曰:「作新人才难,变化人才易。今诸人之才皆可用,且人岂肯甘为小人,在君相变化如何耳。若宰相用之为君子,孰不为君子?此等事教他们自做,未必不胜如吾曹。」仲良曰:「若然,则无绍圣间事也(尹子亲注云:此一段可疑)。」

世事与我了不相关(明道)。

勇一也,而用不同,有勇于气者,有勇于义者。君子勇于义,小人勇于气。

伊川在经筵,已闻上盥漱喷水避蚁。他日,先生进曰:「愿陛下推此心以及天下。」

程子葬父,使周恭叔主客。客欲酒,恭叔以告,先生曰:「勿陷人于恶。」风竹便是感应无心。如人怒我,勿留胸中,须如风动竹。

或谓伊川曰:「先生于上前委曲已甚,不亦过乎?」曰:「不于此致力尽心,而于何所?」圣人之责人也常缓,便见只欲事正,无显人过恶之意。圣人,凡一言便全体用。

圣人,责己感也处多,责人应也处少。

有人疑祖杀其父,则告之,其罪如何?律:孙告祖当死,此不可告,明矣。然则父杀其子如何?律:徒一年,以理考之,当徒二年。虽是子,亦天子之民也,不当杀而专杀之,是违制也,违制徒二年。

吾尝见一贵人,吾进退以礼,而彼巍巍,其自视也惟恐不中节,岂不劳哉。

「君子而时中」,谓即时而中。如禹、稷当颜子之时,不为颜子所为,非中也。颜子亦然。

自信,则无所疑而不动心。公孙丑不知孟子,故问不动心有道。如数子者,皆中有主,便心不动。

性无不善,其所以不善者才也。受于天之谓性,禀于气之谓才,才之善不善由气之有偏正也。乃若其情,则无不善矣。今夫木之曲直,其性也;或以为车,或可以为轮,其才也。然而才之不善,亦可以变之,在养其气以复其善尔。故能持其志,养其气,亦可以为善。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惟自弃自暴,则不可以为善。

凡声皆阳声,大鸣则大震,小鸣则小震。

或问:「维摩诘云:『火中生莲花,』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此岂非儒者事?」子曰:「此所以与儒者异也。人伦者,天理也。彼将其妻子当作何等物看,望望然以为累者,文王不如是也。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此所以为常也。为释氏者,以成坏为无常,是独不知无常乃所以为常也。今夫人生百年者常也,一有百年而不死者,非所谓常也。释氏推其私智所及而言之,至以天地为妄,何其陋也!张子厚尤所切齿者此耳。」

问:「张子曰:『阴阳之精,互藏其宅,』然乎?」曰:「此言甚有味,由人如何看。水离物不得,故水有离之象。火能入物,故火有坎之象。」作《易》自天地幽明至于昆虫草木微物无不合。

《春秋》有三《传》及三本正《经》,共是六本。书子纠事,五处皆言纠,独左氏言子纠。且纠与小白皆公子,非当立,而小白长则当立也。今纠争立,故皆不言子,及杀之,然后言子纠,盖谓既已立之矣,故须以未逾年君称之。以此校之,则管仲之去纠事小白,皆非正,去就轻也。非如建成既为太子,而秦王夺之,魏征去建成而事秦王,不义之大也。

「学而时习之。」所以学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习如禽之习飞。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非谓孝弟即是仁之本,盖谓为仁之本当以孝弟,犹忠恕之为道也。饰过则失实,故宁俭,丧主于哀戚。

「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恕也,近于仁,故曰:「赐也,非尔所及也。」然未至于仁也,以其有「欲」字尔。

邦无道,则能沉晦以免祸,故曰「不可及也」。亦有不当「愚」者,比干是也。「仁之方」,方术也。

「三月不违仁」,三月言其久,天道小变之节,盖言颜子经天道之变,而为仁如此,其能久于仁也。

鲜于侁问伊川曰:「颜子何以能不改其乐?」正叔曰:「颜子所乐者何事?」侁对曰:「乐道而已。」伊川曰:「使颜子而乐道,不为颜子矣。」侁未达,以告邹浩。浩曰:「夫人所造如是之深,吾今日始识伊川面(《胡文定公集》记此事云:安国尝见邹至完,论近世人物,因问程明道如何?至完曰: 「此人得志,使万物各得其所。」又问伊川如何?曰:「却不得比明道。」又问何以不得比?曰:「为有不通处。」又问侍郎,先生言伊川不通处,必有言行可证,愿闻之。至完色动,徐曰:「有一二事,恐门人或失其传。」后来在长沙,再论河南二先生学术。至完却曰:「伊川见处极高。」因问何以言之?曰:「昔鲜于侁曾问:『颜子在陋巷,不改其乐,不知所乐者何事?』伊川却问曰:『寻常说颜子所乐者何?』侁曰:『不过是说颜子所乐者道。』伊川曰:『若说有道可乐,便不是颜子。』以此见伊川见处极高。」又曰:「浩昔在颖昌,有赵均国者,自洛中来。浩问:『曾见先生,有何语?』均国曰:『先生语学者曰:「除却神祠庙宇,人始知为善。古人观象作服便是为善之具。」』」又《震泽语录》云:伊川问学者,颜子所乐者何事?或曰:「乐道。」伊川曰:「若说颜子乐道,孤负颜子。」邹至完曰:「吾虽未识伊川面,已识伊川心。何其所造之深也」)。」

乐山乐水,气类相合。「文莫吾犹人也」,文皆欲胜人,至躬行则未尝得也。

古之学者,必先学《诗》。学《诗》则诵读,其善恶是非劝戒,有以起发其意,故曰兴。人无礼以为规矩,则身无所处,故曰立。此礼之文也。中心斯须不和不乐,则鄙诈之心入之。不和乐则无所自得,故曰成。此乐之本也。古者玉不去身,无故不彻琴瑟。自成童入学,四十而出仕,所以教养之者备矣。理义以养其心,礼乐(一作舞蹈)以养其血气,故其才高者为圣贤,下者亦为吉士,由养之至也。

所谓利者一而已。财利之利与利害之利,实无二义,以其可利,故谓之利。圣人于利,不能全不较论,但不至妨义耳。乃若惟利是辨,则忘义矣,故罕言。

「色斯举矣」,知几莫如圣人。「翔而后集」,不止择君,凡事必详审也。

兼四人之所长,而又「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成人之难也。武仲之智非正也。若文之以礼乐,则无不正者。今之成人者,「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谓忠也;「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信也。有忠信而不及礼乐,亦可以为成人,又其次也。

伊川先生将属纩时,顾谓端中曰:「立子。」盖指其适子端彦也,语绝而没。既除丧,明道之长孙昂,自以当立,侯师圣不可。昂曰:「明道不得入庙耶?」师圣曰:「我不敢容私。明道先太中而卒,继太中主祭者伊川也。今继伊川,非端彦而何?」议始定。或谓师圣曰:「明道既死,其长子不当立乎?」曰:「立庙自伊川始。又明道长子死已久。况古者有诸侯夺宗、庶姓夺嫡之说,可以义起矣。况立庙自伊川始乎(尹子亲注云:此一段差误)?」

学者必知所以入德。不知所以入德,未见其能进也。故孟子曰:「不明乎善,不诚其身。」《易》曰:「知至至之。」

别本拾遗

明道见神宗论人材。上曰:「朕未之见也。」明道曰:「陛下奈何轻天下士?」上耸然曰:「朕不敢!朕不敢(此段见《行状》,无「上曰朕未之见也」一句)!」

子曰:「游酢得《西铭》诵之,即涣然不逆于心,曰:『此《中庸》之理也,能求于语言之外者也(此一条已见于《大全集》,然颇有缺误,故复出此)。』」

崇庆党禁方严,子徙居龙门之南,止南方学者曰:「苟能尊所闻,力行所知,则可矣,不必及门也。」

或问范祖禹曰:「或谓夫子有言曰:『人有笃志力行而不知道者,信乎?』」祖禹曰:「吾尝闻之夫子,有所指而言之也(时范公在温公《通鉴》局中)。」

猜你喜欢
  小称第三十二·管仲
  景公坐路寝曰谁将有此晏子谏第十·晏婴
  卷五十九 孟子九·黎靖德
  卷一百四十二·陈祥道
  第九章 16·辜鸿铭
  卷九十六·卫湜
  卷四·张虙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九·欧阳竟无
  高僧傳卷第八(義解五)·慧皎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玄奘
  普陀洛迦新志卷六·王亨彦
  光赞经卷第十·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六·延寿
  斥拨佛拨净土之狂禅·印光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益柔·唐圭璋

      益柔字胜之,河南(今洛阳)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生。用荫入官。庆历四年(1044),以殿中丞召试,除集贤校理。坐苏舜钦奏邸狱,黜监复州酒税。熙宁三年(1070),兵部郎中充集贤校理,直舍人院。累迁知制诰、直学士院。元丰二年(1079),以太

  • 第三十六出 婚走·汤显祖

    【意难忘】〔净扶旦上〕〔旦〕如笑如呆,叹情丝不断,梦境重开。〔净〕 你惊香辞地府,舆榇出天台。〔旦〕姑姑,俺强挣作,软咍咍,重娇养起这嫩孩 孩。〔合〕尚疑猜,

  •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臧懋循

    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杂剧(元)孟汉卿撰●张孔目智勘魔合罗杂剧目录楔子 〔音释〕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李文道毒药摆哥哥萧令史暗里得钱多 正名 高老儿屈下河南府张平

  • 卷二百五·毕沅

      ◎元纪二十三 ∷起屠维大荒落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   ○明宗翼献景孝皇帝   讳和实拉,武宗长子也,母曰仁献章圣皇后伊奇哩氏。帝以大德四年十一月壬子生。十一年,武宗入继大统,立仁宗为皇太子,命以次传于帝。武宗

  • 杂录类·佚名

    ○娄德纳谲谏圣祖既废理邸揆叙,王鸿绪辈恐其复立招祸,因造诸蜚语以闻。仁皇帝怒,欲置王于重典,众莫敢谏。领侍卫内大臣娄公德纳,仁皇近侍也,年已耄,善解人主意。时上自畅春园还宫,欲明颂诏旨,公先日燕见曰:“闻护军统领某,得暴疾

  • 两汉笔记卷一·钱时

    宋 钱时 撰高祖秦二世二年初楚懐王与诸将约先入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彊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之杀项梁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懐王与诸老将皆曰项羽爲人慓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

  • 卷五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五十九明 俞汝楫 编登极备考登极仪告祭及追尊洪武元年正月乙亥上服衮冕先期告祭设昊天上帝位於坛之第一成居东皇地只居西皆南向各用玉一币一犊一笾豆各十有

  • 第二章 秦代事迹·吕思勉

    第一节 始皇治法秦王政二十六年,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而西历纪元前二百二十一年也。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ldquo;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rdquo;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l

  • 李锡钦·周诒春

    李锡钦 字颂芬。年三十二岁。生于广东鹤山。已婚。光緖三十三年。自费游美。入本薛文尼省立师范学校。宣统元年。入德来色学校。习机器工程。民国三年。回国。通信处。广东省城杉林栏五号。Lee, Arthur Yum.-Born in

  •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三·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闻持品第四十五(丹本耳品)尔时释提桓因作是念:&ldquo;若善男子、善女人得闻般若波罗蜜经耳者,是人于前世佛作功德,与善知识相随。何况受持亲近读诵、正忆念、如说行,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多亲近

  •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东晋录  尔时如来说是正真微妙语时。诸疫鬼辈皆走去向摩竭国。毗舍离国病尽除差。时佛复还摩竭国中。疫鬼复还毗舍离国。尔时世尊往来七返。即便说言。我从无数劫以来。所作功德作大誓愿。我今以此正真

  • 十不善业道经·佚名

    马鸣菩萨集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此十不善业道体性是罪。若乐求佛道者远离彼过。当如是知。何等为十。所谓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于是义中今当解说。

  • 花严经探玄记卷第十九·法藏

    (尽第六地知识)魏国西寺沙门法藏述自下明十行善知识有十人。各当一位。初欢喜行中亦五分。初举法劝修中。国名救度者常以法财施一切故也。又行能济物故名为救。令得出世。复名为度。比丘善现者行相超升比丘。表示施行

  • 吾吾类稿·吴皋

    元代诗文别集。3卷。吴皋撰。原书自明初就已亡佚不传,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中辑出吴皋诗120余首,杂文十余篇,重编为《吾吾类稿》3卷。卷首有胡居敬序,梁寅序,张美和序。据胡居敬序,吴皋所著诗文很

  • 六臣注文选·李善

    六十卷。唐李善等撰。李善,江都 (今属江苏)人。曾任崇贤馆学士、兰台郎等职。学识渊博,但不善治文,故人称为 “书簏”。曾流放姚州,后遇赦还,寓居汴、郑之间。以讲《文选》为业,学生多自远方而至,传其业,号 “《文选》学”。

  • 阴符经·佚名

    道教经典。全称《黄帝阴符经》。唐李筌注 曰:“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事机,故曰阴 符”。旧题黄帝撰,实为借黄帝之名而作。关于其著者世 说纷纭,有说为唐李筌撰,有说为魏道士寇谦之作,有 说为吕望作。《四库提要辩正

  •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

    六卷。明李中梓。此书为本草类著作,为李氏博采诸家本草之长,结合临床经验,于崇祯二年 (1629)撰成。全书共分金石、果、谷、草、木、菜、人、禽兽、虫鱼九部,载药三百二十三种。金石部为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禽兽部十

  • 晋书辑本·汤球

    《汇刻书目二编》:《晋书辑本》清黟县汤球辑。广雅局刊。臧荣绪《晋书》十七卷,《补遗》一卷,王隐《晋书》十一卷,虞预《晋书》一卷,朱凤《晋书》一卷,谢灵运《晋书》一卷,萧子云《晋书》一卷,萧子显《晋书草》一卷,沈约《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