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霸言第二十三

霸王之形,象天则地,化人易代,创制天下。等列诸侯,宾属四海,时匡天下,大国小之,曲国正之,强国弱之,重国轻之,乱国并之,暴王残之,戮其罪,卑其列,维其民,然后王之。夫丰国之谓霸,兼正之国之谓王,夫王者有所独明,德共者不取也,道同者不王也。夫争天下者,以威易危暴,王之常也。君人者有道,霸王者有时,国修而邻国无道。霸王之资也。夫国之存也,邻国有焉;国之亡也,邻国有焉。邻国有事,邻国得焉,邻国有事,邻国亡焉。天下有事,则圣王利也。国危,则圣人知矣。夫先王所以王者,资邻国之举不当也。举而不当,此邻敌之所以得意也。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是故先王有所取有所与,有所诎有所信,然后能用天下之权。夫兵幸于权,权幸于地。故诸侯之得地利者,权从之。失地利者,权去之。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且者霸,是故圣王卑礼以下天下之贤而王之,均分以钓天下之众而臣之。故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伐不谓贪者,其大计存也。以天下之财,利天下之人,以明威之振。合天下之权,以遂德之行,结诸侯之亲。以奸佞之罪,刑天下之心。因天下之威,以广明王之伐。攻逆乱之国,赏有功之劳,封贤圣之德,明一人之行,而百姓定矣。夫先王取天下也术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夫使国常无患,而名利并至者,神圣也。国在危亡,而能寿者,明圣也。是故先王之所师者,神圣也。其所赏者,明圣也。夫一言而寿国,不听而国亡,若此者,大圣之言也。夫明王之所轻者马与玉,其所重者政与军;若失主不然,轻与人政,而重予人马,轻予人军,而重与人玉,重宫门之营,而轻四境之守,所以削也。夫权者,神圣之所资也,独明者,天下之利器也,独断者,微密之营垒也。此三者,圣人之所则也。圣人畏微,而愚人畏明。圣人之憎恶也内,愚人之憎恶也外。圣人将动,必知愚人,至危易辞。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知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夫谋无主则困,事无备则废。是以圣王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绝坚而攻国,破大而制地,大本而小标。●近而攻远。以大牵小,以强使弱,以众致寡德利百姓,威振天下,令行诸侯而不拂,近无不服,远无不听,夫明王为天下正理也,按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此天下之所载也。诸侯之所与也。百姓之所利也,是故天下王之。知盖天下,继最一世,材振四海,王之佐也。千乘之国得其守,诸侯可得而臣,天下可得而有也。万乘之国失其守,国非其国也。天下皆理,己独乱,国非其国也,诸侯皆令,己独孤,国非其国也。邻国皆险,己独易。国非其国也,此三者,亡国之徵也。夫国大而政小者,国从其政。国小而政大者。国益大,大而不为者复小,强而不理者复弱。众而不理者复寡。贵而无礼者复贱。重而凌节者复轻。富而骄肆者复贫。故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观备者观野,其君如明,而非明也。其将如贤,而非贤也。其人如耕者,而非耕也。三守既失。国非其国也。地大而不为,命曰土满。人众而不理,命曰人满。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满。三满而不止,国非其国也。地大而不耕,非其地也。卿贵而不臣,非其卿也。人众而不亲,非其人也。夫无土而欲富者忧。无德而欲王者危。施薄而求厚者孤。夫上夹而下苴,国小而都大者弑。主尊臣卑,上威下敬,令行人服,理之至也。使天下两天子。天下不可理也。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也。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夫令不高不行,不抟不听,尧舜之人,非生而理也。桀纣之人,非生而乱也,故理乱在上也。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故上明则下敬,政平则人安;士教和,则兵胜敌。使能则百事理,亲仁则上不危,任贤则诸侯服。霸王之形,德义胜之,智谋胜之,兵战胜之,地形胜之,动作胜之,故王之。夫善用国者,因其大国之重,以其势小之,因强国之权,以其势弱之,因重国之形,以其势轻之。强国众,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合小以攻大,以图王。强国众,而言王势者,愚人之智也。强国少,而施霸道者,败事之谋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形,知动静之时,视先后之称,知祸福之门。强国众,先举者危,后举者利。强国少,先举者王,后举者亡。战国众,后举可以霸。战国少,先举可以王。夫王者之心方而不最,列不让贤,贤不齿弟择众,是贪大物也,是以王之形大也。夫先王之争天下也,以方心,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立政出令,用人道。施爵禄,用地道。举大事,用天道。是故先王之伐也,伐逆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及。四封之内,以正使之。诸侯之会。以权致之。近而不服者,以地患之。远而不听者,以刑危之,一而伐之,武也。服而舍之,文也。文武具,满德也。夫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骥之材而百马伐之,骥必罢矣。强最一伐,而天下共之,国必弱矣。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小国得之也以制节,其失之也以离强。夫国小大有谋,强弱有形,服近而强远,王国之形也。合小以攻大,敌国之形也。以负海攻负海,中国之形也。折节事强以避罪,小国之形也。自古以至今,未尝有先能作难,违时易形,以立功名者。无有常先作难,违时易形,无不败者也。夫欲臣伐君。正四海者,不可以兵独攻而取也,必先定谋虑,便地形,利权称,亲与国,视时而动,王者之术也。夫先王之伐也,举之必义,用之必暴,相形而知可,量力而知攻,攻得而知时。是故先王之伐也,必先战而后攻,先攻而后取地。故善攻者料众以攻众,料食以攻食,料备以攻备,以众攻众,众存不攻。以食攻食,食存不攻,以备攻备,备存不攻。释实而攻虚,释坚而攻膬,释难而攻易。夫抟国不在敦古。理世不在善攻,霸王不在成曲。夫举失而国危,刑过而权倒,谋易而祸及,计得而强信。功得而名从,权重而令行,固其数也。夫争强之国,必先争谋争刑争权,令人主一喜一怒者,谋也。命国一轻一重者,刑也。令兵一进一退者,权也。故精于谋,则人主之愿可得而令可行也。精于刑,则大国之地可夺,强国之兵可圉也。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诸侯之君可朝也。夫神圣视天下之刑,知世之所谋,知兵之所攻,知地之所归,知令之所加矣。夫兵攻所憎而利之,此邻国之所不亲也。权动所恶而实寡归者强。擅破一国,强在后世者王,擅破一国,强在邻国者亡。

猜你喜欢
  繇役第四十九·桓宽
  论语集编卷九·真德秀
  尧曰第二十·孔子
  卷一·陈傅良
  提要·戴溪
  卷五·冯复京
  卷四·敖继公
  卷三·吴廷华
  哀公·哀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菩提資糧論卷第四·欧阳竟无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朱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三义疏下·智旭
  与众采女游居品第八·佚名
  序言三: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芮煇·唐圭璋

      煇字国瑞。生于宣和三年(1121)。与兄烨同登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乾道初,提举浙西常平。转江西转运判官。淳熙初提刑浙东,为秘书少监、国子兼祭酒兼国史院编修。以吏部侍郎兼同修国史。累官兵部尚书。宋史翼卷十三有传

  • 卷二百九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七·方伎·张廷玉

        ◎方伎   左氏载医和、缓、梓慎、裨灶、史苏之属,甚详且核。下逮巫祝,亦往往张其事以神之。论者谓之浮夸,似矣。而《史记》传扁鹊、仓公,日者,龟策,至黄石、赤松、仓海君之流,近于神仙荒忽,亦备录不遗。范蔚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张廷玉

        乔宇 孙交 林俊 金献民 秦金赵璜 邹文盛 梁材 刘麟 蒋瑶 王廷相   乔宇,字希大,山西乐平人。祖毅,工部左侍郎。父凤,职方郎中。皆以清节显。宇登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弘治初,王恕为吏部,调之文选,三

  • 第九十一回 悔罪乞和两宫返跸 撤戍违约二国鏖兵·蔡东藩

      却说两宫西狩,京城已自失守,日本兵先从东直门攻入,占领北城,各国兵亦随进京城,城内居民,纷纷逃窜。土匪趁势劫掠,典当数百家,一时俱尽,这北城先经日兵占据,严守规律,禁止骚扰,居民叨他庇护,大日本顺民旗,遍悬门外。可为一叹。

  •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六·徐乾学

    宋纪十六【起黓执徐十月尽阏逄敦牂六月凡一年有竒】太宗至仁应道神功圣徳睿烈大明广孝皇帝淳化四年冬十月庚申尚书左丞张齐贤出知定州齐贤自言母孙氏年八十五抱羸疾不愿离左右帝许之齐贤在相位时母入谒禁中帝叹其夀

  • 明名臣琬琰録卷十·徐紘

    (明)徐纮 撰靖江府右相李公墓志铭  陈琏公讳质字文彬号樵云姓李氏其先开封祥符人宋季有仕于徳庆者因家焉公生颕悟有大志蚤知嗜学经史子集无不读读辄记忆既长遭元季多故与时落落不合遂家居不出日与弟文昭放情山水以诗

  • 三八 护理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呈续收书目清单及宋荦之孙呈缴家藏抄本旧书折·佚名

    三八 护理浙江巡抚王亶望奏呈续收书目清单及宋荦之孙呈缴家藏抄本旧书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护理浙江巡抚 布政使臣王亶望跪奏,为续收遗书,恭折奏闻事。钦蒙谕旨,采访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经前抚臣熊学鹏将

  • 卷二十六 契丹诸部之叛·李有棠

    〔萨巴、萧幹罕、德寿〕海陵正隆六年夏五月庚辰,契丹诸部反,遣右卫将军萧图喇等讨之,寻命枢密使布萨思恭、西京留守萧怀忠往助。初,西北契丹部有萨巴者,为招讨使司译史。正隆五年,海陵徵诸道兵南侵,使牌印苏赫、洋格尽起西北

  • 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朱熹

    凡七章。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僭称王,溢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梁。”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长老之称。王所谓利,盖富国强兵之类。

  • 卷十二·李光坡

    <經部,禮類,禮記之屬,禮記述註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二安溪 李光坡 撰内則第十二疏曰以其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閨門之内軌儀可則故曰内則后王命冢宰降德於衆兆民註曰德猶教也萬億曰兆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疏

  • 卷九下·佚名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集说钦定四库全书周礼集説卷九下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入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

  • 原学·章太炎

    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细征乎一人,其巨征乎邦域。荷兰人善行水,日本人善候地震,因也。山东多平原大坛,故驺鲁善颂礼;关中四塞便骑射,故秦陇多兵家;海上蜃气象城阙楼橹,恍皋变眩,故九州五胜怪迂之变在齐稷下;因

  • 卷十五·佚名

    复次善男子,云何是菩萨於诸过患善能除断。谓若菩萨於自身中所有过患勤行除断。若他身中诸有过患教令断灭。不堪任者即当舍离。何等是过患。所谓於佛法僧不生尊重。及於戒学并诸圣人。同梵行者上中下位。於是等处不生尊

  • 众经目录卷第六·法经

    隋沙门法经等撰佛灭度后撰集录第七二分(合一百四十四部六百二十七卷)西方诸圣贤所撰集一合五十部 一百二十二卷&middot;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抄五卷(一名摩诃般若经一名长安品经)(前秦建元年沙门昙摩蜱共竺佛念译)&middo

  • 两河清汇·薛凤祚

    水利志。清薛凤祚撰。八卷。凤祚字仪甫,益都(今属山东)人。尝师事鹿善继、孙奇逢。受算术于西洋穆尼阁,以善天文著称。著有《圣学心传》、《天学会通》。是书当于乾隆年间成书。八万余字。首冠黄河、运河图,上为黄河,下为

  • 霍渭厓家训·霍韬

    蒙规 家之兴由子弟之贤,子弟之贤由乎蒙养。蒙养以正,岂曰保家,亦以作圣。叙蒙规三篇,第十二。

  •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佚名

    太上虚皇保生神咒经,撰人不详。盖为宋元道士所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此经为四言韵语,凡五十六句,实即一篇咒文。据称念诵此咒,可感应太上虚皇及五方神灵。保生固气,祛妖获福。

  • 诸行有为经·佚名

    梵名Anityata^ -su^tra 。全一卷。宋代法天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记述佛陀于给孤独园内,说一切行之迁流无常,乃至佛本身亦须舍此幻化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