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学

世之言学,有仪刑他国者,有因仍旧贯得之者。细征乎一人,其巨征乎邦域。荷兰人善行水,日本人善候地震,因也。山东多平原大坛,故驺鲁善颂礼;关中四塞便骑射,故秦陇多兵家;海上蜃气象城阙楼橹,恍皋变眩,故九州五胜怪迂之变在齐稷下;因也。地齐使然。周室坏,郑国乱,死人多而生人少,故列子一推分命,归于厌世,御风而行,以近神仙。族姓定,阶位成,贵人之子,以武健陵其下,故释迦令桑门去氏,比于四水,入海而咸淡无别。希腊之末,甘食好乐而俗淫湎,故史多揭家务为艰苦,作自裁论,冀脱离尘垢,死而宴乐其魂魄。此其政俗致之矣。虽一人亦有旧贯。传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良冶之子,必学为裘。故浮屠之论人也,锻者鼓橐以吹炉炭,则教之调气;浣衣者刮摩垢秽,而谕之观腐骨;各从其习,使易就成,犹引茧以为丝也。然其材性发舒,亦往往有长短。短者执旧不能发牙角,长者以向之一,得今之十。是故九流皆出王官,及其发舒,王官所不能与。官人守要,而九流究宣其义,是以滋长。短者即循循无所进取。

通达之国,中国、印度、希腊,皆能自恢璜者也。其馀因旧而益短拙,故走他国以求仪刑。仪刑之,与之为进,罗甸、日耳曼是矣。仪刑之,不能与之为进,大食、日本是矣。仪刑之,犹半不成,吐蕃、东胡是矣。夫为学者,非徒博识成法,挟前人所故有也,有所自得。古先正之所覭髳,贤圣所以发愤忘食,员舆之上,诸老先生所不能理,往释其惑,若端拜而议,是之谓学。亡自得者,足以为师保,不与之显学之名。视中国、印度、日本则可知已。日本者,故无文字,杂取晋世隶书章草为之,又稍省为假名。言与文缪,无文而言学,已恧矣!今庶艺皆刻画远西,什得三四,然博士终身为写官,更五六岁,其方尽,复往转贩。一事一义,无匈中之造,徒习口说而传师业者,王充拟之,犹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论衡·定贤篇》)。古今书教工拙诚有异,邮与阍皆不与也。中国、印度自理其业,今虽衰,犹自恢璜,其高下可识矣!贷金尊于市,不如己之有苍璧小玑,况自有九曲珠,足以照夜。厥夸毗者,惟强大是信,苟言方略可也,何与于学?夫仪刑他国者,惟不能自恢璜,故老死不出译胥钞撮;能自恢璜,其不亟于仪刑,性也。然世所以侮易宗国者。

诸子之书,不陈器数,非校官之业、有司之守,不可按条牒而知,徒思犹无补益,要以身所涉历中失利害之端,回顾则是矣。诸少年既不更世变,长老又浮夸少虑,方策虽具,不能与人事比合。夫言兵莫如《孙子》,经国莫如《齐物论》,皆五六千言耳。事未至固无以为候,虽至非素练其情,涉历要害者,其效犹未易知也。是以文久而灭,节奏久而绝。(案《孙子》十三篇,今日本治戎者,皆叹为至精,由其习于兵也。《庄子‧齐物论》,则未有知为人事之枢者,由其理趣华深,未易比切,而横议之士,夸者之流,又心忌其害己,是以卒无知者。馀向者诵其文辞,理其训诂,求其义旨,亦且二十馀岁矣,卒如浮海不得祈曏。涉历世变,乃始謋然理解,知其剀切物情。《老子》五千言,亦与是类,文义差明。不知者多以清谈忽之,或以权术摈之。有严复者,立说差异,而多附以功利之说。此徒以斯宾塞辈论议相校耳,亦非由涉历人事而得之也。)即有陈器数者,今则愈古(谓历史、典章、训诂、音韵之属)。故书有谱录平议以察。今之良书,无谱录平议,不足以察,而游食交会者又邕之。游食交会,学术之帷盖也,外足以饰,内足以蔽人,使后生俇俇无所择。以是旁求显学,期于四裔。四裔诚可效,然不足一切颖画以自轻鄙。何者?饴豉酒酪,其味不同,而皆可于口。今中国之不可委心远西,犹远西之不可委心中国也。

校术诚有诎,要之短长足以相覆。今是天籁之论,远西执理之学弗能为也。遗世之行,远西务外之德弗能为也。十二律之管,吹之,捣衣舂米皆效情,远西履弦之技弗能为也。神输之针,灼艾之治,于足治头,于背治胸,远西刲割之医弗能为也。氏族之谱,纪年之书,世无失名,岁无失事,远西阔略之史弗能为也。不定一尊,故笑上帝;不迩封建,故轻贵族;不奖兼并,故弃代议;不诬烝民,故重灭国;不恣兽行,故别男女;政教之言,愈于彼又远。下及百工将作,筑桥者垒石以为空阅,旁无支柱,而千年不坏;织绮者应声以出章采,奇文异变,因感而作,犹自然之成形,阴阳之无穷(《傅子》说马钧作绫机,其巧如此。然今织师往往能之);割烹者斟酌百物以为和味,坚者使毳,淖者使清,泊者使腴,令菜茹之甘,美于刍豢;次有围棋、柔道,其巧疑神,孰与木杠之窳、织成之拙,牛胾之嚛,象戏之鄙,角抵之钝?又有言文歌诗,彼是不能相贸者矣。

夫瞻于己者,无轻效人。若有文木,不以青赤雕镂,惟散木为施镂。以是知仪刑者散,因任者文也。然世人大共僄弃,以不类远西为耻,馀以不类方更为荣,非耻之分也!《老子》曰: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惟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此中国、日本之校已。

猜你喜欢
  五行變救第六十三·苏舆
  指物論弟三·谢绛
  提要·张存中
  卷十三·黄道周
  卷八·黄道周
  春秋集传详説卷七·家铉翁
  卷十·陈则通
  卷一百八十六·山井鼎
  卷七十六·沈廷芳
  卷四·惠士奇
  诡使·韩非
  卷之四十三·邵经邦
  僖公·僖公元年·左丘明
  佛法之原理修学及其建立·太虚
  瑜伽真实义品讲要·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出 春睡·洪昇

    【越调引子·祝英台近】〔旦引老旦扮永新、贴旦扮念奴上〕梦回初,春透了,人倦懒梳裹。欲傍妆台,羞被粉脂涴。〔老旦、贴旦〕趁他迟日房栊,好风帘幕,且消受熏香闲坐。 永新、念奴叩头。〔旦〕起来。 【海棠春】流莺

  •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臧懋循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杂剧(元)无名氏撰●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杂剧目录楔子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刘安住归认祖代宗亲 正名 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楔子〔冲末扮刘天祥搽旦

  • 卷九十五·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九十五目録【一百十六字】贺新郎【中】刘鎭李泳戴复古宋自逊【三首】严仁【三首】赵善扛毛幵洪咨夔【二首】卢祖皋【二首】高观国刘方叔李刘韩淲【二首

  • 卷五百八十四·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四段成式段成式字柯古河南人世客荆州宰相文昌之子也以?为校书郎研精苦学秘阁书籍披阅皆遍历尚书郎太常少卿连典九江缙云庐陵三郡坐累退居襄阳集七卷今编诗一

  • 第二十八回 大姐绳缚王冲霄 万岁火烧宣武院·蒲松龄

    话说众文武进了大同,封了四门,扯起黄旗为号。各官知道,齐来参见。这外官儿见了几遭皇帝?来到黄旗下跪着张永,口称万岁。张永大笑道:"你是什么人?"各官叩头道:"俺是大同道、府、州、县、总兵等官。"张永道:"万岁来宣武院三个

  •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司马迁

    太史公曰:洋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刑罚,故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所以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也。

  • 列传第十一 宗室·沈约

    长沙景王道怜 临川烈武王道规 营浦侯遵考 长沙景王道怜,高祖中弟也。初为国子学生。谢琰为徐州,命为从事史。高祖克京城,进平京邑,道怜常留家侍慰太后。桓玄走,大将军武陵王遵承制,除员外散骑侍郎。寻迁建威将军、南彭城

  • 卷七 宏帝殇帝附·王夫之

      〖一〗   司马迁有言:“伯夷虽贤,得孔子而名益著。”吾于泰伯亦云。三代以下不乏贤者,而无与著,贤不著而民不兴行,世无有师圣人乐善之心者也。汉清河上庆其贤矣。夫庆之废,章帝之私也。庆废而安于废,母以诬死而不怨,怡

  • 第八十四回 奉皇弟权阉矫旨 迎公主猛将建功·蔡东藩

      却说前御史中丞李孝本,本来是唐朝疏远的宗室,孝本被杀,家属籍没,有二女刺配右军,统是豆蔻年华,芙蓉脸面,文宗闻她有色,召令入宫。自己方得倖生,又想拥抱美人,非昏庸而何?拾遗魏谟上书谏阻,略言:“数月以来,教坊选女,不下百数,又

  • 第九十八回 报怨兴兵蹂躏江右 丧师辱国窜殛岭南·蔡东藩

      却说帝显嗣位,尚未改元,元主忽必烈已谕诸将大举南侵,历数贾似道拘使败盟的罪状,谕中有云:  自太祖皇帝以来,与宋使介交通。宪宗之世,朕以藩职,奉命南伐,彼贾似道复遣宋京诣我,请罢兵息民,朕即位之后,追忆是言,命郝经等奉书

  • 通志卷七十八上·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宗室传第一上前汉荆王贾 燕王泽 吴王濞 楚元王交【戊 辟彊 徳向歆】高六王齐悼惠王肥【城阳王章 济北王兴居 魏勃】赵隐王如意 赵幽王友 赵共王恢 燕灵王建 淮南厉

  • 八五三 大学士英廉奏遵旨派员检阅各省解送明以后各书情形折·佚名

    八五三 大学士英廉奏遵旨派员检阅各省解送明以后各书情形折乾隆四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士 四库馆正总裁 管翰林院事臣英廉谨奏,为奏闻事。乾隆四十五年四月十三日钦奉谕旨:四库馆书籍有应行钞誊者,有仅存名目不必缮

  • 云南买马记·佚名

    宋 杨佐撰嘉州峩眉县西十里有铜山寨,与西南生蕃相接界,户不满千,俗呼为小道虚恨姓。县尉例以十月一日上寨守护,谓之防秋,至四月一日罢归。意者以水潦方溢,而蕞尔虚恨无能为也。虚恨固无能为,仅六七百里有束密,束密之西百五十

  • 守道·韩非

    圣王之立法也,其赏足以劝善,其威足以胜暴,其备足以必完。治世之臣,功多者位尊,力极者赏厚,情尽者名立。善之生如春,恶之死如秋,故民劝极力而乐尽情,此之谓上下相得。上下相得,故能使用力者自极于权衡,而务至于任鄙;战士出死,而愿为

  • 襄公·襄公十八年·左丘明

    【经】十有八年春,白狄来。夏,晋人执卫行人石买。秋,齐师伐我北鄙。冬十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曹伯负刍卒于师。楚公子午帅师伐郑。【传】十八年春,白狄始来

  • 大般涅槃经玄义卷下·灌顶

    隋天台沙门灌顶撰古来复约三性。明涅槃体。言佛地。一向是善性。一向非恶性。无记性亦有亦无(云云)。光宅云。常住佛果。有两种无记。一知解无记。二果报无记。如棋书射御。阐提亦有故非是善。佛地亦有故非是恶。即是

  • 卷第十一·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十一目录 大鉴下第十二世 &middot; 云居舜禅师法嗣十五人 &middot;蒋山法泉禅师 &middot;天童澹交禅师 &middot;崇梵余禅师 &middot;慈云修慧禅师 &middot;长耳子良禅师 &middot;开元莹禅师(已上六人见

  • 第八·宗鉴

    释门正统第八良渚沙门 宗鉴 集护法外传原夫宗途前导。此绍介之能也。于橧御侮。此将帅之劳也。异派朝宗。此扶持之力也。揄扬褒拂。此游谈之助也。四者不备。人未有能自立者。维圣凡难辨。权实罔测。但该四用化功。